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八百三十二章 凌霄楼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八百三十二章 凌霄楼

簡繁轉換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30 14:22:25 来源:源1

站在城门上方的的城垛旁向南看,整个卫城都落在大家的眼中,就更加的一目了然了。

与城门相对的是一条笔直的大道,一直延伸到一公里多外的飞檐翘角的钟鼓楼,道路钟鼓楼下方变成一座十字,朝四方延伸,形成城中主干道,干道两边串起很多幽静的小巷子,小巷子和小巷子之间,就是青瓦和白墙

除了中心十字街道的条石路面被换成了水泥路面之外,巷子里的路面甚至都还保留着石板路和条石路的格局,整个老城基本完整地保留了清代到民国时候的风貌,时间在这里几乎凝固了一般。

只有街上走着的行人,来往的三轮车,自行车,以及一些汽车,还有建国后新装的路灯杆,自来水管,还有两边店铺的商品和招牌,表明时间已经即将跨过千禧年。

“你小子还真会找地方!”许安心在这座十多平方公里的老城街道上又开始得意忘形了,习惯性地伸胳膊勾住周至的脖子,将他拉到自己身边来:“中国居然还有这么古老的城市,真是开了眼了。”

“其实中国的古老城市还有好多的,比如阆中古城,比如乌镇。”周至说道:“不过这些古城要看就赶快看,它们现在还保留着原汁味儿,等再过十年的话………………”

“再过十年会怎么样?”李老三微微皱眉:“经过虞唐基金几部纪录片的大火,现在文化遗产的概念应该都深入人心了吧?像这样的地方,不是都应该保护起来?”

“是,不过就算被保护起来,这么一个大城全靠拨款来完成维持,或者说将城里的居民全部迁出实施保护,都不现实,因此商业开发也是要跟上的,不然哪里来资金维修维护?”

“只有让城里的居民依靠古城能够发财致富,有了经济利益,大家才会自觉地维护古城的存在,这就避免不了要通过商业改造,努力吸引游客前来,并且消费。”

“所以这些地方将来就算保护起来,也会变得商业气息浓厚,失去古城的韵味了。”

“那该怎么办才能既保住古城的韵味,同时还能靠吸引游客致富呢?”李老三问道。

“我想不到任何办法。”周至摇头:“这本身就是一对天然的矛盾,只能二选一,或者在不同阶段有所偏重,绝对做不到既要又要。”

说完又是一笑,将相机举起来:“我想这是唯一的办法了,将现在的古城留在镜头里,只可惜来晚了,要是在大街没有改造成水泥马路之前,能够把条石马路拍下来就更好了。一会儿你们大家多摆摆姿势,说不定再过二十

年,研究会理老城不可或缺的图像资料里,就有你们的身影呢!”

路过小广场后,大家便走上了通向钟鼓楼的笔直大道。

“其实我们也不能怪现代气息侵染古城,大家看对面那座钟鼓楼,够古色古香了吧?其实这种建在十字大街上四面穿透的城台之上的建筑的形式,以前的古建筑样式里边是没有的,至少在宋代《营造法式》所记录的古代城池

宫阙的修造样式当中,是没有过的。

“这种建造方式只会是清代以后才有的样式,以前的钟鼓楼要不单修在城池东西两面,要不直接将东西关楼用作钟鼓楼来用,这种中央卷洞式设计,其实是明末清初后才开始出现的样式。”

“中国的古典建筑历来讲究风水。清朝以前原本没有这钟鼓楼,为了弥补传统建筑文化上的中轴空虚,才开始在城中心的十字大街专门修建这样一栋豪华建筑,形成了以钟鼓楼为中心的四面对称格局。”周至说道:“所以古

人其实也在不断地吸纳创造新思想,新方法,当年这栋大楼刚刚落成的时候,在古典卫道士们的眼中,可能就和我们现在看到街边的现代商业气息那样,感觉是‘不古’了。

这段道路其实也并不长,大家走走停停,一边拍照一边游览,与后世遍地打卡者不同的是想会理这样的古城,现在还很少有外来游客专程过来游玩,因此周至这一行人的做派还反倒让本地居民觉得好奇,不知道为什么古城每

日见惯的样子为啥会让这些人如此开心,斑驳的砖墙,被风雨侵蚀的石凳,都能让他们摆上姿势喊哩喀喳拍一阵。

很快,众人来到了钟鼓楼下。

这栋楼准确说叫做“凌霄楼”,因为当时会理城的建筑基本都只有它的台基那样高,因此台基上高达巍峨的三层建筑就成了全城的制高点,虽然只有三十来米,在那个年代,却也已经当得起“凌霄”二字。

这就让周至想起一件好笑的事情,当年夹川也有一句顺口溜,叫做“蛮州有座钟鼓楼,半截杵在天里头”,可是等到周至真的去蛮州见到的时候,发现不过尔尔,甚至还没有白米乡的白塔高。

主要都是靠当时城里普遍低矮的建筑物衬托。

十字路口的交汇处修建起来一座平顶金字塔造型似的大台基,台基外铺砖石,四面有卷洞打通让十字路从底部穿过,卷洞两侧有台阶设计,可以走到台基上面去。

四个卷洞上方都有石刻横匾,南北分别为“兴仁”、“崇义”、东西分别为“文治”、“武安”。

在周至这样的行家眼里,一看就是章架精严的古人的写法。

而上方的大楼就是重建的了,差不多有十五米高,鸳鸯造型,画栋雕梁,流光溢彩。东、南、西、北四方匾额分别为“紫气东来”、“长庚西映”、“彩焕南天”、“光分北极”。

周至怀疑匾额上的文字是凌霄楼最早的文字,不过却是由近代当地书法家书写的,从书法造诣上,比卷洞上“仁义文武”八字弱了一些。

北卷洞侧边有一面新立的石碑,怀着这些疑问一读,周至明白了自己所料不差,同时也解开了谜团。

根据石碑的记载,凌霄初建于清雍正十二年,由当时的会理知州罗园珠主建,楼层二层。乾隆年间,凌霄楼又两次进行过修改和补修。

咸丰十年,凌霄楼毁于兵火,唯卷洞尚存。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还打到过这里来?”李一佳纳闷:“不应该吧?法军从滇中过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