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寒門狀元 > 第611章 皇宮考核(下)

寒門狀元 第611章 皇宮考核(下)

簡繁轉換
作者:天子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6 16:16:54 来源:搜书1

謝遷負責的第三場考試結束,筆答題部分就此宣告結束,朱厚照的考卷收了上來,由王鏊、吳寬、焦芳和謝鐸四位閱卷官來批閱。

其實沒什麽好批改的,太子的答卷除了原文默寫就是填空,再就是一問一答的簡單題目,任誰來批閱也批不出個花來。

朱祐樘目光看向送到四位閱卷官手中的考卷,迫切地想知道兒子回答得怎麽樣,不過按照既定流程,他暫時還不能去過問兒子考卷的情況,因為口答題的部分得由他親自出題。

朱祐樘負責考策問部分,跟他在殿試上考的策問大相徑庭,那種高難度的策問若是拿來考朱厚照,想讓朱厚照聽明白都不現實。

這次策問,主要考察的方向,是四書集注和五經集注,以及《二十一史》中的內容,涵蓋一些朱厚照對於《四書》、《五經》的個人理解。

朱祐樘在今天考試之前,特別準備了幾道覺得還不錯的題目,但眼下看來,兒子未必能答得上,他乾脆只能現去想一些相對簡單的題目,可一時間竟無從選擇。

劉健見皇帝沉默不語,出列請示道:“陛下,是否由老臣代勞?”

朱祐樘擺擺手,道:“朕親自來便可。”

弘治皇帝對劉健這樣耿直的老臣並不怎麽放心,反倒是對謝遷多了幾分好感,剛才從兒子回答的情況看,只有謝遷的題目相對容易些,兒子能做到提筆如飛,至於劉健和李東陽二人的考題則沒什麽“可取性”。

至少朱祐樘心中是這麽想的。

但其實劉健和李東陽也不過是拿《四書》、《五經》的原文內容來作為考題,並未“超綱”,在這件事上,這兩位內閣大學士其實也挺冤枉的。

皇帝讓我們考什麽,我們就出了相應的題目,太子回答不上來能賴我們嗎?

朱祐樘先要考察的是《二十一史》部分,其實主要考察的內容集中在《史記》、《漢書》和《後漢書》上。朱祐樘想的是,別的不會,這前三本你總該記熟了吧?

以前這麽想沒問題,可現在他再想心裡就不怎麽確定了,兒子連《四書》、《五經》都背得磕磕絆絆,更何況是《二十一史》?

尤其教兒子《二十一史》的還是沈溪,這小子學問是好,可出工不出力,總教我兒子玩耍的花樣,這樣能讓我兒子學好嗎?

朱祐樘想了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問道:“《史記》之中,有幾許內容?”

朱祐樘上來第一個問題,就讓在場的大臣覺得“深奧無比”。

《史記》裡有多少內容,這是個足以讓史學界和文化界探討幾十年到最後也沒答案的問題。

《史記》從三皇五帝到漢武帝之間,涵蓋了太多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往往字裡行間中,便能透出一個時代的縮影。

這問題放著讓劉健和李東陽等人來解答,也答不出個所以然來,拿來考太子,是否過分了些?

但顯然,皇帝不會出一個無解的題目來為難太子,只是想讓太子回答一些淺顯的、人所共知的內容便可。

朱厚照沉默了一會兒,像是在思考,而後非常自信地回答:“回父皇,《史記》中一共有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

在場的大臣聽到朱厚照的回答,心裡不由嘀咕,這回答是否太過淺顯了些?任何一個剛學《史記》的人,都該清楚這些才對。

如果弘治皇帝的問題真的如此簡單,那就算不上疑難問題了。

但不管怎麽說,朱厚照回答上來了,而且對答流利,總算讓弘治皇帝稍微掙回了面子。

“嗯。”

朱祐樘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問,“那你在《史記》之中,最喜歡哪一篇?”

問題馬上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史記》一共有一百三十篇,各有千秋,一個人的喜好,基本可以決定他的性格和追求,這種問題就算是拿來跟一些鴻儒探討也不為過。

聽起來,又是高大上的問題。

但仔細琢磨,皇帝有要自己找台階下的意思。

我不問你具體哪一篇,隻問你到底對哪篇感興趣,其實說白了就是看看你哪篇掌握得還算熟練,隨便說出個理由,背上一小段就可以過關。

你可別說《史記》你連一篇都沒掌握,那你學《二十一史》可真是學到狗肚子裡去了。

朱厚照卻把頭揚了起來,用驕傲的語氣道:“回父皇,孩兒最喜歡的一篇,是《衛將軍驃騎列傳》,因為孩兒很崇敬霍去病,可以在少年時率領大軍出征匈奴,封狼居胥,建立不世功業。”

朱祐樘原本只是隨便問問,可聽到這裡,連他也對小小年歲的太子刮目相看。

先不論太子崇拜霍去病是否合適,但僅就這氣魄來說,有志向總比沒志向好,而且正好應景,韃靼人突然跟大明交惡,侵犯大明邊關,如今戰事才剛結束。

張鶴齡本來擔心得要命,可聽自己小外甥這麽有志氣,在姐姐眼色支使下,他趕緊走出來為小外甥唱讚歌:“陛下,可喜可賀,太子有如此見識造詣,將來必然是有為明君……”

旁邊一乾大臣都用鄙視的目光瞅向張鶴齡,看皇帝臉色轉好就跳出來拍馬屁,果然是外戚媚上的心理。

不過,這大明朝的皇帝可不是靠武功治國,而是要靠文治,除了太祖和太宗皇帝外,沒哪個皇帝閑著沒事跟草原人過不去,草原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打下來又不能長期佔領,封狼居胥的意義何在?

朱祐樘從最初的驚喜,變成憂慮,最後臉色沉了下來,規勸道:“明君當以德行安天下黎民,令國祚昌榮,窮兵黷武可非仁君之所為。”

這話說到文官們的心坎兒裡去了!

這才是賢明天子應該有的評斷,而不是像張鶴齡那樣說上兩句頌揚的話,就以為太子真的要當開疆拓土威加四海的武皇帝。

“孩兒不同意父皇的說法。”

就在眾大臣皆都點頭同意,有大臣還準備站出來說兩句“吾皇聖明”的激讚之言時,太子朱厚照卻態度堅決地開了口。

張皇后一聽急了,我這皇兒,平日裡老老實實的,今天竟然敢當著文武大臣的面出來頂撞他父皇。

她拚命給兒子使眼色,可朱厚照激動得滿臉通紅,昂著脖子準備據理力爭,他老娘所有的暗示全都白費了。

“孩兒認為,外夷侵犯我疆土,若君臣不能齊心,將士不能奮起,長此以往只會令邊疆不守,遲早難免會有靖康之恥、崖山之禍,那華夏之土便會為外夷侵佔!”朱厚照擲地有聲地說道。

朱祐樘被兒子這一套一套的“歪理謬論”震驚得目瞪口呆,隨即他想到一個問題,兒子從哪兒學來的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還靖康之恥崖山之禍,這難道不是詛咒老祖宗留下來的江山被外夷侵佔?

“荒唐,荒唐!”

朱祐樘再也忍不住大聲喝斥兒子,語氣變得極為強硬。

一時間大殿內誰都不敢吱聲,龍顏震怒,誰說話誰找死。

只有朱厚照依然不服,倔強地與朱佑樘對視,“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

朱祐樘突然側過頭,看向沈溪,喝問:“沈卿家,太子這些話,可是你教的?”

沈溪本來正在看熱鬧,突然被弘治皇帝點名,心裡直叫冤枉……我連您老要問什麽問題都不知道,怎會提前教太子這些話?怪隻怪我平日對太子說了很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警醒之言,令熊孩子害怕,一旦怕了,他就喜歡多問這方面的內容,把我的話歸納出來在您老面前陳述。

說不是他教的,其實還是他教的,但這個時候怎麽能據實而言?

“回陛下,臣並不曾教導太子這些言論。”沈溪趕緊出列告罪。

朱厚照此時也站出來為沈溪說話:“不關沈先生的事,這些想法,都是孩兒自己想出來的,遠的不說,且說那韃靼人吧,屢次犯邊,而我大明將士能將外敵驅走,是因父皇平日裡善待三軍將士,將士願為朝廷守衛疆土之故……可若連父皇都不想戰,那將士憑什麽浴血沙場,精忠報國?”

朱厚照最初說得那是有理有據,氣勢不凡,但說到後來,缺乏語言組織能力的缺憾便暴露出來,但仍然話粗理不粗。

就連在場那些平日裡崇尚文治的儒臣,也不能否定朱厚照這番話的正確性,天子尚且不能堅定必戰之心,何況三軍將士?

大殿內重新恢復了寧靜。

靜得讓人害怕。

皇帝跟太子在治國理念方面有了衝突,這在歷朝歷代來說都是極其危險的事情,皇帝對兒子不滿意,或許就會把太子給廢了,可在本朝就沒這方面的擔憂……別說嫡兄弟了,太子連庶兄弟都沒有,看樣子未來也很難有,弘治皇帝不把皇位傳給朱厚照,傳給誰?

而且大部分大臣也覺得,太子這話說得很有道理,要知道太宗皇帝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不就是為了“天子守國門”嗎?況且大明朝本身就是在驅逐蒙元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總不能把祖宗的榮光都給丟棄了吧?

可惜的是小太子蒙在鼓中,以為這次韃靼人是被三軍將士齊心協力給打跑的,若是他知道其實他倚賴的邊軍將士避而不戰,目送韃靼人在大肆劫掠後揚長而去,這會讓小太子多心寒?

此時四朝元老馬文升出列道:“陛下,老臣以為,窮兵黷武固然不妥,但若外夷犯邊,也不得不奮起一戰,太子之言甚好。”

有幾個大臣跟著出來讚同馬文升的觀點, 其實卻是他們對此番邊軍不抵抗政策宣泄的一種不滿。

朱祐樘輕輕歎了口氣,他本來就是善於納諫、非常喜歡聽取別人意見之人,不知不覺間,他把文華殿當成了議事的朝堂,現在討論的已經是以後韃靼人再犯邊,要不要舉國一戰的問題。等他反應過來,臉上不由露出一絲苦笑,眼下明明是考察兒子學問的考場嘛。

“嗯……”

朱祐樘稍微清了清嗓子,想化解一下大殿中尷尬的氣氛,突然想到兒子之前的考卷尚在四位閱卷官手上,便看向謝鐸等人,問道,“太子對答如何?”

王鏊奏稟道:“回陛下,太子除第二場《詩經·小雅》篇中有一句錯漏之外,其余皆對答工整。”

*

PS:第三更送上!

今天還有兩更,請大家多多捧場,訂閱、打賞、月票和推薦票天子都要哦!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