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141章 不是办法的办法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 141章 不是办法的办法

簡繁轉換
作者:洪荒世界的尽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6 16:42:20 来源:源1

第141章不是办法的办法(第1/2页)

最后落笔,他迅速封好信,信封上汗渍和指尖的微黑清晰可见。

“小高!”他厉声唤来最信任的通讯员,“最高优先级!走最秘密那条交通线!亲手送到昌平陈朝阳书记手上!记住,是亲手!路上就是天塌下来,信也不能丢快!快走!”

昌平县办公室

窗外的蝉鸣声嘶力竭,搅动着午后的闷热。陈朝阳缓缓放下手中的信纸。那薄薄的纸张,此刻却重逾千斤。

信纸上沾染的汗渍仿佛还带着南方丛林湿热的粘腻,那若有若无的硝烟味,更是裹挟着绝望的气息扑面而来。

他闭上眼,指尖无意识地、一下下敲击着硬木桌面,沉闷的“笃、笃”声在寂静的办公室里回荡,敲打着令人窒息的沉重。

“‘非战斗减员快赶上战斗伤亡’…‘卫生员急得直哭’…”李毅信中那力透纸背的焦灼字句,像冰冷的钢针,一针针扎进他的心脏。

“最担忧的情况…竟以更猛烈、更凶险的态势爆发了…”陈朝阳喃喃自语,手指重重按在太阳穴上。

半年前那掷地有声的预警,此刻变成了残酷的预言,字字句句都像鞭子抽打在他的心上。

即使有准备,面对如此规模、如此烈度的疫情狂潮,那些常规的储备和预案,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强迫自己冷静,盘点昌平这贫瘠的家底:

得益于华北局的协调和他这几个月的筹备,昌平早已成为南下部队的一个小小后勤支点。

硫磺皂生产线日夜轰鸣,一批批黄澄澄、散发着硫磺味的肥皂和粉末,正通过军管渠道,源源不断运往南方前线。

它们对于基础的个人清洁、环境消毒、预防恼人的疥疮,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此刻,面对李毅信中描述的疟疾鬼影、痢疾屠刀和水土不服的无声绞索,这些硫磺产品,只能是聊胜于无的安慰剂。

县里也曾发动力量,收购过散落在民间的药品。收获呢?几小瓶贴着模糊外文标签的奎宁,几十片用油纸小心包着的磺胺嘧啶,还有几包黑乎乎的活性炭粉。

这点东西,已经是一个县城的全部总量了,而且早就作为“特需物资”,随着硫磺皂一起送走了。

此刻想来,它们投入南方那片巨大的疫病泥潭,恐怕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激起。

陈朝阳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窗外,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那个小汤山的“实验室”。

常规的路,已经走到了尽头。那渺茫的希望,竟只能系于那个充满刺鼻大蒜味的实验室了。

“砰!”陈朝阳脸色铁青,霍然起身,眼中血丝密布。没有丝毫犹豫,他抓起电话,下达命令:

“明远同志!听着!

第一!立刻清点仓库所有成品硫磺皂、硫磺粉!全部打包!按最高优先级,今天就用最快渠道发出去!

第二!通知县供销社!启动最高级预案!发动所有基层干部、民兵、妇女会!收购全县及周边三十里内,所有大蒜头!告诉他们,这是救前线战士命的!一颗也不能漏!

第三!协调通和地委,扩大收购范围!要快!”

话音一落,陈朝阳已如旋风般冲出县委大院。吉普车卷起一路烟尘,直奔小汤山“金蒜”工厂。

浑浊的茶水泼溅在粗糙的信纸上,洇湿了李毅那力透纸背的签名。陈朝阳看也没看,眼中只剩下破釜沉舟的决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1章不是办法的办法(第2/2页)

推开门,浓烈的蒜味和化学溶剂气味几乎让人窒息。宋文清教授正弯着腰,对着显微镜观察培养皿。

“宋教授!南方前线告急!疫病凶猛!部队急需救命药!”陈朝阳的声音炸响,将李毅信中描述的惨烈景象和药品需求,急速复述了一遍。

宋文清猛地抬头,厚镜片后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锐利和凝重。

他放下显微镜,接过陈朝阳递来的信,

几秒钟的沉默,漫长得像一个世纪。宋文清摘下眼镜,用力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深吸了一口那浓烈到呛人的空气。

当他重新戴上眼镜看向陈朝阳时,脸上所有的疲惫都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取代。

“陈书记!”宋文清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却异常清晰、斩钉截铁:

“现有工艺,受限于设备和提纯剂,最高纯度只能达到65%-68%!

稳定性…在南方湿热环境下,最多保存15-20天!它达不到严格意义上的注射用药标准!”

“但是!”他猛地提高音量,带着科学家的严谨和战士的担当,

“它的体外广谱抗菌能力,尤其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感染菌,抑制效果是明确且显著的!实验室反复验证过!

在无药可用的绝境下,口服(严格定量稀释)或灌肠,对于控制细菌性痢疾,能争取时间!

外用清洗伤口、处理热毒疮疡、战壕脚,甚至稀释后喷洒环境驱避蚊虫,绝对比没有强百倍!”

“宋教授!”陈朝阳打断他,语气急促而沉重,“现在是八月!我们四月份种下的春蒜,六月底七月初就收完了!

新培育的大蒜是准备秋播(九月下种)的,现在还是蒜种!

仓库里那点收购来的陈蒜,就是我们最后的家底!李毅那边的减员数字是按天算的!靠这点库存,就算全投进去,能产多少?够多少人用几天?

有没有办法,把这最后一点家底,榨出些功效来!

宋文清看着陈朝阳布满血丝的眼睛,沉重地拿起桌上一颗干瘪甚至微微发芽的陈蒜:

“书记,您知道,大蒜的有效成分(蒜氨酸)会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而降解,尤其是高温潮湿的夏天!

这些陈蒜,干瘪、发芽,有效成分可能只有新收好蒜的40%-60%!按现有工艺提取,效率本就不高,用这种劣质原料,损耗更大,得率会更低!”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挣扎,随即化为破釜沉舟的狠厉:“除非…除非我们放弃追求纯度和稳定性!停止所有精炼步骤!

把所有人力物力,全部投入到粗提、浓缩!用最猛的火,最快的速度,把原料里的东西尽可能多地‘煮’出来!

这样…产量或许能翻倍,但出来的东西会更浑浊、味道更刺鼻、杂质更多、刺激性和不确定性也更大!保存期…可能连十天都不到!”

陈朝阳眼中闪过决绝,没有任何迟疑,一拳砸在实验台上:“就这么干!现在不是追求精细的时候!我要的是量!是快!是在战士们倒下前,把能救命的玩意儿送过去!

纯度低?杂质多?保存期短?只要它还有效,只要卫生员严格按说明用,总比让战士们等死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