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臣妻 > 111、第 111 章

臣妻 111、第 111 章

簡繁轉換
作者:软柿子就是好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3 04:38:20 来源:源1

夜雨初歇,宫檐滴水如断线珠子,敲在青石板上,一声声似叩心扉。我披衣起身,未唤宫人,独自推门而出。庭院积水映着天光,灰蒙蒙的云层下,整座皇城仿佛沉在一口深井之中。远处望星楼轮廓模糊,那块“凤喙不死,玄鸦永存”的石碑虽远在西北,却如烙印刻在我脑中,日夜不散。

杏娘悄然现身廊下,手中捧着一封密函,封口火漆已裂。“沈远传回的消息,”她低声道,“地下密室并非新建,地基夯土经鉴定至少有十五年历史??正是先帝驾崩前后。”

我接过信,指尖微颤。十五年……那时我尚为贵妃,怀中抱着尚在襁褓的阿在,而宫外风云骤变,先帝暴毙,遗诏未宣,三日不得入殓。如今想来,那一夜的混乱,怕早就是一场预谋。玄鸦门不是后来兴起,而是自那时起便已扎根宫墙之内,如同藤蔓缠绕古树,无声无息地汲取着王朝的精血。

“沈远建议掘地三尺,彻查金山寨方圆十里。”杏娘顿了顿,“但他也提醒,若再往下挖,恐惊动地脉,引发山崩。”

我冷笑:“他们藏得越深,就越怕见光。掘!不但要掘出兵器,还要掘出当年那些被掩埋的尸骨和真相。告诉沈远,若有阻碍,格杀勿论。”

她应声退下。我立于庭前,望着东方渐露鱼肚白,心中却无半分曙光。真正的敌人,从来不在明处拼杀,而在暗处织网。他们等的不是一时之乱,而是百年之溃。

三日后,京城突现异象。东华门外接连三日出现无头乌鸦尸体,整齐排列于石阶之上,每具爪中皆攥着一张黄纸,上书“还我真主”四字,笔迹狂乱如鬼画符。禁军封锁现场,百姓噤若寒蝉。阿在震怒,欲下令全城搜捕,又被我劝止。

“这是挑衅,也是试探。”我在御书房内踱步,手中捏着其中一张黄纸,“他们在看我们的反应。若我们大肆清剿,正中其下怀??制造恐慌,煽动民变;若我们置之不理,则示弱于敌,助长其气焰。”

阿在紧握龙椅扶手:“母妃以为当如何应对?”

我将黄纸投入烛火,看着它卷曲成灰:“以静制动。命刑部张贴告示,称此乃野禽误撞宫墙所致,不足为奇。同时,让内廷密探散布流言:太后已得高人指点,识破玄鸦邪术,只需一道符咒便可镇压百鸦魂魄。”

阿在愕然:“这……岂不荒唐?”

“越是荒唐,越能惑众。”我凝视着他,“百姓不怕真相,只怕未知。我们要让他们觉得,朝廷早已掌控全局,妖邪不过垂死挣扎。”

他沉默良久,终是点头。

果然,不过五日,街头巷尾议论转向。有人说那乌鸦是玄鸦门祭炼的傀儡,已被太后的镇魂符烧尽灵识;更有道士宣称亲眼见紫气自皇宫升起,护住九重宫阙。民心稍安,而暗流却愈发汹涌。

就在此时,衡山紫云观传来急报:那位带有赤痕的痴儿,在安置庄园中突发高热,昏迷三日不醒。太医束手无策,只道其体内似有旧毒沉积,今因情绪波动而爆发。

我即刻亲赴庄园。推开房门时,只见那少年蜷缩床角,面色潮红,口中喃喃不清。我走近榻前,轻抚他右肩裸露处的朱砂印记??那火焰般的胎记依旧清晰,宛如初生时的模样。

“你是无辜的。”我低声说,“可你又是关键的钥匙。”

忽然,他睁开了眼。眸光浑浊中竟闪过一丝清明,直勾勾盯住我,嘴唇微动:“火……烧起来了……母亲……不要关门……”

我的心猛地一缩。

他说的不是现在,而是过去。那是产房里的记忆!高德全剪断脐带的那一瞬,宫女柳氏难产而亡,而婴儿啼哭未绝,便被人裹走。这其中,究竟有多少隐秘?

我立刻召来当年幸存的老宫人。几经周折,寻到一位曾在冷宫服役、现已白发苍苍的嬷嬷。她颤抖着跪下:“奴婢记得……那夜风雨交加,高德全亲自守在产房外,谁也不许靠近。柳氏生产时惨叫不止,可刚一断气,孩子就被抱走了。后来听说,是贵妃娘娘下令溺毙的……但没人见过尸身。”

“贵妃?”我声音冷如冰刃,“她疯癫多年,如何下令?”

老嬷嬷低头:“……是周廷章代传口谕。”

周廷章!礼部尚书,三朝元老,表面忠厚,实则玄鸦门暗舵之一。他的表亲刚因印坊案伏法,而他本人至今安然无恙,甚至在朝中仍颇有威望。

我当即命杏娘调阅近十年周府出入记录。不出所料,每逢冬月廿三??正是柳氏诞子之日??周府必有一名masked道士登门,停留一个时辰后离去,从未留下姓名。而此人最后一次出现,就在萧烬被流放岭南之前。

线索终于闭环。

玄鸦门从一开始就知道真相:真正的“天命之子”并未死亡,而是被秘密转移,交由稳婆抚养。而他们扶持的萧烬,不过是一枚棋子,用以搅乱朝局、动摇正统。至于为何不直接拥立真婴?因为他自幼失养,七岁高烧后神志受损,无法承担大业。于是他们转而制造“假龙”,借舆论之力逼宫夺权。

可如今,真婴尚存,哪怕痴傻,依旧是致命威胁。

我不能再等。

当夜,我写下两道密令:其一,命沈远暂缓挖掘金山寨,转而秘密包围周府,待其与那masked道士再次会面时,一举擒获;其二,调派十二名精锐伪装成游方郎中,分赴全国各大道观、寺庙,查找是否有类似“右肩赤痕”的孩童记录,尤其关注永宁二年至三年间出生者,以防玄鸦门另有备份血脉。

部署方毕,东宫急报:阿在突发心悸,晕厥于书房,太医诊为“忧思过重,心血亏虚”。

我疾步赶往东宫,推门而入时,只见他脸色苍白,额上冷汗涔涔。见我到来,勉强撑起身子:“母妃……儿臣无碍……只是……昨夜梦见父皇站在金殿尽头,对我说‘你坐的不是龙椅,是棺椁’……”

我心头剧震。

这不是梦,是警示。

我坐在他床畔,握住他的手:“阿在,有些事,我本不想你现在知道。但若再隐瞒,只会让你陷入更深的危险。”

我将柳氏之子的事和盘托出,包括周廷章的阴谋、玄鸦门的布局、乃至萧烬身份的虚假。他听罢久久不语,眼中先是震惊,继而愤怒,最后化作一片冰冷的清醒。

“所以……我一直防着一个假的敌人?”他苦笑,“而真正的幕后黑手,却在我身边讲经论道、辅佐朝政?”

“是。”我直视他双眼,“但这也意味着,你从未真正失去过江山。因为你才是唯一的正统,无需靠玉佩、传言或天象来证明。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所有谎言最有力的反击。”

他缓缓闭目,再睁开时,已有泪光:“母妃,儿臣明白了。从今日起,我不再只是您护在羽翼下的少年。我要亲手撕开这张网。”

我点头,心中欣慰却又酸楚。他知道得太晚,却也刚刚好。

七日后,周府行动成功。那masked道士被捕时试图服毒自尽,被及时制止。审讯之下,供出惊人内幕:玄鸦门确曾掌握多名“备选皇子”,皆为先帝晚年宠幸宫女所出,统一标记右肩赤痕,分散养育民间。目的便是无论哪一脉存活,皆可随时启动“真龙复位”计划。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每隔五年便会派人潜入各收养家庭,测试孩童智力与体魄,淘汰弱者,仅保留最优一人作为潜在旗号。而此次选择萧烬,并非因其血统,而是因他心智坚韧、武艺出众,最适合成为领袖象征。

“他们不在乎真假,只在乎能否煽动人心。”我对阿在说,“只要有人相信,谎言就能变成真理。”

“那我们呢?”他反问,“我们如何让人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的?”

我取出那页残缺的接生簿,轻轻放在案上:“用证据。一页纸不够,我们就找一百页;一个人证不行,我们就挖出十个活口。我要让天下人看到,玄鸦门所谓的‘天命’,不过是精心编织的骗局。”

随即,我下令开启“清源行动”:由newly甄选的寒门监察御史牵头,联合刑部、大理寺,彻查永宁年间所有宫廷产案、宫女籍贯及生死记录。同时开放皇史?部分档案,允许士林学者查阅,以正视听。

舆论战由此打响。

一个月内,数十篇檄文流传坊间,揭露玄鸦门盗婴换嗣、操控舆论、蓄意制造灾祸等罪行。民间震动,原本对“萧烬归来”抱有幻想的百姓纷纷醒悟。有老儒公开焚毁私藏的《玄鸦谶书》,称“此乃妖言,乱国之始”;更有曾受赈灾恩惠的流民联名上书,请求严惩幕后黑手。

朝堂之上,压力陡增。周廷章终于坐不住了。他在一次议事中突然发难,指责我“擅开史库,泄露宫闱秘辛,有损皇家尊严”。

我冷笑起身,当众展开那页接生簿的摹本:“周大人,你说泄露秘辛?那你可敢解释,为何高德全会在永宁二年冬月廿三夜值守冷宫产房?一个内务府总管,为何插手嫔妃生育之事?又为何,此后十年,他每年都会向你府上秘密输送白银千两?”

满殿哗然。

周廷章面色剧变,强辩道:“这……这是伪造!”

“伪造?”我拍案而起,“那好,我再问你??你府中那位每年冬月来访的masked道士,此刻正在刑部大牢,已招认他是玄鸦门‘育麟使’,专司寻找和培育‘真龙候选’。你要不要当面对质?”

他双腿一软,跪倒在地。

三日后,周廷章革职抄家,其宅邸地窖中搜出大量机密文书,不仅证实其为玄鸦门核心成员,更牵连出吏部侍郎、翰林学士等十余名官员。一场席卷朝野的清洗就此展开。

然而,就在我以为大局将定时,南方再起波澜。

荆州前线急报:原被羁押的“灾民”中,竟有一人咬舌自尽,临死前用血在地上写下“子规啼血,凤喙将鸣”八字。与此同时,当地狱卒发现,牢房墙壁上有极细刻痕,组成一幅地图??指向皇陵!

我连夜召集心腹研判。图中所示路线,竟是通往先帝陵墓的秘道入口,据传唯有皇室近亲与守陵将军知晓。若玄鸦门已掌握此路,意味着他们随时可潜入地宫,盗取先帝遗骸或伪造遗诏,彻底颠覆正统。

“他们要造一座‘活陵’。”我说,“把先帝塑造成支持他们的形象,再借‘遗命’之名,逼阿在退位。”

阿在当即下令关闭皇陵一切通道,增派三千禁军昼夜巡防。同时,我派沈远率精兵五百,伪装成修陵工匠,提前潜入地宫布防,并在关键甬道设伏火油机关,一旦发现异动,立即封死入口。

七日后,夜半三更,地宫西侧果然传来异响。守陵士兵察觉有人撬动石门,立刻示警。沈远一声令下,伏兵四起,火把齐燃,照出数十名黑衣人身影,人人臂缠乌鸦纹布条,手持利刃,直扑主墓室。

激战半个时辰,叛军全数歼灭,无一生还。而在首领身上,搜出一枚金制令牌,正面刻“玄鸦”,背面竟赫然是先帝御笔亲书的“赵”字!

我盯着那枚令牌,寒意透骨。

这字迹,与先帝日常批阅奏章的笔风一致,绝非仿造。除非……有人长期收集先帝手迹,精心雕琢印章,只为这一刻。

“他们连先帝的字都敢用。”阿在声音沙哑,“下一步,是不是就要说父皇托梦给他们了?”

我没有回答。因为我知道,他们一定会。

战后清点,地宫未遭破坏,先帝灵柩安然无恙。但在墓室夹壁中,却发现一卷密封帛书,以蜡封存,年代久远。打开一看,竟是先帝亲笔遗诏副本!

内容令我浑身战栗:

“朕崩后,若太子年幼,皇后摄政。然须谨记:萧氏余孽未灭,宫中有奸,切勿轻信血脉之说。所谓‘凤喙承天’,实为逆党蛊惑人心之术。若有自称带焰胎记者归来,务必查验其生母来历。真龙不在血缘,而在仁心。”

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原来先帝早知一切。

他用生命最后一口气,写下这道预警,藏于地宫深处,等待有人开启。

我把帛书交给阿在。他读完,双膝跪地,痛哭失声。

“父皇……儿臣险些辜负您的嘱托……”

我扶起他,声音坚定:“现在还不晚。从今往后,我们不只是守江山,更要正乾坤。”

数日后,我在太极殿主持大典,当众宣读先帝遗诏副本,并公布柳氏产子真相。百官俯首,万民称颂。阿在正式下诏:废除一切关于“天命血脉”的迷信言论,严禁私传谶纬之书;设立“清源书院”,专门研究历代政治阴谋与权力骗局,以史为鉴。

与此同时,我将那位痴儿接至宫外别院,亲自照料。某日清晨,他忽然指着窗外飞过的燕子,含糊喊出两个字:“娘……亲……”

我怔住,旋即热泪盈眶。

或许他永远不会恢复神智,但至少,他曾找回一丝人性的温度。

夜深人静,我再次登上望星楼。杏娘站在我身旁,轻声问:“母妃,接下来呢?”

我望向北方,那里群山连绵,金山寨的烽烟尚未散尽。

“接下来?”我嘴角微扬,“等他们卷土重来。然后,让我亲手终结这个延续了二十年的噩梦。”

风起云涌,宿敌未灭,而我仍执掌权柄,如刀在鞘,只待出锋。

这一局,还未终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