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392章一封信(求五星好评,谢谢大家)

第392章一封信(求五星好评,谢谢大家)(第1/2页)

比咱家冬天还暖和哩!

俺现在不在原来的老部队了,俺被分到了一个老厉害的新部队,俺们这儿有老多老多的大坦克、大汽车,都是缴获美国鬼子的!

俺正在学开汽车哩,等俺学会了,开着美国大卡车回家去看你们!

俺们天天训练,虽然累,但心里痛快,俺一定要好好学,多杀敌人!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俺立了三等功了!

是因为上次打仗的时候,俺冒着炮火给前线送弹药,首长说俺勇敢,军功章俺好好收着呢,等回去了给你们看!

前几天发津贴了,俺没舍得花,都留着哩。

等打跑了美国鬼子,俺回家了,给爹打壶好酒,给娘扯块新布做衣裳,给小妹买好多好多洋糖,还有红头绳,让村里其他丫头都羡慕俺家小妮儿,也给小弟也买糖吃……

今天连里发了巧克力,缴获美国鬼子,又苦又甜的,和中药似的但是,是好吃的。

俺们连长是文化人,对俺可好了,俺的字就是连长教俺写的,不过有些字还不会写,俺给你们画出来。

连长说了,识字很重要,师里面的大首长也说了,要识字,俺也觉得首长说的肯定不会错,俺这次把几个月的津贴一起寄回家,八十四万嘞,爹娘你们拿到钱,一定要让小妹和小弟进学堂识字…才能有大出息…

爹娘你们保重身体,别太累着。告诉小妹、小弟要听话,好好帮着干活。

俺在这边一切都好,首长和同志们都很照顾俺。

俺们一定能把美国鬼子打回老家去,等胜利了,俺就回家!

俺还想着,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北平看看,看看**,看看那位老人家!

就写到这吧。

儿/哥

(旁边还有一个笨拙的手绘笑脸)

陈朝阳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眼前这个投入写信的战士,不就是千千万万个志愿军战士的缩影吗?

他们怀揣着最朴素的愿望,为了保家卫国,在这异国他乡的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所有的思念、所有的荣耀、所有的憧憬,都凝聚在这一封薄薄的家书上。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

那战士吓了一跳,猛地回头,看到站在帐篷口的陈朝阳,顿时慌得站起来,手忙脚乱地敬礼:“大…大首长!”

“在写家书?”陈朝阳温和地问。

“是…是的,大首长。”战士有些紧张,脸涨红了,“俺…俺没去打球,俺…”

“写家信是正事,比打球重要。”陈朝阳拿起那封信,信纸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极其认真。

他看了看,抬头问道:“写好了,有办法寄回去吗?”

战士连忙回答:“报告首长,有的!咱们这边有时候会有北朝的同志来协同后勤工作,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人回后方,连里指导员说可以托他们捎回去,就是…就是慢得很,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到家里…”

陈朝阳点了点头,放下信,拍了拍战士的肩膀:“写得很好,家里人都盼着呢。”

离开这顶帐篷,陈朝阳的心绪难以平静。

他立刻找来了赵鹏询问此事。

赵鹏证实:“是的,首长,是有这个渠道,但很不稳定,速度极慢,而且也不是专门负责的,很多战士的信可能就石沉大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2章一封信(求五星好评,谢谢大家)(第2/2页)

陈朝阳沉默片刻,果断下令:“这不行!战士们把命都豁出去了,不能连给家里报个平安、寄点念想都这么难!

通知下去,师部立刻成立一个军邮寄送小组!

专门负责收集、登记、保管全师官兵的家信!

我们要主动联系上级和北朝方面,建立一条相对稳定快速的寄信渠道!

哪怕慢一点,也一定要把信送到,另外,告诉各连排指导员、文化教员,凡是自己不识字、不会写字的战士,要想写信,干部必须帮着写!这是任务!”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

当战士们听说师里要专门成立小组帮大家寄信,干部还要帮不会写字的同志代笔时,营地先是一阵寂静,随即爆发出由衷的欢呼和热烈的议论。

这个消息,比发下罐头和棉衣更让他们感到温暖和激动。

“师长想着咱们哩!”

“这下好了,俺娘能知道俺还活着,还立了功!”

“指导员,俺…俺想给俺媳妇写封信,您帮俺写写中不中?”

一种更深厚、更真挚的归属感,如同涓涓细流,悄然浸润了每一个战士的心田。

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支强大军队的纪律和力量,更是一种家的温暖和亲人的牵挂。

这支钢铁巨兽的心脏,因为这份柔软的牵挂,而跳动得更加有力、更加团结。

陈朝阳知道,这份凝聚起来的人心,将是未来战场上最坚不可摧的装甲。

元山城附近一处隐蔽的矿洞内,第九兵团司令部设立于此

洞内会议桌上摊开着各种文件、电报和地图,临时会议被召开,在场众人十分专注。

司令员拿着一份刚刚由参谋整理汇总,关于陈朝阳部近期情况的报告,一边看一边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他刚看完关于“军邮寄送小组”和“一帮一”互助学习的部分时,他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微微点头。

“这个陈朝阳,”司令员终于放下报告,语气中带着肯定,“真是个能把工作做到心坎里的家伙。

战场上能啃硬骨头,下了战场,抓思想、聚人心的工作,也做得扎实周到。”

副司令员接过话,笑了笑,深有同感:“是啊,司令员。

报告里说的,战士们对成立寄信小组的反应多热烈!

这是抓住了人心啊,咱们的战士,都是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子,离乡背井,在这异国他乡的冰天雪地里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谁不想家?

谁能不惦记爹娘?以前是条件不允许,没办法。

现在朝阳同志能注意到这点,还能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来解决,这是细心,更是带兵的真本事!

懂得恩威并施,知道战士们心里最盼着什么。”

参谋长也点头表示赞同:“确实,这件事看似不大,但对稳定军心、鼓舞士气,效果可能比多发几顿罐头还显著。

这说明他不光会指挥打仗,更在思考怎么把这支来自五湖四海、成分复杂的新部队,用一根无形的线牢牢拧成一股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