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六百章 道家法宝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六百章 道家法宝

簡繁轉換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6 22:27:3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吃过饭,大家就由了然带领着,朝后山墨玉海进发。

「那里属于灵山秘境,目前几乎没有什么外人知道,进出的道路也十分隐秘,没有人带路的话,一般休想找到。

上次大家过来的时候还是一路冰雪,只能远眺当时出在雪线下的冰川,根本不可能接近。

这一次过来就不一样了,终于可以接近那处在灵山寺这边远眺过去,在周围雪山簇拥下,如同墨玉一般的海子了。

从出发地看过去,小相岭群峰的雪线抬高了许多,露出了冬日里被覆盖的那部分岩体,那部分岩体上植被非常的稀疏,完全遮掩不住山体俊朗的线条,在往下,多条白色的溪流沿着雪山蜿蜒而下,流过一系列的溪流和小海

子,在一处山脚和一大片白色连接起来。

那一大片白色比一般的雪线要低很多,在冬日里看不出来,随着夏季到来雪线上升,才将它神秘的原貌展现了出来。

那是一片冰川,地图上叫做灵山河正沟源头,一看就是不懂浪漫的地质工作队给起的名字。

流过冰川的灵山河依然还只是一条小溪,最后在北山峰的脚底下形成了一个葫芦形状的较大的海子,那里就是此行的最终目的地??墨玉海了。

“太漂亮了!”李老三将手架在自己的眉毛上看着远方的奇景,北山峰冬季雪线的边界位置,现在裸露的岩体下方,是逐渐繁密的云杉树林,以及处处成丛的高山杜鹃。

这里丛生的杜鹃只有一种颜色,就是比火焰还深的绯红,从近到远到处都是,尤其是墨玉海葫芦底部的出水口处,几乎围成了一个花台,将墨玉海衬托得如同被火焰托举着的葫芦一般,异常壮观。

“阿弥陀佛。”李老三虔诚地对着这仙人才用得了的葫芦合什行礼:“这里被称为灵山是有道理的。”

“其实葫芦是道家的法宝。”周至立马给迷信的李老三解嗨:“文玩里头葫芦一般会装饰上藤蔓和彩带,取一个万代福禄”的彩头,与其余七种饰物放在一起,称作“暗八仙’,代表的是八仙中的铁拐李,铁拐李的葫芦相传是太上

老君给的法器,叫做紫金葫芦。跟佛家没啥关系。”

“神仙的事儿还能告诉你?”李老三对周至表示鄙夷:“葫芦都落在了灵山上,说明这法宝就是佛家的,证据都摆在你面前了还在纠结传说?”

梁光平和刘洪涛顿时对李老三鼓掌叫好:“对!三哥的说法才是正理,我们要重视实践证据,眼见为实,而不是根据传说盲目猜测,最讨厌肘子这种借着书看得多打压别人发言的人了!”

周至都傻了,你们自己学问不够就算了,还嫌弃讨厌比你们好学的人,世界上还有没有天理了?

不过人家李老三说得也对,这葫芦现在就摆在灵山上,怎么找借口也解释不通,只好捏着鼻子玩起《西游记》里的梗:“可能当时的葫芦结了两个,一公一母吧......”

一路的山道都是泥径,石径,有些奔涌的溪流边还有松杉木搭建的便桥,明明是在川西南,却是一派川西北才有的景象。

和川西北高原草甸的风光有些不同的是这里往往会有一些灌木比较丰盛的林带,与川西北那种草原苔原各自占了一半,矮小成簇的灌木中不少是榉、标,还有就是大量如火如荼的高山杜鹃花。

“这里好多的蘑菇呀......”麦小苗现在已经进化成了采蘑菇的高手:“阿紫阿紫,这里有一堆大脚菇!”

“真的耶!”阿紫也很惊讶:“怎么这么多,了然你们怎么不采蘑菇呢?”

“因为这玩意儿太费油,而且蘑菇最配荤油,配葱蒜。”周至笑道:“所以对于吃素戒的了然小师父来说不算友好。”

吴仁中笑道:“不过等到公路修好后,倒是可以组织乡亲们来采,做成蘑菇干,也能够卖给游人,换些收入。我们乡好多人家的第一份收入,就是通过肘子收购蘑菇干笋干蕨菜干得到的。”

“不过要是小苗喜欢的话,我们回来的时候采些嫩的,带到庙里炒一盘,咱们自己吃。”

虽然是初夏,山上依然凉爽,甚至还有一点寒意,直到阳光越过山脊,透过树林照到了路上,温度方才变得舒适了起来。

一路的风景更加清晰美丽了起来。

云杉如同高大的巨人,高耸拨云,身上挂满了松萝,低处的横枝上集满了厚厚的苔藓,无言地诉说着它们经历过的沧桑。

到了这里就进入了科普时间,农业工作者对于植物的了解程度非常的精深,他们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对大家普及许多的冷知识。

比如关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一般可以通过一个地方的植物种类就能够分析出来。

这就让周至联想起了一个现象:“我老家的蕨类,起码都得好几十种,要才到蕨菜还要费一番功夫;荠菜也是,老家没啥人吃荠菜,我觉得可能也是因为荠菜在混杂在各种田间杂草里,不好挑拣,大家嫌麻烦。”

“联和乡就不一样了,蕨类就那一种,开春后上山就跟蕨菜地一样随便采,方便得很。”

“荠菜也是!”麦小苗说道:“翻过的地上长出来的荠菜比别的草要多得多,每次都可以采一大篮子!”

说完又补充道:“不过蘑菇的品种倒是挺多的......”

“高等植物品种的单一性,说明了生态的脆弱性。”李璐说道:“越是这种生物品种单一性突出的地方,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可就太难了。

“这个我们也深有体会了。”周至说道:“飞播造林了这么多年,除了联和乡几个地方恢复得比较好外,外面好些山头,到现在还荒着呢。”

“而且飞播造林的品种不见得就适合用于生态恢复,”梁光平皱着眉头:“大兴安岭的黑松林,现在松毛虫有泛滥趋势,治虫又成大难题了。”

“所以像这样的地方,一定要好好的保护起来。”梁光平说道:“这一片在三千五百米海拔上连绵数十平方公里的原生高山杜鹃林带,可实在是太难得了,不但有观赏价值,还有科研价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