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帝国崛起:开局直播灭匈奴 > 第48章:万邦来朝与帝国动脉

帝国崛起:开局直播灭匈奴 第48章:万邦来朝与帝国动脉

簡繁轉換
作者:岚山浊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5 04:53:12 来源:源1

第48章:万邦来朝与帝国动脉(第1/2页)

楼兰城头的炮声,如同投入西域这潭静水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以惊人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扩散。那毁天灭地的“雷霆之术”与秦军不可战胜的威名,伴随着商旅的驼铃和使者的快马,迅速传遍了塔里木盆地南北两道,甚至更遥远的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

恐惧,是最好的催化剂。

首先做出反应的,是楼兰的近邻,位于天山南麓通道上的车师。车师前王(交河城)与后王(务涂谷)在得知楼兰叛军被摧枯拉朽般碾碎后,内部激烈的争论迅速平息。主战派偃旗息鼓,主和派占据上风。两国几乎同时派出了规格极高的使团,携带本地特产的美玉、骏马、毡毯,怀着忐忑的心情,抵达了宣威城,向安西郡守、将作少府令李默递交国书,表示愿意臣服大秦,永为藩属,请求通商,并希望得到大秦的“庇护”。

紧接着,位于车师以西,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龟兹、焉耆,南道上的且末、精绝、于阗等大小城邦国家,也纷纷遣使来朝。这些使者们穿着各式各样、充满异域风情的服饰,操着不同的语言,在宣威城新建的、气势恢宏的郡守府外排起了长队。他们献上琳琅满目的贡品:色泽温润的和田美玉、颗粒饱满的葡萄干、香气浓郁的孜然、色彩艳丽的毛毯、驯良的西域骏马,甚至还有来自更西方的琉璃器皿和奇珍异兽。

宣威城,这座几个月前还只有帐篷和工地的边疆军镇,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万邦来朝的繁华之都。城内专门划出的“四方馆”人满为患,通晓多种胡语的译者成了最忙碌的人。市集上,秦地的丝绸、瓷器、漆器与西域的玉石、香料、牲畜进行着最初级的交易,虽然语言不通,但金银和以物易物的手势是共通的。

李默对于这些前来朝贡的西域使臣,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他以太守和九卿的身份,在郡守府正厅接见各国正使,礼仪周全,彰显天朝上国的气度。对于他们献上的贡品,照单全收,并回赐以等值甚至略超的丝绸、瓷器等物,显示大秦的富庶与慷慨。他明确宣布,大秦愿与西域诸国和平共处,保护合法商路,凡尊奉大秦为宗主、按时朝贡、不阻挠商旅者,皆可受大秦庇护,其国君可获大秦册封。

但同时,他也让各国使者“顺便”参观了宣威城外的军营和演武场。当那些使者们看到排列整齐、装备着燧发铳的神机营士兵进行雷霆齐射,尤其是看到那三门曾经轰塌楼兰叛军胆气的青铜火炮再次发出怒吼,将远处的标靶轰得粉碎时,无不面色如土,两股战战,最后一点小心思也烟消云散。

威立于此,恩施于彼。西域诸国,至少在表面上,迅速承认了安西郡的权威和秦帝国的宗主地位。一条以宣威城为中心,辐射整个西域的朝贡与商贸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然而,李默的目光并未停留在万邦来朝的虚荣上。他深知,要使帝国的影响力在西域长久扎根,仅靠军事威慑和朝贡贸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起牢固的、双向的经济与文化纽带。而这一切的基础,在于路。

“欲富西域,先通道路;欲固西域,必控商道。”李默在郡守府内,对着巨大的西域沙盘,对麾下文武郑重说道,“此路,乃帝国之动脉,财富之源泉,文明之桥梁!”

他做出了几项关键决策:

第一,设立大秦西域都护府(筹备)。虽然名义上仍是安西郡,但李默已开始着手搭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管理西域事务能力的机构框架,为未来升级为“都护府”做准备。下设长史、司马等职,负责处理各国事务、维护商路安全、征收关税(初期象征性为主)。

第二,绘制《西域水陆道里记》。他命令所有探索队、使团乃至往来商队,都必须尽可能详细地记录道路、水源、驿站、险隘、部落分布等信息,由郡守府专人汇总,绘制尽可能精确的西域地图。这是掌控西域的“神经脉络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8章:万邦来朝与帝国动脉(第2/2页)

第三,大力扶持官方与民间商队。他鼓励安西郡的秦人(包括退伍老兵、内地迁来的百姓)与归附的胡人组建商队,由郡府提供一定保护和信息支持,前往西域各国贸易。同时,也欢迎西域商人来宣威城乃至深入河西、陇西进行交易。他特别指示工曹府,研究如何改进驼队运输工具,提升运载量和安全性。

第四,启动“玉门-宣威-楼兰”官道升级计划。这是连接帝国腹地与西域门户的生命线。他动用军队和雇佣当地劳力,开始大规模整修这条通道,拓宽路面,在关键节点设立永久性的驿站、烽燧和小型补给仓库,并派兵驻守,确保其畅通无阻。

第五,推动技术传播与物种引进。李默有选择性地允许一些非核心的农业技术(如改良的犁具、灌溉方法)和手工业技术(如更高效的织机)向友好的西域城邦流传,以换取他们的好感和特产。同时,他命令工曹府和农官,全力搜集和试种西域传来的各类作物种子,如葡萄、苜蓿、胡麻(芝麻)、胡瓜(黄瓜)、胡蒜(大蒜)、石榴等,并尝试在安西郡和河西走廊推广。尤其是苜蓿,作为优质牧草,对发展畜牧业、保障军马供应意义重大。

这些高瞻远瞩的政策,通过李默的视角,同样在直播间中引发了明朝观众们的深深共鸣与赞叹。

【大明永乐】:万邦来朝,商路初通!此盛景,何其壮哉!李卿非止名将,实乃能臣!通商惠工,引种繁畜,此乃帝王南面之术也!(观众:朱四郎)打赏积分 8000!

【户部尚书】:商税!未来之商税必为帝国岁入之大宗!李大人开此商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观众:户部尚书)打赏积分 7000!

【工部小吏】:引种西域作物!此乃活民无数之德政!若能推广,天下百姓皆受其惠!李大人心系万民,下官感佩!(观众:工部小吏)打赏积分 6500!

【兵部主事】:控扼商道,绘制舆图,设立驿站……此乃长治久安之基!自此,西域于我,再无秘密可言!李大人深谋远虑,实非常人可及!(观众:兵部主事)打赏积分 6000!

【好奇书生】:《周易》有云:“厚往薄来,所以怀诸侯也。”观李大人待西域诸国,恩威并施,厚往薄来,真乃圣王之道行于域外矣!(观众:好奇书生)打赏积分 5500!

直播间的打赏再次如潮水般涌来,积分储备向着一个新的高峰稳步迈进。明朝的精英们仿佛透过李默的眼睛,看到了一个强大、开放、自信的帝国,正以磅礴之势,将它的影响力沿着古老的商路,坚定不移地向西延伸。

宣威城内外,一片繁忙景象。东来的商队带来关中的物产,西去的驼队满载着丝绸与瓷器。工坊里打造着驰骋商路的车辆工具,农田里试种着新奇的西域作物。军营中操练的声音与市集上交易的喧哗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着帝国西陲开拓与繁荣的宏大乐章。

李默站在宣威城的城楼上,看着这座由自己一手缔造、日益繁华的边陲重镇,看着远方络绎不绝的商旅和使者,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西域的大门,已经彻底打开。帝国的动脉,正在强劲搏动。一个前所未有的、横跨东西的庞大帝国,正缓缓揭开它辉煌的面纱。而他,李默,作为这一切的推动者和奠基人,他的名字,必将与这条即将彻底贯通的伟大商路一起,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