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正气凛然西门庆 > 第七十六章 舌辩张文远

正气凛然西门庆 第七十六章 舌辩张文远

簡繁轉換
作者:俺老孙来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8 16:44:49 来源:源1

第七十六章舌辩张文远(第1/2页)

“你……为何不写?”不知何时,西门庆号舍前,监考官黑着脸站在他面前,盯着他问道。

西门庆握着沾满松烟墨的笔管,手心却像握着块刚出炉的炭。

笔尖悬在半空,微微颤抖,一滴饱满的黑墨凝聚欲坠——他不敢落笔,不然就露馅了!

就在这煎熬到几乎窒息的当口,一个声音,骤然在他神识中响起:“废柴!放松你那只木头爪子,哼,早料到你这副德性,本姑娘岂能没有准备?”

这声音如同天籁!

西门庆猛地一震,几乎要笑出声来,他依言竭力放松紧绷的几乎要抽筋的右臂,指尖的力道柔和下来。

只见一缕纤细缥缈的白雾,灵巧地自他胸前贴身佩戴的龙鳞锁中溢散而出。

这白雾如有生命,仿佛冬日山谷间升腾的地气,悄无声息地缠绕上他执笔的手腕、指掌,直至将整只右手都轻柔地包裹在内,只留笔尖一点微芒在外。

他知道,这异象只有他自己能看见,在旁人眼中,他不过是紧张地活动了一下手腕,手指微松而已。

“阳谷县西门庆”六个端正饱满的小楷,如同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地写上黄麻纸右上角。

监考官点头道:“好字!运笔老道,筋骨分明。”

说罢慢慢走开了。

西门庆抹一把头上的汗滴,低声问锁灵道:“这是谁的好字?”

识海中,一个谄媚的声音叫道:“嘿嘿,主公谬赞啦!小可当年这笔字,可是扎扎实实练了整整十六个寒暑!日日对着名家法帖临摹不下百张,才勉强有了今日这般模样!”

听声音,正是吕轼的魂魄。

西门庆嘴角一笑,心神在识海中流转道:“吕轼啊,你既然是进士及第出身,想来诗词歌赋、经文策论都是极好的。那这回发解试的头三场大考,我这锦绣前程,可就全仰仗你这大才子了!”

“哎呀呀,使不得使不得,主公此言羞煞小可了!”吕轼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十足的惊慌失措叫道:“小可这点微末伎俩,也就糊弄糊弄这……说来惭愧……小可……小可并非二甲进士出身……其实……其实是三甲末尾,当时……蔡相大人……向礼部主考特别打了招呼的……就……就那样,上榜了……”

西门庆恍然,随即感到一阵无语,原来吕轼根本就是个绣花枕头金玉其外,肚子里没多少真货,只是苦练了一手好字罢了!

“放题了!放题了!……”

一阵中气十足的吆喝声划破考场相对凝滞的空气。

只见数名身着皂衣军士,手持长约两尺、涂着白漆的醒目木牌,开始沿着号舍之间狭窄的甬道来回穿行。

木牌上,木牌上,一行龙飞凤舞的大字跳入眼帘:

“江涵秋影化为星!”

字大如斗,笔画遒劲,在木牌上清晰无比。

几乎同时,吕轼那带着恐慌的声音再次在他识海中尖叫道:“主公!主公!这是试帖诗题!按考场规矩,此题需依《平水韵》下平声九青韵部来作,‘星’字是规定必押的韵脚!这个……这个……小可万万不行啊!我……我只会依样画葫芦地写字,肚子里没有半点墨汁能酿成诗啊!”

他的声音听起来快要哭出来了,显然是真怕西门庆逼他去硬写。

怎么办?西门庆听了吕轼这如同宣判“死刑”般的推脱,心头掠过一丝恼意,却又很快平息下来。

他一点都不急,他很清楚,锁灵比他更着急!

果然,时间缓慢地流逝着,贡院里只剩下此起彼伏压抑的呼吸声、翻动纸张的沙沙声以及偶尔的轻咳。

一盏茶的功夫倏忽而过,锁灵的提示却迟迟没有在识海中响起。

终于,一个强压着愤怒、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少女声音爆发了:“废——柴——!”

锁灵的声音愤恨地响起,“你是吃定本姑娘了是吧?哼!你以为我闲着没事干呢?我已经替你低声下气、好话说尽地向那张云远求了半天的情了!”

她的语气充满了委屈和挫败,“可他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油盐不进!他说他是正经八百的进士出身,两榜题名,自有文人的风骨气节,舞弊代笔这等腌臜事,有辱斯文,断然不肯……气死本姑娘了,有本事你自己去求他啊,本姑娘不伺候了!”

“不去!”西门庆心中冷笑一声,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在识海中回绝。

“呀——呀——呀——!”锁灵简直被他这惫懒无赖的态度气疯了,识海里仿佛能看到一个小姑娘在跺脚尖叫,“姓西门的!欺人太甚!本姑娘……本姑娘发誓!以后再也不帮你传递一件东西给你那个如花似玉的媳妇儿了,一片纸都不带,你让她天天以泪洗面、望穿秋水去吧!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十六章舌辩张文远(第2/2页)

眼看锁灵是真的要撂挑子不干,甚西门庆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知道,玩笑不能开大了,火候差不多了。

他在识海里叹了口气,说道:“也罢。既然张文远是正牌的进士,肚里有真才实学,那就……有劳锁灵姑娘,带我去见识见识这位清高名士的风采吧。”

他话音刚落,识海中蓦地刮起一阵急湍的漩涡,一阵轻微的头晕目眩后,西门庆的魂魄已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扯入龙鳞锁内。

眼前景象变换。不再是冰冷压抑的贡院号房,而是一片光线柔和、生机盎然的药圃。

各种不知名的奇花异草在微风中舒展枝叶,散发着混合的清新药香。

一位青衣葛巾的老者正手持一柄小巧的药锄,弯腰专心致志地为几株蒲公英松土,动作沉稳而专注。

此人正是张文远。

张文远仿佛早有所料,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依旧全神贯注于手下的泥土,那药锄起落有序,深一分则伤药根,浅一分则松土不足。

他也不停手,只是慢悠悠向西门庆道:“西门押司,免开尊口为上。科举取士,乃国之抡才大典,为社稷选拔栋梁,凭的是真才实学。老夫虽身处锁中,却也不敢自坠气节,舞弊之事休要再提。”

西门庆站在药圃垄边,并未上前打扰,只是眼神直刺张文远的背影:“呵呵呵……为国选贤?”

他低笑出声,笑声里充满了讽刺意味,一字一顿地反问道:“选的是高衙内那般不学无术、横行霸道的‘贤能’么?”

张文远的背影猛地僵住,缓缓直起身,肩膀微微起伏了一下,从侧面看去,下颌线绷得极紧,显见内心被深深刺痛。

良久,他才冷哼一声,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哼!高俅……蔡京……此辈高官巨宦,只手遮天,祸乱朝纲,老夫一人力微,自然管束不得!”

他转过身来,面色沉沉,说道:“然!老夫深知,于天下万千寒门子弟而言,科举这一线渺茫之途,纵有千般黑暗、万般不公,也是他们唯一能凭才学换得一张‘告身’,以此安身立命,甚至微渺地希冀着‘改天换命’的机会!此乃国本所系,断不能助长舞弊之风!”

西门庆没有反驳,反而颇为认真地点头,缓步向前,踩在松软的药圃泥土上,留下一行淡淡的脚印:“张公所言,不无道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张文远布满皱纹却依然锐利的双眼,“也正因深知张公为人,在下才更要知道,您不惜性命私开官仓,救济洪灾流民,只为‘俯仰无愧’,这份心志,在下深感敬佩。”

张文远面色稍缓,但仍带着戒备和固执,手中无意识地揪下一片翠绿的药叶。

西门庆踱了几步,停在张文远面前,身体微微前倾,盯着张文远说道:“那么,张公。依照您所坚持的这‘抡才大典’、‘为国选贤’的路走下去。试问——这些年来,真真正正通过科举步入朝堂之上,占据要津高位、手握权柄者,有几人是张公心中‘上无愧皇天,下不负黎民’的‘贤’?而能与之抗衡、力挽狂澜、肃清吏治的‘能臣清流’,又有几个得以施展抱负、而非被排挤倾轧至死?”

张文远一愣。

西门庆接着说道:“蔡京、童贯、高俅、朱勔……这些赫赫有名的‘国之蛀虫’,他们手下盘根错节的党羽,又有多少是凭真才实学被‘选’上来的?张公掌过一方州郡狱讼,见惯了人情冷暖,心中答案,想必比谁都清楚吧?”

这番话如同重锤,狠狠砸在张文远的心坎上,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嘴唇微微翕动。

答案如此**而残酷。

贤能?如凤毛麟角。占据高位的,大多数不过是权势浇灌出的毒花!这与他心中的理想,与他为之奋斗甚至牺牲的理想,相差何止云泥!

西门庆等的就是这份动摇!

他眼中精光一闪,趁热打铁道:“张公,我在阳谷县做都头时,常与山中猎户来往。猎户中有句朴素的俗话,却蕴藏着至理——‘要想猎到狡猾的狐狸,你就得比那狐狸更狡猾十倍!’”

他停顿一下,让这句话在张文远心中沉淀,“三国时司徒王允用一女两嫁之计,诛杀权臣董卓,大宋开国,太祖杯酒释兵权,不伤君臣和气而独揽大权,这些,都是歪门邪道吗?”

张文远猛地睁大眼睛,似有所悟。

西门庆在药圃来回踱步,沉声道:“你帮我通过发解试,只是第一步,如果我能入朝堂为官,定当竭尽全力扫除贪官,还大宋一个朗朗白云天,这才是俯仰间无愧于天地的大事。”

说罢,西门庆死死盯着张文远,一言不发。

张文远如遭雷击,猛地抬起头,双眼映出了烈火般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