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北宋:我成了赵佶 > 第260章 朕钦点武状元,震惊名臣儒将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60章 朕钦点武状元,震惊名臣儒将

簡繁轉換
作者:读史明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2-18 21:33:5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60章朕钦点武状元,震惊名臣良将

赵吉把吴玠、吴璘和岳飞三人的殿试制策,平铺在龙书案上,御览起来。

当然,像他这样同时看三份制策,第一遍时,必然是一目十行式的浏览。

赵吉看着看着,不禁把吴玠和吴璘这对亲兄弟俩的殿试制策答卷,分左右手拿起来观看。

这是因为赵吉发现,吴玠和吴璘这对亲兄弟的制策答卷的内容,有一半左右相似。

他排除了这对兄弟俩在殿试过程中过弊。

武科举殿试过程中,赵吉全程都大殿中监考。

赵吉曾亲眼看所见,吴玠和吴璘兄弟俩在殿试时,他俩的座位离得很远,并不存在相互照抄的可能性。

他俩的制策内容会有一半左右的相似之处,可能是这兄弟二人,手足情深想法也类似,甚至他俩平时也有可能讨论过类似于金军如果灭辽而攻宋时,大宋官军应如何应对吧?

赵吉又对吴玠和吴璘的制策试卷,仔细地观看起来。

他俩的制策内容大意就是:如果按照官家所假设那样,金灭辽后而攻宋,并且已经攻占了大宋国都,挟圣上与太子北狩,侥幸圣上之皇子遁于江南;身为大宋军中一员将领的自己,自然要奋勇救回圣上和太子。

然则,吴玠和吴璘这兄弟在制策中,用简短的笔墨,表达完了忠心之后,却都话锋一转:

“若金军势大,宋军力战而不敌退据江南;金军又乘势而南下强攻江南,吾抖胆冒死献策:

‘当立圣上未被金人掳走之子监国,重拾宋军旧部,据长江之险以抗金军……

宋军应该分兵两路,一路在中原抗金,收复河北诸地……

一路宋军应该扼守住蜀地,以防金军得蜀而沿江而下大破江南……’”

赵吉看到这里,饶有兴趣地自言道:“不错呀!甚具战略眼光!”

吴玠和吴璘在制策中都提到了如果那种金军南下的情况发生,守住蜀地战略重要性,一来蜀地是能够阻挡金军借路而下的重要战略屏障;

二是,自古代以来,得到号称“天府之国”的蜀地,能得到兵员补充,还能得到大量财货、粮食等战略物资。

吴玠和吴璘兄弟二人在制策的最后,所表达的意思也大体相同:

‘只要凭借着天险守住长江一线,再守好蜀地,江南的大宋朝廷只要发展数年,便会国富兵强,便可大举出兵北伐,打败金军,迎回圣上和太子。’

赵吉看完吴玠和吴璘兄弟二人的制策后,比较满意地只点了一下头。

作为穿越者的他,所知道的历史走向,南宋能够偏安江南,正是据长江之险,还能扼守住蜀地才能保全住半壁江山。

在历史中,吴玠和吴璘兄弟二人先后镇守蜀地,多数力抗金军进攻,而不失蜀地才能保全南宋不被灭国。

当然,在历史中,还有岳飞等一大批抗金名将,在中原奋不顾身地抗击强金,才能收复河北等部分失地。

只不过,南宋皇帝赵构担心自己得位不正,害怕岳家军真的如岳飞所扬言那般‘收复失地,迎回二圣’之后,他赵构自己身占皇位之上就很尴尬了。故此,赵构听信奸臣秦桧之谗言主张与金人议和,并搞了场风波亭惨案,害死了坚决抗金到底的一代名将岳飞……

赵吉认真地看过了吴玠和吴璘的制策后,他再与之前看过的九份殿试制策内容在心中对比了一下。前九篇殿试制策,义气之词颇多,例如那九位考生在制策中写到要说即收拾旧部,北上勤王,与金军血战到底,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迎回圣上和太子……

如此制策内容,虽然能表现出这些考生的忠心,但是作为非常理智的穿越者赵吉来说,面对历史上已经发生了靖康耻之后的大宋军事实力,却还真的难以做到;甚至,连偏安一隅而句活下来的南宋朝廷,恐怕都会遭到灭顶之灾。

然而,吴玠和吴璘兄弟二人制策的内容,是比较符合殿试题目那种假设之后的大宋战略部署的。

赵吉对于吴氏兄弟二人,在制策中所表现的军事战略高度,还算比较满意。

只不过,未来的名将吴玠和吴璘的战略设想高度,可能是由于历史眼光的局限性,还没有达到赵吉这位穿越者的战略高度的一半。

赵吉把吴玠和吴璘兄弟二人的制策试卷,放在龙书案上。

他变满怀期待地拿起了龙书案上最后一份制策试卷。

这份制策,是岳飞所写的。赵吉还未对它曾仔细阅读。

此时,赵吉手捧岳飞的制策,认真地看了起来。

首先,映入赵吉眼帘的是,岳飞那苍劲有力的毛笔字。

作为大家的赵吉,观岳飞所写之书,也感到具有很高的书法造诣。

岳飞在制策的第一段,仅用二百余字,回应了赵官家所假设的,若数年之后,金军灭后再找借口攻宋,大破东京开封城掠走圣上和太子,应如何收复失地迎回圣上和太子……

岳飞的制策第一段,让赵吉看得并未感到有何新颖之处。

在他看来,这与前几位考生所作制策的内容大体相似。无外乎,就是表达出愤恨金军,势必要重拾旧部,奋勇杀敌,率军抵抗,与金军死战到底,不惜性命也要把金军赶出大宋国境,表达要急切地迎回圣上和太子的誓死忠心……

赵吉看完岳飞制策的第一段后,原本强烈的期待感,降低了几分。

可是当他看到岳飞制策的第二段内容时,却眼前一亮。

这三位阅卷官都是赵吉非常信任的朝廷大员。

他们三人的批注内容,大致相似。

其批准大意是:此考生在此所作制策内容,偏离了殿试考题;然则,臣等阅卷官合议后皆认为,此生作答之内容,虽跑题却有助于我大宋对外国策之制定,故共议后,推荐给官家预览定夺。

赵吉看了一眼郑居中、李纲、宗泽三人所写的醒目批注后,便迫不及待的读起了岳飞制策的第二段内容:

“吾入京参加武科举会试以来,听闻如今北方金军已攻占辽国疆土过半。

陛下未闻唇亡齿寒呼?

金人野蛮,尚未开化,见利而忘义。

若再经三五数年后,金定能灭辽,金人势必如陛下所出殿试之题那般:觊觎我大宋财物、人口。

金宋之战,无可避免!

金灭辽,得辽降将降兵数十万,又得辽境土地、人口、财物、粮草,犹如如猛虎插上双翼,彼时,金军若南下攻宋,大宋难以抵挡。

故此,吾虽为一阶恩科武举考生,却忧国忧民,斗胆向官家献策:

纵观当下,宋、金、辽、西夏四国之形势,

陛下不应一意孤行,妄想收复辽国所占之燕云十六州,而与金国结盟同伐辽国。

若辽被金所灭,吾大宋则失去北方阻挡金军铁蹄之屏障,此乃重蹈唇亡齿寒之蠢事矣!

故此,吾认为,当下之际,大宋应遣使,出使辽国与西夏国。

大宋遣使入西夏,则安其君臣之心,签订盟约:迫使西夏盟誓,莫要趁此宋、金、辽三国陷入战局之际,出兵助金;亦要震慑西夏莫要觊觎我大宋土地,而与大宋再起战端。

大宋遣使入辽国,应带去陛下圣旨:大宋愿与辽国世代为兄弟之国,吾大宋愿出兵援辽抗金!

若辽国天祚帝赞同宋、辽联合抗金,则皆大欢喜。大宋要精选出多位良将率领数万精兵入援辽共抗强金,

若辽国天祚帝反对大宋出兵援辽抗金,则我大宋使臣应当面言明厉害,辽国无大宋援军入境助其抗金,辽必被金所灭,天祚帝必成金军阶下之囚,生不如死!

吾料想天祚皇帝再荒淫无度,其迫于形势所迫,必欣然同意大宋援辽抗金之义举。”

赵吉看完了岳飞所写的第二段殿试制策内容后,赞叹道:

“此策甚好,略懂朕意!”

大殿内的郑居中、李纲、宗泽等多位阅卷官,听到赵官家的赞叹之声,再观赵官家阅卷时的高兴样子,他们猜测出赵官家这是遇到了令他满意的制策答卷了。

他们并不知道赵官家正在看的制策者是岳飞。因为在他们初次阅卷时,所有殿试考生的制策卷头都是封住了姓名的。

不过,他们在心中也有所猜测,赵官家之前看过了十一份制策,都没有如此龙颜大悦,

那么极大的可能性,就是赵官家正看的那篇制策,便似看似跑题妄议国策、却与众不同的制策吧?

真不知道如此胆大妄为,敢作出妄议国策的制策答卷者,究竟是哪一位殿试考生呢?

赵吉继续看着岳飞所写的第三段殿试制策内容……

此处,岳飞所写的制策内容为:

宋军援辽抗金时,所涉及到的具战略布置;还包括后勤粮草的保障等方面。

宋军入辽境助辽抗金时,大宋应要求辽国资助宋军粮草钱晌。除此之外,辽国还要答应大宋,有权在辽境拥有数条由宋军出入无阻的运送粮草通道,并在其境通道之关隘拥有驻兵权;以此保障我大宋军兵的后勤供应。

此举,不仅可使援辽抗金的我大宋兵没有后顾无忧,还可以趁机让我宋军入辽后掌握辽境的交通要道和关隘城池,好日后长远图谋之…

赵吉看到这里赞叹道:“此篇制策,甚合朕意!”

大殿内的所有阅卷官再次听到赵官家的赞叹之声,他们心中也跟着高兴,毕竟是由他们初阅殿试制策再合议后,精挑细选出的十二份制策,呈给了赵官家御览的。能从中得到令赵官家赞赏的制策,也是他们这些阅卷官的功劳啊!

赵吉看完了岳飞所写的前两页制策内容后,翻到了第三页,仔细阅读起岳飞所写的第四段制策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