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384章金成柱反应 求五星好评,谢谢大

第384章金成柱反应(求五星好评,谢谢大家)(第1/2页)

平壤,金成柱办公室

莫斯科的回电,以及早已送达、立场鲜明的北平复电,被秘书无声地并排放在宽大的办公桌上。

房间里静得可怕,只有壁炉里的木柴偶尔发出噼啪的爆裂声,反而更衬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沉寂。

金成柱没有立刻去碰那两份决定性的文件。

他依然背对着房间,面朝墙上那幅巨大的朝鲜地图。

南半部的山河在他眼中,依旧被理想主义的温暖色调所渲染,统一的目标仿佛触手可及,是他日夜萦绕的梦想。

他的指尖甚至因为内心残存、最后一丝炽热的期待而微微发烫。

然而,一种隐约的不安,早已悄无声息地缠绕上他的心头。

这几天,莫斯科驻朝鲜大使馆的异常态度,无法不让他心生疑窦。

那位以往总是带着热情笑容、随时准备讨论军事援助和战略推进的莫斯科大使,最近几次约见,却屡屡以“身体不适”或“正在与莫斯科进行重要电讯联络”为由推迟了。

即使见面,对方也一改往日就具体军事问题深入探讨的姿态,言语变得空前谨慎、官方,反复强调“要全面评估”、

“需考虑诸多复杂因素”,对他提出的关于下一步进攻的设想,只是含糊地表示“已向莫斯科转达”,却不再有以往那种积极、近乎承诺般的回应。

更明显的是莫斯科军事顾问团。

那些以往在作战地图前慷慨激昂、甚至偶尔会与人民军将领就战术细节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军官们,近来也变得异常沉默和疏离。

他们依旧出现在指挥部,但更多地是观察和记录,不再主动提供进攻性的建议,对于任何涉及越过三八线后行动的询问,都统一以“等待上级指示”搪塞。

这种集体、刻意的沉默,本身就散发着一种不祥的预兆。

这些细微的变化,让金成柱在狂热之下,早已隐隐感到了一丝不妙。

他只是不愿,或者说不敢,去深入想那个最坏的可能性。

他更愿意将其理解为大国官僚主义的暂时低效,或是约瑟夫同志需要更多时间权衡。

现在,答案就在桌上。

他最终转过身,动作因内心复杂情绪的撕扯而显得有些迟缓。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为自己注入勇气,首先拿起了莫斯科的电报。

手指触碰到纸张时,那先前因期待而产生的微热瞬间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难以察觉、冰凉的颤抖。

他逐字逐句地阅读。

时间在沉默中流逝,他的脸色从强自镇定的期待,迅速变为难以置信的惊愕,血液仿佛瞬间冲上头顶又骤然褪去,最终凝固成一种死灰般的苍白与铁青。

莫斯科电文里冰冷的措辞、毫不留情的否定、以及那份居高临下的训诫意味,像一连串重锤,狠狠砸碎了他最后的幻想。

他甚至没有勇气立刻再去拿起北平的那份电报,因为结果已然注定。

巨大的失落、以及深刻的屈辱感,瞬间将他吞没。

办公室内炉火的温暖,此刻感觉到的只有彻骨的寒意。

电报上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冰冷的刻刀,戳破了他精心构建的战略幻想和权力诉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4章金成柱反应(求五星好评,谢谢大家)(第2/2页)

“完全支持志愿军司令部…”

不是建议,是“完全支持”。

莫斯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立场。

“冷静、负责任且符合当前战略利益…”

他的进攻计划被彻底否定,被定性为“不切实际”。

他眼中千载难逢的战机,在莫斯科看来,是鲁莽和冒险。

“军队指挥权…归属其政府…这是不可更改的原则。”

这一条是最沉重、最羞辱的一击。

他含蓄地索要指挥权,得到的却是莫斯科对指挥权的明确背书和“不可更改”的断语。

他不仅没能拿到指挥权,反而被明确告知:他想都别想。

“表现出一个成熟政治家应有的现实主义和纪律性…”

这是来自“导师”的直接训斥!

说他“不成熟”、“不现实”、“无纪律”!这几乎是在指责他不懂政治,不识大体。

“呵…呵呵…”一阵低沉而压抑的笑声在寂静的房间里响起,充满了自嘲。

金成柱的肩膀微微抖动,手中的电报纸因为他用力攥紧而皱缩。

他瞬间清醒了。

他原本以为自己领导着一场民族解放的统一战争,是舞台中央的主角。

但现在他明白了,在莫斯科和北平眼中,朝鲜半岛首先是一个大国博弈的棋盘。

他,乃至整个朝鲜,都只是这盘棋上比较重要的棋子而已。

棋手需要考虑的是全局平衡和自身利益,而不是一枚棋子自身的“理想”或“愿望”。

约瑟夫要的不是朝鲜统一,而是一个能持续消耗美国、同时又不会引发全面战争的可控热点。

三八线,就是那条控制线。

他能做到今天的位置,从来也不是傻瓜……莫斯科的意思很直接……

他之前或许还存有一丝“苏维埃主义阵营平等伙伴”的幻觉。

此刻,这幻觉被击得粉碎。

莫斯科的回复毫不客气,甚至带着训诫的口吻,明确告诉他他的位置和界限。

他所谓的“信心”和“决心”,在莫斯科看来只是需要被管束的“幼稚”和“不切实际”。

他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要,至少不足以让莫斯科为了他的统一梦想去冒更大的风险。

他对志愿军的疑虑和不满急剧加深。

他认为志司的“困难”有一部分是夸大其词,是为了保存实力。

而现在,两国显然“串通”好了,一起压制他。

北平的支持和莫斯科的背书,让他感到一种被两大巨人联手“出卖”和“压制”的窒息感。

这种怨恨不会消失,只会深埋心底。

所有的愤怒、不甘和屈辱,最终都必须咽下去。

他不可能,也绝对不敢公开挑战莫斯科的权威和决定。

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屈服。

但屈服不等于心服口服。

他的战略必须立刻调整,从激进、不惜代价的武力统一,转变为在两大盟友,尤其是莫斯科的框架下,尽可能地巩固自身,积蓄力量,并等待或者说寻找下一次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