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兽世:没想到吧,我把自己上交了 > 第78章【兽人世界】巨塔牛肝菌

兽世:没想到吧,我把自己上交了 第78章【兽人世界】巨塔牛肝菌

簡繁轉換
作者:喝碗羊杂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9 04:33:00 来源:源1

第78章【兽人世界】巨塔牛肝菌(第1/2页)

经过几轮扩招,研究小组人数,从最开始的周爽和徐明两个人,增加到现在的十七人。

现在的研究小组,除了组长周爽,副组长徐明,另有:

一名流行病学家,两名气象专家,一名微生物学家,两名农业科学家,两名土壤学家,一名地质学家,一名分析化学家,以及一名材料化学家,两名生物学家,一名人类学家,一名语言学家。

这些科学家全是从国内头部院校实验室里挑出来的。

无一不是各自领域的精英大拿。

目前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承担着七到十个,正在进行或者刚开始启动的科研项目。

任何一项科研成果,如果能成功反哺回华夏,带来的经济效益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而周爽正在进行的,“兽世可食用菌培育以及孢子移植”项目,目前已经小有成果。

兽世植物种类丰富,就连菌类品种,也大大刷新了人类已知菌类的数目。

周爽本科和硕士阶段的研究领域,正好就是食用菌方向。

可以说,忽略相对简陋的实验环境,以及不甚完善的实验设备——

这里对一名研究人员来说,简直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天堂。

尼拉走进研究所小红楼,准备找姜骄汇报工作的时候,正好看到姜骄和周爽一行人,准备前往低温菌类实验田。

水獭灵活地小跑过去,姜骄用余光轻扫一眼,边和周爽对话,边微倾身体,借力把尼拉送上她的肩膀。

“!”

水獭兽人有些受宠若惊,不自觉搓了搓脸颊,浑身僵硬地蹲在她肩膀上,短短小小的尾巴跟着疯狂颤动。

“库玛塔这样超出生物生长极限的生物,给这个地区的生态带来了超乎想象的打击。”

姜骄摸摸尼拉的脑袋,转头和周爽继续道:

“大冬季食物本来就匮乏,加上库玛塔的出现,阿帕草原上百分之八十的野兽,全都违背天性暂时离开。

我想,这也是导致其他兽人部落,这个冬季如此缺乏食物的原因。”

——没有食物来源,她还可以从现代运粮食,哪怕只是便宜顶饱的压缩饼干,也足够供养整个营地的人类和兽人。

但其他部落就不一样了。

他们并不知道库玛塔的存在,甚至可能还会困惑,为什么今年的大冬季似乎格外难熬。

“我和营地里的兽人同志沟通过。”

周爽扶了扶护目镜,藏在面罩下的声音有些发闷:

“以往的冬季,即便是寒冷的大冬季,也会有长毛猛犸、冰原骆驼、双头兔、小脚牛之类的动物可以作为食物来源。

但今年,别说这些走兽,就连飞鸟都很少看见。”

基地目前的肉类食物,百分之三十是雨季战士和兽人们捕获的猎物,晒制而成的肉干。

剩下百分之七十,则全部靠姜骄从华夏采购。

整整几百名战士,外加杂食兽人,每天光是部落里的肉类消耗,就足够让后勤部头疼。

“所以,如果能培育出低温环境下生长的食用菌,也算是变相解决食物危机。”

姜骄想起监控里看到的,那五名黑狼犬部落兽人的凄惨模样,忍不住皱了皱眉:

她之前,亲眼见过骨多生活的部落。

专家分析,那很有可能,是一个正慢慢向耕种文明转型的部落。

他们会照顾老人,幼崽,会捕捞鱼类作为食物主要来源,以及养殖渡渡鸟,获取日常蛋白质和肉类。

这样的部落,尚且存活的如此艰难。

更不要提其他弱小的,没有巫的小部落。

他们很可能早在第一场初雪降临的时候,就悄无声息地死去了。

为什么营地里一些兽人,之前并没有听说过库玛塔?

——兽人死亡率太高,有些人甚至活不到向后代传授经验就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回归兽神怀抱。

对兽人来说,华夏语太过拗口。

所以尼拉只勉强听懂一点。

但她没有打算两人的对话,只是专注地保持平衡,假装自己是个中号毛绒玩具。

……

“所以我们其实可以考虑通过交易,或者以工代赈的方式,对这些兽人族群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周爽有些羡慕地看了一眼姜骄:

“营地里的兽人同志,好像对你格外亲近。”

姜骄挑了挑眉。

不知道是不是亲和力光环的原因,兽人们对她的初始好感极高,提升速度也快得惊人。

至少经过上一次,伏击蛇神库玛塔后,营地里百分之八十的兽人对她的好感值,都达到了紫色。

但像娜塔、尼拉、小苔,蒂蒂和铁杉这样,经常和她近距离接触的兽人,好感则是明晃晃的金。

——要是换成抽卡养成游戏,翻译过来大概就是“永不背叛”的精英臣子。

低温菌类实验田,离实验楼并不远。

一行人走走停停,很快就抵达了目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8章【兽人世界】巨塔牛肝菌(第2/2页)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平整的黑色冻土,以及覆盖在田地上的雪层。

黑与白两种极致的颜色,带给视网膜强烈冲击。

天气实在是太冷。

除了姜骄,其他人哪怕全副武装,也没办法在室外长时间停留。

所以,周爽为了向她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干脆亲自动手,用铲子小心翼翼地刨开地面的雪层:

随着雪层消失,藏在其中的植物也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菌盖巨大无比,直径约一米以上的半球形蘑菇,就这样静静缩在雪坑里。

它的边缘微微内卷,显然还没到开伞的时候。

菌盖颜色,是令人愉悦的巧克力深棕,表皮干燥而粗糙,是类似天鹅绒的触感。

“……蘑菇?”

姜骄发出一声略显惊奇的疑问,上前轻轻拍了拍这株植物菌盖,顿时感受到手掌心传递来的微微肉感。

蘑菇。

长在雪地里的蘑菇。

零下五十一度,还没被冻烂化成水的蘑菇。

没开伞就能长到一米粗的超级大蘑菇。

它的体型,完全超出一行人的想象。

有人忍不住掏出手机,顶着被冻死机的风险拍照。

“这是根据本土低温耐寒品种,新培育出的可食用‘巨塔牛肝菌’。”

周爽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动作轻缓:

“它是借助孢子传播繁殖,一株开伞的巨塔牛肝菌,可以在一周内,繁殖出约12平方米的菌菇群。

经实验证明,这个品种只能适应零下的环境。

如果气温到达零上,它的体积反而会变小,回归普通蘑菇尺寸。”

姜骄对这棵蘑菇更感兴趣了。

这算什么?

人家是热胀冷缩,到了这棵蘑菇这里,就变成了“热缩冷涨”??

如果确定无害无毒,并且适合人类食用,以后在华夏,岂不是能一年四季都吃到新鲜的牛肝菌了?

尤其是东三省,那地方可嘎嘎适合种这玩意儿啊?!(口音逐渐跑偏)

……

……

雪地旁边,还有一座搭建不久的阳光棚。

体积并不大,是完全照搬温棚设计的,只是占地面积更小一点。

在这里,姜骄还见到了周爽宝贝到不行,恨不得一天到晚住在阳光棚里看着的其他实验植物。

阳光棚里温度极高,湿气也重。

各种奇形怪状,颜色各异的菌类,争奇斗艳般欣欣向荣地生长。

有颜色诡异,一到晚上就发绿光的“幽灵鬼菇”。

有伞盖长满粘液,表皮坑坑洼洼,藏有无数虫卵寄生的“粘液珊瑚菇”。

也有伞盖花纹复杂,像极了蝴蝶张开翅膀,振翅欲飞的“双纹红蝶菇”。

有体型硕大,肉质肥厚的大型菌类,也有蚕豆大小,一长就长一片的小鼻嘎。

当然,能吃的就两种。

一种是巨塔牛肝菌,一种则是黑麦鸡枞菌。

前者姜骄刚刚已经见过。

后者,外形和普通的,地球上的鸡枞菌似乎没什么不同。

全都是细细长长,外形类似斗笠,菌盖表面覆盖细微放射纤毛的长菌子。

“当然不一样。”

周爽笑得神秘:“我国的鸡枞,主要是依靠白蚁窝生长,所以目前还无法实现大规模人工养殖。

即便有人试图人工培育,成本也十分昂贵。

但由我培育的黑麦鸡枞,可以用黑麦作为营养基地取代白蚁窝,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这两种菌子,简直就是长在了云南老乡们的心巴上。

“那这些蘑菇的味道呢?好不好吃?味道和普通牛肝菌,鸡枞菌一样吗?”

旁边有同行的微生物学者迫不及待地问出了在场人的心声。

“之前采样做了无毒实验,以及可食用分析报告,我自己吃过一次,味道能鲜掉眉毛。”

周爽啧啧夸赞,看向姜骄蛊惑道:

“今天正好总指挥也在,不如咱们一起打个菌子火锅尝尝?

这两种蘑菇,拥有极其复杂的复合风味,前者带有坚果和肉香,后者则回味更鲜甜。”

说着,她又信誓旦旦补充一句:

“放心,我就是云南本地人,用二十年的采菌经验跟你保证,这菌子保证吃不死人,没熟的话,顶多也是微毒。”

——你的科研精神呢?

姜骄:“……”

你们,云南老乡,对菌子的执念这么深吗?

哪怕是来自异界的蘑菇,也只剩下被高温爆炒后打火锅的份??

——但在场其他人,只犹豫了0.0001秒,果断接受试吃邀请。

别人说这蘑菇好吃,他们可能还半信半疑。

但云南老乡说鲜美,那今天高低也得尝尝!

权威这一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