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 第164章 大梁豪侠,刘季!

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第164章 大梁豪侠,刘季!

簡繁轉換
作者:烟雨西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1 16:48:44 来源:源1

第164章大梁豪侠,刘季!(第1/2页)

大梁城。

自魏惠王迁都后,就成为中原最顶尖的城邑。大梁虽无天险可守,却是中原核心地带。东接齐鲁,南控江淮,西临嵩岳,北据燕赵。地势平坦,也无穷山恶水的限制,堪称是诸侯四通辐辏。

魏人极其重视水利,就比如耗费诸多人力物力开凿的鸿沟,就是引黄河之水注入颍水,再注入淮水。

靠着密密麻麻的

大梁水道纵横,航运发达。船只也能行驶至诸侯各地,促进了贸易往来。靠着水利交通的优势,大梁在一跃成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富甲中原的城邑。

这些年来战事频频。

秦国已成为庞然大物。

魏国深受秦国的军事威胁。

昔日秦七攻魏,五入囿中。

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

林木伐,麋鹿尽!

所以,历代魏王不断建设大梁。他们的想法就是别的城邑都能丢,唯独大梁不能丢。只要保住大梁,王公贵族就能过的美滋滋。

魏国已不复往昔的霸主地位,现在就只是个有钱的小国,而小国有小国的生存方式。他们只要坚守大梁,等待援军便可。

先前秦魏两国联合出兵伐楚,结果秦国却是拖了半年才出兵,害得魏国被楚国狠狠咬了口。

可魏国又能如何?

不照样得奴颜屈膝?

只要守住大梁,就有希望。

这是魏国上下都这么认为的。

所以,他们是不断加固大梁。

让大梁有天下第一坚城的美名。

大梁城采用内城外郭双城垣结构,城高五丈,城周30余里。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光城门就有十二座。人口足有三十万,储备的粮食足够他们吃五年!

瓮城外有武库,各种守城器械一应俱全。光囤积的箭支,就能让攻城的人死伤惨重。

寒风萧瑟。

旌旗摇曳。

张耳披着羔裘,注视着城下。皆是民夫走卒,依旧是欣欣向荣,可他眼神中满是忧虑。他现在是魏国高官,知道很多消息。秦国已平定新郑叛乱,并且夺取陈郢。

他们将新郑叛乱的锅,全扣在魏国头上。秦国使臣当众怒斥魏王,说魏王派遣间客干涉秦国内政挑起叛乱。魏国破坏两国邦交在先,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责任皆在魏国!

魏王假也是怒了。

他是刚刚继位,父亲景湣王的丧礼都还未结束。结果秦国使臣就在他面前跳脸,说的话更是无比难听。话里话外,皆是要灭了魏国。

他不顾群臣劝阻,将秦使烹了。对方临死前还在哈哈大笑,还说他今日虽死而无悔。可魏国会因为他的鲁莽,最终城破灭国!

魏国,会付出代价的!

“唉……”

张耳幽幽叹息。

魏王假终究是年轻气盛。

他甚至都不知道,已经掉进陷阱。

秦使就是抱着必死决心来的。

魏王假诛杀秦使,就坐实了挑起新郑叛乱这事。秦国不光要灭魏,还得将自己立于道德制高点上。

秦使生死并不重要。

活着归秦,秦国也会伐魏。

但他一死,秦国士气将会飙升!

想想燕国吧……

蓟城的城防也算是好的。

结果被王翦不惜代价的攻下。

李信更是如疯狗追击数百里。

最后迫使燕王喜诛杀太子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64章大梁豪侠,刘季!(第2/2页)

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

“张公为何叹息?”

“秦国恐怕要来咯……”

“来就来,难道吾等怕他们不成?”正值壮年的陈馀满不在乎,握着腰间佩剑道:“凭借这大梁城,就是秦国集三十万大军也攻不下来。”

陈馀要更年轻。

早年喜好儒家学说,还曾游历各地。途经赵国苦陉时,当地有位公乘氏将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回到大梁,以父事张耳,两人乃是刎颈之交。

张耳轻轻摇头。

“秦国有公孙劫。”

“他……”

就连陈馀都愣住了。

公孙劫!

这三个字就犹如梦魇!

他游历赵国时,就曾想见见这位邯郸奇童。只可惜当时公孙劫远在兰陵,就因此错过。前年公孙劫入秦,短短一年助秦灭赵破燕。

他的出现,填补了秦国的短板。

让秦国这辆战车速度倍增!

“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我看未必。”

“哦?”

张耳笑着看向旁边的壮士。

此人留着美须髯,头戴竹冠。

鼻梁高挺,眉骨立体。

腰间佩剑,操着口丰沛口音。

“张公勿要忘了,尚有楚国。现在负刍初任为楚王,而秦国则违背盟约夺取陈郢。我若是负刍,必定以此为由攻打秦国。是否能打下来不重要,关键是能借此掌权。”

“善,刘君所言甚是!”

张耳连连点头。

眼前的青年名为刘季,乃是沛县人。祖上为魏大夫,其大父则任丰公。为人洒脱,颇有度量。因为敬仰信陵君的德行,就一人一剑远行大梁。万万没想到信陵君已故多年,恰逢张耳也在招四方门客,刘季就暂时留下。

虽说相处时间短,可张耳很重视刘季。这小子是能文能武,能只身从沛县跑来大梁,岂会是普通人?

这路上的流匪可不少。

还有恶虎野猪。

“然刘君并非楚王。”陈馀皱着眉头,“魏国存亡,不能只依靠于楚国,谁知道楚国会如何做?”

“这也是。”

刘季并不想和陈馀争论。

他们吵破大天也没意义。

秦国背后有公孙劫这位高人指点,说不准就会有什么良策。他们把握住难得的窗口期,趁着魏楚两国王权更迭,以新郑叛乱为由,直接对魏国出兵。

刘季对公孙劫也有耳闻。

他的异母弟刘交游学齐国,拜师荀子高徒浮丘伯。后来游历至沛县,刘季有幸见到这位大儒。几人举酒对饮,喝到兴起就问浮丘伯最佩服的是谁?

浮丘伯说的不是荀子。

反而是公孙劫!

“公孙师弟虽幼,却知晓天下大势。他有大志,精通百家之言,尤擅工农之术。其性高洁,如寒梅立于冬雪,就连恩师都甚为赞赏。”

后来他私底下问过刘交。

才知道浮丘伯经常提及公孙劫。

每次提到,脸上皆是钦佩。

“要怪就怪那赵王迁!”

“听信郭开谗言,逐走公孙劫。”

“现在害得我们如此被动!”

张耳愤然拔剑。

气急败坏的胡乱挥舞着。

刘季则是眺望远处。

现在,他又该何去何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