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夺粮剿匪记 > §§第三十四章 任重道远

夺粮剿匪记 §§第三十四章 任重道远

簡繁轉換
作者:韩乃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7 04:42:52 来源:源1

林大锤现在担负起全县征粮工作的重担了,先是由县委、县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严厉打击粮食投机倒把活动、整顿粮食市场的通告》,然后让常永端把正在挨家挨户搜粮的粮食纠察队撤回来.但并没有解散,而是分成两队,一队负责水路的货运检查,另一队负责陆路的货运检查,(包括公路和铁路),统一归公安局管,重点查处粮食的出入境。一旦发现属于投机倒卖粮食的,货物一律没收。如果是正常的大单粮食交易,也得有县政府颁发的批文。这些措施一实施就把龙脉那些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的粮商的发财路给堵死了。既维护了粮食市场的稳定,同时也严厉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使粮食无序外流的可能降到了最低。老百姓个个拍手称快,再看这些个粮商粮贩,哭鼻子的有,背地里骂啥的都有。关于征粮的事,林大锤却一字未提,这让大家不免感到奇怪。

午休时分,马奇山、周泰安、翟斌聚在左光辉办公室里闲聊。

“左县长,这回你可解脱了。林书记亲自挂帅,主持征粮工作,那还不是手拿把掐。”马奇山故意用这话来刺激左光辉,想听听他的反应。

左光辉见马奇山对林书记负责征粮这么有把握,他不明白马奇山是真替自己高兴呢,还是在替自己唱挽歌;是真对林书记赞誉呢,还是在对他揶揄。

“林书记能是能,可一个打铁的,搞粮食这一行,他懂吗?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连左县长都没招,他林大锤一个外乡人能有什么招?这些天,也没见他有什么动静。”周泰安说完望了望左光辉,他这话也是故意说给左光辉听的。左光辉心里明白,如果自己不在这儿,或者换林大锤在场,这话可能就有别的说法了。总之,周泰安说的让人听着舒服,但千万别当真。

周泰安又转过身子问翟斌:“翟主任,你知道吗?林书记这些天都干啥去了?”

“林书记说来也怪,征粮任务多紧啊,可他天天不是挨家串门唠家常,就是逛、看粮店,也看大的粮食交易市场,不管啥买卖他都看,好像根本没把征粮当回事。”周泰安有疑惑,翟斌心里也纳闷。

周泰安和翟斌在背后议论林书记,尤其是当着左光辉的面。左光辉也觉得这样不妥,不过这三个人都是向着自己的,于是他酸溜溜地说道:“林书记有林书记的工作方法,他不是说了吗,他要用心去收,用脑子去收,想尽办法收,区别对待收我想,林书记也不会是个说大话的人,也许现在他还没到露招儿的时候,到时候你们就明白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说曹操,曹操就到。正说话间,林大锤就进了屋,他到这儿,是想找左光辉好好谈谈。那天会上,他看出左光辉对自己还有些误解,于是趁着午休,便走进了左光辉的办公室。可是,刚才一进屋,却发现四个人不约而同用惊愕的眼神望着自己,他猜想他们刚才一定是在说着自己什么。为了缓和大家的尴尬,他装作并不在意的样子,故意扯开话题说:“左县长,我到龙脉的时间不长,可已经和你吵了两架了。怎么样?不会还在生我的气吧?”

“哪能呢?你这不都是为了工作吗?我有啥好计较的?”

“好,你这么一说,我的心里就敞亮了,咱们就尿到一个壶里了。那天在会上,我那态度,你能不计较,这使我对你的了解更进了一步,咱俩就应该这样。你是不知道,这些天,我真怕我会上的那些话你接受不了,总想找时间跟你交换一下意见,我这个人就是恨活儿,炮筒子脾气。领着大伙儿攻阵地,仗打得不顺利,我找人吵;围困长春时,敌人一天天就是饿着不投降,我也找人吵,哎,我就这脾气,我也知道不好,想改,可一时还没改了。时间长了,你就了解了。”

左光辉见林大锤主动向自己伸出橄榄枝,于是便下意识地说:“林书记,你那天在会上说得没错,我在负责这项工作,完不成任务,就应该承担责任。”说这话的时候,左光辉仍有些尴尬地低垂着头。刚才林大锤的这些话,也可算是自我检讨吧,这,多少让左光辉在下属面前挽回了点儿面子,他有些勉强地笑着补充道:“林书记,说实话,虽然当时我很尴尬,也下不了台,但事后一想,我能理解你当时的心情,有啥事你就直说吧。”左光辉想林大锤来找自己,总归还有别的事。

林大锤转过身子,对翟斌说:“你去把阎副县长、常局长等领导找来,咱们就在这儿开个小会。”

一会儿人都到齐了,林大锤就开始发言:“今天的会议,是我临时决定的,主要是想就一些具体工作跟大家沟通一下思想。我接管征粮工作已经好几天了,大家看我也没什么动静,是不是觉得奇怪?其实,这些天我是在下面摸情况,说好听一点叫’搞调研’,不了解情况怎么开展工作呢?下面,我就把在下面了解到的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总的来说,农村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虽然经过了几次征粮,农民的余粮也确实不多了,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对这次征粮的工作还是能理解的,也是能支持的。个别村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还是对’粮食纠察队’的过激行为有抵触情绪,加上外界关于粮食的谣言也比较多,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产生误解,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我们从正面大力宣传党的粮食政策,多做些解释工作,相信群众会谅解的,各种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但是,关于城里的粮商粮贩,他们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更需要我们擦亮眼睛,区别对待。这些人是这次征粮工作的主要对象,在他们中间存在着各种思想,一是,有一些人听信了敌人的谣言,说用不了多久国民党还要打回来,担心我们的政权不稳,如果现在谁积极支持政府征粮的,到时候就要找他们秋后算账,存有这种思想的人比较普遍。二是,有一些人被利益所驱使,看到金秋季节,新粮马上就要上来了,各地粮商云集龙脉,价格天天看涨,于是他们就顾不上征粮大局了,捂紧了各自的粮袋子,抱着能挺就挺,能拖则拖的想法,打着各自的小算盘,他们希望等熬过了这一阵,粮价能涨到天上去,那时再出手有多好。不过,这只是他们的主观愿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随大流的,是看有些人的眼色行事的。三是,少数原本热心支前的积极分子,他们既被郝掌柜案子的恶劣影响所震慑,又碍于多数人的压力,加上前一阶段我们工作方法的不当,客观上也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就没有人肯再当挑头的了。这样来看,征粮工作的形势确实很严峻,这是不利的一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那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新政权的热爱,对我们征粮工作的支持。左县长搞的那个倡议,得到了全县人民的支持,这就是明证,这说明了我们的征粮工作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我们的身后站着党和人民,我们还怕什么呢?眼前所遇到的困难,又怎么能使我们退缩呢?我们每一个从事这项伟大而光荣工作的同志,应该感到胆气十足,力量倍增。”说到这儿,他握紧拳头的右手在眼前用力地一挥。稍微平静了一下,他又继续说道:

“龙脉的粮食,毫不夸张地说60%都在粮商粮贩的手里。因此,我的征粮工作就必须先从这儿开始,这些人相对集中在县城及城郊结合地带,这也是我们开展工作有利的一面,我相信他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只要我们措施得当,因势利导,我就不信守着鸡窝,还吃不上鸡蛋。”停了一下,他对阎永清说:“你和翟斌帮着做一项工作,明天我要开一个座谈会,对象就是全县的粮商粮贩。你们马上给我制作一些精美的请柬,就写:兹定于明日早晨八点整在县政府大礼堂召开座谈会(会议重要,请务必参加),届时恭候光临。落款就写龙脉县委县政府。县里的每个粮商粮贩都务必送到,而且要落实好人人必到。”

“林书记,那他们要是问起座谈会的内容,该怎么说呢?”翟斌问。

“你们就说来了就知道了。”

“他们要是有人说不来怎么办?”翟斌又问。

“那你就说’谁要是不来,林书记就亲自来请’。再说,县委县政府出面去请,估计他们当中还没有人敢当面抵制。只要人都到全了,就好办了。”

大家还想听林大锤的葫芦里装的是啥药,他却话题一转,说起了移民的事儿:“大家都知道前一阵是我答应招收移民来当垦荒队员,后来忙着打仗,没顾上这头。没想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移民,足有好几百人,让大家措手不及,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这是我工作的不周,我应当作检讨。不过我也要纠正一个看法,有的同志把这些移民看作麻烦,看作包袱,这是不对的。这些同志只看到眼下他们来了要吃、要喝、要住,只看到给我们的工作造成的压力。可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远一点,就不会这么看问题了。要把我们龙脉建设成人民的大粮仓,要把这儿成片成片的荒原改造成良田,这就需要大批的建设者。没有人去干,能行吗?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就是创业者,是我们建设大型的国营机械化农场的生力军,也是国家的主人翁。人家是来把青春、汗水,甚至生命奉献给我们这块土地,我们应当满腔热情地欢迎他们才对,帮助他们度过眼下的困难,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建设热情。为什么要这么狭隘呢?刚才武大队长来电话说,马架子、地火龙都已经搭建好了,阎副县长,会后你就让大家把自己的东西都收拾好,一会儿来车接他们过去,另外,你顺便动员一下,让他们去的时候,每人捡一些废铁带过去,别忘了。”

阎永清莫名其妙,问道:“林书记,带铁干什么呀?”

林大锤笑出声来:“哈哈,有铁就可以打刨镐开荒呀!”然后他对左光辉说:“你想办法弄个铁匠炉送到开荒点上去,别忘了还要送点儿好煤,再要一盘石磨,让大家能吃点儿新鲜豆腐,也不能总是啃咸菜疙瘩。”

“开荒点上一下子去这么多人,他们的口粮怎么办?”左光辉问道。

“我已经向洪专员从地塞粮库缴获的战利品中借了点儿粮食。一部分留作这些移民的口粮,其余的准备留着跟老乡换明年开春的种子粮的,等秋后打下了粮食再还。”

左光辉认真地听着、记着,点着头,他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总算着地了。谢天谢地,更要谢谢林大锤。征粮、移民这两件最让自己头疼的事,终于全甩给了林大锤,而自己从一个当事人一下子变成了旁观者,这使他感到浑身轻松。现在唯一让他不顺心的事,就是县政府对面支着的粥棚,就像俊俏的脸蛋上贴一块烂膏药,怎么瞅怎么别扭。他想收拾这个刘老二,又转念一想,何必呢?既然扔给了林大锤,就别再插这一杠子了,他林大锤爱怎么整就怎么整好了,悉听尊便。要想收拾刘老二,还不是早晚的事儿。让他消停,自己不也消停吗?

说完粮食的事,林大锤又说到了粮库,“地塞粮库虽说是储粮的好地方,将来也还派得上大用场,可是它的位置设置在山里,周围又都是树,交通不便,还无法进行晾晒,这是最大的不足。听说左县长向上级建议新建粮库,并已经获得了批准,这种工作的主动性和负责任的精神很好,我去看了,选址也很好,既考虑到粮食进场的便利,又兼顾到粮食外运的水陆路交通,很有眼光。我建议晒场还应再扩大,我们办一切事情都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如果目前的经济条件不够,可以先’土洋结合’嘛,搞一些土晒场,等以后有了条件再改建。”

左光辉见林书记表扬自己负责的工作,心里暖暖的。他不住地点头:“行,行。”马奇山见状,不由皱了一下眉头。

最后林大锤说到分工,他用商量的口吻对左光辉说:“征粮工作,我具体负责,让阎副县长和办公室的翟主任给我当个帮手,行吗?”

左光辉弄不明白,征粮他不要粮食局长,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以为是林大锤忘了或是说错了,就提醒道:“让马局长也跟你们一起征粮吧?”

林大锤望着左光辉说:“粮食局在保障日常供应、平抑粮价、农资供应上应该有很多工作可做,马局长还是忙他自己的吧!”顿了顿又说:“至于新粮库的建设工作,以及外运粮食的检查审批工作,还是请左县长出力,好吗?”

一个“行吗”、一个“好吗”,真让左光辉如大伏天喝冰水,惬意极了。他觉得眼前的林大锤跟几天前简直判若两人,说实话,今天的林大锤感觉有点儿和蔼可亲了。

阎永清和翟斌紧赶慢赶终于把请柬写完了,并连夜分发完毕。因为移民都被接到开荒点上去了,就连刘老二也让他把粥铺撤了去开会。一大清早,两人就按着林书记的指示,来到县政府大会议室布置会场。宣传科的同志已经把会额“饥饿的体会座谈会”写好送来了,翟斌组织工作人员挂好会额,在边上的墙上贴上《今日会程安排:各自准备发言提纲》。阎永清则让剩下的工作人员把会场四周布置成展览会形式:沿墙摆放着一圈桌子,桌子上布置的“展品”是讨饭篮、打狗棍、褴褛的衣服、要饭的土碗每一件展品前都附有文字说明,注明了该件展品的征集地和所有人,还附上了展品主人辛酸的故事。

望着这特殊的会场,翟斌忍不住问道:“阎副县长,你说咱林书记要搞什么名堂呀!”

阎永清想了想说:“我也猜不透,反正肯定有蹊跷。”

翟斌笑着对阎永清说:“跟着林书记干事可真有意思啊!”。

“有意思是吧,嘿!小伙子,好好学吧!”阎永清经过与林书记一段时间的共事,早已对他钦佩有加。他知道这个座谈会肯定跟征粮有关,别看林书记不着急不上火的,心里有谱着呢,但到底是啥谱,阎永清一时还猜不透。

八点整,113户粮商粮贩一个不落,全都准时到达。这些人进了会议室的大门,见会场如此特殊的布置,觉得奇怪,就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

“这个座谈会新鲜,’饥饿的体会座谈会’。找错人了吧?座谈’饥饿的体会’,该找那些个盲流子呀!怎么找我们这些人呢?”--这话引来了一阵讪笑。这些个粮商中哪一个有饿的体会,饿着谁,也饿不着卖粮的。

“这不是狗带嚼子--胡勒嘛!”人群中有人赞同。

“我看啊,说不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你们看!这些讨饭用的东西,谁还没见过?摆放在这儿,啥意思嘛?”

大家七嘴八舌,谁也猜不透这个座谈会的用意何在,刚进会议室时的那点儿新鲜感说多了也就不新鲜了。八点半,会议没开始。

九点了,会议的组织者还没来,牢骚话也就一句句地多起来了:

“这县委书记说话咋不算话呢,请我们八点开会,日头都这么高了,他怎么还不来呢?”有人等不及了。

“什么作风,这不是耍弄人嘛!”有人在发泄不满。

“人家是县官大老爷,想几点来就几点来,瞎嚷嚷什么?”有人故意火上加油。

阎永清、翟斌在一旁劝导着:“请大家再耐心地等一等,林书记这些天确实忙,”

不说这话不要紧,这话刚一出口,立刻引来了一通指责:“谁不忙了?把这事给忙忘了吧?这一上午耽误我们挣多少钱啊?”

好不容易从九点挨到了十点。在人们急切的盼望中,林书记还是没有出现。会议室里早乱成了一锅粥,原先发牢骚的人这回改成行动了。陈玉兴一声喊:“林书记在耍我们,我们等不起了,走!回家!”说着就往门口闯。

翟斌只好堵着大门,让阎永清赶紧跑去请林书记。原先正坐着等的人,此刻有见人带头,都一起涌到了门口,向翟斌示起威来。

“翟主任,你凭啥不放我们走?”

“会还没开呢,怎么能走?”

“通知开会的人自己不来,我们凭啥等他?”

“阎副县长不是已经去请林书记了吗?”

“能不能请来还不知道呢,会啥时候能开呢?”

马立文上前指着翟斌说:“那我们就再等他一顿饭的工夫,要再请不来,我们可就对不起了。”

孙文怀阴阳怪气地说:“林书记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我看,他是故意的。说不定他正琢磨着怎么从我们手里套粮呢,兴许是这缺德的主意还没盘算好。”

陈玉兴一看群情激奋,更来了劲了,“不管他姓林的出什么花花点子,想再来左县长那一套唬洋气儿,咱们是再不吃这个了。”

马立文也来帮着助威:“那当然啰。”

陈玉兴指着会标说:“你们瞧瞧,还叫什么’饥饿的体会座谈会’?我看,这纯粹是扯谈。这县委书记打仗行,当官儿呀,八成还没左县长那两下子呢,这叫什么会呀,让这么多人戗戗饥饿的体会,这不是笑话吗?谈饥饿的体会,还不是张嘴就来,要什么发言提纲?只要会吃饭、会说话的,就连三岁孩子都能说出来”

这番话引得众粮主哈哈大笑。翟斌实在听不下去了,他不能容忍这些粮虫子在这儿肆无忌惮地埋汰林书记。他吼道:“你们太不像话了,胡说些什么呀?”

可是这伙人仗着人多势众,翟斌的这几句话就像水中的一片落叶,一个lang头就把它淹没了。

阎永清急匆匆地来到林大锤办公室,见林大锤正要外出,就问道:“林书记,你要去哪儿?”

“去开荒点,顺路去一趟花子村。”

阎永清见林大锤真把今天开会的事给忘了,就提醒道:“林书记,你昨天不是让我和翟斌挨家挨户给那些粮店主发请柬了吗?他们都在等你开座谈会呢,这事儿你忘了?”说完尴尬地笑了笑,“这些日子看把你给累的”

林大锤望着阎永清关切的样子,笑着拍拍自己的脑门,“就凭我这脑袋,这么点事儿还能忘?这是我特意安排的。”

阎永清更迷惑了,“特意安排?”

“对,特意安排!让他们闹去。啥时候不闹了,想明白了,我再去。现在他们能谈出那饥饿的感受吗?”

阎永清一摆手,“不行,不行。会议室都要炸了庙了,一顿乱戗戗,说啥难听的都有,还有人闹着要回家。你去一趟吧,我和翟主任实在招架不住了。”

“他们只要来了,就谁也走不了,我已经通知在大门口加派警卫了,可能刚才他们在暗处,要是真有人敢走,他们会出面阻止的。反正谈不出体会就别想走人!”

“林书记,您还是过去看看吧,哪怕跟大家照个面,说几句也行!”

“好吧,我先跟你看看去。”

离会场还有百十来米,林大锤并没有听到如阎永清所说的“炸了庙”。手持长枪的警察早已在门口站成整齐的两队,个个威武雄壮,让人望而生畏,不敢近前。

会场里面的人见林大锤正大步流星地向会场走来,刚才还在门口扎堆的人们,迅速跑回到原先的座位上。翟斌在心里骂道:这伙势利小人!也就背地里能耐。现在林书记来了,咋就没一个敢出来和他当面叫板的呢?有本事,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听听。

林大锤走进会场,径直往台前走来,他的目光扫到哪儿,哪儿立刻就静了下来。等下面全安静了,他开始讲话:“各位掌柜的,把大家请来开个座谈会,我却到现在才来。有人以为我忘了,说啥难听的都有,这我早料到了。不过请大家放心,我不计较。其实,县里一个副县长、一个办公室主任亲自给大家送帖子,这已经说明今天的会很重要,同时说明县委县政府对今天来开会的人也很重视。我怎么能忘呢?墙上不是贴着《今日会程安排》了吗?我是想多给大家一点时间,让大家围绕座谈会的主题认真思考思考,会场之所以这么布置,也是为了启发大家思考这一主题的。这样就能把饥饿的体会说到点子上了。那么,会议也才能开出效果,不是吗?有人说我出的这个题目太浅,只要会吃饭会说话的都能说出来,还有的说开的这个会议是’小儿科会议’。随你怎么说,但有一条,就是做粮食买卖的,要不把饥饿的体会搞透了,心就会变黑,心一黑,粮食生意肯定也做不好。做人都不会,怎么会做生意呢?你们说是吧?”

一番话,说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做人比做生意重要。可底下这些粮商粮贩,哪一个关注过怎么做人了?做生意的只要把生意关注好了就行,林大锤这么说显然是故意抬杠,但谁又能跟他计较呢?会场上顿时鸦雀无声。

林大锤瞧瞧刘老二,见他低着头,就说:“刘掌柜,我的话,你说是不是?”

刘老二见被点名,只好尴尬地点点头,从牙缝里挤出个“是”字,又向两边笑了笑,迅速把头埋下。

林大锤接着说:“刘掌柜,我觉得,你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个挨饿人都有的感受,不然你怎么会慷慨解囊,支起了粥棚让这么多移民天天去你那儿喝粥呢?这一点上,我替大家谢谢你。”

这几句话,说得刘老二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心里像在打鼓。他不知林大锤是真不明白他这样做的心思,还是在故意装糊涂。只听见林书记说替大家谢谢自己,他赶紧拱手抱团欠了欠身子:“应该做的,应该做的。”说完又赶紧低头坐下。

林大锤见大家还不吭声,就说:“我这个座谈会,准备这样开,座谈嘛!就是大家说,谁说对了,谁就先走,要是说不好,那可对不起,还得请你留这儿继续体会体会,等你啥时候有体会了,再回去做你的生意也不迟,那时你就懂得该怎么做个合格的生意人了。”

马立文站了起来:“林书记,要是一个人说对了,大家和他的感受一样,那怎么办?”

林大锤微微一笑:“这好办,你就说,’我要说的和某某掌柜一样’,那你也可以走了。”

众粮主这下才把心放在肚子里。林书记刚才那些话,一共讲了三个意思:一是只有有了饥饿的体会,才能把生意做好,所以必须说饥饿的体会;二是懂得饥饿的感受就懂得怎么去做人,也才能懂得怎么做生意;三是只要能讲得出饥饿的体会,就可以回家,提都没提征粮的事。所以大家自觉地鼓起掌来。

马立文向陈玉兴挤挤眼,说道:“林书记,我们推荐陈掌柜做代表,他有文化,又会说,你说行吧?”

众粮店主纷纷附和,“好!同意!”

林大锤笑着望望陈玉兴,“陈掌柜,既然大伙儿信任你,要不你就带个头?”

陈玉兴笑笑,并不拒绝,却也不站起来。

底下有人急了,“陈掌柜,你就说吧,别推了!家里还等着开饭呢!”

这时,陈玉兴才慢腾腾地站了起来,向大家拱了拱手:“既然各位看得起我,那我就献丑了,说得不好请各位多多包涵。”

林大锤似乎看明白了什么,笑着对陈玉兴说:“陈掌柜,原来你是这里粮老板的头啊?”

陈玉兴不好意思地说:“林书记,你过奖了,什么头不头的,大家让我说,我就说呗。”他稍稍酝酿了一下之后,说道:“要说饿,长这么大,谁没挨过饿呀?是吧?这人要是一饿呢,就觉得浑身不得劲儿,没边没沿地难受,总而言之,真不是个滋味。”一边说还一边皱着眉头,装出一副饿得有气无力的样子。

林大锤盯着陈玉兴问:“这没边没沿不是个滋味的滋味,是个什么滋味呢?”

刚才还眉飞色舞的陈玉兴一下子被问住了,自言自语地说:“什么滋味?什么滋味呢?反正就是难受呗!”

众粮主点头称是:“对呀,那就是难受呗。”见林书记不置可否,又都把目光转向林大锤。

林大锤笑着摇了摇头:“这样吧,陈掌柜,看来你是没怎么挨过饿,你再好好想一想吧,你说的差老远了。”

陈玉兴原以为自己说的也**不离十了,没想到被林大锤全盘否定。“差老远了”,当着这么多人摘了自己的面子,他有些不痛快,于是不服气地小声嘀咕着:“饥饿不就是难受的滋味。差哪儿了?不信你倒说说,饥饿是个什么感受?难道还能说出个花来?”

林大锤听清了这些话,他扫视了一下众人,脸色阴沉下来,“我要说了,还要你们谈什么呢?这样吧,我可以启发启发大家。我们开荒大队和洪专员带队来的那个团夺取了地塞粮库战斗的胜利,这些各位掌柜的可能都听说了,很不容易呀。我呢,还算好,只是差点儿把命丧了,而我的十六位战友却是真真切切地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了。许多人说要给他们立一个’烈士纪念碑’,而我们的大胡子首长却提出要在烈士们的墓前立一个’粮食纪念碑’。碑立好了,碑的后面躺着十六名烈士,我从这个碑上受到了震动,也得到了启发:粮食就是生命呀!为了粮食,战士可以牺牲,有了粮食,生命可以得救。各位掌柜,你们是和粮食打交道的,也就是和生命打交道的人。生命问题可不是儿戏呀,你们想想,卖粮仅仅是赚钱那么简单吗?没粮吃是会死人的!有的人连生命到了尽头的滋味都不知道,那活着又有什么滋味呢?我看你们中有的人在卖粮的过程中,把良心给卖了,整个人钻进钱眼里去了。你们说,一个人活到这份上,就没有人的滋味了,是吧?”

会场静极了,和先前的喧闹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林大锤接过翟斌递过来的水杯,喝了一大口水,这时他发现那天追着采访自己的三名记者不知什么时候坐在底下,还刷刷地记着自己刚才讲的话。喝完水,他继续说道:“大家都知道,现在粮食特别紧缺,我这个县委书记奉命来到龙脉,是专门来稳定粮食市场、组织粮食生产、征购调拨粮食、缓解军队和人民吃粮困难的,就因为龙脉在全省的粮食生产和供应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我们***完全不同于国民党、小日本,以及以各种面目出现在粮食市场专搞投机倒把的粮商。他们不管人民死活,只以赚钱为目的,为了抬价,不惜花大本钱囤积居奇,人为加剧粮食市场紧张。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的,征粮也是为了前线的子弟兵能吃饱了肚子打反动派,让那些开荒移民不挨饿,好多打粮”

话音没落,就见陈玉兴抢过话头说道:“什么饥饿的体会?你绕来绕去说了半天,***不还是要共粮吗?”

林大锤一甩脸子,厉声说:“住嘴!陈掌柜,你这话怎么和帝国主义的政客们污蔑我们的’共产、共妻’一样,充满了臊味儿。说客气点儿,请你们来座谈是为了让你们学会老老实实做生意,规规矩矩做人!谁要是想借这个机会造谣生事,污蔑***,我们决不答应。难怪你刚才谈的只贴边儿,根本不入门儿,不但辜负了这么多掌柜的对你的期望,也和我们这次会议的宗旨格格不入。”

陈玉兴掂出了林大锤这一番话的分量,但还不甘心,便硬着头皮说:“那你说是怎么回事吧!”

“怎么回事?就是--”林大锤指了指会标,然后说,“对这个问题没有正确感受,你们也不明白怎么做生意。”回头对阎永清说:“阎副县长,你一会儿和公安局,还有粮食局打个招呼,先把这113个粮店都贴上封条,谁也不准营业。有违抗的抓起来,直到你们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为止,就是这么回事。”说完林大锤头也不回地往外走去。

翟斌追上来问道:“林书记,这些人怎么办?”

林大锤转回身来,一板一眼地说:“从现在开始,这个会议室,一个人不准进,一个人也不准出,对外就说会议正在进行中。要有人进出,唯你是问!”

“那这些掌柜的吃饭怎么解决呢?”翟斌继续问。

林大锤有些火了:“你脑子进水了?解决个屁!吃饱了肚子还能说出什么饥饿的体会。想好了,就告诉我,我随时回来!想不好,就饿着,直到饿出体会才可。”说完扬长而去。

林大锤走后,再看这些粮店主先前那股劲头可全没了,一个个反倒都抱怨陈玉兴来:

“都是你,说什么’共粮’,你这么一说,才把林书记给惹恼了。”

“林书记刚来的时候客客气气的,也不像要收拾人的架势,要不是你,怎么会对大家下这狠茬子。”

“你们可别诬赖人,要不是你们大家伙推着顶着我,我也不会做那出头的椽子。现在都他妈的装好人,什么玩意儿!”陈玉兴不服气地反击。

真正看明白这一出好戏的人只有阎永清。林书记在刚才的招式里,真真假假、软软硬硬,都是为了让那些平时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又自以为得计的粮商,不知不觉地走进他设下的套子,自觉麻溜地配合政府征粮,却又不明说,让他们自个儿琢磨去。这一招比起左县长的“粮食纠察队”不知高明多少,既不违反政策,又不露声色地在暗中和这些粮商进行着较量,还不失时机地进行着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

艾小凤凭着勤奋肯干,又有一手绝活,没几天就当上了晒粮班的班长。她依旧和邹大姐住在一起做伴儿,一来是邹大姐人好,热心肠,生活上对艾小凤挺照顾的;二来,她在机关食堂上班,人头熟,也好帮自己打探林大锤的消息。此刻,邹大姐正急匆匆地来找艾小凤,见她正在扬场,一把把她拽到僻静处,喜形于色地说:“刘班长,告诉你一个最新消息,林书记他们在地塞粮库打了个大胜仗,从里面弄出来老鼻子粮食了。这回你找他好找了,现在,他正在县政府大礼堂给那帮粮老板开会呢。快去吧!反正新粮还没进场,晒场上也不忙,别忘了跟陆主任请个假。”

艾小凤为难地说:“邹大姐,他的事我也听说了,我琢磨来琢磨去,还是觉着没法开口呀?关键是光我自己,有十张嘴也说不清呀!你说是不是?”

邹大姐为难地摊了摊手,“那你想怎么办?解铃还需系铃人。你自己要不说,别人怎么能替你说清楚呢?”她见艾小凤还是下不了决心,就说:“干脆点儿,我看你也别左右为难了,整天苦着自己。叫我说,立马找他去,实话实说,信就信,不信就拉倒。嘁哩喀喳来个了断,这样总比你藏着掖着强。”

邹大姐的话句句在理,艾小凤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别的办法,难道真的要回长春去拽着刘长河一块儿来找林大锤说清楚吗?回了长春,那刘老婆还能再让自己出来吗?思前想后,她觉得除了邹大姐的主意,也想不出别的主意,反正豁出去了,爱咋咋地。只要把实话对林大锤说了,自己就从此也就解脱了。至于林大锤爱怎么想,只好随他去了。

主意打定,艾小凤向陆主任请了会儿假,跟着邹大姐急忙向县政府会议室跑去。可是到了会议室门口,她傻眼了,两列持枪警察,站在两边。她不敢往前,只是向里面张望,也看不清昏暗的光线下的一张张脸。倒是里面的翟斌看见外面有一个女子在不停地向里张望着,就走了出去。

“同志,你找谁?”

“我要找我不找谁。”

见她吞吞吐吐,翟斌正告她:“不找谁,别上这儿来!里面正开会呢,快走吧!”

艾小凤还是不肯挪步,憋了一会儿,终于说道:“我找林大锤。”

翟斌一愣,忽然觉得这个女子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却一时又想不起来,更奇怪的是她居然称呼林书记叫“林大锤”。于是关切地问道:“你是他什么人?”

翟斌的单刀直入让艾小凤慌了手脚,急忙否定道:“不,我不是什么人。”话一出口,她马上发现了自己的语病,急忙改口说:“随便问问,我和他没什么关系。”艾小凤知道在没见到林大锤之前,千万不能给大锤和自己添麻烦,只有先见着了大锤,才能瞅准了机会,说清这档子麻烦事儿。

见艾小凤矢口否认,翟斌也就不再细问,见艾小凤还是不想走,就说:“林书记忙得脚打后脑勺,刚才是在这儿,这会儿已经下乡去了。”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他呢?”

“白天不好找,晚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也许能回来,他就住在县政府招待所,来早了兴许还没回来呢。”

“噢,噢,知道了。”艾小凤答应着走开了。艾小凤走后,翟斌才想起是在县粮库招工时见过她,好像姓刘,再要找时,艾小凤早没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