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她這裡,時時都有最新鮮的東西,在新蘇縣也慢慢有了名氣,積累了一批老主顧,還有了散攤的人,或者附近富裕些的鎮上的人,來她這裡拿貨。楊文蘭一個人忙不過來,手頭的錢足了,她也想孩子,家裡也沒有太多值得掛牽的,索性,她就和丈夫商量,找找關系,狠狠心,把四個孩子都轉到了縣裡上學,讓丈夫過來幫她。
她賣東西還行,出力氣也行,但是盤帳算帳這個隨著生意越來越好,就十足的不夠看。張大海十足的見證了一家人的改變,和現在的機遇,窮則變通,不能讓媳婦一個人辛苦養家,也就一恆心,斬斷後路,辭了在村裡人看事鐵飯碗的教師,全心幫媳婦忙,照看孩子的學業。夫妻倆互補,互相體諒,互相幫助,不僅是生意越做越好,日子越過越紅火,連感情都更加深厚。
一家人都來縣城了,總得有個落腳地,算算手頭的錢,購買房子的,她就聽了文娟的勸,尋摸了合適的房子,狠狠心,就買了位置不錯,附近安全有保障的房子,雖然不過是三間房加個院子,就足足花了一千多塊錢,但是也是一家人在縣城落足了,不說日日雞魚肉蛋不斷,卻也隔三差五的吃著,要是願意,日日也能吃得起。
孩子們身上有了可身的新鮮衣服,享受別人羨慕的陽光,驕傲歡喜,體諒著父母的不容易,學習成績也就蒸蒸日上,夫妻倆也就更有乾勁和奔頭·····而這一切,夫妻倆的心中,也倍加感謝指點他們走上這條康莊大道的文娟,親戚感情也越發的好了。
當然,再來看沈茂林和沈二牛兩兄弟,可能在這幾家人中,他們倆是最悄無聲息的。家裡的秋種完成後,兩人給文娟和沈衛國去了電話,就拎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了去廣州的路。既然打算合夥,哪怕僅僅是出資人,文娟也把事情辦得敞亮妥貼。兩人去廣州的車票,是文娟托陳庭夫妻幫忙買的,兩人到了廣州那邊,是文娟托秦飛揚聯系那邊的人,給他們帶路,熟悉那邊的門路。
當然,這一對兄弟倆也不是說大話白享受的人,文娟的前期妥貼,也更加深了兩兄弟的動力,他們去到那邊之後,深深知道,自己就是那蜉蝣蝦米,經不得大風大浪的折騰。兄弟倆吃著最簡單的飯,飽肚就好,卻是鞋底磨穿了幾雙,徒步把那個繁華的城市轉下來去尋找商機。
沈茂林是個腦子靈活觸覺敏銳的,沈二牛膽大心細,不怕苦不怕累,還有時時聯系的文娟這邊高瞻遠矚的眼光參謀,兩兄弟在那邊定下來了發展之路。說實在的,兩兄弟去到那邊,最簡單的最不追求的,做秦飛揚和文娟那一條南來北往線上的二道販子,就能賺得不少。只是,兩兄弟也是有志氣的,不打算挖人家成熟的牆角,和文娟商定後,另辟門道,做起了製作生意。
吃穿住行,兩兄弟到了那座繁華的城市,就被人們迥異於老家的穿著耀花了眼球,在那個城市,磨破兩三雙鞋,腿都走腫的兩兄弟,轉來轉去,發現人們手裡有錢了,最快最能在身上體現的就是衣服,而且新奇流行的衣服,最受這些人的歡迎,而且這邊的人,港台明星開始流行,這個時候的年輕人,對那些流行的明星趨之若鶩。
他們仿著明星的能夠常見的款式,找人給他們做了幾件樣品,為了讓文娟看到他們的能力,也是不想讓文娟的錢打水漂,兩兄弟走邊那座城市,拿著他們的樣品,空手套白狼,零元起家先把訂單拿到手,約定了交貨時間。
有了起步訂單,定下計策,文娟就把資金打過去,按照這兩兄的計劃和盤算,他們把去去拿了價廉的布料,租了房子,然後招了熟手的縫紉工,按照他們要求的版型,把衣服做起來。
為了能夠更好和港台明星扯上關系,打著港台影視明星同款的旗號,比一般衣服提高了兩層價格,倒賣到等著批發的商家手裡的時候,他們會附上明星身穿這件衣服的海報,以此為證,年輕人總是要不一樣,大熒幕的影星總是吸引人的,一來二去,抓住年輕人的味蕾,他們的渠道也就打開了,訂單紛呈而來,他們小型的手工作坊,也開始擴大起步。
布料轉成衣之間的差價, 他們從中賺取了利潤。與眾不同的是,為了促進工人的積極性,兩兄弟采用文娟提議的計件提成算工資,多勞多得,提高了產量,也吸引了更多的熟手,廠子的底氣足了,加大了供貨的速度,也就加快了利潤周期的循環。
港台來往不便,沈茂林靈活和沈二牛的膽大,他們無意間接觸了來往剛才走私的那些蛇頭,高價收購港台那邊流行的衣服,明星的海報,時刻抓住最火熱的明星,讓廠子保持奮進的活力。
當然,他們並不局限於此,以這條渠道先養住廠子,兩兄弟開始與文娟參謀後續的發展,第一尋找設計人才,設計出新穎受歡迎的衣服,走出廠子的格局。現在雖然沒有正規的學校,教授正規的設計,但是那些傳統的裁縫學徒,裁剪畫圖樣樣能行。
他們矮子裡面挑將軍,找那有靈性,敢大膽設計的,再加上文娟雖然對設計服裝不怎麽懂行,但是她知道這個時代到之後的流行,給了大方向,再讓她們參考港台和現在人們流行喜歡的風格,讓他們場子的衣服,始終走在最受歡迎的行列。
同樣的,誰設計的衣服賣的好,樣板打出來,更受商販進貨和市場的歡迎,獎勵也就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