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北宋:我成了赵佶 > 第195章 那位军事奇才,朕必当重用之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195章 那位军事奇才,朕必当重用之

簡繁轉換
作者:读史明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2-18 21:33:5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95章那位军事奇才,朕必当重用之

赵吉拜李纲,权尚书左丞;

拜宗泽暂领枢密院副使。

让他俩各领圣旨,分别率领三千名京城的禁军兵将,特赐有调遣招安之地厢军剿匪之权。

即日起程,分别前往河东、河~南、河~北,以及京西、淮南诸路,对强盗王善、盗贼杨进、盗匪首领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人进行招安。

李纲和宗泽,年龄相差二十余岁,虽然他俩私下没有什么交情,可是,在处理国家大事上的政见,大多数时都是不谋而合的一致,这就促使了他俩英雄相惜。

在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后,北宋的京城开封府的长官职位空缺,李纲便向朝廷举荐了宗泽,上书说:‘使旧都安定与恢复,非宗泽不可……’不久之后,朝廷改任宗泽知开封府,后来又升为东京留守。

彼时,金敌仍留屯于黄河边上,战鼓之声,日夜可闻,可京城的战船全部废坏,士兵与百姓杂居,盗贼纵横,人心惶惶。宗泽一向威望高,到达开封后,他首先捕杀了旧都京城里盗贼数人。宗泽下令:“盗贼,无论赃物多少,一律按军法论处。”自此旧都的盗贼平息,百姓得以安宁……

在今日的朝会上,赵吉派遣完了宗泽和李纲去行招安的差事后,他又下旨:召曾经是明法科进士、现任德安府的安陆县县令的陈规回京。

文武百官根本想不明白,赵官家为何突然要召小小的地方县令陈规火速回京呢?

何况如今参加朝会的朝廷文官大员们,是瞧不起科举中地位较低的‘明法科’出身的进士陈规的,心中都存着些许的鄙视。

“明法科”是科举考试科目之一。汉代诏令察举人才,所设科目有明习法令一项,即为明法科之始。唐太宗时置为常举科目。用于考试法令专门学问,选拔明习法令的专门人才。宋初承唐制,试律令墨义四十条,《论语》墨义十条,《尔雅》、《孝经》墨义共十条。

也就是说,明法科出来的是法律人才,注定日后几乎不可能跻身于文官集团的高层,更不太可能被拜相。

不过,文武百官面对赵官家要召陈规回京之事,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反驳的意见,毕竟在这些朝廷大员的眼中看来,官职低微的陈规,还真的不入他们的法眼。

群臣皆在心中盘算:心性大变后的赵官家,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这种小小的人事调动,又涉及不到个人的利益,谁会多嘴敢反驳赵官家的圣意呢?

早在,李季献竹筒火枪被封为承节郎、京城军器监的火器作坊副使之时,李季坦白他之所以能发明出竹筒火枪,是受到陈规创意的启发……

那时,赵吉便有了要召陈规回京重用的想法。

赵吉知道,在史书记载中的陈规,可以称为军事奇才!!

据史料记载,最早研制和使用管形火器的鼻祖,就是陈规。他发明的管形火器用长竹竿做成,竹管当枪管。使用前先把火药装在竹筒内,交战中从尾后点火,以燃烧的火药喷向敌人,火药可喷出几丈远。

南宋绍兴二年,陈规运用他发明的火枪组成一支六十余人的火枪队,二至三人操持一杆火枪,将攻打德安城的李横匪军打得大败而逃。这也是竹筒火枪在正史中于实战的最早记载。

赵吉决定,先将德安府的安陆县县令陈规召回京城,先授予京城军器监的火器作坊使,与当火器作坊副使的李季搭档合作,一起开发研制出更厉害的火器……

其实,赵吉也知道,朕即便是给李季画出了火枪等武器的设计图,

再经过陈规和李季的主持研制,想在这个科技相对比现代社会落后的时代,研制出的极大杀伤力火器的可能性,恐怕也不会太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