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 第76章 洛阳震动(求月票)

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第76章 洛阳震动(求月票)

簡繁轉換
作者:千金散去不复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8 04:32:05 来源:源1

第76章洛阳震动(求月票)(第1/2页)

中平元年,七月初三,冀州。

广宗城下溃败的浪潮尚未平息,董卓十万大军的残部如惊弓之鸟四散奔逃,

将恐慌与绝望洒满这片饱经战火的大地。

然而,在这片颓败的图景中,却有一支力量逆流而上。

刘备,这位心怀天下的汉室宗亲,以白身客将之姿,毅然担起了力挽狂澜的重任。

他率领麾下精锐,转战千里。

如同一枚坚韧的楔子,硬生生将由“天公将军”张角领导的黄巾军主力,死死钉在了巨鹿郡腹地,

守护着中原腹地的最后防线。

——

洛阳,南宫,德阳殿。

时值盛夏,殿内虽置有冰鉴,却丝毫驱不散空气中的燥热。

高踞龙椅的刘宏面色阴沉,

手中紧攥着一卷刚从冀州传来的加急军报,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废物!蠢材!十万大军!朕的十万大军!”

刘宏猛地将军报摔在御阶之下,声音因极度的愤怒而尖厉,

“董卓这个陇西莽夫,竟然在广宗城下败得如此之惨!”

“折损朕多少粮秣,丢尽朕的颜面!黄巾贼势大,难道就是他丧师辱国的借口吗?”

殿内鸦雀无声。文武百官屏息垂首,生怕天子的怒火降于己身。

尤其是司空袁隗。

他身为董卓举主,此番力荐其出任中郎将,本指望他建功立业,成为自己在朝中的外援,以制衡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日渐膨胀的权势。

谁知董卓不堪大用,才至广宗不久便遭此惨败,退守魏郡。

若非董卓尚知进退,未全盘溃逃。

而是据守魏郡整兵防备,阻黄巾南下,恐怕刘宏早已下诏锁拿问罪!

“议一议吧,怎么办!”

刘宏狠狠瞪了袁隗一眼,虽未点名,但那一眼却比直接斥责更让这位四世三公的袁家家主如坐针毡。

袁隗心知此刻绝不能推诿,必须将话题从“追究责任”转向“应对危机”。

他整衣出列,躬身至地,声音惶恐:

“陛下息怒!老臣……万死!”

先以请罪之姿稳住阵脚,随即话锋一转,不替董卓开脱,而以退为进:

“董卓轻敌冒进,损兵折将,其罪难恕!老臣举荐非人,甘受责罚!”

接着抬身,语气凝重:

“然陛下明鉴,当务之急非独究董卓之罪,而在稳定冀州局势。”

“广宗新败,军心涣散,贼酋张角凶焰正炽。”

“若朝廷处置不当,恐前线将士离心,冀州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

随后,他话锋再转,暗自强调董卓之不可轻换:

“幸而董仲颖退守邺城,重整旗鼓,据黄巾于河北。若使张角渡河南下,则司隶震动,京师危矣!”

一番话下来,连打带削,滴水不漏。

也成功消退了刘宏怒火。

殿内依旧沉寂。

朝中已无兵无将,若此时撤换董卓,黄河防线一旦崩溃,谁能阻张角于河内?

无人可答。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太尉张温,这位资历深厚、素与袁隗不甚和睦的老臣,轻轻动了动袍袖,缓步出列。

他的动作从容,与袁隗方才的惶恐截然不同。

“陛下,”张温向御座躬身,声调平和却清晰,“司空所言,不尽其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6章洛阳震动(求月票)(第2/2页)

此言一出,百官目光瞬间聚焦。

他疯了吧?

都这般时候了,还有心思攻讦?就不怕引火烧身?

张温还真不怕。

他感受着众人的目光,不急不缓的从怀中掏出一卷帛书:

“陛下,冀州战局,并非一发不可收拾。”

“董卓大军溃败,张角意图乘胜南下之际,尚有一支人马逆势而上,欲挽狂澜于既倒。”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让众人消化片刻。

刘宏果然被引,身体微微前倾:

“太尉所指何人?有何作为?速道来!”

张温将帛书交小黄门呈上,朗声道:

“此乃臣近日所得冀州书信。其上明言:

有汉室宗亲刘备,以寡兵孤军逆行北上,扰黄巾后方,致张角不能南下!”

“刘备?”刘宏虽未闻其名,但又被“汉室宗亲”四字勾起兴趣,

“诸卿可识此人?”

短暂的沉寂中,新任宗正刘焉手中笏板微微一抖。

他面色沉静,心中却已飞速权衡。

刘备他再熟悉不过!

昔任幽州刺史时,刘备曾带兵解蓟县之围,他还曾为其上表请功。

可看陛下反应,显然未曾见过那封奏章。

刘焉目光扫过侍立御旁的张让、赵忠。二人掌文书传达,若有人做手脚,必是他们。

他心底冷笑:私扣军功奏章,这次看你们如何脱身!

想到此处,刘焉跨步迈出,向着上位行了一礼:

“陛下,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氏,乃中山靖王之后、景帝玄孙,确系汉室宗亲。”

“中平元年黄巾乱起,他在涿县组织乡勇平乱。”

“此前在臣麾下效力时,曾协官军作战,阵斩幽州黄巾渠帅程远志、邓茂,为解蓟县之围立下大功。”

“臣在幽州任上时,确曾为其上表请功。”

“中山靖王之后……”

刘宏喃喃,好感顿生,随即捕捉到关键,

“卿言曾上表文?为何朕全无印象?若早有表功,朕当记得。”

目光转向侍立一侧、掌文书传递的中常侍张让,带着质询与冷意。

张让只觉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额角沁出冷汗。

他当然记得那封来自幽州的表文,只不过当时觉得一个无关紧要的“汉室宗亲”和乡勇之功,在纷乱大局下不值一提,

眼看无人为其奔走,也没得其孝敬。

便命下属“留中”了。

这本是寻常操作,谁知此刻竟成清流攻讦的致命疏漏。私自扣留报功奏疏,可是死罪!

张让反应极快,扑通跪倒,以头触地,声音惶恐而自责:

“陛下息怒!老奴……老奴想起来了!确有一封幽州表文!”

“只因当时贼势浩大,各地军报如雪片般飞来,文书堆积,或有小吏疏忽,未及时呈送御览!”

“老奴失察,万死!恳请陛下治罪!”

这话说得好巧,既认其事,又将责任推给“文书堆积”与“小吏疏忽”,自己只担“失察”之罪。

不过刘宏虽然心知必有蹊跷,但此时懒得追究,故不再看向张让,转回刘焉与张温:

“如此说来,这刘备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