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无敌庶子 > 第一卷 第61章 瞒天过海

无敌庶子 第一卷 第61章 瞒天过海

簡繁轉換
作者:牛磺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1:49 来源:源1

第一卷第61章瞒天过海(第1/2页)

永盛钱庄京城分号在后街那座不起眼的铺面里,已经悄然运转了半月有余。

表面上看,生意不温不火,远不如“泰和”、“裕丰”那些大门面气派。

但只有核心的几个人知道,那些针对中小商户的“商户宝”小额借贷,以及连接江南的“速汇通”业务,悄无声息地积累着客户和信誉。

这日傍晚,钱庄打了烊,伙计们收拾停当各自散去。

后院一间僻静的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几张神色凝重的面孔。

陈昂、周灵、冯曼青和阿吉围坐在一张方桌旁,门窗紧闭,隔绝了外面京城的喧嚣。

周灵将一本厚厚的账册轻轻推到陈昂面前,上面几行新添了记录:“三少爷,你看。这几日,通过‘速汇通’从江宁汇来的款项明显增多,多是老客户介绍来的生意,说明江南那边的根基算是稳住了。”

“京城这边,‘商户宝’也放出去十几笔小额贷款,商户反应不错,还款也及时。”

她顿了顿,眉宇间那多了一抹忧虑:“但树大招风。我们虽然低调,可这点动静,到底还是引起了一些注意。”

“今天上午,‘泰和钱庄’的二掌柜,借故来兑换一笔小额银票,话里话外都在打听咱们的东家背景和本金厚薄。”

“下午,漕运码头两个管事的来存钱,看似寻常,却总往内堂瞟,问些经营上的细枝末节。”

陈昂默默听着,他知道周灵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京城这块地界,看似海纳百川,反而是盘根错节,每一分利益,都会触动既得者的神经。

冯曼青抱着剑,靠墙站立,直接点破要害:“有人盯上我们了。驿馆周围,钱庄附近,生面孔多了几个,脚步沉稳,眼神不对。不像是寻常市井之徒。”

她的直觉向来敏锐,尤其是在辨别危险方面。

阿吉挠了挠头,有些愤愤:“肯定是‘泰和’或者‘裕丰’那些家伙搞的鬼!三少爷,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陈昂抬起眼,目光扫过三人,缓缓开口:“我们确实被盯上了,而且,这仅仅是开始。”

“镇国公李国忠那边,因为我们江宁的事,早已视我为眼中钉。如今我们在他的地盘上开钱庄,触动利益,他绝不会善罢甘休。现在的试探,只是前奏。”

“那……咱们就任由他们打压?”阿吉忍不住问道。

“当然不。”陈昂眯着眼睛,神色严肃起来,“硬碰硬是下策,我们现在羽翼未丰,正面冲突,无异于以卵击石。”

“我们需要‘示弱’,要让他们觉得,我陈昂,不过是个侥幸在江宁立了点功劳,便被京城繁华迷了眼、开始贪图享乐的年轻人,容易拿捏,不足为虑。”

周灵立刻领会了他的意图,眼眸微睁:“三少爷是想韬光养晦?故意做出沉迷享乐、不思进取的样子,麻痹对手?”

“不止是韬光养晦,”陈昂走回桌边,拿起茶盏,抿了一口,“要让他们相信,我志大才疏,心性不稳,已经开始‘堕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61章瞒天过海(第2/2页)

“只有让他们觉得我失去了锐气,变得平庸不堪,他们才会放松警惕。我们才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让钱庄扎稳根基,也让我自己,能更好地看清这京城的棋局。”

冯曼青眉头微蹙,她习惯于直来直往,对这种弯弯绕绕的计谋有些不解,但出于对陈昂的绝对信任,她并未质疑,只是问道:“公子欲如何行事?”

陈昂压低了声音,详细布置起来:“从明日起,我会减少来钱庄的次数。和之前在江宁一样,多去一些文人雅士聚集的诗会茶社,酒楼歌肆。”

他说到这里,又抬眼看向阿吉:“阿吉,你要在人多眼杂的地方,跟熟识的人发牢骚,就说我最近忙于交际应酬,结识名流,对钱庄的生意和公务都疏于管理了。”

阿吉先是一愣,随即拍着胸脯保证:“三少爷放心!不就是装傻充愣、散布消息嘛,保管让他们信以为真!”

陈昂点了点头,又对周灵道:“灵儿,钱庄这边,业务照常稳健发展,但要更加低调。特别是与我们未来计划相关的核心客户和账目,务必隐秘。”

“对外,可以表现出因为我的不务正业而进展放缓的假象,让人感觉管理有些混乱。”

周灵郑重点头:“我明白,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最后,他还不忘对冯曼青说:“曼青,我这般‘堕落’,难保不会有人想趁机落井下石。你的戒备要更加森严,特别是要保护好灵儿和钱庄的安全。”

冯曼青郑重其事的点头:“明白。我会加派人手,明暗两线,十二个时辰不间断警戒。”

“好。”陈昂长舒一口气,放心下来,“那就这么定了。我们是在演戏,但必须演得逼真。能否在京城这盘棋上活下去,就看此举了。真正的风雨,恐怕很快就要来了。”

计划既定,陈昂便开始了他精心策划的“表演”。

没过几日,在一个由几位喜好风雅的翰林院编修组织的诗会上,陈昂“应邀”出席。

他不再是朝堂上那个沉稳干练的盐政干吏,而是换上了一身略显浮华的锦袍,言谈间多了几分文士的狂放。

酒过三巡,陈昂端着酒杯,走到一位以清谈著名的老翰林面前,带着几分“醉意”感叹道:“老大人有所不知啊,在江宁那些日子,整天跟盐引、账册和那些满身咸腥味的盐商打交道,实在是枯燥乏味至极!”

“还是京城好啊,人文荟萃,能与诸位饱学之士吟诗作对,畅谈古今,方显名士风流,不枉此生啊!”

听他这样说,那老翰林捻须微笑,只当是年轻人得志后的寻常感慨。

又过了几日,在一次吏部某司官举办的赏花宴上,陈昂与一位平西侯阵营的中层官员“偶遇”。

交谈中,他再次无意地提及:“如今在盐运司同知任上,虽蒙圣恩,但终究是实务缠身。”

“若能像某位大人那样,在清要部门任职,为朝廷建言献策,方不负平生所学啊。”

这些言行,通过各种渠道,很快传到了有心人的耳朵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