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 > 第48章百日维新:改良之路的悲歌

第48章百日维新:改良之路的悲歌(第1/2页)

当“变革制度”四个字,从天幕中浮现时。

所有时空的帝王,都不约而同地,坐直了身体。

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

器物层面的学习,他们能理解,甚至能欣然接受。

可一旦触及“制度”,那就等于是在动摇他们统治的根基,是在挑战他们至高无上的皇权!

朱元璋,眉头紧锁。

他亲手废除了宰相制度,将所有权力集于一身。变革制度?变成什么?难道要再把权力分出去吗?

然而,也有一些帝王,比如李世民,在经历了之前种种冲击后,眼中流露出的,是深沉的思索。

他隐隐感觉到,天幕或许是对的。

那辆腐朽的马车,不换掉车夫,不重造车身,只靠换几门炮,是绝对走不出泥潭的。

天幕的画面,聚焦于一群慷慨激昂的读书人。

为首的,是康有为和他的弟子梁启超。

【甲午战争的惨败,深深刺痛了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

【1895年,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上千名举人,在康有为的带领下,联名上书,请求光绪皇帝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

【史称,“公车上书”】

然而,这一次,士子们所议论的,不再是经义,而是国之存亡!

【这标志着,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不再仅仅是皇权的附庸,而是开始主动地,去思考和参与国家的命运。】

画面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纸(《时务报》),成立学会(强学会),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他们宣传的,是一种全新的思想。

【“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保留君主,但设立议会,颁布宪法,由法律来治理国家!”】

【“如此,才能上下同心,君民一体,国家才能富强!”】

“君主立宪?”

这个词,对帝王们来说,无比陌生,又无比刺耳。

“设立议会?那朕的旨意,岂不是还要经过一群臣子讨论?”

“颁布宪法?难道连朕,也要受那劳什子法律的约束?”

大部分帝王,都感到了强烈的冒犯。

这简直是在夺他们的权!

然而,天幕中的大清,那个年轻的,没有实权的皇帝——光绪,却将这视为了救命的稻草。

他,不甘心做一个傀儡。

他,也想励精图治,重振祖宗的江山。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一场旨在从制度上,对国家进行全面改革的运动,开始了。】

【史称,戊戌变法,又因其仅仅持续了103天,也被称为“百日维新”。】

天幕快速地展示着变法的内容,那是一场席卷全国的,自上而下的风暴。

【政治上:裁撤冗官,精简机构,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上:设立国家银行,鼓励民办企业,发展农工商。】

【军事上:裁汰绿营,编练新式陆军。】

【教育上: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每一条法令,都精准地,指向了旧制度的弊病。

每一项改革,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看着这一幕,李世民、杨坚等相对开明的君主,都忍不住点头称许。

“有魄力!”

“虽然有些激进,但方向是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8章百日维新:改良之路的悲歌(第2/2页)

他们仿佛看到,这头老迈的巨龙,终于下定决心,要进行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了。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光绪皇帝,有变法的决心。

但他,没有变法的权力。

这个帝国的真正掌控者,是那个端坐在帘子后面的,苍老的女人。

【慈禧太后。】

画面中,慈禧那张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杀机的脸,被天幕特写。

【这场变法,虽然打着“救亡图存”的旗号,却严重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的利益。】

【裁撤冗官,得罪了无数满洲亲贵和旧官僚。】

【编练新军,威胁到了她所掌控的军队。】

【而“君主立宪”,更是要从根本上,动摇她垂帘听政的权力基础。】

【在他们看来,祖宗之法,绝不能变!】

【国家的存亡,远没有他们手中的权力,来得重要。】

一场新与旧的较量,一场改革与保守的冲突,已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光绪皇帝,也意识到了危险。

他密诏维新派的核心人物——谭嗣同、康有为等人,商议对策。

甚至,他将希望,寄托在了那个手握重兵的男人身上。

【袁世凯。】

然而,这位日后的窃国大盗,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背叛。

他向慈禧的亲信荣禄,告发了维新派的“围园杀后”计划。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于瀛台。】

【并下令,搜捕维新派人士。】

刚刚燃起希望的帝王们,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他们知道,完了。

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要失败了。

康有为、梁启超,在外国使馆的帮助下,仓皇逃往海外。

而另外六位维新志士,却没能逃脱。

他们,被捕入狱。

为首的,是谭嗣同。

在狱中,他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绝命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刑场之上,他面无惧色,引颈就戮。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高声呐喊: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刀光闪过,血溅法场。

【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

【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以悲剧告终。】

天幕之上,一片悲凉。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一件事:】

【在晚清,这条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改良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

【当统治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私利,宁愿选择与国家一同沉沦时,任何试图挽救它的努力,都注定是徒劳的。】

【它堵死了最后一条和平变革的道路,也让无数对清廷还抱有幻想的人,彻底死了心。】

【既然改良已死……】

天幕的画面,陡然一转。

无数头裹红巾,手持大刀长矛,面目被愤怒和迷信扭曲的农民,出现在了华北的大地上。

他们的口中,高喊着一个响亮,却又充满矛盾的口号。

【“扶清灭洋!”】

【一场更加狂热、更加混乱、也更加血腥的风暴,即将来临。】

【义和团运动,爆发了。】

(手上还有点存稿,晚点再加更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