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六百七百五十八章 过关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六百七百五十八章 过关

簡繁轉換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03 13:47:39 来源:源1

整个清代,对文字、训诂、音韵之传统小学著述可谓浩若烟海,除上述撮其要者略述之外,后据民国《安徽艺文考?小学类》所录统计,尚有七十余种近三百卷。

“民国重要学者,则有胡韫玉,他毕生致力于经书小学及先秦诸子研究,著有《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俗语典》、《泾县方言》、《诗经文字学》、《文字学研究法》、《文字学ABC》、《六书浅说》、

《音学辩微校勘记》、《尚书今古文说》等。”

“吴承仕著有《经籍旧音辨证》、《经典释文序录疏证》、《三礼名物》、《尚书古文辑录》、《礼服释例》、《淮南旧注校理》、《六书条例》、《唐写本尚书舜典释文笺》等。”

“中国传统对文科一直非常重视,文字学从李斯统一秦篆以后算是到达了一个新高度,小学从那个时候开始,也基本以篆书为基准,被学者们展开了研究。”

“之后的小学研究,基本都是如此,直到宋代,学者们开始重视起金石,开始追求比小篆更早的文字的解读。”

“直到晚晴甲骨文研究的开始。”

“除了文字研究缺失了最重要的根,前人的研究还有另一个巨大的缺失,就是对‘音’的携带。”

“历朝学者将古代声韵研究视为‘雅事”,是极为精深的学问,却忽略了语言学本应根植的土壤,那就是广大的‘语言田野’。”

“八十年代以后,我们对方言的研究才开始真正重视了起来,而对于甲骨文,我们的研究也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比前人多了许多的便利,现在便可以将学者们研究中缺失的这两个环节,给补充起来了。”

“文字学论,今天我们只说声韵,已经有了样本库,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将前人这些汗牛充栋的著作,和他们的研究理论,用我们已经收集到的语言资料,将之一一进行验证,确定他们推论与逻辑的正确性。”

“这就是‘验’,将前辈学者们头脑中的思维风暴,变成从数据出发的实验科学。”

“在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厘清前辈学人们的结论里,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误区,这就是‘校’。”

“等到这一步做完,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新的体系,用当今汉语中的古代留存验证过的,去伪存真的先之学,从前辈学人的书房里走出来,从广袤的方言田野里走出来的,全新的小学之学。”

“将这个成果终结出来,就是‘刊’。”

“当然了,我们的脚步绝不应该仅停留于此,而是应该沿着前辈们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做出我们自己的创发,将文字学继续发扬光大。”

“比如完成中古音的推拟,并用来阅读古籍,进行推广和科普。”

“看来肘子为了下一步,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很扎实了啊。”徐教授笑道。

梁教授也笑了:“看来肘子很有自信啊,这是在为博士课题做准备了吧?”

“先别说那么远吧?”老师哥摆手道:“先说说这场研答辩,怎么样?”

“其实现在用来答辩的很多系统啊,想法啊,都存在于论文当中,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估计千分之一都不到。”梁教授说道:“当然了,咱们文科的研究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用理工科的研究方法来对等,但是纯粹的理论性研

究,或者说集中寻找前人资料形成集合就当做专题的方法,屡见不鲜。”

说完拍了拍身前厚厚的论文:“能够做到周至同学这样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而且周至同学还并不是仅仅在卷面上讨论这个系统,而是已经将之形成了成果。”徐教授笑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这场答辩其实显得有点多余了。因为答辩的目的本来就是验证论文作者思路和方法的正确性,可行

性;现在系统都已经落地了,思路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早都已经被验证了。”

“也不能纯粹用考验和过关的态度来看待同学们的答辩嘛。”梁教授笑道:“我们也需要向同学们学习,了解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现在的年轻人脑子灵活,懂计算机,能够进行学科联动,也值得我们学习。”

“那这次答辩,就到这里?”老问道。

“我没有什么问题了。”梁教授点头。

“我也没有问题了,不过可能私下还会找周至同学讨论讨论。”徐教授笑道:“我手上现在就有一个关于《尔雅》的专题,和周至同学的思路很契合。《尔雅》,《埤雅》,《尔雅注》,《小尔雅义证》,《尔雅古义》,《你

雅文字考》,《尔雅翼》,《尔雅翼音释》,我觉得我们可以拿到这个系统里验证一下。”

《尔雅》号称“辞书之祖”,是中国第一部字辞书类文学作品,最早收录于《汉书?艺文志》,虽然未载作者姓名,但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中文字辞,因此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中。

因为书中所用的资料,有的来自《楚辞》、《庄子》、《吕氏春秋》等书,因此被认为不会早于战国,有因为汉文帝时已经设置了《尔雅》博士,故而不会晚于西汉。

由于《尔雅》在文字训诂学方面的巨大贡献,自它以后的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文字学、方言学乃至医药本草著作,都基本遵循了它的体例。后世还出了许多仿照《尔雅》写的著作,被称为“群雅”,由研究《尔雅》也产

生了“雅学”。

看来梁教授是研究上古声韵学的,虽然周至认为用现在的系统研究上古声韵的条件并不成熟,不过既然有人想要探一探这条路,他是乐见其成的,于是笑道:“嗯,老师随时可以找我。”

“那就先这样吧。”老师哥虽然并没当场公布成绩,却是笑容满面:“肘子不错。”

虽然知道这次答辩大概率是个过场,周至还是松了一口气:“谢谢几位导师,谢谢。”

“那你先走吧,小苗还在外面等你呢。”辜老笑道:“我们再讨论讨论。”

等到周至走到门口,老师哥还不忘交代一句:“记得给家里打个电话!”

“怎么样?顺利吗?”周至才从教室出来,麦小苗就挽住了他的胳膊,关心地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