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北宋:我成了赵佶 > 第222章 朕霸气拒绝赠辽岁币,辽当割地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22章 朕霸气拒绝赠辽岁币,辽当割地

簡繁轉換
作者:读史明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2-18 21:33:5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22章,朕霸气拒绝赠辽岁币,辽当割地献战马给朕

赵吉在朝堂上提出了对受招安的梁山头领的封官决定后,

领枢密院事、燕国公郑居中和吏部的几位主官,当即共议……

他们拟定出了除了赵官家钦点的宋江和关胜之外其余三十四位梁山头领,皆分住诸路各县任巡检使,受当地县令和县尉节制……

宋江要献的千里马‘照夜玉狮子’,赵官家转赐给梁山降将关胜!

赵吉对中书舍人张浚,道:“张爱卿,为朕拟诏……”

“微臣遵旨。”

张浚按圣意,心情激动地拟写出了对受招安的梁山头领封官,以及差遣赴任各县的诏书、公文……

此时,对赵官家无比敬仰和佩服的张浚,将自己拟写好的诏书,呈上。

赵吉认真地读完了中书舍人张浚亲笔拟写的诏书……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赵吉发现,朕一手提拔起来的未来能臣张浚,即便现在年纪轻轻的,也是一位才学过人的人才啊!

这诏书拟写得很好,措辞得当,非常完美地能体现出朕对被招安者的洪恩浩荡……

赵吉立即用玉玺在诏书上,盖好了大红印,立即颁发下去……

赵吉又下达连下三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是,表奖沂州知州蒋园在阻击宋江率领的梁山流寇之战中有功,赏黄金百两,绢二百匹。

第二道圣旨是,表奖沭阳县县尉王师心率领城中军民,阻击宋江率领的梁山流寇之战中有功,并按圣意设计引诱宋江所部登上了沭水码头上的十数艘大船上。

王师心升官至海州团练使,并赏黄金百两,绢二百匹。

第三道圣旨是,表奖海州知州张叔夜,按天子之计,成功诱敌登岸,并出奇兵烧毁了梁山流寇所乘的二十艘官船,并擒拿梁山两位头领,

又设伏包围了梁山流寇主力,逼得宋江率众投降接受朝廷招安。

海州知州张叔夜,擢升为济~南府知州,领旨后即日赴任。

赏张叔夜黄金三百两,绢五百匹……

其余官军兵将之战功,报枢密院,论功行赏……

…………

此时,被赵官家新提拔上来已有三个月的太常博士李若水,一直低头深思,他对赵官家封赏官军中有功者非常赞同,

但是,李若水对赵官家如此厚封梁山流寇中的三十六名匪首,心里却十分反对,他出列启奏,道;

“微臣李若水,有幸看到陛下成功招安梁山流寇,有感而发,即兴作诗一首,不知可否在朝堂之上献予陛下?”

赵吉点了点头。

他看到时年二十八岁的李若水,身材消瘦,面庞清秀,一脸正气,便格外喜欢。

李若水看到赵官家点头默认了,高声道:“微臣即兴作诗一首,名为《捕盗偶成》。”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知道李若水曾经是科举的进士及第者,才学很高,听他说出的诗名,群臣猜测着,应该是李若水要借着这首诗,对赵官家成功招安梁山流寇之伟事,进行歌功颂德吧?!

文武百官的猜测都错了。

此时,李若水怀着对曾经为害多地的梁山流寇极度仇视的心理,高声读起他即兴所作的七言长诗:“

去年宋江起山东,

白昼横戈犯城廓。

杀人纷纷剪草如,

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

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

士女骈观犹骇愕。

……………………

我闻官职要与贤,

辄啗此曹无乃错。

招降况亦非上策,

政诱潜凶嗣为虐。

……………………”

李若水的诗,引得文武百官无比惊愕!

虽然,李若水这道诗,作得比较浅显易懂,表述的也都是实情;

但是,在赵官家刚刚下完了给受招安的梁山流寇封官的诏书之后,

赵官家正高兴着呢;

你李若水作这诗,不但没有半点拍马屁的味道;

反而,你李若水是公开跟赵官家力主招安流寇的政策,唱着反调啊!

文武百官都为李若水捏了一把汗,这可能要激怒圣上了。

“呵呵……”赵吉却出乎意料地微微一笑,感觉今年二十八岁的李若水,真是一个刚正不阿的‘愣头青’啊!

赵吉微笑道:“李爱卿,性情耿直,对梁山头领尚有偏见,诗句用词激烈,此诗还需要‘推敲’啊!”

李若水也没有想到赵官家居然没有责怪他,便道:

“微臣若水遵旨,退朝后定当好好‘推敲’。”

文武百官更是没有想到,赵官家听完了李若水所作的这首《捕盗偶成》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是微笑着的,还让李若水回去之回地好地‘推敲’一下这首诗作。

群臣皆不知为何?

赵官家怎么会如此宠信这个新召回京城,并委以重用的年轻人李若水呢?

群臣不知道原因,

赵吉却知道自己偏爱袒护李若水的原因。

李若水原名李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人。他早年在太学读书,进士及第后,他历任元城尉、平阳府司录,去年任济~南府教授。

若非穿越者赵吉,知道李若水是一位敢于以死守节的大忠臣,到了如今的宣和三年,李若水应该还在济~南府当教授呢。

而不会像如今这样,李若水被朕提前调回京城准备重用了。

当然,按史书中的记载,在过五六年之后,即到了历史上的靖康元年,李若水是会被调回京城,升任太学博士。

回京后的李若水,极力反朝廷对金国采取妥协投降的“主和”战略,他曾多次上书皇帝,深中时病,条陈兴国治邦良策……

靖康元年,钦宗继位,加封李若水为礼部尚书;李若水十分谦逊,不受,改封吏部侍郞。

之后,他还奉旨出使过金国,表现得也是不卑不亢,不辱使命……

靖康二年,金兵大举南侵,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俘,备受羞辱……

李若水随宋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邀天子出郊,逼皇帝赵桓易服,禅位给张邦昌……

李若水跪抱着面有难色的宋钦宗而痛哭,

他极力阻止金兵上前扒掉皇帝的龙袍,并大骂金人为背信弃义的狗辈……

金兵拽起李若水,击之败面……

李若水气竭扑地,众人皆散,留金军数十铁骑守视……

金军统帅完颜宗翰,见李若水是条汉子,有意收拢,便下令:

“必使李侍郎无恙。”

李若水用绝食表示反抗,以示忠君报国之心,他还不停地怒骂金军统帅完颜宗翰不讲信义…………

完颜宗翰看到李若水忠勇可嘉,本想收买留用,便许以高官厚禄,对李若水道:

“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李若水严辞拒绝,长叹道:“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乎?!”

完颜宗翰又命仆从,动之以情地劝慰李若水,说:

“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李若水叱之,道:“忠臣事君,有死无二!吾不复顾家矣!”

李若水大义凛然,骂声不绝,道:

“上皇为生灵计,罪己内禅,主上仁孝慈俭,未有过行,岂宜轻议废立?”

李若水还指着完颜宗翰的鼻子大骂道:

“汝为封豕长蛇,真一巨贼,灭亡无日矣……”

“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

完颜宗翰被骂声激怒,他命手下金兵,割掉李若水的舌头……

金兵撬开李若水的嘴,强行拽出其舌头,

“刺啦”一刀,

鲜血飞溅,

将其舌头割下来,捏在指间,狂笑不已……

李若水嘴角有鲜血不断流出,样子极惨。

虽然,他不能用嘴再去骂背信弃义的金军兵将,

但是,他用手指着金军主帅完颜宗翰,怒目而视……

完颜宗翰又惊又怒,便命令手下人,把李若水的双手砍断,将李若水的双目挖掉,最后李若水被金军寸磔而死。

李若水慷慨赴死之时,才三十五岁。

……

思绪至此,历史学霸穿越者赵吉,自然不能因为敢于慷慨赴死的忠臣李若水,作了这首政见不同的《捕盗偶成》一诗,就怪罪于他。

反而,赵吉更加确认朝堂上的这位李若水,就是历史上非常有气节的忠臣李若水了,对其又增加了几分敬重。

赵吉道:“朕观李若水正直忠勇,恰好朝廷要派使臣出使辽国。

朕命李爱卿准备出使辽国事宜,定要不辱使命。三日后,启程。”

李若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用即兴作诗的方式顶撞了赵官家,

赵官家不但不见怪,反而还委以重任,他立即跪拜道:

“微臣李若水遵旨。”

文武百官百思不得其解。

以前赵官家派去出使辽国的使臣,皆是心腹之人,比如太监童贯使辽归国后,官位那是火箭般‘噌噌’地往上升啊!

如今,年轻气盛的李若水,作了一首敢跟赵官家招安政策唱反调的诗,不但没有惹赵官家圣怒,反而给其一个这么好的美差事?!

赵吉又道:“李爱卿使辽,告知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朕带给他的原话:

‘辽境领土,已被金军攻占过半,辽国上京城丢失。

如今,能救辽者,唯大宋也!’”

李若水心潮澎湃道:

“微臣李若水遵旨,定将陛下之言,一字不差带给辽国天祚帝。”

赵吉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

“李爱卿出使辽国,还要告之天祚帝,

百年前宋辽《澶渊之盟》的前三条,即

第一条,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各自撤兵停战。

第二条,宋辽结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

第三条,宋辽在边境设置榷场,开放互市贸易。

这三条盟约,宋辽两国,仍可遵守!”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皆是人精。

他们听到了赵官家说《澶渊之盟》的前三条,仍然可以遵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