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 第77章 朝廷非议 感谢天界巡游者、书友

第77章朝廷非议(感谢天界巡游者、书友1966、小小草打赏)(第1/2页)

就在这时,侍立另一侧的中常侍赵忠,眼见盟友张让受窘,又见清流似乎想借这无名之辈刘备做文章,

尖细的嗓音便响了起来,带着几分不以为然:

“陛下,纵然刘宗正所言属实,这刘备此前也不过是剿灭了些幽州癣疥之疾。”

“如今广宗前线,贼酋张角拥众数十万,声势滔天。”

“区区一支乡勇,即便有些许微功,于大局而言,恐怕也是杯水车薪,难堪大任吧?”

“张太尉所言‘逆势而上、欲挽狂澜’,是否言过其实了?”

赵忠话音刚落,惊魂稍定的司空袁隗也立刻抓住了这个转移视线、贬低刘备的机会。

他不能让张温借举荐刘备来打压自己举荐的董卓,于是沉声道:

“赵常侍所言,不无道理。”

“陛下,刘备其名不显,其功未验。”

“中山靖王之后,支属疏远,谱牒难考,其宗亲身份尚需宗正府细细核验,方可确认。”

“当前国难当头,用人当以稳妥为重,岂可因一时传闻,便将冀州希望寄托于一介素无官身的白身之人?”

刘宏闻言,刚提起的兴趣又淡了几分,眉头微蹙,似在权衡。

此时,一直冷眼旁观的大将军何进,粗通谋略却深知拉拢人才的重要性。

他见袁隗和宦官皆反对,反而对刘备起了兴趣,便侧头低声问侍立于武官班列前列的司隶校尉袁绍:

“本初,可识此人?”

袁绍出身高贵,平日眼里未必看得上刘备这等人物,但此刻见叔父袁隗与宦官一同贬低刘备,心中自有计较。

他微微躬身,声音压低与何进说道:

“回大将军,此人卢植弟子,孟德好友。”

何进点点头,又问到:“此人可用否?”

“未曾亲见,不知忠奸。”

何进闻言,心里反倒有了主张。

他与十常侍本就势同水火,既有机会给对手添堵,自然不会放过,遂出列朗声道:

“陛下,此人既已有功于国,若不加封赏,岂不寒了天下义士为国效力之心?”

“正是!”张温见何进出列进言,趁热打铁:

“陛下,刘备虽兵力单薄,却于巨鹿一带频频出击,袭扰张角粮道,牵制其主力,使其不得全力南下。”

“若非刘备奋勇抵抗,恐董卓所守邺城早危,黄河防线难保!此实乃危急存亡之际,于国有功之臣!”

此言一出,刹那间,原本肃穆的德阳殿如同市集般喧嚣起来。

张温、何进一派的官员,与袁隗、赵忠等人的附庸者,以及诸多各有盘算的朝臣,纷纷加入战团。

“陛下!张太尉、大将军所言极是!刘备虽出身微寒,然其忠勇可嘉,于国有功,正当擢拔,以显朝廷赏罚分明,激励天下豪杰!”

一位清流官员慷慨陈词。

他话音刚落,对面便有人冷笑反驳:

“激励豪杰?只怕是拔苗助长,贻误军机!冀州战事关乎社稷存亡,岂能儿戏般交与一名不见经传之辈?若然有失,谁人能担此重责!”

“哼,若非尔等先前力保那董仲颖,称其‘宿将堪用’,何至于有广宗之败?如今又欲阻挠贤路,是何居心!”

立刻有人将矛头直指举荐董卓的袁隗一派。

袁隗党羽岂肯示弱,反唇相讥:

“董卓之败,乃因贼势过大,非战之罪!尔等此刻推崇一白身刘备,莫非是想借此掩盖张太尉督战不力之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7章朝廷非议(感谢天界巡游者、书友1966、小小草打赏)(第2/2页)

“够了!”

一声略显粗豪的断喝来自大将军何进,他怒视方才发言的袁隗党羽,

“朝堂之上,休得胡言攀扯!张太尉劳苦功高,岂容尔等诋毁!某家看来,那刘备既能以寡击众,便是难得之将才!总比某些拥兵自重、畏缩不前者强!”

这话隐隐又刮到了刚吃了败仗的董卓。

赵忠见何进亲自下场,尖着嗓子阴恻恻地道:

“大将军何必动怒?我等也是为江山社稷着想。只是这刘备,宗亲身份未明,功绩亦多为传闻,若贸然予以重任,只怕难以服众,反而引发前线将士疑虑啊。”

“赵常侍此言差矣!”

清流中又一人挺身而出,

“谱牒之事,宗正府自会核查。然军情如火,岂能因繁文缛节而坐失良机?宦官不得干政,乃祖宗家法,常侍还是谨守本分为好!”

此言一出,直接将斗争拔高到了士人与宦官的传统对立层面。

顿时,更多官员被卷入:“放肆!尔等竟敢影射常侍们干预朝政!”

“难道不是?若非尔等阉宦蒙蔽圣听,国事何至于此!”

“祸国殃民者,正是尔等清流党人!”

争吵声、斥责声、辩解声混杂在一起,整个大殿乱作一团。

有引经据典的,有直言斥骂的,有冷嘲热讽的,有为各自阵营摇旗呐喊的,也有试图和稀泥却瞬间被口水淹没的。

原本庄重的朝会,彻底演变成了一场围绕刘备这个突然闯入权力视野的“小人物”而进行的派系混战。

每个人似乎都在谈论刘备,但每个人的真正目的,却都与刘备本身无关。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刘宏,看着眼前这纷乱如菜市场般的景象,听着耳边嗡嗡作响的争吵,眉头越皱越紧。

“啪!”

一声清脆的玉器叩击声响起,打断了满朝的喧嚣。

刘宏终于不耐烦地挥袖,用手中的玉如意敲了一下御案。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官员都屏息凝神,望向面色不豫的皇帝。

“行了,一个刘备而已,怎能让你等如此失仪?”

他扫视了一眼噤若寒蝉的群臣,最后目光在张让、赵忠、何进、袁隗等人脸上掠过,冷哼一声:

“冀州的仗怎么打,用人如何用,自有前线统帅和朝廷公议。”

然后随意的将手中如意放下,淡然说道:

“至于这个刘备……有些许功劳,也不能让天下人寒了心……”

刘宏抚摸着下巴,思索着如何封赏刘备。

他心里如明镜一般。

这刘备,听名字就是穷鬼一个,既然会被张让等人将表功的奏报扣下,那就说明其无力承担买官费用。

按照常理来说,刘宏是万不愿意将朝廷官职赐予没钱“孝敬”之人的,但奈何此时朝中确实需要一个提振士气之人。

他瞥了一眼跪在地上冷汗涔涔的张让,又看了看一脸正色的张温和刘焉,心中迅速盘算起来。

“这张让扣下奏章,虽是常事,却险些误了朕的大事。若此时再不封赏,只怕寒了前线将士的心,更让宗室离心。”

刘宏暗自思忖,“可若是真给这刘备实职,又坏了朕卖官鬻爵的规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