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北宋:我成了赵佶 > 第353章 气吞山河如虎,谋定总攻敌京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353章 气吞山河如虎,谋定总攻敌京

簡繁轉換
作者:读史明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2-18 21:33:5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种师中被赵官家那咄咄逼人的气势所震慑,他喃喃道:

“微臣师中知罪!官家所言极是。”

赵吉微微一笑道:“种爱卿,你知道朕来你部军营前,曾去过何处吗?”

种师中摇头道:“微臣不知。”

“朕去你了你兄长种师道的军营。”

种师中疑惑,他并不明白赵官家为何要说这些。

他甚至在此之前都疑惑,赵官家在他军营前,召集各路宋军主帅和重要将领来议事,为何没有叫他的兄长种师道呢?

不过,那是赵官家下旨召集众将议事,让谁来,或让谁不来,他种师中也不敢问,也不敢多言。

赵吉悠悠道:“方才,朕到种师道军营,令其率本部精锐兵马,准备乘船即刻出征,去攻打兴庆府!”

种师中等将领,闻听圣言,表情皆为之一变。

赵吉道:“乘船顺黄河而下,闪击夏都兴庆府,朕非与卿等商议,而是要卿等执行!”

“若不然,朕岂不是让第一批出征攻打兴庆府的种老相公及其所率大军,孤军深入了吗?”

赵吉强硬的表态,令心中犹豫的种师中、刘延庆、姚古等几位西北军老将,立即不敢提出反对意见了。

特别是种师中闻听圣言后,他从大局和自家兄长两方面考虑,立即变成支持赵官家的提议了。

“微臣师中愿为国出征,率本部精锐,攻打的兴庆府!”

“微臣亦愿为国出征,去攻打的兴庆府……”

韩世忠、岳飞、张俊、杨忻中等中青年将领立即表态,他们一直是支持赵官家兴兵攻打敌国都城兴庆府的。

“微臣亦愿为国出征……”郭成、姚古、刘延庆、刘光世等将领纷纷高声道。

“好!”赵吉为了给众将信心,他严肃地对众将道:

“朕要告知诸位爱卿,我大宋的兵将历来是很能打的!”

“大宋开国之初,在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的英明指挥下,我大宋兵将英勇善战,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局面!”

“从太祖皇帝到朕,皆行仁义治天下!无论对丧国之君,还是对大宋功臣皆是厚待!众爱卿,切莫担心‘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在场的众将,纷纷点头称是,感悟圣恩浩荡……

他们中很多人,在大宋长期重文抑武的大环境,很多人从小都是文武兼修的(牛皋除外),他们自然也知道大宋的开国历史。

他们知道,在(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大宋太祖皇帝(赵匡胤)时任禁军最高首领——殿前都点检,他率军出征,准备要去抗击传闻中的‘入侵北疆的辽国和北汉联军’,其行军至开封北郊的陈桥驿,天出二日(‘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次日,赵匡胤被部下“黄袍加身”,拥立为帝……

年幼的(后)周恭帝柴宗训,不得不禅让退位……

不论太祖皇帝欺负孤儿寡母这段历史,是否光彩;

然则,大宋的历代皇帝对待(后)周柴氏,那是真的优待啊!

可以说,鲜有哪个王朝,对待被自己覆灭的上一个王朝皇室后裔,有那么优待的。

如今,在场的众将包括种师中、韩世忠、岳飞等所有将领,生来就认同了大宋皇朝的正统地位,宋太祖在陈桥驿“黄袍加身”,乃天命所归,理所应当!

众将心中皆有这样的共识:即便‘兄终弟及’后的太宗皇帝,亦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

太宗皇帝除了对契丹作战时的高梁河之败外,其实他还算英明神武……

赵吉看向众将,慷慨道:“我大宋建国之初,乾德二年十一月,英明神武的太祖皇帝点将——王全斌,发兵攻伐后蜀。”

“乾德二年一月,大将王全斌率大军攻入蜀地,很快兵临城下,后蜀皇帝孟昶率众出降!”

“乾德四年,我大宋兵将,在蜀地把所有反抗军,全部镇压下去!令南汉、南唐、吴越三国畏惧不已!”

众将闻听圣言,深感自豪……

“大宋开宝四年,太祖皇帝点将潭州防御使——潘美,率军攻打南汉。”

“彼时,南汉后主刘鋹宠爱波斯女子‘萧闲大夫’——‘媚猪’,与之淫于后宫,不理朝政数年。”

“刘鋹荒诞,认为群臣皆有家室,会顾及子孙,不肯尽忠,故此其只信任宦官,臣属必须自宫才会被进用,以致南汉国内各级官员中,竟有两万多人皆是宦官!”

“刘鋹政事皆由宦官和女巫樊胡子把持,政事紊乱!”

“我宋将潘美,率军兵临南汉国都城下,南汉后主刘鋹,见大势已去,便纵火焚毁宫殿、府库,挑选十几艘船,满载金银财宝及嫔妃,准备逃亡入海,可南汉的宦官与兵将们早就抢先盗船而逃,刘鋹无船可乘,被迫归降!”

众将对赵官家如此博闻强记,深表佩服。

“朕读史时还知,我大宋灭南汉后,南唐便陷于大宋的三面包围之中。”

“南唐后主李煜为自保,明臣服,暗备战,在遣使向宋请受策封的同时,将兵力布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我宋军进攻。”

“因李煜拒命不朝,大宋开宝七年九月,太祖皇帝发兵数十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

“东路,以吴越王做为昪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马自杭州北上策应,并遣宋将丁德裕监其军。”

“中路,由大将曹彬与都监潘美,率水陆军十万由江陵,沿长江东进。”

“西路军由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王明,率军牵制湖口的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

“同年十月,我大宋官军顺利渡过长江。在采石、秦淮河、皖口三战中,大败南唐军精锐!”

“开宝八年三月,宋军攻至金陵城下。六月,吴越军队攻陷金陵东面的门户润州。南唐都城金陵陷入合围之中……十一月,曹彬率大军开始从三面攻城,十余日后,金陵城破,李煜奉表出降。南唐遂亡,国祚三十八年。”

“当年,我大宋数十万大军,围困南唐都城金陵,半年多才破其城。如今,我军有了朕研制并投入使用的火炮等火器,加上诸位爱卿的神勇,朕料定,闪击夏国兴庆府破其城,只需要数日!”

众将闻听圣言,心潮澎湃,振奋不已……

赵吉又道:“若诸位爱卿率军攻打夏都兴庆府时,夏皇李乾顺若能像当年的后蜀之主孟昶、南汉后主刘鋹、南唐后主李煜那样奉表出降,众爱卿应对李乾顺优待!”

众将纷纷点头,称赞赵官家胸怀博大,宽仁厚义……

“然,朕预料,李乾顺颇有雄心壮志,即便城破,他也不见得能归降,那众爱卿对负隅顽抗的李乾顺,就不要手下留情了。”

众将沉思,各个都暗自分析赵官家此言的深意……

赵吉感叹道:“忆当年,我大宋开国后,兵强马壮,气吞山河如虎!”

“我大宋先后灭后蜀、南汉、南唐,令吴越国主向我大宋称臣!吴越国还出兵,协助我大宋灭掉南唐!”

“彼时,第三代吴越国主钱俶,乃识时务之俊杰!”

“吴越国主钱俶审时度势,遵循祖宗武肃王钱镠遗训——‘以天下苍生安危为念’。”

“为保吴越国境内生民,免遭战火涂炭,吴越国主钱俶‘重民轻土’,毅然于太平兴国三年五月入我宋京开封,遵从祖训,纳土归宋,将所部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十一万五千一十六名兵卒,悉数献给朕的先祖太宗皇帝,成就了一段佳话!”

“朕亦遵守祖训,像对柴氏一样优待钱氏族人至今!”

“朕敢断言,吴越国钱氏之举善举,可佑其钱氏家族,千年永昌,人才辈出!”

赵吉所言非虚,他心中暗道:‘我没穿越前,在现代社会里耳熟能详的杰出人物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皆是吴越王钱镠的后人。从宋至清,吴越钱氏家族共出了三百五十位进士,可谓千年世家!’

赵吉高声道:“朕观当今夏皇李乾顺,其目光,远不及当年吴越国主钱俶远大目光的万分之一!”

“故此,朕不要负隅顽抗、活着的李乾顺!众爱卿,知否?”

胸怀大义的岳飞,强壮的身躯为之一颤,他刚要开口劝赵官家,却被众将那山呼海啸的高呼声,震得脑袋嗡嗡响,压得他又闭上了嘴巴。

“微臣谨遵圣训……”

“末将谨遵圣训……”众将恍然大悟,纷纷高声道。

他们理解了赵官家的深远用意:

那就是,李乾顺在夏国的威望颇高,如果这次宋军集结优势兵力闪击兴庆府,兵临城下时,夏皇李乾顺能乖乖地出城归降,让攻城的大宋官兵少受伤亡,那么,赵官家可以学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那样,优待亡国之君。

如果,夏皇李乾顺不识时务,组织兵将死守兴庆府城,奋力抵抗,给攻城的大宋官军带来不小的伤亡,那么,西夏国都被破之时,即便李乾顺再想归降,那么也要想办法弄死他。

绝对不能让李乾顺苟活下去,以免他成为下一个卧薪尝胆的勾践……

赵吉吐字如珠:

“朕每读太祖和太宗皇帝平定五代诸国的征战史,便心潮澎湃,每每向往之!”

众将闻听圣言,纷纷点头,他们也都心潮澎湃,心向往之。

赵吉语速加快,高声道:

“我大宋开国后,不仅能灭掉南方诸国,亦能灭掉有辽国庇护的北汉,一统南北,结束五代十国之分裂和战乱!”

众将点头称是。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者,都知道北汉依附契丹人的辽国,它是五代十国中最后一国,其都城为晋阳,疆域为北方的十二个州。

大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支援北汉的辽军,而后猛攻晋阳城,北汉皇帝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至此灭亡,历四帝,共二十八年。

宋太宗将北汉的国都晋阳,改置并州,复名【太原府】,亦曰太原郡河东军节度。

赵吉话锋一转,高声问道:“众爱卿,朕所讲这些,卿等可知朕之用意否?”

众将被赵官家这么突然一问,皆不敢立即贸然回答。

赵吉微微一笑,估摸自己讲的大宋统一南北这段历史,用时大约有四五分钟。他自认所讲不是废话,而是要让众将树立雄心壮志,让众将从精神层面上提升,真心忠君报国,勇赴战场。

赵吉高声道:

“朕要告诉卿等,我大宋统一南北之战中,不仅我太祖、太宗皇帝,名留青史;

“还有立下赫赫战功的潘美、曹彬,王全斌、丁德裕等众多名将,不仅会因功而荣华富贵、封妻荫子,他们还会名留青史!”

“众爱卿,如今伐夏之战,亦是卿等建立赫赫战功之时,亦是让卿等能名留青史之机!”

众将闻听圣言,犹如打了鸡血一样!山呼之声,一浪高过一浪。

“官家所言极是,臣必以身报国……”

“臣必以身报国……”

“臣必以身报国……”

赵吉听着众将发自肺腑的高呼誓言,他亦动容。

他握天子长剑在手,环视众将,不由心中感慨:

‘如今,能聚在朕周围的这些文臣武将,皆是朕精选出来的历史上的忠勇名将。’

赵吉的目光扫过宗泽,这位历史上的抗金名将,在军中病危临终前,他高呼:“过河、过河、过河!”

他的目光扫过种师中,这位历史上的抗金名将,长期戍守西北边疆抗夏。金兵入侵,他率军入京勤王,后奉命救援太原,因友军失约未至,陷入重围,力战而亡!

赵吉的目光扫过刘延庆,这位历史上的抗金将领,虽然治军不严,手下兵将战力较弱,但在靖康元年,金兵大举攻宋都汴京时,刘延庆奉命守城。城破,他率兵万余逃走,逃到龟儿寺,被金军追骑所杀,也算以身殉国!

赵吉的目光扫过王禀,这位历史上的抗金名将,奉命守太原城,抵抗金军的围困和猛攻,守了二百五十多天后,在靖康元年九月,因援绝断粮,加之金军猛攻而城陷,王禀犹率疲兵巷战,身中数十枪,后投河殉国……

赵吉的目光又快速地扫过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杨忻中、姚古、郭成、吴玠、吴璘、张宪、王贵、牛皋、杨再兴……

这些将领中,除姚古有争议、刘光世略有争议外,其余众将,对抗击外敌入侵,对赵宋国祚延续、保全汉人不被灭族,皆是有过巨大贡献的!

赵吉调动起了众将为国奋勇杀敌的激动情绪后,他也深受感染。

他壮怀激烈,高声道:

“朕要带领诸位爱卿,开创更伟大的一统之战,以图早日恢复甚至超过盛唐时期的庞大疆域!”

“官家英明神武……”

“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万岁……”

众将高呼。他们被赵官家的豪言壮语所激励,都非常期望在即将要打的灭夏之战中,建功立业,杀敌报国,一雪大宋多次惨败于西夏后赠送岁币的前耻。

赵吉伸出左掌向下压了压,示意众将不用再恭贺了,他右手持天子长剑,指向铺在地上的夏国的地图,高声道:

“我现军攻占了夏国的西京城,还占据了西城外的黄河渡口,折可求和折彦质的府州先锋军沿黄河两岸北上,打到静州城外的黄河渡口,扫清了我军顺河而伐的绝大部阻碍!”

“朕决定利于黄河上游之地利,用闪电战术,能直捣夏国国都兴庆府,众将听令!”

种师道、韩世忠、岳飞等众将,立即一肃。

赵吉将心中早已谋划的作战方案公之于众:

“由于,枢相宗爱卿征集来的各类船只,一次共计可载三万我兵马,故此,众爱卿回本部后,挑选卿部的三分之一精兵强将,第一批登船!”

众将闻言,高呼:“微臣遵旨。”

“至于诸位爱卿的其余兵将,可乘送完一批攻打夏都兴庆府的大宋官军回航的船舶。从爱卿切记,先乘船者定要挑选精锐兵将,卿等还要带上朕赐给你部的火器营和工兵连,以实现速破敌京城!”

“官家圣明,微臣谨遵圣谕……”众将纷纷表态。

赵吉持天子长剑,改指向了夏国国都兴庆府的城防地图。

“此图,乃兴庆府城防地图。”

众将皆望向赵官家用天子长剑所指的兴庆府城防地图上。

像张宪、王贵等很多青年将领,是第一次见到夏国国都的城防地图,他们喃喃道:

“这夏国国都兴庆府的外城和内城,为何很像咱们大宋汴京城呢?”

赵吉微微一笑,道:“众爱卿有所不知,西夏党项开疆之主李继迁夺取我大宋灵州后,改灵州为西平府。其子李德明继位后,认为西平府地居四塞之地,不利于防守,不如彼时名为怀远即今兴庆府的形势有利。”

“故此,在我大宋真宗天禧四年,夏主李德明派遣大臣贺承珍督率役夫,北渡黄河建城,仿照我大宋汴京城,营造城阙宫殿及宗社籍田,定都于此,名为兴州。”

“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位,违逆天命而称帝后,又在此广建宫城,营造殿宇,升兴州为兴庆府,定都于此。”

众将对赵官家知此知彼,深感敬佩。

赵吉用剑指图,对众将道:“这兴庆虽是仿我大宋汴京建造,然,其城规模却比汴京城小了很多。”

种师中、郭成、姚古、刘延庆等西北老将纷纷点头,赞同赵官家所言。

他们虽然没有亲自去过夏都兴庆府,但是,他们长期领兵驻防在与西夏接壤的大宋西北各路,无认是从以往宋夏战争中抓来的俘虏口中,还是从宋夏议时期去过夏都的宋使口中,皆对兴庆府城的规模和城内布局都所了解。

他们今日看到了赵官家亲笔所画的这幅夏都兴庆府的城防图后,心中无不感叹:

‘赵官家弃画山水花鸟,而画出的这副敌都兴庆府的城防地图,画得真是好啊!’

‘在这张赵官家所画的兴庆府城防图上,外城的城防和内城夏国皇城的城防,画得都清清楚楚,还用瘦金字体标注了说明。’

赵吉用剑指图,高声道:

“夏国京城兴庆府外城,呈长方形,周长约十八余里,共有六个城门。其东西二城,各有一个城门。南北二城各有两个城门。”

“兴庆府的外城四面,皆有护城河环绕,其河宽约有四丈,深达十丈;这给我军攻城带来了一定难度。”

“然,朕赐予卿等各路军中的火炮营,每营虽然只有炮手数十人,火炮数门,却可轻松轰开兴庆府的城门。”

“这亦是,朕让卿等率兵急攻敌京城之因。”

“以防李乾顺下定死守兴庆府,而把外城的六个城门都用砖石封堵砌死后,我军生重炮就很难轰开敌就城门了!”

在场的众将中,很多人都亲眼目睹过的赵官家研制的火炮,在攻打敌西京西平府城门时的巨大破坏力,故此他们深信不疑。

众点纷纷赞同……

赵吉又道:“朕赐给卿等各路军的工兵连,不仅会用火药包爆破,他们还带有朕教他们制作的军用渡河折叠桥。卿等率军抢渡兴庆府护城河,除了用卿部原有的过护城河器械外,还可让朕的工兵连一展身手。”

众点谢恩、遵旨……

赵吉剑指地图上的兴庆府东城门,道:

“朕已令种师道率部,攻打敌京东城的清和门。”

“众将听令!”

“朕令,种师中率领本部精锐,由张俊、杨忻中为正副先锋官,攻打敌京南城南薰门!”

种、张、杨三将立即领旨遵令……

“朕令,郭成率领本部精锐,由部将吴玠、吴璘为正副先锋官,攻打敌京北城德胜门!”

“微臣遵旨……”郭成和二吴,领旨遵令。

“朕令,王禀为主将、姚古副之,各率领本部精锐,合兵攻打敌京西南城——光华门!”

“微臣王禀遵旨……”

“微臣姚古、、、遵旨!”

姚古嘴上遵旨,心中却有些不快。自己手下的兵马要比王禀所部的兵马多,为何自己要屈居王禀之下呢?

赵吉如此安排,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历史上,在金军攻打王禀所守的太原城时,朝廷任姚古为河东制置,种师中为副制置。姚古率总兵支援太原,副将种师中领兵增援中山、河涧等郡城。

当时太原还未解围,朝廷令姚古与种师中两军形成掎角两翼,进军太原。种师中进次平定军,乘胜收复寿阳、榆次等县。

朝廷数次遣使,急令姚、种两军速战,种师中与姚古及张灏两军约定共同一齐出击,但姚古和张灏却逾期不至,错失作战良机。种师中所部兵力和战力皆弱于金军,他只能率部退回榆次,却被金军重兵追击,种师中兵败战死,为国捐躯……

之后,金军继续进攻姚古所部军队,双方在盘陀相遇,数日激战后,姚古兵败,退守隆德。朝廷诏令:降姚古军职,并临阵换帅……

彼时,中丞陈过庭上奏:姚古战败罪不可恕……朝廷诏令将姚古贬置岭南广州。

故此,知道这段历史的赵吉,决对不能让姚古在关键战役中担任任何一路军的主帅。现在不能,以后也不能!

但是,现在还需要姚古手里的兵将,故此让历史上为国捐躯的抗金英雄王禀为主帅,姚古副之。

赵吉看出了姚古脸上挂着些许失落的表情,可是,他并不理睬,也没有必要去安慰他。

这就是皇权的威严与霸道!

即便你姚古心中服与不服朕的旨意,你必须遵从,不然就会被军法论处。

赵吉剑指兴庆府地图的南城内,扫过那些众多的寺庙,对王禀和姚古道:

“若你二部攻破敌京南城后,必要严令手下兵将,不准洗劫兴庆府内的寺庙,亦不准杀伤僧侣!”

“卿等应知,夏国崇佛!若我军洗劫夏京内的寺庙,恐遭夏民的愤恨和反抗!”

在场的众将皆深以为然……

赵吉微微一笑,话锋一转:

“不过,诸位爱卿放心,待到卿等率兵占领了敌京兴庆府后,等朕入城后,定会召集城内各寺庙的方丈、住持和高僧们,朕与他们坐而论道!”

“朕自有办法,让他们心甘情愿、主动交出其寺庙内的绝大部分产财,以供朕犒劳我伐夏的大宋兵将们!”

“官家圣明,微臣谨记圣训……”

赵吉剑指兴庆府地图的西北方位,说道:

“夏皇李乾顺的皇城,在兴庆府城的西北方。而我军各部,皆是要从兴府东郊外的黄河渡口登陆的!”

“故此,朕把攻打路途较远的敌京西城门和西北城门的重任,交由所部骑兵较多的韩世忠和岳飞二将,众爱卿意下如何?”

在场的大多数将领,皆知谁能领兵,率先攻入敌京的西城门或北城门,就意味着其距离夏皇李乾顺所住的皇城更近,也更容易获得率先攻入皇城捉拿夏皇的盖世奇功……

不过,在场的绝大数将领,也都信服赵官家的安排,毕竟,人家韩世忠和岳飞在此之前共率一万骑兵,奇袭夏国西京,并在西京西平府城外大破铁鹞子军,立下了大功。

各路军主帅皆知,自己所部的骑兵,论战力和数量,都不及韩世忠和岳飞部的骑兵。

故此,在场的很多将领,皆称赞赵官家如此安排,甚是英明……

到现在为止,赵官家即将安排攻打夏国国都的各路兵将了,可是,刘延庆和其子刘光世却未被赵官家提及。

刘氏父子二人讪讪,他俩大眼瞪小眼,相互而视……

刘光世忍不住了,开口道:

“微臣光世,启奏官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