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正气凛然西门庆 > 第八十三章 神来之笔

正气凛然西门庆 第八十三章 神来之笔

簡繁轉換
作者:俺老孙来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2 16:44:18 来源:源1

第八十三章神来之笔(第1/2页)

次日,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来,天气凉爽不少。

这一天里,贡院并未宣布新的考试。

原因无他——昨日收上来的数千份《五言诗》和《稼穑惟宝赋》,需要时间让学政官们逐一评定,并交由誊录生用朱笔誊抄成副本朱卷,避免考官辨认字迹,同时检查卷面、格式、押韵、禁忌字等是否符合规定。

整个贡院数千名考生,如同被判了集体禁锢令,依旧被死死地锁在各自的号舍里,不得迈出一步,唯一的娱乐,便是对着天空发呆。

整整两天两夜,枯燥的囚禁和清汤寡水的饭食,消磨着所有人的意志。

直到第四日,天际将明未明时,贡院那令人窒息的寂静终于被一阵粗暴的吆喝猛然打破!

“乙字号丙四舍!王有才!速速收拾行装,即刻离场!”

“壬字号戊八舍!李守义!收拾好东西,快!贡院东门离场!”

……

衙役们粗鲁急促的呼喝声如同催命符,回响在狭窄的巷道间。

很明显,这些秀才的《五言诗》和《稼穑惟宝赋》卷面低劣,已经失去了继续考下去的资格。

一些号舍里传出压抑的、绝望的呜咽,或是重物落地、书卷被胡乱塞进考篮的慌乱声响。

很快,在衙役的押送下,不少秀才步履蹒跚地出现,他们个个面如死灰,有人失魂落魄,有人双手掩面肩膀不住颤抖……那离去的背影,被熹微的晨光拉得扭曲而落寞。

天色大亮时,幸存下来的秀才们如蒙大赦,却又带着劫后余生的警惕。

西门庆随着众人,草草用冷水抹了把脸,冰冷的触感让他精神微微一震。

天色真正大亮,贡院的气氛又一次绷紧,第二场考试的题目终于来了!

衙役举着新的大木牌公示:《论汉文帝罢露台之费》。

看清题目的一刹那,西门庆眉头先是微微一蹙,几乎要笑出声来:“这……这题我知道!学过!就在后世的课本里!”

他兴奋地在心里对识海中的两位大佬喊道:“这事儿我知道,汉文帝想造露台,一算花费相当于十户中产之家的家产,觉得太过靡费,就断然放弃了,对不对?”

“哦?”识海中传来张文远略带调侃的笑语,“看来西门押司胸中已有成竹?此番无须老夫这‘老朽’代笔了吧?”

“不不不!张公莫要说笑话!”西门庆立刻收起喜色,连忙在心中回应,态度极为恳切,唯恐这位大才撒手不管,“学生……学生只是恰好知道这个故事罢了,仅知皮毛。学生……学生这点浅薄见识,如何能登大雅之堂?此篇依旧要仰仗张公您出手提点才是!”

张文远闻言,哈哈大笑,笑声中带着舒畅:“哈哈!也罢也罢!既然押司如此看得起老朽,那老夫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他语气一转,中气十足地吆喝一声,“吕轼!醒神!准备接笔!”

吕轼的回应带着一丝意外和小小的谄媚:“这么快?张公,您老……不需要先打个腹稿,细细推演一番?

“何需腹稿?这篇文章,我中进士时就写过,熟得很。”张文远傲然的声音响起,他略作停顿,随即声音转为一种浑厚而充满力量的咏叹调,每个字都掷地有声,直抵人心:

“圣人制欲于未萌者智,节用于可取者仁……”开篇两句,如黄钟大吕,瞬间定下了文章的基调,他接着铿锵有力地评述:“观孝文惜百金之费而罢露台,其智足经国,仁足泽民也!”

“妙!绝妙!”吕轼操控西门庆的手刚刚写下这气势磅礴的开篇,已忍不住在识海中叫起好来,语气夸张得近乎谄媚,“张公破题,直指本源!石破天惊,振聋发聩啊!”

西门庆也被这精炼深刻的开篇震了一下。

张文远并未停顿,声调陡然一扬将笔锋自然地转向歌颂当朝:

“今上御极以来,罢上元灯彩,减宫中用度……此等盛德,直追文景遗风!臣——草茅所望者,惟圣德日新,绵四海之永祚耳!”

这一次,连西门庆这个旁观者都听出来了。

张文远这哪里是在论古?分明是借着古人酒杯,狠狠灌下了一盏献给当今皇帝的**汤!

拍马屁拍得不着痕迹,却又力道万钧!

吕轼几乎是屏息凝神,在白雾的完美驱动下,西门庆的右手在草稿纸上笔走龙蛇,一篇论点鲜明、文采斐然、颂圣得体的精炼短论一气呵成。

整个誊写过程行云流水,竟只用了小半个时辰。

可这“论”的规定作答时间是一整天!

西门庆牢记张文远的教诲,强压住跃跃欲试的心思,硬是耐着性子坐在闷热的号舍里,反复假意研读自己刚刚誊写工整的考卷,仿佛其中还有无穷奥妙亟待参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八十三章神来之笔(第2/2页)

直到傍晚时分,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染红了低矮的棚檐,监考官板着脸,他才装模作样、恋恋不舍的最后一批随着众人交上考卷。

第五天,第六天,依旧是停考!重复着令人烦躁的囚禁生活,继续等待着阅卷官们裁决第二场的“论”卷。

……

第七天的清晨,当最后一场考试——决定最终排名的经义考试来临之时,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衙役再一次抬着沉重的木牌出现。当木牌上的题目映入眼帘的一刹那,连见多识广、稳如泰山的张文远在神识中也明显地愣了一下神!

题目赫然竟是:“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木牌下端还用一行小字清晰注明:出自当今道君皇帝御撰《御解道德真经》第二章。

“什么?!”识海里,锁灵尖锐的声音瞬间爆发出来,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恼怒,“好个程万里!真是彻头彻尾的阿谀奉承之徒!满眼都是往上爬的心思这……这简直是乱弹琴!把儒门经义当成什么了?把天下读书人当成什么了?”

然而,题目已出,铁板钉钉,任谁也无法更改分毫。

贡院各处,清晰地传来了阵阵压抑的哀鸣和此起彼伏的叹息。

不少考生看到这题,瞬间面如土色,眼神里充斥着茫然和绝望。

他们寒窗苦读的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何曾在这玄而又玄的道门经文上花费过多少心思?这题目,简直要人命!

连张文远这样学富五车的老儒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擅长的是儒家经史子集,对于道家典籍虽有涉猎,但如此深入精微地阐释一篇御解的《道德经》,而且作为决定命运的科举压轴题,实属陌生且极具挑战。

西门庆却陷入了沉思。

前世经营古玩店,接触过不少道家符箓、典籍残卷、法器和相关古籍资料。对于道门一些核心的思想,如“上善若水”“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等等,他确实有着超越同时代读书人的、融合了后世视角的独特理解。

一个模糊的解读角度在脑中渐渐成型。

他定了定神,尝试在识海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张公,学生对道教颇有些粗浅了解。依我所悟,‘抱一’之道,其精深微妙处,或可类比于水……”

他一边思索,一边整理着思路,语速不快,却透着一股笃定,“水的真谛,便是无为无争。不争先,却不择细流终归于海;甘居卑下,却以柔弱之力洞穿最坚硬的山岳;身处浑浊,却能耐心沉淀,澄澈自身……无争,无为,却无不可为。”

张文远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直到西门庆说完最后一个字,他依旧默然不语,缓缓闭上了眼睛。

那布满智慧沟壑的眉峰微微蹙起,他没有踱步,也没有捻须,只是那么静静地站着纹丝不动。

只有偶尔颤动一下的眼皮,显示他脑海深处正进行着怎样剧烈的思维风暴,无数关于“道”“一”“水”“自然”“无为”的典籍片段、圣贤语录、乃至西门庆那番惊世骇俗又直指核心的“水之论”,在他脑中激烈地碰撞、重组……

锁灵在一旁紧张地盯着老儒的侧影,连那雾状的形态都凝固了。

吕轼更是大气不敢出。

西门庆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终于,张文远的双眼猛地睁开!那深邃的眸子里精光爆射,带着一种打通关节后的豁然开朗!

“吕轼!”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已经窥见了天道运行的轨迹,“磨墨!提笔!准备!”

“是!张公!”吕轼一个激灵,白雾瞬间包裹住西门庆的手腕,悬停在素白纸上方,蓄势待发。

张文远微微颔首,整个人的气质仿佛都与刚才沉思时不同了。他昂首望向虚无,淡淡念道:

“道之子,圣人体道故守……是以尧舜执中如细水长流,润物无声……”

他将尧舜禅让、天下为公的至高德行,巧妙地类比于细水长流的“无为而治”,化用了西门庆“水”的核心意象,接着便自然而然地颂扬当今——“今教主道君皇帝陛下!上应天心,下抚黎庶……抚五辰之玑衡,抱混元之真一,与天地同呼吸……”

吕轼笔走龙蛇,一边小心翼翼地逐字誊录,一边不忘在识海里啧啧称赞:“妙!妙!这‘细水长流’暗合流水之意!张公真是神来之笔,圆融无碍,神思贯通!妙!”

他激动得语无伦次,词藻匮乏,只会翻来覆去用“妙”字来表达崇敬。

“哼!”锁灵在一旁极为不爽地冷哼一声,雾影翻腾了一下,冷冷地刺了吕轼一句,“马屁精!光知道‘妙’‘妙’‘妙’!你以为自己是只只会‘喵喵’叫唤的小野猫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