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 第270章 掌控大权,师生再见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270章 掌控大权,师生再见

簡繁轉換
作者:泡泡的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6 16:42:28 来源:源1

第270章掌控大权,师生再见(第1/2页)

走进宅子,只见张吉、何正复坐在里面。

何运贞、欧阳雄也在,扈三娘、李二宝陪着说话。

末尾坐着一个年轻男子,武松未曾见过。

“哥哥回来了。”

欧阳雄激动起身,拉着武松坐下。

“何叔、张叔,你们怎的来了?”

张吉激动地起身,笑道:

“多谢二郎,圣上昨夜任我为尚书右丞。”

何正复笑道:

“我任了枢密直学士。”

武松问道:

“何叔不是尚书左丞么?”

何正复叹笑道:

“我晓得二郎为我谋尚书左丞的位子,但圣上不曾应允,只许了我枢密直学士的差遣。”

武松点点头,也明白徽宗的担忧。

张吉、何正复都是武松的同伙,如果任职左右丞,只怕又跟蔡京一样。

不过,枢密直学士也是一样的,和武松搭班子做事。

“此事虽是我筹划,到圣上那里要官的,却是蔡攸那厮。”

“两位阿叔还需往蔡攸府里走一趟,谢过一次。”

何正复笑道:

“方才二郎不在,我们去过了。”

“蔡中书说都是二郎的主意,让我们来谢你。”

武松问道:

“没有做太师么?做了中书侍郎?”

张吉说道:

“圣上许了他尚书左丞兼中书侍郎的差遣,已是位极人臣了。”

徽宗时期,中书省是最核心、最高的行政机构。

中书省的最高长官是中书令,但因为中书令职权太大,长期空置,只设立副职:

就是中书侍郎。

实际上,中书侍郎就是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

蔡攸得到了尚书左丞兼中书侍郎,就是做了大宋的宰相。

张吉任职尚书右丞,那么尚书省就被武松控制了。

武松任职枢密使,何正复任职枢密直学士,枢密院也被武松控制。

蔡攸、张吉控制政务,武松、何正复控制军务。

至此,大宋的最高权柄,都在武松手里。

原本以为很难得到的东西,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了。

武松甚至感觉有些不真实。

“如此,我等也算是大宋权臣了。”

武松忍不住哈哈大笑。

何运贞感慨道:

“我授了户部员外郎的差遣,欧阳贤弟授了礼部员外郎的差遣。”

欧阳雄激动地说道:

“一步登天啊,小弟谢哥哥。”

武松问卢俊义他们的官给了没有,张吉说都给了官,每个人各不相同。

除了杨志、施恩、杨春、陈达、李吉得到了原定的官职。

徐宁得了禁军总教头的差遣;

鲁智深到大相国寺做庄主,管理寺庙的财物;

凌振做了甲仗库的主使。

徐宁、凌振本来就是朝廷官员,所以好安排。

卢俊义、史进、朱武、曹正、张青、戴宗、时迁的差遣还没有定。

吏部想给他们外放的差遣,到地方做兵马都监、团练使之类的。

张吉知道武松不愿意这些人离开,所以压着没有定,想问问武松的意思。

至于扈三娘、孙二娘,两人都是女的,只给了诰命出身,没有给官职。

李二宝是武松的随从,燕青是卢俊义的随从,所以暂时也没有定。

“我想问问二郎,也问问他们想要甚么?”

武松说道:

“且等兄弟们归来再议。”

武松安排酒菜,边喝边等。

张吉指着坐在末尾的年轻男子说道:

“此是我犬子张煌,今日带来见见二郎,日后也请二郎照看。”

张煌连忙起身,拜道:

“小弟张煌,拜见武松哥哥。”

“都是自家兄弟,且坐下说话。”

张煌坐下来,张吉说道:

“他如今还在准备明年的省试,未曾有官职。”

又对儿子张煌说道:

“二郎文章天下无双,你多向二郎讨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70章掌控大权,师生再见(第2/2页)

张煌连忙道:

“《传习录》《四书章句注解》都已熟读。”

武松笑道:

“本朝以文治国,必有进士出身,才得任美官。”

“明年殿试,你必要中进士才好谋划。”

张煌赶忙起身:

“记住了。”

何运贞、欧阳雄能任职六部员外郎,就是因为他们是一甲进士出身。

徽宗这样安排,其他人也没有话说。

卢俊义他们出身草莽,虽然立功了,官职安排仍然不如何运贞、欧阳雄。

到了傍晚时分,卢俊义一众人回来了,唯独鲁智深在大相国寺住下了,没有回来。

众人见过后,坐在一起吃酒闲话。

武松把事情说了后,问道:

“诸位兄弟觉着如何?外放做官,还是在京师暂且等候?”

卢俊义说道:

“若是外放了州郡,兄弟们便是散开了。”

“我情愿在京师候着,与二郎在一起。”

史进也说道:

“我师父王进在京师,诸位哥哥也在,我不愿意去州郡。”

朱武说道:

“我等兄弟聚在一起才成气候,若是分散了,便是落单的孤雁。”

戴宗、时迁都不愿意离开。

张青、苏二娘更不愿意外放,想留在京师。

“张叔,你与蔡攸说,安排京师的差遣,不论官职大小,先安顿下来。”

“晓得了,我与蔡侍郎商议。”

武松后续还有大事要做,这些人是武松的核心班底,绝对不能分散。

张吉、何正复起身离开,何运贞、张煌、欧阳雄跟着走了。

他们前脚刚走,门外便进来一个人。

“老师。”

武松出门迎接。

“二郎,恭喜。”

来人正是张知白。

靠着武松,张知白从清河县调任开封府通判,过上了自己想要的日子。

不过,武松灭掉西夏的消息传回来后,张知白又有新的想法了。

“老师里面坐。”

张知白进书房坐下,武松单独作陪。

“听闻二郎得了枢密使的差遣,可喜可贺。”

“多谢老师当年抬举。”

当年如果不是张知白点了武松童子试魁首,或许的事情就没有了。

毕竟,武松已经年满十八岁,不符合童子试的条件。

张知白见武松文采出众,才故意放武松过关。

提起当年的事情,张知白感慨道:

“不过才三年而已,二郎便从童生任职枢密使。”

“古往今来,从未有二郎这等人。”

武松笑道:

“不过是侥幸而已。”

“何来侥幸,科场之上,都是真刀真枪的文章。”

“若是中个进士便罢了,二郎可是状元及第。”

“再者,二郎半年灭西夏,如此奇功,比那大汉骠骑将军不遑多让。”

武松说道:

“霍去病破匈奴、封狼居胥,我如今灭区区西夏,尚不足与之并论。”

“二郎过谦了,霍去病以举国之力,你只以关西之兵,不遑多让。”

玉兰进来泡了茶,武松和张知白说了会儿话。

最后,武松问道:

“老师可想要其他差遣么?”

张知白有些不好意思,说道:

“只怕二郎为难。”

武松笑道:

“蔡攸做了中书侍郎,如今中书省、枢密院都在我的掌控,有甚么为难。”

“如此...我想谋个六部差事,可得么?”

“六部哪个?”

“吏部。”

“好,我为老师安排。”

“如此,谢过二郎了。”

“老师何必客气。”

两人聊到天黑,张知白告辞回家,武松送出门外。

骑着驴子,张知白回到家里,夫人接着,问道:

“得了六部差事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