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帝国遗孤与正统大旗(第1/2页)
就在安西于风雨飘摇中勉强立住脚跟,李默全力经营着他的“格物壁垒”之时,一场远比技术突破更富戏剧性、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安西政治格局的变故,如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骤然降临。
这一日,宣威城西北方向的戈壁滩上,尘烟滚滚。负责外围警戒的游骑飞马来报,发现一支规模约三千人、衣衫褴褛却队列严整的队伍,正朝着宣威城方向艰难行进。他们打着残破的黑色秦军旗帜,但队伍核心,似乎护卫着极其重要的人物。
王焕亲自率一队精骑前去查探。当他看清那被众人簇拥在中间、虽然满面风霜却难掩贵胄之气与沉稳仪态的年轻人,以及那位即便甲胄染尘、依旧身形挺拔如松的威猛老将时,饶是王焕这等见惯了风浪的沙场宿将,也惊得几乎从马背上跌落!
“扶……扶苏公子?!蒙……蒙恬大将军?!”王焕的声音因极度的震惊而扭曲。
来人,正是传闻中已在沙丘之变中被赵高、李斯篡诏赐死的长公子扶苏,以及北疆军团的擎天巨柱蒙恬!
消息如同闪电般传回宣威城。李默闻讯,愣怔了足足三息,随即,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狂喜、震撼与巨大压力的情绪涌上心头。他立刻下令,全军戒备,最高规格,亲自与程椽、苏珩等核心人员出城十里相迎!
当两支队伍在宣威城外相遇时,场面肃穆而悲壮。扶苏公子面色苍白,眼神中带着国破家亡的悲恸与颠沛流离的疲惫,但脊梁依旧挺得笔直,保持着帝国长公子的风度。蒙恬则如同饱经风霜的苍松,战袍破损,胡须虬结,唯有一双虎目,依旧锐利如昔,扫过李默及其身后严整的安西军容时,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与复杂。
“臣,安西宣慰使李默,参见公子!参见大将军!”李默率先躬身行礼,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身后的安西文武也齐刷刷拜倒。
扶苏快步上前,亲手扶起李默,语气沉痛而真挚:“李卿请起!诸位请起!国难当头,奸佞窃国,扶苏与蒙将军幸得忠义之士冒死相救,方得脱虎口,一路西行,听闻李卿在此高举义旗,心甚慰之!今日得见安西军容鼎盛,民心未失,实乃帝国不幸中之万幸!”
蒙恬也走上前,重重拍了拍李默的肩膀,虎目微红:“好小子!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人!能在如此绝境中,将这安西经营得铁桶一般,更造出如此犀利之火器(他显然已经注意到了安西军装备的‘迅雷铳’乃至更远处工坊的动静),挽狂澜于既倒!你,比老夫强!”
简单的寒暄与介绍后,众人簇拥着扶苏和蒙恬进入宣威城。沿途所见,军纪严明,市井虽因粮食配给略显萧条,却并无慌乱景象,尤其是那规模庞大、日夜轰鸣的格物院工坊区,让见多识广的蒙恬和自幼接受精英教育的扶苏都深感震撼。
都护府内,屏退左右,只余李默、程椽、王焕与扶苏、蒙恬等核心几人。
蒙恬沉声讲述了沙丘惊变的详细经过。原来,赵高、李斯确实矫诏,派使者前往北疆和上郡赐死扶苏与他。然而,蒙恬在军中长期经营,自有心腹死士。使者抵达时,蒙恬察觉诏书有异,果断扣押使者,并连夜派人接应扶苏,率领三千绝对忠诚的亲兵卫队,突破重重围堵,一路血战,穿越河西走廊,才九死一生抵达安西。
“如今,胡亥篡位,赵高、李斯把持朝政,屠戮忠良,天下侧目,却敢怒不敢言。”扶苏语气沉重,带着一丝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帝国正统,危如累卵。蒙将军与扶苏,已是丧家之犬,幸得李卿此处尚存一片净土,一方忠义。”
他的话意味深长,目光灼灼地看向李默。
李默心中明镜一般。扶苏和蒙恬的到来,既是天降强援,带来了帝国最正统的政治旗帜和最顶尖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个巨大的政治漩涡。他李默,将不再是安西唯一的最高决策者。
是交出权力,奉扶苏为主?还是……
李默没有立刻表态,他沉吟片刻,反而问了一个关键问题:“公子,大将军,如今北疆军团情况如何?各地郡县,对咸阳剧变,是何反应?”
蒙恬长叹一声,虎目含泪:“北疆三十万将士,乃老夫一手带出,然主帅骤然‘暴毙’(咸阳对外宣称),军心必然动荡。赵高、李斯必然安插亲信,进行清洗整顿。短期内,恐难以为我所用。至于各地郡县……消息封锁,恐大多仍被蒙在鼓中,或虽有所闻,却慑于咸阳淫威,不敢妄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9章:帝国遗孤与正统大旗(第2/2页)
情况很清楚,扶苏和蒙恬带来的,主要是政治正统性和顶级的人才,但缺乏直接的、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
李默站起身,走到舆图前,背对众人,缓缓开口:“公子,大将军,安西情况,您二位也已看到。内有粮荒之虞,外有楼兰强敌环伺,更远处,还有虎视眈眈的咸阳伪朝。李默此前自立,实乃被逼无奈,只为在这绝境中,为帝国保留一丝元气,为这数十万军民,寻一条活路。”
他转过身,目光清澈而坚定,看向扶苏和蒙恬:“如今公子与大将军驾临,乃天意不绝大秦!安西上下,愿奉公子为主,尊大将军号令,高举‘清君侧、复正统’之大旗,与国贼势不两立!”
他选择了拥立扶苏!
这是一个明智且必然的选择。扶苏是始皇长子,素有贤名,是法理上最正统的继承人。拥立扶苏,李默的“清君侧”就从略显尴尬的“边将自立”,瞬间拔高到了“匡扶社稷、延续国祚”的绝对****高度!这面大旗,对于凝聚安西内部人心、争取帝国境内其他潜在反对力量、乃至分化西域诸国,都有着无可估量的价值。
当然,权力需要重新分配。
扶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与如释重负,他起身握住李默的手:“得李卿如此,乃扶苏之幸,大秦之幸!蒙将军?”
蒙恬肃然道:“李默忠于国事,能力卓著,安西基业皆由其一手缔造。老夫愿与李默共同辅佐公子,荡平奸佞,光复神州!”他表明了合作而非夺权的态度。
接下来的商议迅速而高效。扶苏在宣威城正式宣布即位,沿用始皇年号,称制监国(因始皇刚逝,暂不称帝),昭告天下,揭露胡亥、赵高、李斯之罪行。蒙恬被任命为太尉,总揽全军。李默,则被任命为丞相兼格物总院令,总揽安西一切政务及格物事宜!程椽、王焕等原安西将领各有封赏提拔。
新的权力结构形成:扶苏提供正统旗帜,蒙恬负责军事整合与战略,李默则继续掌控他最为核心的行政、经济和科技大权。这是一个基于现实需求的、稳固的三角同盟。
消息传出,安西军民沸腾!原本因自立而潜藏的一丝合法性焦虑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拥立正统、匡扶社稷的巨大使命感与荣誉感。军心士气为之大振!
蒙恬的到来,立刻开始整训安西军队,将带来的三千百战老兵的骨干打散,充入各军作为中低层军官,极大地提升了安西军的战术素养和纪律性。他开始着手制定以安西为基地,先定西域,再图东进的长远战略。
而李默,则与扶苏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长谈。他向扶苏详细阐述了“格物”对于强兵、富国、乃至重塑帝国的巨大潜力。出乎李默的意料,扶苏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开明的态度。他自幼接受儒家教育,但也深受其父务实作风影响,对能实实在在带来改变的新事物并不排斥,甚至鼓励李默大胆去干。
“李卿,格物之道,利国利民,乃强国之本。孤在安西,便见你所言非虚。尽管放手施为,孤与蒙将军,皆为你后盾!”扶苏的承诺,给了李默更大的空间和底气。
安西,这艘原本在风浪中独自挣扎的孤舟,因为帝国遗孤与军神的到来,瞬间被注入了正统的灵魂和钢铁的脊梁。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求生的科技壁垒。
它已然成为,大秦帝国在西方浴火重生的最后希望,一柄即将指向东方,燃烧着复仇与革新火焰的……正统之剑!
尉屠耆和西域诸国很快发现,他们面对的,不再仅仅是那个精于技术的李默,而是一个拥有了帝国大义名分和军神坐镇的、更加可怕和团结的安西。
而远在咸阳的赵高和胡亥,在得知扶苏与蒙恬未死,并在安西另立朝廷的消息后,会是何等的震怒与恐惧?
新的风暴,正在更大的范围内加速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