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447章 途中介绍 求五星好评,用爱发

第447章途中介绍(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第1/2页)

只要您信我,我王石磊就是头悬梁锥刺股,也绝不辜负您的栽培,一定学出个人样来,不给您丢脸!”

“好,要的就是你这句话,不过不是为了我,是为了你自己,为了你的老爹你的老娘!”

陈朝阳满意地点头,并补充道:“这事先这么定下。你心里有数就行,暂时不必对外说。当前的任务,还是先做好手头的工作。”

“是,明白!”王石磊敬礼,眼中闪烁着无比坚定的光芒。

陈朝阳摆摆手:“去吧,先把咱们这点家当归置好。路给你指了,能不能走上去,走多远,还得看你自己。”

“保证完成任务!”王石磊的声音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干劲。

看着王石磊忙碌的背影,陈朝阳目光深远。

培养人才,不拘一格,这不只是他在学院的教学任务,更是他身边就需要实践的原则。

王石磊这样的好苗子,值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约莫一小时后,楼下传来几声清脆的汽车喇叭声,不同于军用吉普的沉闷,显得更为考究。

王石磊迅速下楼查看,片刻后,带回一位四十多岁、戴着金丝眼镜、身穿熨帖的深色中山装,显得十分干练而又透着机关干部特有谨慎的同志。

“首长,”王石磊侧身介绍,“这位是省委办公厅的沈主任。”

来人立刻上前一步,脸上洋溢着热情却不失分寸的笑容,主动伸出双手:

“陈厅长!您好您好!冒昧打扰了。我是省委办公厅主任,沈三生。”

他握手的力量恰到好处,既显尊重又不显谄媚,“奉省委和吴书记的指示,特地来为您办理住房安置手续。

我们办公厅的任务就是做好保障,争取不多耽误您宝贵时间。

您看现在方便过去看看房子吗?就在附近,很快就好。”

陈朝阳与他握了握手,敏锐地注意到对方开口称呼的是“厅长”,心中了然。

这位沈主任,言行举止滴水不漏,显然是省委大院里一位深谙规矩的人物,

此番前来,既是执行公务,也未尝没有代表省委进行某种非正式接触和观察的意味。

“沈主任太客气了,有劳你们费心。

我这边已经安顿好了,现在就可以去。”陈朝阳语气平和,点头应允。

“好的好的,车就在下面,您请。”沈三生侧身引路。

一行人下了楼,门口停着的是一辆黑色牌轿车,司机早已恭敬地站在车旁打开后座车门。

这与学院的军用吉普形成了鲜明对比,无声地标示着两个不同体系的特点。

车子平稳地驶出学院,穿过暮色笼罩下的京州市区。

冬日的南方,刚过五点一刻天幕便已暗沉…

华灯初上,街道两旁的行人步履匆匆,有轨电车叮当作响,车厢里灯火通明,挤满了下班的工人同志。

街景飞速掠过,隐约还能看到一些战争留下的残垣断壁与新搭建的砖楼、标语牌并肩而立。

沈三生透过车窗,看似随意地指点着,语气温和而熟稔,仿佛在介绍自家客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47章途中介绍(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第2/2页)

“陈厅长,您看,这边过去就是京州最热闹的‘新街口’了。

以前啊,尽是洋行、银行、大百货公司,繁华是繁华,可也是旧社会的销金窟。

现在好了,百货公司成了人民的供销总社,旁边开了新华书舍,对面那栋楼现在是市总工会的办公地,咱们工人阶级说了算!”

他稍作停顿,指向另一条岔路:“顺着这条路往南去,就是秦淮河了。

‘烟笼寒水月笼沙’那是老黄历喽。

如今河两岸的秦楼楚馆、乌烟瘴气早就被扫荡一空。

市府组织了几次清淤疏浚,现在河边多是市民同志们游玩、工人文化宫也在那边开工建设。

等天暖和了,您可以去走走,看看现在的新气象,倒是别有一番风味。”他的话语里巧妙地摒弃了风花雪月,强调了改造与新生。

车子转过一个弯,路过一片规模颇大的厂区,高耸的烟囱静静矗立。

“这是金陵机器局,老牌子了,前清洋务运动那会儿就有的。

抗战时被破坏得厉害,咱们接收后费了老大劲才恢复部分生产,现在主要修理军械,也试着生产些简单的民用品,比如铁锅、农具。

咱们汉东的工业底子,还得看这些老厂啊。”沈三生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也点明了家底的现实。

接着,他指向远处一片轮廓宏大、中西合璧的建筑群:“那边,您能看到屋顶的那片,就是原蒋匪政府的考试院旧址。

建筑是气派的,可惜没干正经事。

现在一部分划给了新成立的华东革命大学分校,培养咱们自己的干部;

另一部分好像是哪个文化单位在用。物尽其用嘛,哈哈。”

他的介绍总是带着鲜明的色彩:旧的、腐朽的过去与新的、蓬勃的现在对比,并时刻指向建设与改造的成就。

这既是对省情的介绍,也未尝不是一种无形的汇报和姿态展示。

陈朝阳安静地听着,目光掠过沈三生描述的每一处景观。

他看到的是更复杂的层面:秦淮河畔或许不再有歌声,但河水是否真的清澈?

机器局的老厂恢复了生产,但技术设备是否跟得上时代?

宏大的建筑换了主人,但其内部运行的效率如何?

沈三生的话语像精心修剪过的盆景,展现的是希望和成绩,而陈朝阳职业习惯却让他下意识地去寻找盆景之下那些未被言说的土壤和根须,那些真正的困难、瓶颈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他只是偶尔点头,简短回应:“嗯,改造力度很大。”“老厂子是根基,不容易。”“物尽其用,很好。”

这些回应礼貌而克制,让人摸不清他内心的真实评价。

沈三生看似谈兴甚浓,实则也在小心翼翼地从这些有限的回应中揣摩着这位新厅长的关注点和性格。

他发现,这位战场上来的领导,似乎对表面的繁华并不热衷,眼神更多停留在那些工厂、基础设施和有实际功能的建筑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