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526章八级定工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526章八级定工

簡繁轉換
作者:洪荒世界的尽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7 16:43:46 来源:源1

第526章八级定工(第1/2页)

1.梳理存量,重点突破,打造“种子基地”:

文件明确反对不计成本、不顾条件地盲目铺新摊子、建新厂。

强调首要任务是对全省现有国营、公私合营及重要集体所有制工厂进行一次“家底”大清查,建立详尽的产能档案。

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一批设备基础相对较好、工人技术素养较高的单位,作为重点扶持的“种子选手”或“核心工厂”。

由省工业厅牵头,联合军区后勤、装备部门代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这些“种子工厂”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和产能填平补齐。

目标是让它们能初步稳定地承接部分军品零部件、基础被装、野战工事构件等生产任务,

成为汉东省国防工业体系的初级“预备役”和民用工业升级的“示范点”。

例如:规划中的金陵机器厂二期技术改造,目标之一便是试制51式步骑枪的部分替换零件;

整合后的无锡几家纺织印染厂,则被要求统一技术标准,争取承担新一代军服面料的试制与生产任务。

2.标准先行,体系构建,夯实工业基础:

针对调研中暴露出的尖锐问题,草案专门设立了“标准化与质量保障”章节。

明确提出要立即启动“汉东省工业标准(暂称‘汉标’)”的制定工作,优先覆盖最基础、最通用的紧固件、传动件、基础原材料尺寸与性能规范。

强调“汉标”并非另起炉灶,而是在参照国家已有规定,与他曾在昌平所提模块化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进行细化和补充。

文件规定,所有省级资金扶持的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强制采用“汉标”;

鼓励并引导其他企业逐步采纳。

同时,要求在有条件的“种子工厂”和即将建立的技工学校中,优先设立计量检测室,从源头和出口两头抓起,确保标准落地。

3.教育先行,人才为本,构建造血机制:

草案将人才培养提升到战略高度。

明确要求大力推广并细化“昌平模式”,不是简单照搬,而是结合各地市产业布局,规划建立一批与本地主导产业紧密对接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同时,陈朝阳利用其影响力与清晰的规划思路,亲自写信沟通,

已初步促成了汉东省工业厅与金陵工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等高校的合作意向,

计划开设定向培养班,甚至设立专门的“干部进修班”和“工程师速成班”,

为未来的工业扩张系统地储备中层技术管理干部和工程师。

文件强调,这是打破人才断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4.稳固农业,循环反哺,保障发展根基:

陈朝阳深刻认识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更不能脱离农村市场。

草案独创性地提出了“以农养工,以工馈农”的城乡循环发展模式。

要求省内的轻工业部门,必须将研发和生产力量优先投向农村急需的改良农具、简易提灌设备、土法化肥、高效低毒农药以及耐用的棉纺织品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26章八级定工(第2/2页)

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方面为城市和工厂提供更稳定的商品粮和工业原料,

另一方面提升农民购买力,为本省生产的日用工业品开辟广阔的农村市场,形成内部经济的良性循环。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份构想草案的附件中,他系统性地提出了《汉东省工业工人技术等级考核与评定暂行方案(草案)》。

该方案旨在彻底摒弃过去模糊的“大师傅”、“学徒工”等传统称谓和依赖个人经验的评价体系,代之以清晰、可考核的一至八级工技术等级标准。

草案详细规划了不同等级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并明确建议将技术等级与工人的工资待遇、福利分房、进修机会乃至政治荣誉直接挂钩。

这一制度设计,旨在从根本上打破“大锅饭”思维,极大激发广大工人钻研技术、提升技能的积极性与荣誉感,为工业化的推进打造一支有奔头、有技能的产业大军。

这份沉甸甸的《初步构想》,不仅是汉东省工业发展的路线图,更清晰地烙印着陈朝阳超越时代的视野和务实敢为的作风,

它即将在省委扩大会议上,接受考验,并试图撬动汉东这艘大船的航向。

北平,华北局兼总参,罗重文书记办公室

午后的阳光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在光洁的水磨石地面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罗重文刚刚批阅完一份关于河北春耕准备情况的报告,揉了揉略显疲惫的眉心。

秘书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两封来自汉东省、标注着“亲启”和“绝密”的信件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书记,汉东陈朝阳同志的信,加急送来的。”

罗重文“哦”了一声,脸上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

对于陈朝阳这个他曾经格外看重、从昌平提拔起来的军转干部,他始终保持着关注。

他拿起信件,拆开火漆封印。

第一封信是正式的公函,以汉东省委第四书记、省工业厅厅长的名义,行文规范,理由充分。

陈朝阳在信中详细阐述了汉东省工业基础薄弱、技术人才极度匮乏的现状,以及他正在推动的全省工业系统性整合与升级计划(《初步构想》)。

他着重强调了面临的巨大技术瓶颈,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与工艺革新领域缺乏顶尖专家坐镇指导的困境。

为此,他正式向华北局提出商调请求:

“……鉴于上述严峻形势与长远发展之急需,职经过审慎考虑,并报经汉东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同意,特恳请华北局领导予以支持,商调现任昌平专区工业局局长、郑春秋教授,赴汉东省工业厅担任总工程师(拟任副厅长级),兼技术发展顾问。

郑春秋同志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扎实,且于昌平任职期间,深入实践,卓有建树,其务实精神与解决复杂工业技术问题之能力,尤为汉东当前所亟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