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北宋:我成了赵佶 > 第357章 陛下,宋军压境,当为太子寻条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357章 陛下,宋军压境,当为太子寻条

簡繁轉換
作者:读史明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2-18 21:33:5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夏皇李乾顺下定了誓要与兴庆府共存亡的决心,大殿内的文武百官,也不敢再劝其迁都或北狩西巡了。

李乾顺让文武百官各司其职,随时做好迎敌准备。

如果宋军来攻兴庆府时,若前线夏军伤亡惨重,就要强征城内十岁至六十岁男子立即从军,去守城……

李乾顺在散朝前,为了鼓舞文武百官的士气,安稳人心,他强挤出笑容,装作胸有成竹的样子,自信地微笑道:

“众爱卿,勿要担忧。朕已有退敌之计。”

“众爱卿,别看御驾亲征的大宋狗皇帝赵佶率领的兵马,比咱们京城的夏军人数多。然,宋军长途来犯同,入侵我大夏国,其战线拉得过长。”

“宋军每攻打下一座城池后,就要分出一部分兵马去守城,如此一来,那大宋的狗皇帝赵佶,能派出多少宋军来攻打我兴庆府呢?”

大殿内的文武百官中,自然有很多人都习惯奉承赞美夏皇的。

“陛下圣明啊!经陛下解惑,微臣茅塞顿开!宋军能打到我京城者,不过二三万而已!”

“以微臣看来,能打到我京城的宋军,不过一两万而已!”

“朕自推崇汉家儒学和百家学问以来,曾让众爱卿多读些汉家经典和史书战策。”

“众爱卿,莫慌!即便宋军派来数万大军来攻打朕的京城,那那他们也必然惨败而归!”

“众爱卿,不见中原王朝曾经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否?“不都是以弱胜强、以守胜攻吗?”

大殿内很多文武大臣皆点头称是,极少数没有看过汉家王朝的史书战策的党项族武将则一脸懵逼。

善于逢迎圣意的几位大臣纷纷出列,赞誉道:

“经陛下解惑,微臣信心倍增!”

“陛下圣明,此次我大夏国京城保卫战必胜!”

“陛下高瞻远瞩,我夏军必能全歼来犯兴庆府之宋敌!”

“……”

“哈哈哈……”李乾顺故意大笑,他这位明君雄主自然是能看出来很多大臣说出上面那些话,是在讨好奉承他这位大夏皇帝的。

不过,李乾顺也乐意文武百官能有这种打败宋军、取得兴庆府保卫战胜利的自信。

他为了鼓舞文武百官的士气,便高声道:

“朕已算过,如今宋军派出攻打朕的京城兴庆府的能的兵力,最多不过六万而已。”

“而朕已经派大将李良辅领兵,携旋风炮‘泼喜’,赶赴京城东郊外,死守黄河沿岸。”

“若宋军顺河而下来攻兴庆府,李良辅部能定打得宋军措手不及,定会让众多宋军葬身滔滔黄河!”

“若那大宋狗皇帝赵佶,敢乘船御驾亲征而来,朕的虎将李良辅,定会用旋风炮将其所乘龙船打沉,让赵佶葬身鱼腹!”

大殿内文武百官亦甚是崇敬夏皇所言能成真。

“陛下英明神武……”

“陛下英明神武……”

“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乾顺微微一笑,又道:

“朕的爱将李良辅率部死守京城东郊黄河沿岸,为京城第一道防线;京城内数十万军民死守兴庆府的外城,为第二道防线,如此固若金汤,宋军一年半载也攻不破!”

“若等到朕派出的数十队信使钦差,赶到我大夏国各地诸军司,征调来勤王大军,那御驾亲征的大宋狗皇帝赵佶所率的宋军,便会被我军前后夹击!”

“故此,朕敢断言,孤军深入我夏境的宋军必败,我军必胜!”

在此之前,大殿内的文武百官,他们还有些不信夏皇所言能守得住京城兴庆府。

现在,他们听到了夏皇李乾顺这有理有据的分析后,绝大部分的文武大臣都信服了。

他们对当今夏皇李乾顺由衷敬仰,也都道当今夏皇自幼就雄才大略!

大夏,天安礼定元年,夏惠宗李秉常英年早逝,年仅三岁的李乾顺即位,母党梁氏专政。彼时,在后党梁氏统治时期,大夏国政治**,军队衰弱,大宋趁机来攻,夏军屡战屡败……

而在距今二十二年前,即大夏永安二年,十六岁的当今夏皇李乾顺,灭后党梁氏一族而亲政。其亲政后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结束了之前大夏国累朝总出现的外戚贵族专政的局面。

在当今夏皇李乾顺的励精图治下,大夏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加强,在三年前夏军打败了宋军的入侵,晋王李察哥率部斩获了宋军名将刘法的首级……

夏国的文武百官想到这些,再结合夏皇的鼓励,他们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纷纷高呼道:

“陛下圣明,我军必胜!”

“陛下神武,来犯宋敌必败!”

“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乾顺看到群臣不再像刚上朝时那般慌张了,他也心安了不少,他自信有六七成把握能打赢这场夏国京城保卫战,他高声道:

“众爱卿若无本启奏,便退朝吧!朕观当今行势,不容卿等懈怠,退朝后定要各司其职!随时准备听从朕调遣。”

“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乾顺望着群臣纷纷退出大殿,他却看到了三十五岁的御史大夫谋宁克任,跪在大殿内,迟迟未起身退朝。

李乾顺疑惑地问道:“爱卿,何故不退朝呢?”

谋宁克任叩首道:“微臣有机密之事启奏,故此等到群僚退出大殿后,微臣方能对陛下言明。”

李乾顺又看了一眼大殿门口,其他的文武百官皆已退出,他便道:

“如今,这大殿内,已无其他爱卿了。爱卿有何机密之事,速向朕道来。”

谋宁克任再拜,道:

“陛下,可曾记得二十年前,即我大夏贞观元年,御史中丞薛元礼建议重汉学的上书吗?”

李乾顺眉头微皱,有些不悦,他没有想到谋宁克任所要启奏的机密之事,就是这种陈芝麻烂谷子之事吗?

不过,他还是冷冷地说道:“朕自然记得!彼时,朕十八岁,是朕刚刚亲政的第二年。因朕崇拜大唐太宗皇帝的文治武功,朕亦向往大唐的贞观之治!故此改年号‘永安’为‘贞观’。”

“朕还效仿唐太宗虚心纳谏、广征贤言。”

“彼时,御史中丞薛元礼,上书建议推崇汉学。”

“朕犹记得,薛元礼上书所言:

‘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于儒学。’

‘昔元魏开基,周齐继统,无不尊行儒教,崇尚《诗》、《书》,盖西北之遗风,不可以立教化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