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八百四十三章 真进士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八百四十三章 真进士

簡繁轉換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6 02:30:13 来源:源1

“不过古代识字率都很低,这种有关系的人家,一般都会有钱有势,这么挂出来,吓唬一下不明就里的老百姓,在当时应该还是很有效果的。”

“匾上的这些岁进士和恩进士,其实就是纯粹的假冒伪劣,只是对岁贡生和恩贡生的恭维的称呼,在乡间民里,大家认为这样的人就已经了不得了,在社会上的地位一般也比较高,亲戚朋友见面打招呼,往往会以‘进士’相

称。”

“明清读书人风俗虚伪浮滥,往往就会制作匾额挂在自己的堂屋里,制作出一份虚荣来,不过也不敢冒充正牌的进士牌匾,因为那个是国家许可,伪造要被入罪的,所以只取进士二字,并在中间夹上“恩”,“岁”这样的字样,不

过那字小得很,一般还涂成和背景一样的颜色,让你一眼几乎看不出来。”

黄瑞山这么古板的人都忍不住乐出了声来:“简直太奇葩了,要是把这份心思用在做学问上,是不是真进士都已经考上了?!”

这话说得大家都是哈哈大笑。

这样一路打假也是挺好玩的,合着这一巷子里的进士就没多少是真的,人家实打实考出来的武进士,地位甚至比他们还要高呢。

“那这些文魁匾额又是什么意思?”现在大家都多了个心眼,单纯如李一佳也不会在相信这些文魁匾额是状元人家了,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一条巷子里出这么多状元。

“古代考试分作县府院乡会殿六级,乡试出举人,逢子、午、卯、酉年的八月进行,故俗称“秋闱”。发榜在九月初五至十五之内,多选择寅、辰两天。辰属龙,寅属虎,故称‘龙虎榜”。又因时值桂花飘香季节,故又称“桂榜”。”

“榜有分正榜和副榜,正榜从第六名开始写起,写到最后一名再往上写前五名,从第五名倒写到第一名,名为“五经魁‘或‘五魁首’新科举人都会得到省财政拨付的牌坊银二十两,也有的地方干脆直接做好牌匾发给他们。”

“所以上面的文字都是有官府规定的,第一名写‘解元‘,第二名写‘亚元‘,第三、四、五名写‘经魁”,第六名及以后的副榜举人是没有这些优惠的,不过可以自己制作牌匾,不过按照规定,就只有写‘文魁‘二字了。”

“所以这些“文魁”,其实都是第六名以后的举人哦......”许安心说道。

“是的,不过明清举人就已经了不得了。”周至说道:“《范进中举》大家都读过的,中举以后,立刻就有另一位举人前来拜访,找来了两百亩投寄给他,这两百亩地的徭役因此得免,这些都是要给举人老爷好处的,本该上

缴国库,或者作为国家劳务的那些对等收益,就成了和举人老爷分肥的‘利润了。”

“所以说从明代开始,举人就不再有穷人了,一朝中举,阶层立刻转换。

“虽然还不到进士的级别。”周至用手指着门头上的“文魁”二字:“就这匾,便可以碾压刚刚看到那全部了,武进士都没法和这个相提并论。”

“肘子要到了古代,中一个进士应该不难的哈?”李老三揶揄道。

“如果心无旁骛的话,一个举人该在两可之间,至于进士......”周至摇头:“那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基本上全靠运气了。”

“你倒是老实不客气。”许安心笑道。

“我们倒是觉得肘子谦虚了。”李一佳和黄瑞山却说道。

“其实功名不重要,一个秀才都够用了,”周至说道:“只要考上了秀才,就已经算是正式读书人了,你们知道读书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吗?”

“是什么?”

“见官不拜。”周至说道:“秀才对着县老爷只是作揖即可,而举人则可以和县老爷称兄道弟,平起平坐。但这都还不是最大的好处。”

“那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外出旅游,走遍天下。”周至说道:“古代普通老百姓身无路引,不得离开家一百里,而路引要申请起来不是一般的麻烦。可只要中了秀才,出名就再无需路引了。”

“这倒是不错,”李老三笑道:“其实只要能够满天下乱跑,就靠吃这个信息差,倒卖点东西都要发财。”

“那个时候商贾可是贱业。不过要是秀才还能拉下脸面,那发财的路子倒还真是不少的。”周至笑道:“不过名声多半可就毁了。哟,终于看到一家正经的进士第了。”

这是一处大院儿,门侧的标牌上写着一块“胡家大院”的牌子。

大家抬头一看那匾额,堂堂正正一览无遗,远比之前所见的那些匾额都要气派得多。

中间是三个金漆大字“进士第”,进字的一侧,写着“大总裁”三个拳头大小的字,其下从左到右列着户部左侍郎某,经讲官某,经讲官某,户部右侍郎某,下方一个“为”字。

很明显,这是那一科的主考官,也就是进士的“座师”们的名字。

而匾额的另外一侧,则写着“同治某年举事副榜多少名,同治某年会试多少名,殿试多少名,朝考多少名赐进士出身胡某立”。

简直把自己考上进士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怕遗漏了一点。

“赐进士,出身胡某,这是啥意思?为什么中间还多了个出身?”许安心问道。

“是赐进士出身。”周至解释道:“古代科举分三甲,第一甲就是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位皇帝回赏赐给‘赐进士及第’的荣誉称号,而一般从第四名取到第五十名为二甲,得到‘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比较多,往往在一

百到三百之间,得到的称号是‘赐进士出身’。”

“这三种都是进士,但待遇不一样,一甲考完直接授予官职,二甲三甲一般要安排到各部门学习一段时间,叫做“观政’,学习一些官场常识,之后还要经过吏部的选拔考试,才可能得到官职。”

“我们背历史的时候不是就被县府院乡会殿吗?那个朝考又是什么呀?”李一佳问道。

“这是清朝的制度。”周至说道:“在殿试完了三甲名次后,刚刚说了,一甲三名,殿试后即授予翰林编撰和翰林编修。相当于直接成为皇帝秘书组的光荣一员,这是最狭义上的“天子门生”。其余的则一律参加朝考。朝考的内

容是论、疏、诗各一道,由皇帝出题,当日交卷,由皇帝亲派大臣阅卷。并拟定一、二、三等呈送皇帝,皇帝亲定前十卷名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