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六百七百五十四章 最大可能原则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六百七百五十四章 最大可能原则

簡繁轉換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03 13:47:39 来源:源1

“老师伯为什么要赶我们回蜀都?”从辜振铎办公室出来,麦小苗还懵懵懂懂,周至和老师伯之间讨论的那些东西,很多也是她听不懂的。

周至当然明白是为什么,中文古文字声韵学,分作了中古音推拟和上古音推拟,中古音推拟指的是恢复出宋代汉语声韵的原貌,主要是官方用语的原貌,兼顾部分方言读音,甚至包括少数民族通知地区的读音。

再此基础上再向前推,就推到了中古音最早的边界,唐音。

唐诗宋词,是汉语在古代声韵规则下的文学双璧,留下了大量可供验证的样板给推拟工作者们进行验证。

而上古音,指的则是先秦到汉代的读音,从最早的《诗经》,到后来的《乐府》。

不过《诗经》时期的声音各地差别太大,除了《雅》《颂》两部可以视作“正音”“雅言”,也就是周都与周围“邦”所在范围使用的语言外,其余的均可视作方言发音的记录。

年代过于的久远,想要窥探真相过于困难,目前周至暂时不予考虑。

不过周至提出了一条中古音推拟的新思路,注意这里是推拟而不是构拟,就是打破了清代以来“小学”文人们一贯在文字里寻求声韵逻辑关系,企图利用复杂的架构凭空构拟出中古音的读法的方法论,第一次将目光放到了田野

上。

构拟,是凭空那饼,推拟,是根据证据线索和逻辑关系,去科学地挖掘真相。

周至从小就对自己的夹川方言非常感兴趣,从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得到了四表舅和干爹的认可与引导,一直注意收集方言里的特殊词汇,特殊声母和韵母,寻找这些特殊词汇和特殊声母韵母在古文中的用

法和读法,为此还在老爹面前暴露了自己偷读《金瓶梅》,差点挨了顿胖揍。

因此他的信心可以说从很小就已经建立了起来,那就是华夏大地上的各地方言当中,一定还残留着中古汉语发音的相关线索,只要将这些线索尽数收集起来,就可以制作出一张相当复杂琐碎,但完备非常的“汉语声韵基础数

据库。”

“有了这个数据库后,我们便可以利用历代韵书的声、韵、调、摄、等、开合、反切、注文、同时期诗词曲等存在韵律要求的问题,甚至古人笔记当中记录的顺口溜等,寻找出当时声韵的逻辑关系,再从汉语声韵基础数据库

中提取样本,寻找与这些逻辑关系最大符合的发音。”

周至在答辩会上侃侃而谈,现在的内容已经超越了硕士答辩的内容,引申到了数据库建好后的下一步工作,也就是汉语官话中古音的推拟上来:“从目前成果来看,我们认为声调上保持九个声调进行推拟是比较合理的,即模

拟粤音体系,以高平,中升,中平,低降,低升,低平为六调,加上短促高平,短促中平,短促低频,合为九声。”

“对应到古汉语,就是给平上去入四声再分出阴阳,变成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再加上一个中入,合成九调。”

“不过我们认为将粤语的短促音作为正调,结论未免过于牵强,以高平为例,将普通高平和短促高平分为两个调,仅在发音长短上加以区别,可能并不科学。”

“而在夹川方言,也就是西南官话留存,以及客家话,也就是唐音留存比较多的地区,我们找到了正常的三入声‘正调,在这两种方言里,入声并不以长短相分,而是其调子的频率上就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将它们的入

声发音规则与粤音的六调相融合,作为中古音调更加合适。”

“接下来我就以粤音为基础,将调给各位老师念一下,”周至说完,一字一顿地:“番茄酱,牛腩面,一百碟,各位老师能听出调上的区别吗?”

周至面前的老专家们很多都是理论工作精深无比,不过作为北方学者,长期生活在四个声调的环境当中,很难听得出其中的差异来。

这个周至早就实验过了,光是夹川方言里简单的平入,在寝室北方同学如张潜意,徐刚,黄瑞山的耳朵里,听起来就很难和阴平区别开来。

但是在南方同学如李东平,特别是赵星耳朵里,却如吃饭喝水一般自然,非常明显。

好在周至早有准备,拿起连接电脑的麦克风:“接下来我会读一下‘诗史试时市事舌食,我们可以看看仪表显示记录上的变化。”

“我先用粤音朗读。”

等到周至读完,将打印出来的结果交给导师们,上面的六声调值,分别为55,35,33,21,23,22,很明显是六个不同的声调,不过到了后三个短促音后,调值却是55,33,22.

也就是说,粤语的后三个短促音,其声调其实分别对应高平调,中平调,低平调,只不过收尾非常短促而已。

“我接下来再用整合后的推拟中古音调读一下。”

等到周至这次读完,导师们发现前六声的调值依旧分别为55,35,33,21,23,22,但是后三个音的后半程却发生了变化,变成了33转55,33转22,22转33。

“到这里,我们认为古音的九调,其实是由六个单调和三个转调构成的,只不过在漫长的历史推演过程中,在各地发生了分化,比如在粤地,后三个转调的尾巴被简化掉了,变成了短促音;而在北方普通话里,只留下了阴

平,阳平,阴上,阳去四声;西南官话里则多保留了中入;吴语苏州地区则保留四声调,中入并入了阴入和阳入;而青浦方言存在将阴上分作两调的现象,因此也是九调。”

“最复杂的吴江方言,则因为轻声分母送气与否,细分出几调,算上这样的区别,可以算作11调。”

“客家话则与西南官话类似,差不多就是北方四声加入声,不过入声又分作了阴入和阳入;因此是六个声调,只有少数地区在语境下存在变调,可以算作八个声调。”

“我们在这里并不是强调中古音的调子就一定是现在推拟出的九调,我们只是强调这是一种最大的可能,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收集整理的方言,其声调都可以用九调来解释其推演关系,也就是说,现在所有的方言声调,都可

以解释为在九调基础上进行了部分简化,合并之后形成的。”

“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要说明我们在这套系统上进行推拟的方法论,即‘最大可能’原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