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 第58章 不可能!这不可能!

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第58章 不可能!这不可能!

簡繁轉換
作者:不吃小南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26 17:01:28 来源:源1

第58章不可能!这不可能!(第1/2页)

“复杂流场预测建模是空气动力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多重物理因素的影响下,找一种最优的平衡设计……”

“大家看这里,每一种都是空阻和气压动力常见的影响因素……”

“利用精细化分析计算机神经网络结构的深入分析,能够对每一个影响因素进行阈值的计算,我们设计出了对应的评分体系……”

讲台上,马建泽认真做起了报告。

他做的报告是针对‘多重物理因素影响下的最优平衡性设计’的建模方法。

虽说是‘多重物理因素’,似乎涵盖的范围非常大,实际上,还是限制在空气动力学遇到的应用问题范围之内。

这才正常。

‘多重物理因素’影响的优化建模,都可以说是一个复杂学科了。

这个领域内的每一个问题,都要针对性的进行研究,不存在统一框架可以针对不同问题进行解析。

马建泽讲解的方法,举的实例是‘复杂流场预测’问题。

复杂流场预测建模,是个应用场景广泛的数学物理问题。

马建泽是空气动力学专家,他的研究围绕航空领域展开,报告中所列举的物理影响因素,针对的也都是‘航空发动机优化’问题。

航空发动机优化是通过分析叶片几何特征和气动压力的关系,去优化压气机叶片的设计,从而实现流场特性的实时预测,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干扰因素。

若是能有一套最优化的数学模型,就会降低叶片设计制造中的实验修正难度,并提升航空发动机的性能。

马建泽先是以模块化视图做数学模型搭建方法的讲解,随后就说起一个个步骤的细节化内容。

他的方法是把各种干扰因素列出来,然后一一进行阈值分析。

下一步是对每一个因素的影响阈值进行评分,评分体系也是整个研究的核心。

马建泽重点讲的也是评分体系。

有了评分体系之后,各个影响因素圈定的阈值就可以做直接性的数值对比,一步步的就能得出‘最优方案’。

会场内,很多学者都在认真的听。

张明浩拿着笔,正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他已经处在半听不听的状态。

在马建泽以模组介绍研究方法的时候,他就已经发现了问题,以影响因素的阈值分析来建立评分体系,根本是不切实际的。

针对多重物理影响因素下搭建数学框架的问题,他的研究方法是利用《正确感知》分析每一个部分的‘阈值区域’。

下一步是叠加在一起,并以《正确感知》找出最优框架。

其中最重要的是《正确感知》,而不是研究方法,常规方法也可以找出最优框架,但其难度可不是一个依靠数学计算机分析的评分体系就能解决的。

方法错了,最终结论肯定是错的。

张明浩正对照幕壁上列出的影响因素阈值,找‘最优框架’的一个反例。

孟国庆注意到他在动笔写东西,顿时疑惑问道,“你在写什么?”

“找个反例。”

“反例?你的意思是说他研究出的最优框架是错的?”

“当然是错的。”

“他还没讲完啊?你怎么发现的?”孟国庆很是不解。

他拧着眉头,继续说道,“而且,找反例也不容易吧?如果很容易找到,他们早就发现问题了。”

“我就试试。”

张明浩不在意的笑了笑。

马建泽的报告很长,中途有些内容都直接跳过,也花费了一个小时才讲完。

报告讲完就到了提问的环节,会场依旧是一片安静。

没有掌声,也没有提问。

前排的评审们都有些挠头,主要是报告内容太复杂。

复杂流体预测建模,本来就很复杂,‘最优评分体系’牵扯计算机辅助计算,谁也没办法判断其准确性。

“那个评分体系很有意思!”

前排的评审专家小声说道,“整体来看没有问题,但是否是‘最优’,只有通过无数次实验才能验证。”

“已经很厉害了,这样一个体系构造出的模型,可以用实验试一下……”

虽然无法判断是否是‘最优’,评审专家们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有评审当即要站起来表示肯定。

马建泽也露出了笑容。

下一刻,他就收住了笑,因为后排有个年轻人站了起来。

正是张明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8章不可能!这不可能!(第2/2页)

报告厅的学者们都看了过去,“我知道他,张明浩,江州大学的博士生,而且还是物理系的。”

“上过几次新闻,他上午还找出了张华团队光子芯片设计的问题。”

“看起来像是个大学生!”

有人猜测道,“他不会也找出什么问题了吧?”

马建泽和张明浩对视一眼,他拧了下眉头问道,“张明浩,你有什么问题?”

张明浩大声说道,“马教授,你的研究非常具有创新性。”

“统一建立影响因素阈值分析的评分体系,是个开创性的新方法,其中复杂的分析甚至让我感觉听不懂……”

马建泽顿时翘起了嘴角。

他来不及高兴就听到了下一句话,“……但最终结果是错的!”

“你说什么!”

马建泽当即大声质问。

张明浩认真道,“我的意思是说,你最终搭建的数学模型,并不是最优的。”

他说完顺着过道走到了讲台前,把手里的本子递给马建泽,并解释道,“上面是一组涵盖在所有影响因素阈值范围内的数值,你可以代入进行计算。”

“每一个数值都在分析范围内,但整体却在‘最优框架’之外。”

“另外,这一组数值高于‘最优框架’的所有数值组合。”

直白来说,就是出现了一组在‘最优框架’外,却比‘最优框架’更‘优’的数值组合。

马建泽根本就不相信,他们研究出‘最优框架’后,做了很多次的数值验证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对方只是听个报告,就找出一组‘更优’的数值组合?

不可能!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屑,觉得张明浩就是故意找麻烦,但还是接过本子扫了一眼上面的数值组合。

只看一眼,表情就凝住了。

因为做过很多次的数值验证,他能迅速判断出本子上的数值组合确实比‘最优框架’还要‘优’。

“但肯定不在影响因素的阈值范围内!”

马建泽想着,立刻不在意的说道,“张明浩,你这一组数值确实更优,但应该不在范围内。”

“如果你不相信,我们当场验证一下吧。”

他说着还以笑脸面对台下的学者们,展露出了对研究的自信,“有人质疑我的研究,我们就验证一下。”

会场里响起了嘈杂声。

众多学者们也很好奇结果,但多数还是更看好马建泽,因为他的研究非常复杂,想听明白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听明白都不容易,短时间怎么可能找到‘最优’的反例?

验证开始了。

工作人员搬来一个新的白板,马建泽对照着数值一一进行代入计算,验证各个数值是否在对应影响因素的阈值范围。

只要找出一个数值不在范围,数值组就是错误的。

马建泽的计算速度很快,只花了五分钟左右就完成了一半数值的验证。

当连续计算都没有找出‘阈值外’的数值,他身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额头上已经出现了汗水,计算速度也变慢很多。

在完成了倒数第二个数值的计算后,他又去回头审视起第一个数值的验算过程。

他明显慌了,“不可能,这不可能!”

“怎么会都在阈值范围内?每一个数值都在?不可能啊……”

会场内的学者也看出问题了。

每一个数值都在阈值范围内,也就代表数值组是成立的,而数值组比‘最优框架’还要‘优’,说明推导出的框架并不是‘最优’的。

进一步说明,马建泽的研究是错的!

当更多人意识到问题,会场顿时陷入了嘈杂,“验证还真没问题?”

“所以,研究是错的?那个复杂的评价体系也是错的?”

“怎么不算最后一个了?”

马建泽站在台上一动不动,似乎是不打算做最后一个数值验证。

有学者等的不耐烦,就干脆自己动笔开始来验算,带入数值的计算很容易,有人很快计算出了结果。

“最后一个数值也没问题!”

“我也算了,数值确实对应阈值范围内,说明这一组数据是正确的。”

“马建泽的研究是错的?”

“肯定错了!出现一组更优的,他的‘最优框架’就没意义了!”

“呼啦~~”

会场顿时一片哗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