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544章 再访金陵厂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544章 再访金陵厂

簡繁轉換
作者:洪荒世界的尽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2 16:43:55 来源:源1

第544章再访金陵厂(第1/2页)

陈朝阳和他握了握手,目光平和却带着审视,

“厂里现在是你主持工作?”

“是,是,自从厂长和书记出事之后,组织上暂时指定我全面负责厂里的日常工作。”

张爱国连忙回答,侧身引路,“陈书记,各位领导,请到会议室休息,我向您汇报一下厂里的基本情况。”

陈朝阳摆摆手:“会议室不忙去,先随便走走,边走边说。”

“哎,好的好的。”张爱国亦步亦趋地跟在陈朝阳身侧,开始汇报,语气带着一种汇报工作的刻板:

“陈书记,我们金陵机器厂,是咱们京州市,乃至整个汉东省工业体系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机械厂之一了。

目前,全厂在册职工,一共有三千七百余人!

厂子是正处级建制,下设铸工、锻工、机加工、装配等八个主要车间,还有一个设备科和一个技术科……”

听着张爱国的介绍,陈朝阳的目光缓缓扫过厂区内大片沉默的厂房和高耸却寂静的烟囱。

三千七百余人,正处级建制。

这规模,这体量,放在哪里都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工业力量。

他在心里默默咀嚼着这个数字,这不仅仅是一个工厂,这是三千七百多个工人家庭的口粮所系,是汉东省工业血脉中一条本应强劲搏动的大动脉。

同样三千七百人……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厂,这也是一个小社会。

他面上不动声色,打断了张爱国流水账般的介绍,问了一个更具体的问题:

“爱国同志,目前厂里的主要生产任务是什么?

产能和设备情况怎么样?”

张爱国语气变得谨慎:“这个……主要任务还是保障农业生产,生产镰刀、锄头、铁锹,还有一部分传统的步犁。

产能……基本能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

设备嘛,大部分都是建厂初期购置的,有些还是接收……

接收敌伪资产过来的,役龄都比较长了,维护起来比较困难。”

陈朝阳点头,没有继续追问那些让他和郑春秋早已心中有数的糟糕数据。

他看着张爱国,语气沉稳:“张爱国同志,金陵厂是汉东工业的一面旗帜,打得好不好,不看它挂得多高,要看它能指引多少人前进。

带我去车间看看吧,看看我们这面‘旗帜’真正的底色。”

这句话让张爱国微微一怔,似乎感受到了这位大领导话语中的千钧重量,他连忙点头:“是,陈书记,这边请!”

“产能怎么样?合格率呢?”陈朝阳一边走一边继续询问。

“这个……合格率……大概七成多吧。”张爱国语气含糊。

陈朝阳没再追问,数据他早已摸底过:设备完好率62%,产品合格率71%,设备平均役龄18年。

几人信步向加工车间前进。

穿过厂区,陈朝阳仔细观察。

作为汉东省的工业旗帜,金陵厂的地盘确实够大,一排排红砖坡顶厂房向远处延伸,格局开阔。

但支撑这片宏大体量的,却是极其简陋的设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44章再访金陵厂(第2/2页)

厂区内部运输,主要依靠骡马驾着的胶皮大车和工人们的人力板车,在被压出的坚硬土路上前行。

唯一的机械痕迹,是几条通往最重要车间、有着明显锈迹的几台老旧蒸汽吊车。

庞大的原料堆场上,物资的装卸与搬运,绝大部分仍依靠人力完成。

这是一个处在蒸汽动力与人力畜力交接点上的庞然大物,它的规模是工业化的,但它的许多肌体,还停留在前工业时代。

当他们穿过这片区域,走向下一个车间时,一阵相对密集的敲打声和隐约的喧哗声传来。

张爱国连忙介绍:“陈书记,这边是我们的第三装配车间,主要负责农具的最终组装,是目前厂里任务最饱满的车间之一。”

陈朝阳迈步走入。

这里的景象与方才截然不同。

几条简易的流水线旁坐满了工人,他们动作麻利地将锹柄装上锹头,或用螺丝固定镰刀的木把。

叮当的敲击声、传送带的摩擦声不绝于耳。车间角落,堆叠如山的成品镰刀、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冷光。

“看,同志们干劲儿还是很足的!”张爱国补充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希冀。

陈朝阳默默地看着。

工人们确实在忙碌,但他们的动作机械、重复,脸上很少有专注于技术的表情,更多的是疲惫的惯性。

这热火朝天的场面,生产的却是技术含量最低、最原始的农具。

这虚假的繁荣,恰恰反衬出整个工厂在技术和产业升级上的停滞与无奈。

这时,陈朝阳注意到车间角落的清洗区。

他迈步走了过去。

几名女工正埋头在柴油盆里清洗零件,双手通红,油污浸透了她们的袖套和围裙。

陈朝阳在一名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女工身边蹲下,温和询问:“同志,每天要洗多少这样的零件?”

那女工吓了一跳,抬头看见一群领导,紧张得说不出话。

旁边一位年纪稍大的女工立刻替她回答:“报告领导,没数,来了就洗,洗完一批还有一批。”

“一直都是做这个工作吗?有没有想过学开机床?”陈朝阳继续问。

年长的女工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很快又掩去了:“俺们没文化,力气也小,哪能开机器……

领导说俺们手细,洗零件合适。”

陈朝阳沉默地站起身,目光扫过整个车间,看不到一个在主要操作岗位上的女性身影。

他没有说话,但紧抿的嘴角透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接着他们来到装配车间。

这里叮当声不绝于耳,显得“热闹”许多。

一个老师傅正用大铜锤使劲敲打着一个轴承,试图将它装入座孔。

“老师傅,慢点。”郑春秋赶紧上前阻止,他拿起游标卡尺,分别测量了轴承外径和座孔内径,眉头紧锁,

“公差配合超标了0.15毫米,这样强行装配,会损伤轴承精度,运行时容易过热烧毁。”

那老师傅停下手,擦把汗,有些不以为然:“这位领导,图纸上是死的,活儿是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