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 第698章 开出SSR了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第698章 开出SSR了

簡繁轉換
作者:七月封阳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0-16 16:09:44 来源:源1

江年去了办公室。

老刘已经从行政楼开完会回来了,靠在椅子里玩手机,时不时傻乐。

瞥见江年,立马装作一副皱眉深沉的模样。

“进。”

软饭中年男,真是可悲啊。如果自己放弃底线,这就...

清晨的北京,空气清冽如洗。江年站在政法大学图书馆顶层的天台边缘,望着东方渐亮的天际线,手中握着那支修复后的录音笔。他刚刚听完最后一段未公开的声音??林婉清在录音末尾轻声说:“如果你听到这个声音,请替我说对不起,也替我谢谢那些还记得真相的人。”

风拂过他的脸颊,带着一丝凉意,却无法冷却他胸中翻涌的情绪。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不再是被动承受命运的受害者之子,而是一个主动撬动系统锈蚀齿轮的扳手。香囊里的地址、父亲的笔记本、林老师的遗言、周野的沉默与挣扎……所有线索终于串联成一条通往核心黑暗的路径。而他,必须走下去。

回到宿舍时,李清容来电。

“省纪委决定成立‘南城历史案件复查专项组’,由你担任学生顾问。”她的语气严肃,“但有个条件??你需要签署保密协议,并接受为期一周的安全培训。这不是演戏,江年,一旦进入这个体系,你就再也不是普通学生了。”

“我明白。”江年坐在书桌前,目光落在墙上贴着的时间轴图上。那是他用红笔标注出的七位工人死亡时间、林婉清被停职日、化工厂爆炸倒计时……每一个节点都像一颗钉子,扎进记忆深处。

“另外,”李清容顿了顿,“董氏集团现任董事长董明远,昨天向纪检部门提交了一份‘澄清材料’,声称当年‘阳光助学工程’完全合规,且所有账目均已销毁。但他提到了一个人??吴建国。”

江年瞳孔一缩。

吴建国,原南城市教育局副局长,曾是“阳光助学工程”的审批负责人之一。二十年前,在项目曝光前夕突然辞职隐居,此后音讯全无。他曾是林婉清口中“唯一试图阻止资金转移”的官员。

“他还活着。”江年几乎是脱口而出。

“不止活着。”李清容低声说,“我们查到他在西北某县的一所乡村小学当代课老师,化名‘王平’。他已经六十多岁,患有严重肺病,但从没申请医保报销,似乎刻意躲避身份登记。”

江年立刻起身穿衣。

“你要去?”李清容问。

“必须去。”他说,“如果他是知情者中唯一还敢站着的人,那我就得把他带回光里。”

三天后,江年独自踏上西行列车。穿越黄土高原时,窗外尽是荒芜山岭与零星村落。手机信号断断续续,他只能反复翻看父亲笔记本中的一页批注:“吴某人有良知,但惧怕连累家人。若能护其安全,或可开口。”

抵达县城已是深夜。当地纪检联络员老陈接他到一间简陋招待所。

“吴建国……哦不,王平,现在教三年级语文和数学。”老陈压低声音,“孩子们都喜欢他,因为他总讲些‘过去的故事’,比如一个老师怎么因为说了真话被开除。”

江年心头一震。

次日清晨,他徒步两小时来到那所小学。校舍是几间砖瓦房,操场铺着碎石,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教室里传来朗读声: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江年站在窗外,久久不动。

下课铃响后,一位瘦削老人走出教室,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咳嗽连连。江年迎上前,递上一杯热水。

“您是……?”

“我是江卫国的儿子。”江年直视着他浑浊却依旧锐利的眼睛,“我来,是想问问您,关于‘阳光助学工程’的事。”

老人的手猛地一抖,水洒了一地。

整整一个下午,他们在废弃的图书室谈话。起初,吴建国只是摇头:“我已经死了二十年了,不要再拉我回去。”

可当江年拿出那张泛黄的文件残片,上面赫然印着他的签名时,老人终于崩溃。

“我不是贪官!”他嘶哑着嗓子喊,“我是被逼签字的!安监局李成业拿我女儿威胁我??她说如果我不配合,就会被安排去精神病院‘治疗’!那时候她才十七岁啊!”

泪水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滑落。

“林婉清来找过我三次。第一次劝我停止拨款,第二次带来审计证据,第三次……她抱着一叠照片,全是孩子们领不到助学金后辍学的照片。她说:‘吴局长,我们不是在救项目,是在救命。’”

江年静静听着,笔尖在本子上飞速记录。

“后来呢?”

“后来我拒绝再签任何文件。他们就把我调离岗位,抹黑我是‘精神不稳定’,强行办了病退。林老师失踪那天,我给她打了最后一通电话,她说她要把原始账本藏起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账本在哪?”江年追问。

吴建国摇头:“我不知道。但她提过一句??‘真正的账本不在纸上,而在孩子的名字里’。”

江年怔住。

回程途中,他在火车上反复咀嚼这句话。直到深夜,猛然惊醒:**孩子**。

他翻出“阳光助学工程”历年资助名单的扫描件,开始逐个比对。许多受助学生只出现在第一年名单中,第二年便消失无踪;更有甚者,住址填写为“南城郊区福利院”,而该福利院早在五年前就被拆除。

他连夜联系张强。

“帮我查一件事。”他说,“当年有没有孩子以‘阳光助学’名义被送往外地?特别是封闭式管理的‘行为矫正中心’之类的机构?”

两天后,张强回复:“有!至少十二个孩子被送到河北一家叫‘启明成长学校’的地方。家长说是免费培训,结果进去后再也没出来。有几个母亲想接人,被告知‘已被认定为问题青少年,需长期矫治’。”

江年浑身发冷。

他立刻将线索上报省纪委,同时请求周野协助调查该机构背景。结果令人震惊:启明学校的实际控制人竟是董氏集团旗下子公司,法人代表为董明远堂弟。更诡异的是,该校从未在教育部门备案,却连续八年接收政府购买服务资金。

“这不是助学。”江年在内部报告中写道,“这是人口洗钱计划的一部分??用虚假资助名单套取财政资金,再通过所谓‘矫正机构’完成利益输送,甚至可能涉及器官买卖或非法劳工。”

消息一出,高层震动。

十二月初,公安部联合教育部发起突击检查,查封启明学校。现场解救三十七名被困未成年人,其中多人身上带有明显虐待痕迹。一份加密硬盘被技术人员破解,内含数百份伪造的家庭同意书、医生假诊断报告,以及一段视频:一名穿白大褂的男人对着镜头说:“这批‘资源’质量不错,可以分批次处理。”

舆论哗然。

媒体称其为“新时代的黑监狱”,民众愤怒声讨。而董明远仍试图狡辩:“我只是参与公益事业,具体执行由下属负责。”

江年冷笑。

他在微博发布一篇长文《当我们谈助学时,我们在谈什么》,全文引用林婉清生前日记片段、吴建国证词、受害儿童口述,并附上时间线对比图。文章一夜刷屏,阅读量破亿。

当晚,他接到陌生来电。

“江年。”对方声音沙哑,“我是李成业。”

江年握紧手机。

李成业,原安监局局长,南城三案关键审批人之一,八年前因“健康原因”提前退休,一直隐居不出。

“我想见你。”他说,“就这一次。我不想为自己辩解,只想告诉你一件事??谁才是真正下令封口的人。”

见面地点定在城郊一座废弃茶馆。

冬夜寒风刺骨。江年准时赴约,只见一位佝偻老人坐在角落,面前摆着两杯热茶。

“我知道你在查一切。”李成业咳了几声,“我也知道你恨我。可我要告诉你,我和你爸曾经是战友。我们一起抓过毒贩,救过落水儿童。他信任我,所以我才更不敢告诉他真相。”

“什么真相?”江年冷冷问。

“二十六年前,‘阳光助学工程’根本不是地方决策。”李成业抬起浑浊的眼,“它是省级试点项目,由时任常务副省长刘振邦亲自推动。表面上是为了扶贫助学,实则是为几个权贵子弟搭建政绩通道。资金流向层层嵌套,最终流入海外账户。你爸查到的,不只是化工厂黑幕,而是整个省厅级**网络。”

江年呼吸一滞。

“林婉清也发现了。”李成业继续道,“她向上级举报三次,都被压了下来。最后一次,她把证据寄给了中央巡视组,结果信件被人截获。刘振邦找到我,说:‘要么你配合,要么你全家陪葬。’”

他苦笑:“你以为我是坏人?我只是怕死。可你爸不一样,他不怕。所以他死了。”

江年双拳紧握,指甲掐入掌心。

“那你为什么现在说出来?”

“因为我快死了。”李成业掀开衣领,露出脖颈上的肿瘤,“医生说最多三个月。我不想带着秘密下地狱。而且……我看到那些孩子从启明学校被救出来的时候,我想起我孙子也在那样的地方待过十天。他们差点把他变成疯子。”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U盘:“这里面有当年会议纪要的备份,还有几位同僚的录音。我知道它不能让我赎罪,但或许能帮你走得更远。”

江年接过U盘,沉默良久。

“谢谢你。”他说,“哪怕只是为了你自己,这也算一种觉醒。”

离开茶馆时,雪又下了起来。

江年没有回头。他知道,这张U盘可能会引爆更大的风暴,也可能再次被封锁。但他已不再犹豫。

回到北京当晚,他召集“南城正义之声”核心成员开会。张强、周野、李清容、两名法大学生志愿者齐聚线上。

“我们要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江年打开投影,“不是等官方公布结果,而是由我们民间力量,组建‘南城真相档案库’,把所有证据数字化、可视化、公开化,哪怕有一天服务器被关,信息也会通过种子网络传播出去。”

有人担忧:“这合法吗?”

“如果我们等一切都‘合法’才行动,那就永远不会有正义。”江年平静地说,“但我们不做泄密者,只做记录者。每一份资料都注明来源,每一段陈述都保留原始录音。我们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有一群年轻人,不愿再沉默。”

项目启动第七天,档案库上线。首页写着一行字:

>**“这里没有英雄,只有不肯遗忘的普通人。”**

短短四十八小时,访问量突破百万。上千条留言涌入后台:

【我爸是七位工人之一,谢谢你们让我知道他不是酒鬼,而是勇士。】

【我在启明学校待过两年,现在终于敢说出我的编号:X-097。】

【我是当年负责销毁账本的小会计,我一直活在愧疚中。我把记忆写下来了,希望有用。】

江年一页页看着,眼眶发热。

与此同时,压力也随之而来。

学校突然通知他参加“心理健康评估”;宿舍楼下频繁出现陌生车辆;手机屡次收到匿名短信:【适可而止,别毁了你爸的名声】。

但他没有退缩。

元旦前夕,他在校园礼堂举办首场《被遗忘的案件》公开课。现场座无虚席,连走廊都站满了人。

讲台上,他播放了林婉清最后一条录音,展示了父亲笔记本的复制品,讲述了吴建国、李成业、张强的故事。

“法律的意义,不在于惩罚多少人。”他说,“而在于保护多少人不说谎的权利。今天,我们纪念的不只是死者,更是那些本可以活下去的真相。”

掌声经久不息。

几天后,教育部某司长私下约谈李清容:“你们让学生搞这些东西,是不是太激进了?”

李清容淡淡回应:“如果不激进,怎么对得起那些等了二十年才开口的人?”

春天来临时,国家监委正式通报:对董氏集团涉嫌特大贪腐案立案调查,多名former官员被采取留置措施。吴建国作为关键证人受到保护,公开作证。李成业在去世前签署认罪悔过书,被列入“配合整改典型”。

而江年,顺利通过司法考试,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公益诉讼代理人。

清明节那天,他带着一群孩子重回南城。

他们在七位工人墓前献花,在林婉清纪念碑前朗诵《少年中国说》,在化工厂遗址放飞写满心愿的纸鸢。

一个小女孩跑过来,仰头问他:“哥哥,你说我们以后也能改变世界吗?”

江年蹲下身,轻轻抚摸她的头发。

“能。”他说,“只要你们记得今天站在这里的感觉??那就是正义的起点。”

风起了,吹动碑前的旗帜,也吹动少年们的衣角。

远处,朝阳正缓缓升起,照亮整片废墟,仿佛在说:

有些火种,一旦点燃,就再也灭不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