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七章 使命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七章 使命

簡繁轉換
作者:洪荒世界的尽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6 16:42:20 来源:源1

第七章使命(第1/2页)

团部(约120人)

团领导:团长徐卫华、政委张文杰,副团长两人陈二牛,刘海伟,副政委梁海峰。

机关科室:作战、情报、通信、军务、后勤、装备等科室。

步兵营(约1500人)编5个步兵营,为警卫1~5营,每营约300人。

直属营(约780人)为侦察连,通信连,警卫连,运输连,卫生队,炮兵连,工兵连,防化连。

陈朝阳伫立在操场上,检阅着一团的兵力。2400人的编制堪称完备,无论从作战连队还是到后勤保障,再到通讯、医疗都一应俱全。望着这支身经百战的队伍,他心中对于接管昌平更加有底气了。

虽说昌平已和平解放,但表面下的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局势依旧紧张,整个地区仍处于高度戒备的战备状态。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那即将到来的抗美战争,不容他有丝毫懈怠。

伪政府的倒台,使得县政府各个机关科室陷入停滞。

然而,眼前这支拥有完善团直属机关的队伍,让他不至于在昌平县手足无措。

他自是想到了这必然是老首长的刻意安排,他也有意以军务来改昌平政务,这也是历史所趋。

军队转业到地方,与其到那时再安排转业问题,不如未雨绸缪,让战士们提前在当地熟悉部门业务。

军政本就相辅相成,军务所培养出的高度纪律性和执行力,在政务工作中更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又是数小时后,陈朝阳在华北组织部的同志进一步谈话后,这才浩浩荡荡的向着昌平进发!

朔风卷着残雪,陈朝阳望着车外,他终于解开了萦绕心头的疑惑。这道任命为什么会让他同时兼任昌平县县委书记与军管会主任,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他终于读懂了组织沉甸甸的信任背后,是怎样迫切的时代需求。

现在解放区域不过四分之一,战火仍在南方与西北边陲燃烧。在这样的关键节点,自己作为副师级,不仅在军事理论与文化认知上都有一定成绩,而且在全军中都算是凤毛麟角。

若非自己受伤,提出转业,而地方政权的确需要稳定,部队绝不会轻易放人,此时后方有着数以万计乃至十数万的俘虏亟待思想改造,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仅是口号,更需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将其化作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

哪怕是以后的千余位将军里,受过系统教育的不过区区66人,精通军政理论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更是比黄金还要珍贵。

多的是如李云龙一样的主官虽然战斗经验十足,但对于行政却是十窍开了九窍………

而组织的关注,从那篇《论农村合作社军事化改造》的论文,便见端倪。

他的文章早被辗转呈送到多位首长案头,字里行间对农村组织化改造的深刻见解,与发展规划的远见,尽管那时还是战争时期我军胜利与否犹未可知,但这份论文依旧被封存为机密文件。

此后多年,即便他在前线浴血奋战,上级始终关注着他这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干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章使命(第2/2页)

毕竟,解决数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夯实农村基层政权,是关系到我军根基的核心命题。

而刚刚解放的昌平县,既有北方农村典型的生产结构,又毗邻平津要地,正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绝佳试验场——在这里取得的经验,将为全国解放后的政权建设提供重要参照。

然而,摆在眼前的现实却不容乐观。除了少数久经考验的高级干部,多数投身地方政务的同志都是“新兵蛋子“。

不少干部虽有满腔革命热情,却因文化水平有限,甚至大字不识几个,面对纷繁复杂的政务工作往往力不从心。

无奈之下,各级政府不得不大量聘请民主人士参与政务管理。这些民主人士虽有专业知识与管理经验,但在思想理念与政策理解上与我党存在差异,必然导致政令执行中会层层折扣,甚至会被歪曲。

在这样的背景下,兼具军政经验与理论素养的他,无疑成为了地方政权建设中急需的“定盘星“

………

寒风裹挟着华北平原的沙砾,将天津战役的硝烟气息吹向广袤的冀北大地。

这场牵动天津,北平、石家庄、张家口、大同等重镇的战略行动,笼罩着整个华北地区。

而陈朝阳所部赴任昌平,则是要从渤海之滨的天津塘沽出发,一路北上,到通县、经顺义,之后便是昌平,200公里的征程,预计需要三天时间。

彼时,我军机动化水平有限,为了及时支援前线,陈朝阳部依旧依赖传统的骡马运输。

两千人的队伍也是浩浩荡荡,一辆略微老旧的吉普车在颠簸中行进。

陈朝阳特意将徐卫华叫到身边,两人并排而坐。

“卫华同志,把你从野战部队调到这小县城赴任,底下恐怕有不少战士说怪话了吧?成了地方卫戍团,是少了许多战场杀敌的功绩。”说着,他从那军大衣中掏出一包飞马牌香烟,抽出一根递给徐卫华。

听到询问,徐卫华条件反射般挺直脊背,后脑勺撞在帆布车篷上,发出闷响。

“报告首长!二营全体指战员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话音落下,他才注意到陈朝阳递来的香烟。望着老首长熟悉的面容,徐卫华原本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

曾经,他也是在陈朝阳麾下摸爬滚打,他总能在这位首长那里学到新的知识,说到底他曾经也是大字不识,那么多年自己这位首长总是时不时组织部队在闲暇时为战士们扫盲识字。

他们之间更像是亦师亦友。后来老首长被调到纵队政治部,两人也是许久未曾谋面。

没想到再次重逢,自己竟从营长连升两级,成为正团级干部,他心里清楚,这一切离不开老首长的信任与提携。

或是感受到了熟悉,徐卫华接过香烟,点燃后深吸一口,这才缓缓开口:“要说完全没惦记前线是假话...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哪个战士不想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