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 > 第20章大明风华,汉家衣冠的荣耀回归!

第20章大明风华,汉家衣冠的荣耀回归!(第1/2页)

奉天殿上,朱元璋咀嚼着这几个字,眼中骤然爆发出万丈精光!

知音!

这天幕,是咱的知音啊!

这不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吗!

【最终,当元朝的统治,因其无可救药的**和敲骨吸髓的压榨而摇摇欲坠时……】

【那些被埋藏在心底,被戏文和故事浇灌了近百年的种子,终于迎来了破土而出的时刻!】

轰——!

天幕的画面,再次被烈火与鲜血所覆盖!

这一次,不再是异族的铁蹄,而是来自帝国最底层,那股足以焚天的愤怒!

【红巾军起义!】

【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都是反抗的烽火!】

无数衣衫褴褛的农民,手持着锄头、木棍,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在无数迎风飘扬的旗帜中,一面大旗,显得格外醒目。

那旗帜,如血一般鲜红,如日一般耀眼。

旗上,一个大字,龙飞凤舞!

“明”!

一个身影,缓缓站立于这面大旗之下。

他面容坚毅,眼神冷酷,身上带着洗不尽的草莽气,更带着一股睥睨天下的霸气!

他,就是那个曾经在乡野间听戏的少年,那个在底层挣扎求生的乞丐,那个最终将所有汉人的愤怒与希望,都扛在自己肩上的男人!

【朱元璋!】

天幕之上,一行气吞山河的口号,如煌煌天音,如惊雷宣言,响彻了所有时空,回应着开篇那个绝望的论调!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这十六个字,带着金戈铁马的铿锵之声,和亿万汉人压抑了近百年的怒火,在天幕之上轰然炸响。

奉天殿内,朱元璋的身躯,在龙袍之下,微微颤抖。

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激动!

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了那个率领着一帮淮西兄弟,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立志要为天下汉人讨一个公道的自己!

天幕没有辜负他的期待。

画面中,那支由他亲手缔造的军队,一路北伐,势如破竹。

元朝的统治者,仓皇地逃回了他们来时的草原。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

【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改朝换代。】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文化光复运动”。】

画面聚焦在登基大典之上。

朱元璋头戴冕旒,身穿玄衣纁裳,那是最正统的汉家天子礼服。

他身后的文武百官,也尽数换上了宽袍大袖的汉式官服。

整个朝堂,气象为之一新,扫尽了前朝的胡风。

【明朝建立伊始,洪武皇帝朱元璋,便下达了一系列旨在“恢复中华”的铁腕政令。】

天幕之上,政令如雨,条条都直指人心。

【第一道政令:恢复汉家衣冠!】

【“上承周汉,下取唐宋”,严令禁止百姓再穿胡服,戴胡帽,说胡语,行胡礼,改用胡姓。违者,严惩不贷!】

画面中,无数百姓,欢天喜地地脱下穿了近百年的短衣窄袖,换回了他们只在戏文和传说中听过的汉家衣裳。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是一种失而复得的珍贵。

【第二道政令:重塑礼乐制度!】

【朱元璋亲自审定《大明集礼》,从祭祀、朝会,到婚丧嫁娶,都恢复了汉唐的传统礼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0章大明风华,汉家衣冠的荣耀回归!(第2/2页)

【他要让每一个大明的子民,从出生到死亡,都生活在一个纯粹的汉文化环境之中。】

【第三道政令:重开科举,独尊儒学!】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想要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重新建立起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秩序。】

【他亲自编撰《六谕》,要求在全国乡里宣讲,教化万民,内容便是: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这些看似朴实无华的道理,却是维系一个庞大农业帝国最稳固的基石。

看着天幕上那个雷厉风行,以铁腕重塑汉家山河的自己,朱元璋的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

他这一生,杀人无数,也被人骂作“暴君”。

但他所做的一切,都对得起“恢复中华”这四个字!

天幕的视角,再次拉高。

【明朝的建立,其意义,远不止于赶走一个异族统治者。】

【它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向天下宣告了一个真理:】

【汉人的江山,终究要由汉人来坐。】

【汉人的文化,才是这片土地上唯一合法的“正统”。】

【任何外来的统治,都只是暂时的“变态”,最终,都将被“常态”所纠正。】

【从此,“汉”这个身份认同,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正确性与合法性。它与“中华正统”这个概念,被死死地焊在了一起。】

看到这里,所有人都明白了。

元朝的百年统治,非但没有磨灭“汉”的印记,反而像一块磨刀石,将这个身份磨砺得更加锋利,更加具有攻击性。

它让后来的汉人王朝,在面对异族时,有了一种天然的心理优势和法理依据。

天幕的画面,并未就此停止。

历史的车轮,滚入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

【又一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这一次,汉人的身份认同,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画面中,清军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血腥的杀戮,再次上演。

一道让所有汉族文人感到奇耻大辱的政令,被颁布下来。

【剃发易服!】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无数汉人,为了守护那束象征着汉家身份的头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然而,天幕的解说,却话锋一转。

【但是,这一次的征服者,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

【他们在用武力高压,推行“剃发易服”这种标志性的征服政策的同时,在更深层次的制度与文化上,却选择了全面的继承与汉化。】

画面中,年轻的康熙皇帝,在书房内诵读着《论语》。

他设立南书房,重用汉臣。

他开博学鸿词科,笼络汉族文人。

他六下江南,祭拜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亲笔题写“治隆唐宋”四个大字。

【清朝的皇帝们,比蒙古的统治者,更深刻地理解了“以汉治汉”的精髓。】

【他们保留了明朝的内阁制度,沿用了明朝的行省划分,尊崇孔孟之道,以汉人的方式,来统治汉人。】

【最终,他们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庞大而深厚的汉文化,所逐渐同化。】

【至此,汉人身份的最后一次挑战,也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宣告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