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44章 区分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44章 区分

簡繁轉換
作者:洪荒世界的尽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6 16:42:20 来源:源1

第44章区分(第1/2页)

“人才……真正懂技术的人才……在哪?”这个念头压在他的心头。

就在这时

机械之音再起

【叮,系统检测到:宿主核心诉求——技术人才。】

【‘基石’系统初始目标:引导、辅助宿主奠定建设者根基。】

【当前系统判定:宿主已确立发展路径,意志坚定,根基初成。系统引导使命达成。】

【解除绑定协议已就绪。】

【解绑补偿馈赠:21世纪人才召唤卡X1】

【是否接受解绑协议并领取最终馈赠?】

“!!!”陈朝阳猛地睁眼,身体绷紧,心脏狂跳!

不是任务,不是惩罚,而是……解绑?馈赠?人才召唤卡?

这突如其来的“人性化”告别,比任何冰冷指令都更让他心惊…

但他更清晰地捕捉到了那馈赠的核心——“顶级人才”、“21世纪”!

巨大的诱惑与强烈的警惕感在他脑中激烈交锋。

系统提供的知识确实宝贵,但长期依赖一个无法理解的存在,绝非他陈朝阳的风格!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刻在骨子里的信条!

“成功率受制约”、“结果不可预知”……这馈赠充满不确定性,甚至可能是一场空。

但比起系统潜在、不可控的影响,这个风险……可以承受。

自然一个来自未来的顶级技术人才!

这可能是解决昌平、乃至未来国家工业建设瓶颈的关键钥匙!

这诱惑力,足以压过任何疑虑!

电光火石间,陈朝阳眼中闪过军人特有的决绝。

“TND干了,解绑!”

意念如刀:接受!解绑!领取!

就在他做出决定的刹那——

一股剥离感瞬间席卷全身,

没有痛苦,却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和轻微的眩晕。

紧接着,一股温和但强大的暖流自心脏涌出,迅速充盈了那份空虚,抚平了眩晕,甚至让他感觉精神为之一振,连日工作的疲惫都消散了大半。

这暖流,像是系统留下的最后一丝“补偿”。

系统空间似乎还在………

但此刻会议仍在继续,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会议桌,最终定格在雷虎和杨二喜身上。

雷虎,这位曾经的前支委员会主任,如今的民政科科长,身形魁梧,皮肤黝黑,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镌刻着岁月的磨砺和斗争的艰辛。

杨二喜,农会主任,身上的粗布袄子打着补丁,却洗得干净整洁,眼神中透着质朴与坚韧。他们二人,正是土改工作的中坚力量。

陈朝阳抽出那份已经被反复翻阅得边角卷起的土改进展简报。

“雷虎同志,二喜同志,土改工作目前推进得如何?”他的声音低沉有力,蕴含不容置疑的威严,却又暗含着对工作进展的关切。

雷虎“唰”地站起,脊背挺直,开口汇报:“报告书记,截至今日,已完成昌平周边包括张庄、李家庄等12个自然村的土地清丈。”

说着,他的指节按在随身记录表格的第三栏,“共没收地主土地4178亩,其中‘黑地’占了四成三。

但马家堡的赵守仁把200亩地分散挂名到27户佃农头上,农会去核实时,有老乡却跪着说地契是赵家拿枪逼着按的手印。”

说到此处,雷虎的语气中难掩愤怒与无奈。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众人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空气仿佛凝固,压抑

杨二喜从粗布褂子的内兜里掏出一个用麻绳捆得结结实实的账本,账本的纸张已经泛黄,边缘磨损严重,可见其承载了多少沉重的秘密。

“按您指示,咱们把‘先分浮财再分田’改成‘地随粮走’,可王家沟的地主王世昌把粮食藏进假坟包,还放话‘谁领救济粮,秋后抽他三成租’。

昨儿除夕李家庄的王老栓领了地契又偷偷退还,他婆娘说怕‘变天’......”

听到此处,陈朝阳的眼神瞬间变得如锐利,手中钢笔尖在“赵守仁”的名字上重重一点,墨水顿时晕染开来。

“马家堡的农民自卫队组建了吗?”他的声音冰冷如霜,带着令人胆寒的怒意。

“十六个青壮,七杆土枪。”雷虎迅速翻到花名册页,声音中带着一丝焦虑,“但赵家护院有晋造冲锋枪,前几天刚打伤我们两个工作队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4章区分(第2/2页)

“真是反了天了,这帮该死的恶霸地主!”坐在陈朝阳身旁的徐卫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拳头紧握,

“就应该突突了这帮狗日的,”他的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就要将那些恶霸地主烧为灰烬。

“卫华同志,你负责全县警察工作,防务卫戍工作,这种问题,该你负责,不过今天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陈朝阳看向徐卫华,眼神中既有责备又有信任,“你会后立刻调派武装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乡亲们明白我们土改的决心,不会‘变天’。”

“是,首长!”徐卫华立刻起身,挺直腰板,大声回答。

陈朝阳又转向雷虎和杨二喜,目光变得柔和了一些,但依然透着坚定:“你们继续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顾虑,做好思想工作。

对于那些顽固的地主,绝不能手软。”

接着,他缓缓站起身来,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我们要认识到土改工作的艰巨性,但这是关乎广大农民利益的大事,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

昌平的发展离不开工业,也离不开农业,土改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就在这时,杨二喜突然开口:“书记,能不能让妇联同志编个快板?上回在刘各庄唱‘谁养活谁’,当场就有老汉把白契扔火堆里了,效果很好啊。”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乡亲们被唤醒的热情。

陈朝阳的眼神一亮,转眼看向县宣传部部长张静安。

张静安,原师范特别支部部长,戴着一副圆框眼镜,身上透着一股儒雅的书卷气。

“静安同志,昨天我看报纸上,你们新登了《白毛女》的话剧演出?”陈朝阳问道。

“是的书记,咱们昌平师范的学生革命热情很高,特意排演了《白毛女》话剧,致力于提高乡亲们对于打击恶霸地主的决心。”张静安推了推眼镜,认真回答。

“这很好啊,静安同志,你们宣传部可以在昌平文艺界中,如戏剧工作者、杂技工作者这类民间艺人,多多吸纳进你们的工作体系里,多排练《白毛女》这样的戏剧,再结合咱们土改工作,到各个村子去宣传宣传。”

“书记放心,我们一定把宣传工作做到位。”张静安坚定地回答。

“好,咱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让老百姓真正理解土改的意义,让他们知道,土地是他们自己的,好日子就在眼前。”

“是,首长/书记”众人齐声应和!

“还有两点,我需要着重强调。”

话音未落,此起彼伏的翻纸声骤然响起,三十余双握着笔的手齐刷刷悬在笔记本上方,沙沙的书写声瞬间填满了沉默的缝隙。

“先来说地主成分划定的标准。”陈朝阳抽出最上方的文件,指腹划过泛黄的纸张,

“第一,关于革命军人和烈士家属是咱们政权的基石,他们出租的小量土地是为维持后方生计;

工人、职员在工厂挥洒汗水,小贩沿街叫卖养家糊口,这些人出租土地不过是微薄的补充。”

他抬起头环视众人,目光扫过几位眉头紧蹙的年轻干部,

“对这类群体,要按实际职业定性,即便划为小土地出租者,也绝不能与地主混为一谈。”

“第二,一定要区分普通地主和地主分子不可混为一谈,普通地主里,有人主动减租减息,有人悄悄给游击队送过情报。

对这些愿意拥抱新秩序的人,我们要端起团结的酒碗——带他们参加诉苦会,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争取他们站到人民一边或保持中立,以减少革命的阻力。

而对于那些坚决与人民为敌、残酷剥削压迫农民,他们用佃户的骨头榨油,拿穷人的血泪抵债,勾结土匪破坏土改、破坏革命事业的反动地主分子,对待这种死硬分子,则坚决进行斗争,以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必须用人民的铁拳砸烂他们的反动根基!”

话音落下的刹那,掌声如惊雷炸响。

年轻干部们涨红着脸拼命鼓掌,几个老农出身的代表甚至激动得眼眶泛红。

大年初一的会议,从晨曦微露一直开到了日头高悬。

这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全面梳理和总结,更是对未来工作方向的精心规划与展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