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444章学院现状 感谢礼物支持,求用爱

第444章学院现状(感谢礼物支持,求用爱发电)(第1/2页)

旁边一位面色黝黑、带着明显战火硝烟痕迹的将领也伸出手,声音洪亮:

“朝阳同志,你在朝鲜打得漂亮,突围雪松坡,奇袭下碣隅里,老子在后方听得都解气!

我是宋伯恩,以后咱们就在一个锅里抡马勺了!”

陈朝阳立即敬礼,与两人握手:“政委同志,教育长同志,朝阳前来报到,院长和两位首长太客气了。”

寒暄落座后,张政委开门见山:“朝阳同志,你的任命已经传达学院。

教务部日常工作千头万绪,院长和我们对你寄予厚望啊。

尤其是你带来的现代化战争理念和实战经验,正是学院和学员们最急需的。”

宋伯恩接口道:“没错!别看学院是1月15号才搞成立典礼,咱们的课8号就开锣了!

屁股后面跟着催命的,前线的同志等着要人,一天都耽误不起。”

他话语间透着紧迫感,“正好,你先了解一下学院当前的基本情况,许参谋。”

“到!”等候在旁的许振邦参谋立刻上前,将一份文件递给陈朝阳,并开始条理清晰地汇报:

“陈副主任,我向您简要汇报学院当前的教学组织和学员构成情况。

学院根据培养我军现代化进程中亟需的各层级指挥与参谋人才这一总目标,针对学员的不同层级和前线急需,设置了四个主要科,在学制和培养重点上有所不同:

1.高级速成科:该科学员均为师级及部分资深旅团级高级指挥员。

学制设计为三至四个月。

课程高度浓缩,旨在快速提升高级将领的战略视野和战役指挥水平,解决最紧迫的现代战争指挥问题,使他们能尽快返回部队主持工作。

目前该科有学员182人。

2.基本科:这是学院员额最多、学制最长的科系,学员为师、团、营级战术指挥员。

学制计划为两年左右。

教学内容系统全面,从文化补习、战术原则、诸兵种协同到后勤保障进行深入教学,目标是扎实培养我军未来战役战术层面的中坚指挥力量。现有学员333人。

3.速成科:该科聚焦于团级主力干部,学制同样较短,约为六到八个月。

课程设置更侧重于团级部队的攻防战术、日常管理和基层政治工作,旨在为一线部队轮训和输送大量能迅速胜任的团级指挥员。

现有学员192人。

4.情报科:这是一个专业科系,学员均为从各部选拔而来的团、营级参谋人员。

学制约为一年。

重点培养其战场侦察、情报研判、通信保密等现代参谋业务能力,为部队打造专业的情报保障力量。

目前有学员51人。

综上,全院首批学员总计758人,已按不同学制和要求,于1月8日全面开课。

2.自1月8日开课以来,目前主要进行政治理论、文化补习及军事基础理论教学。

部分战役战术课程已初步展开,但亟需像您这样拥有指挥现代化技术兵种实战经验的领导充实教学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44章学院现状(感谢礼物支持,求用爱发电)(第2/2页)

3.原教务部主任一职由教育长兼任,现由您主持日常工作。

目前,学院在高级速成科、基本科、速成科、情报科这四个基础教学系之外,根据北平‘优先发展技术兵种’的指示及朝鲜战场经验,新设了炮兵系与装甲兵系。

此新设两系的筹建与初期教学工作,均由您直接建设负责,并向院党委汇报。

至此,学院目前共计拥有六个主要教学系。

教务部下设教务、教材、军械、后勤等职能科室,基本框架已然搭起。然而,”

许振邦稍作停顿,语气转为坦诚的汇报,“眼下绝大多数管理及教务人员,均从各野战军、军区机关及原有旧军校教员中抽调而来。他们忠诚可靠,经验丰富,但……”

他似乎在斟酌用词:“……但对如何组织实施现代化、合成化的军事教育,普遍缺乏深入理解和系统经验。

许多同志的观念,仍停留在‘步兵为主,其他兵种配属’的阶段,对技术兵种的独立作战价值、多兵种协同的指挥、以及与之匹配的后勤、通信保障体系,认知尚显不足。

如何将框架变为真正高效运转的现代化教学引擎,是部里面临的首要挑战。”

4.您的办公室和住所在学院方面均已安排妥当。

院长指示,请您先熟悉情况,并准备在近期为高级速成科和基本科讲授关于‘技术兵种协同与战场主动性’的专题课,同志们都非常期待。”

汇报简洁明了,充满了军事单位的效率。

陈朝阳仔细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桌面,规律的轻响是他高速思考时的外在表征。

“今天是12号,课程已在推进,但学院的那套现代化、体系化的军事思想,却远未真正扎根。”他心下默念。

许振邦汇报的758这个数字,在他脑中回荡。

“七百五十八人…”这个数字,对于一支正在迈向现代化的庞大军队而言,宛如杯水车薪。

他们是我军未来的种子,没错!

但播种的速度和规模,都远远跟不上世界军事变革的惊涛骇浪。

他目光扫过名单,他最深的忧虑浮现出来:这些百战余生的悍将,他们的思维能否真正扭转?

是否多数人仍固守着“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火力覆盖”的朴素战争观,将这视为永恒的真理,而非特定条件制约下的无奈之举或初级形态?

他们能否理解,现代战争早已超越了单一场域的搏杀,而是一个环环相扣、生死相系的精密体系?

合成作战,绝非步、炮、坦的简单叠加,而是血脉神经般的深度融合与即时联动;

后勤决胜,其意义远不止于“粮草先行”,它是国家工业实力向战场的最直接投射,是决定战争可持续性的命脉;

技术制胜,意味着装备代差可能带来的是非对称的碾压,一枚导弹或许能抹平一个英雄连队的牺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