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寒門狀元 > 第198章 揣摩聖意

寒門狀元 第198章 揣摩聖意

簡繁轉換
作者:天子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6 16:16:54 来源:搜书1

從一開始,熊孩子就把做皇帝當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渾然不知皇帝這個職業是多麽艱巨的挑戰。

此時乾清宮內,閣臣李東陽和謝遷,以及張懋、馬文升、張鶴齡,一共五位大臣正在接受弘治皇帝傳見。

劉健作為內閣首輔,本應列席此次重要會議,但因劉健稱病不起,朱祐樘沒有勉強,便讓劉健暫時留在家中養病。

朱祐樘手上拿著幾份西北發來的戰報。

戰報中,劉大夏表示已出兵往寧夏鎮,收復榆林衛有望的同時,還可能在戰事末端打幾場說得過去的勝仗,順便剿滅一些韃靼部族,雖不能對戰局有根本性的影響,也不會傷及韃靼根本,但好在算是大明的一次絕地反擊,朱祐樘又重新燃起建立文治武功的希望。

李東陽道:“陛下,西北之戰已近尾聲,劉尚書用兵神速,若可在寧夏、陝西等地與韃靼殘余相遇,邊軍勝算頗高,或可一舉收復失地,揚我大明國威!”

李東陽說的都是些套話空話,以至於朱祐樘覺得不怎麽中聽。

苦心準備一年的戰事,征調幾十萬將士,雲集邊陲,結果反倒被韃靼破關而入,幾十萬大軍血灑疆場,結果隻混了個“安慰獎”殺幾個韃靼人糊弄人,堵住百姓悠悠之口,朱祐樘不由覺得自己這皇帝當得很窩囊。

在朱祐樘看來,收復失地這個他可以期待,韃靼人並無經營大明城池的打算,至於揚大明國威,他怎麽都不會相信。

西北之前的系列敗仗已是事實,除非此後能打得韃靼人如喪家之犬,跟弘治十三年一樣,反敗為勝殲敵數萬,亦或者長驅直入草原,這才是真正的“揚國威”,否則就是自欺欺人。

朱祐樘躺在病榻上,慢慢側過頭,神色間有些無奈,悠悠地歎了口氣:“馬尚書,你十多年前在西北之地用兵,數年於一日,對於西北形勢有獨到的判斷,卿家以為,當如何用兵方能徹底扭轉頹勢?”

也許是弘治皇帝話問得太過直接,扭轉頹勢,弦外之音是皇帝並不承認光複延綏是“揚國威”,因為劉大夏收拾的很可能只是一批散兵遊勇。

馬文升若一味強調現在只是短暫遇挫,並無法令皇帝感到滿意,只能改變口風,承認西北這一戰的確有疏漏才導致失敗,這責任顯然不能讓皇帝來背。

馬文升道:“回陛下,西北戰事進入最後階段,不若穩中求勝,收復榆林衛左近之地,修複被損毀城牆,實不宜再大舉興兵。經年之後,西北民生有所恢復,再調兵北上,或可趁韃靼不備,一舉踏平草原!至不濟也可光複河套!”

朱祐樘聽了馬文升的話,一時沉默不語。

李東陽和馬文升雖為一代名臣,但涉及西北之戰言論,都采用一個相似的觀點,那就是幫皇帝開脫,不正面面對慘敗。

李東陽主張的是西北仍舊有扭轉戰局的機會,可以揚大明國威,馬文升則主張暫時求穩,先將這一戰體面地結束,來年再去平韃靼,說出個“一舉踏平草原”這般不切合實際的說法。

在兵強馬壯的時候都尚且不能征服韃靼人,反倒被韃靼打得滿地找牙,等來年韃靼兵鋒更盛,還有什麽資格說這種話?

雖說李東陽和馬文升都在提不切實際的目標,但他們有一條觀點相似,就是西北之戰已到收官時分,西北淪陷的土地,完全可以通過接下來一兩個月的戰事收復。

至於京畿安危,從頭到尾都沒有人提,說明京城在他們眼裡固若金湯。

張懋在旁一直沒說話,此時趁機提出觀點:“陛下,既然西北戰事進入尾聲,京師周邊之地已久烽火,不若解除京畿之地戒嚴,令貨物往來通暢,百姓可安居樂業,不令囤積居奇之徒為禍百姓!”

朱祐樘原本正在思考馬文升的話,聞言問道:“京師有囤積居奇的不法商賈嗎?”

張懋一時不知該從何說起,他提這件事,是因為從麾下將校報告中得知張氏兄弟借京城戒嚴大發國難財,半夜私自打開城門,將城外貨物運進城來,利用城內的物資短缺低買高賣。

張懋尚不知此事只是張延齡一人所為,跟張鶴齡無關,即便他心中有數,但他知道朱祐樘對兩個小舅子一向偏幫,所以不願意自觸霉頭把這事告訴皇帝,既讓皇帝和張氏兄弟下不來台,又顯得自己多嘴,給皇家找麻煩。

張懋只是肯定地點頭:“有!”

“那……”

朱祐樘一時遲疑,其實在他心中,暫時不想將京師開禁,這跟西北戰事的激烈程度無關,他是怕自己有個什麽三長兩短,別人覬覦皇位,京師戒嚴最有利於皇位傳承。

難得西北用兵,給了朱祐樘京師戒嚴的機會,朱祐樘覺得自己身體每況愈下,便想著讓京師多戒嚴幾天,這也是他在自我感覺掌握不住朝政和兵權時的一種權宜之計。

只有戒嚴時,兵權才會牢牢掌控在皇帝手中。

朱祐樘是個善於納諫的皇帝,猶豫不決之下,想問問別人的意見,執掌京營的張鶴齡突然上前奏稟:

“陛下,西北戰事尚未平複,陛下又龍體有恙,如今京城周邊大致太平,若將京師戒嚴解除,或有宵小之輩趁機作亂,不若暫且維持戒嚴,待年末西北徹底平複,韃靼敗退草原之後,再行議處!”

別的時候,張氏兄弟的話很不得弘治皇帝待見,主要是張氏兄弟沒多少才學,容易在人前給皇帝“丟人”。

朱祐樘不喜歡這對肚子裡沒多少墨水的小舅子胡亂說話,但這次不同,張鶴齡的話在朱祐樘聽來很中聽。

因為張鶴齡的話,恰好點中朱祐樘的心思。

在這種類似於朝堂議事的環節,能得到皇帝欣賞,不是提出有效建議的耿直大臣,而是能揣摩聖意的佞臣,所以歷朝歷代,不管是聖明君主還是昏聵的皇帝,既需要有剛直不阿、能為他做實事的大臣,也需要有揣摩君王心思做錚臣不能及之事的佞臣。

如果全都是些不苟言笑、成天講道理論規矩的臣子,當個皇帝能累死。

朱祐樘很想讚同張鶴齡的提請,繼續維持京師戒嚴,但現在只是兩個人提出觀點,張懋提出要解除戒嚴,張鶴齡則表示要維持,但張懋身份和地位卻遠在張鶴齡之上,張懋如此老臣的意見不去聽,而偏聽小舅子的意見,會讓人覺得他聽信讒言。

此時就需要有人站出來肯定張鶴齡的建議,只要形成二比一的形勢,那朱祐樘就可以順理成章應允張鶴齡的提請。

這個人,只能是善於察言觀色、能夠說漂亮場面話的謝遷。

朱祐樘以前之所以喜歡用謝遷這個人,不是因為謝遷多有本事,相反謝遷在有沈溪幫忙之前,在內閣三位大學士中辦事能力相對較弱,只是以能說會道著稱。

謝遷在揣摩人心理上,比之張鶴齡強了不知多少。

張鶴齡只是個從自己角度出發,維持皇帝的利益,而謝遷則擁有體察人心的本事,能完全顧忌到皇帝的面子和尊嚴。

朱祐樘問道:“謝卿家,關於京師戒嚴之事,你如何看待?”

這種話,問到李東陽或者馬文升那裡,他們大多會把自己最真實的說法說出來,讚同或者不讚同,不但能提出觀點,還能提出合適的理由。

但到了謝遷這裡,謝遷不管自己的想法如何,首先會想皇帝是怎麽想的,或者說哪種說法最符合皇帝的心意。

謝遷一聽,哎呀,不對啊,一個京師戒嚴的問題,至於皇帝會猶豫不決麽?

張懋和張鶴齡有觀點上的衝突,若皇帝心中傾向於采納張懋的意見,斷然不會要他這個閣臣出來說話,那就只有一種解釋,皇帝更傾向於張鶴齡的觀點,但因張鶴齡在身份、地位上跟張懋有差距,需要一個人出來附和張鶴齡的說辭,如此才能讓皇帝在兩種意見中做出“合適”的選擇。

“回陛下。”

謝遷道,“老臣以為,京師應保持戒嚴為好。”

“哦,謝卿家如何會有此觀點?”

朱祐樘一聽就知道謝遷很懂事,回答正合他心意,說得也很直接,方便他采納建議。

通常來說,只要是謝遷的觀點,別人都不會有太大意見,不會再反駁,因為謝遷在體察聖意上做得比別人都出色。通常謝遷這麽說了,那就說明皇帝的本意就是如此,沒有必要去觸怒皇帝。

謝遷道:“西北戰事仍有不穩,京師如今秩序井然,若放開戒嚴,在短期內必定會影響民生,此時一動不如一靜,繼續保持戒嚴最好,只需在早晚各開一個時辰城門和市場,方便城內商戶囤貨和民眾購買糧食菜蔬!”

朱祐樘以前覺得,謝遷能提出個跟他相符的意見就好,並不奢求謝遷能提出什麽好建議。

但現在聽到謝遷說“早晚開各開一個時辰城門和市場”,朱祐樘覺得很有道理,既保持了京師戒嚴,還保證了民生,可謂一舉兩得。

“此建議甚好,朕采納!”朱祐樘欣然道。

在朱祐樘心中,謝遷的地位無形中又拔高了一截,殊不知謝遷的建議根本就是廢話,因為即便謝遷不提這建議,京師還是會在早晚各開一個時辰城門,同時各大市場也會放開貿易,要不然戒嚴幾個月,城裡的老百姓都去喝西北風嗎?

只是皇帝對於戒嚴不甚了解,所以讓謝遷輕易就糊弄過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