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有神兽,春江水暖好种田 > 第146章 江彦衣锦还乡

我有神兽,春江水暖好种田 第146章 江彦衣锦还乡

簡繁轉換
作者:三月含芳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9 04:33:39 来源:源1

第146章江彦衣锦还乡(第1/2页)

江暖委婉的拒绝了淑妃:“承蒙娘娘看得起江彦。不过,有一事我须得事先申明。

我虽是养他长大的姐姐,但婚姻一事,我并不想越俎代庖,擅自去决定他的婚姻,他的人生。

我不确定江彦是否有自己喜欢的姑娘。

他没有喜欢的姑娘还好,若是有喜欢的姑娘了,硬把他跟三妹妹凑在一块,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届时佳偶不成,反倒成了一对怨偶。

一边是亲妹妹,一边是亲弟弟,宸曦夹在中间,娘娘且教宸曦该如何自处?

而且,娘娘可问过三妹妹她喜欢什么样的男子?”

淑妃十分的不理解:“这婚姻之事,向来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何需要过问她?”

江暖笑了笑:“话虽如此,可三妹妹是活生生的人,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

况且驸马可是要跟她过一辈子的,得她自己喜欢才行。

做长辈的只能给她参考建议,绝不能擅自替她决定终身。”

淑妃立刻摇头:“姑娘家年纪轻,哪里知道谁好谁坏。不成,不成的。”

江暖知道短时间内是转变不了淑妃的想法的,更不会强迫她听从自己的建议。

“既然如此,娘娘可曾问过父皇的想法?

或许父皇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驸马人选也不一定。”

淑妃心里一凝,瞬间不说话了,决定回头就去问问陛下。

不过该说的江暖还是会提醒:“娘娘,宸曦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淑妃看着她:“殿下但说无妨。”

“三妹妹才十五岁,虽已及笄,可身子骨到底没有完全长开。

若此时嫁人,将来与生育上不利。

我建议三妹妹最好晚两年再议婚事,那样将来生育的风险要小得多。”

淑妃半信半疑:“真是这样吗?”

江暖笑着轻拍了拍怀里睡着的孩子:“我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淑妃一想也是。

宸曦怀孕的时候可没吃过半点苦头,生孩子也是顺顺利利的。

孩子生下来到现在半岁多了,听说连个喷嚏都没打过,格外的健康,大人孩子都好极了。

不过传统的思想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淑妃还是觉得女子十七八再成婚太晚了些。

不过她是个听劝的,自己拿不定主意,当天就去找了明光帝。

明光帝斩钉截铁地告诉她:“听宸曦的话准没错。

韫书还小,等过两年,朕再亲自为她挑选驸马。”

皇帝都发话了,淑妃也只好消停了下来。

回到自己宫里,她还是试探着问了问女儿。

“书儿,你说母妃替你招今年的新科状元郎江彦做你的驸马如何?”

三公主一听是江彦,那头立马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不妥不妥。

母妃,女儿承认,承恩伯的确是很好,品貌才学都是一等一的。

可就是因为太好了,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本正经的,太无趣了,女儿才不喜欢这样的。”

“那你喜欢什么样的?”

三公主摇了摇头:“还没想过。等将来我见着喜欢的再给母妃说……”

淑妃听后若有所思,此事就暂且搁置下来。

江彦被授了正六品的翰林院编修,等回乡祭祖后就要走马上任了。

至于任平生,则被授了七品县令,被派到了西北任县令。

这是江暖事先跟他沟通过的结果:“西北或许不比江南地区富庶,可也是最容易出政绩的地方。

你若是想要有所作为,去那边无疑是最好的。”

任平生是个听劝的,他深知江暖这是在为他打算,因此欣然应允。

临行前,他特地同江彦一起,带着礼物前往镇国公府同江暖辞行。

江暖留了他们吃饭,叮嘱他:“西北民风彪悍,遇事多动脑。

若遇到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可写信给我,能帮忙的我一定帮忙。”

任平生千恩万谢。

不论是江彦还是任平生,在正式任职前都要先返回家乡祭祖,然后再前往各自的岗位任职。

这是朝廷给的恩典,这叫衣锦还乡,一般是两个月。(非真实历史,勿杠。杠就是你对!)

江彦要返回冯乘县,就必须要路过申州,两人正好结伴同行。

出发那天江暖没有亲自去送,该叮嘱的她都已经叮嘱完了,又有大批的护卫随行,实在没什么可担心的。

且说江彦一路顺风顺水,于二十天后,在冯乘县令的陪同下。

于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和弥漫的烟雾里,踏上了江家村的码头。

收到消息的父老乡亲们,挤满了整个码头。

不仅仅只是江家村的,还有隔壁几个村的,甚至是对面杆河村的全都来了。

只为了在第一时间一睹状元郎的风采。

这可是本朝开国以来,他们冯乘县出的第一个状元郎,还是三元及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6章江彦衣锦还乡(第2/2页)

这是属于整个冯乘县的荣耀,每个人的脸上都与有荣焉。

尤其是江家村的族长族老们,一张张布满褶子的老脸上,硬是笑成了一朵朵太阳花,别提有多高兴了。

江彦对前来迎接他的江家村众乡亲们,深深的揖了一礼。

“诸位父老乡亲,族长太公太婆,各位叔伯婶娘,兄弟姐妹们。

江彦不负所望,考中了今科状元,给大家报喜了。”

话音落,现场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好、好啊,我们的状元郎回来了。彦仔回来了。”

族中的长辈们笑着笑着就哭了,拉着江彦的手不肯放开:“我们彦崽出息了,出息了,考中了状元……”

江氏家族的祠堂,中门大开。

江彦进村后,第一时间就被族长和族老们请进了祠堂,祭拜祖先,之后才回的家。

陈管家提前收到了信,请了县城酒楼里的大厨,准备了丰盛的宴席,请全村人吃酒。

此外,本县的县令,前来道贺的乡绅、周围村子的村长,以及诸如胡氏商行的还掌柜等。

一众交好的人家也都在被邀请的行列。

整个江家村酒肉飘香,喜气洋洋,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席间长辈们问起:“暖暖和你姐夫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

江彦笑着摇了摇头:“云麾还太小了,路途遥远,实在不好带着他长途跋涉。

姐姐说,等孩子稍微大一点再带他回来。”

老族长点了点头:“也是这么个理。”

随后他又感慨:“你能有今天的成就,多亏了你姐姐。

如果不是她当初拼了命的干,拼命的帮扶我们,我们江家村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不仅仅是我们江家村的人,我们整个冯乘县甚至是天底下的老百姓都从心底感激她。

高产水稻是她种出来的,玉米红薯和马铃薯这些高产良种,也是她千方百计,从海外搞回来的。

没有她,我们哪里可能吃得饱饭,更虽提让小崽子们读书了。

她就是上天赐给我们大景帝国的瑰宝,我们从心底感激她呢!”

对此江彦深以为然。他幼时便父母双亡,这是不幸的。

可他却有一个比任何人都厉害的姐姐,所以他又是极幸运的。

下午,江彦把从京城里带回来的各色礼物给各家都分了分。

之后陪着众长辈们说话聊天。

他鼓励大家:“朝廷开了女科,以后女娘也能像男仔们一样去考科举做官了。

所以但凡是读书好有天赋的女娘,尽管让她们去上学去读书,会有出息的,万不可重男轻女。

你们看我姐姐就是最好的榜样。”

大家连连点头称是。

次日一早,江彦就备了香烛纸钱以及各色的贡品,带着下人们去给父母上坟。

江父江母和江家祖父母的坟,江暖发家后曾专门修缮过。

全部用青砖和青石将四周团团围起来,看着气派又坚固。

即使姐弟俩常年不在家,坟墓仍然被江氏族人打理得极好。

草长莺飞的春天里,别处都是杂草丛生,他们的坟头上,却只有一层刚刚长出来的青草,浅浅的。

江彦点了香烛纸钱摆了贡品,之后蹲坐在父母的坟前絮絮叨叨的跟他们说了很久的话。

说村子里的变化,说自己在京城的生活,

说姐姐江暖,她成亲了,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外甥,说了很多很多。

快到中午的时候,方才磕了头下山。

下午又应邀去了村中的族学,同族学里的先生交流了一会,同族中的孩子们说了会话。

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学有所成,即便不能报效朝廷也能造福家乡。

最起码也能识文断字,不至于被个简单的契书给骗了去。

孩子们望着江彦,眼睛亮晶晶的,答应的极为响亮。

毕竟眼前就有最好的榜样。状元郎啊,那可是全国最厉害的读书人。

江君宝也特地请假,从县学回来了。

当初那个怯弱的孩童经过这几年诗书的洗礼,已经蜕变成一个坚毅且满是书生气的小少年。

江彦送给他一个大盒子,里头除了成套的笔墨纸砚外。

还有些外头难得一见的手抄本,甚至是江彦亲手写的读书笔记,珍贵异常。

“笔墨纸砚是姐姐为你准备的,她让我转告你,一定要好好读书。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你将来撑起门庭的唯一机会。

这些手稿和手抄本,是我给你的。

里头记载的一些我从前读书以及考试的心得体会,或许能对你现在有所帮助。”

江君宝捧着这沉甸甸的盒子,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谢谢暖暖姐姐,谢谢彦哥。”

江彦拍了拍少年略显单薄的肩膀:“好弟弟,努力些,将来我们在京城相聚。”

江君宝擦掉眼角的湿润,重重的点了点头:“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