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升官发财娶黛玉 > 7 回绝了吧

[红楼]升官发财娶黛玉 7 回绝了吧

簡繁轉換
作者:睡醒就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7 16:43:26 来源:源1

7回绝了吧(第1/2页)

正当穆川跟户部官员商讨粮草细节的时候,穆川的手下陪着穆大壮,还有报喜的官员,一起回到了林家村。

先前已经有人来报过信,穆大壮远远的就看见村长站在门口冲他招了招手,然后就是不知道多少响的鞭炮,震得人耳朵都要聋了。

虽然谁都听不见谁说话,但人人脸上都是笑。

同村的人簇拥着穆大壮回家,早有年轻的小伙儿等着,三拳两脚给穆家院子门、房门砸了个痛快。

“改换门庭啊!”村长林大山感慨道:“能看见咱们村里有人改换门庭,祠堂都要冒青烟,我这村长也没算白当。穆大人,恭喜了!”

穆大壮还没转过弯来,下意识拉住村长不叫他拜,却被官府的人拉住了手臂:“要得要得,这是必须要拜的。”

穆川的手下笑嘻嘻的拿了银锞子出来,踢门的都有,力气大的加倍。

就连瘸了腿的穆家二叔也住了拐靠在门框上看,笑出了眼泪,腿都不疼了。

林家村上下都喜气洋洋的,村里出了个一等伯,那是大喜事,也是大庇佑。

别的不说,田地全记在他名下,田税要少掏多少?

就是服徭役服兵役,官服也得看他脸色。

除了一家人,王狗儿。

他坐在炕上,从窗户缝里扒着往外头看,只敢露出一只眼睛。

“怎得没死在边关?怎得就叫他发迹了?”十月的天,他冷汗是一身一身的出,慌张得连饭都吃不下去了。

就算当年还没搬来同住,但这么多年下来,穆家婆子隔三差五的在他们家门口叫骂,刘姥姥大概也能猜到两家有仇。

而且不仅如此,这些年他们家有个什么事儿要请人,比方播种、抢收,又或者修个房子等等,村里人都要收工钱,而且还是按照外头雇帮工的工钱收的,分得清清楚楚,完全不像是一村人。

若不是这样,王狗儿靠着祖上留下来的田地人脉,这些年竟然没攒下多少家底儿,年年周转不灵,还要去荣国府打秋风。

刘姥姥给自己女儿使了个眼色,故意问道:“一个村子,哪里来的那么大仇?”

王狗儿一个激灵回过神来,道:“你老有见识,给出出主意。这坎儿若是过不去,可就没咱们王家了。”

刘姥姥刚来女婿家的时候,还谨小慎微,事事以女婿为先,自打从荣国府要来银子,又拉上关系,年年都能有些进项之后,渐渐也敢大声说话了。

“你倒是说!”刘姥姥催促道:“你是金陵王家的亲戚,咱们还认得荣国府,你怕什么!就是找人说合,你也得告诉我当年这仇是怎么结下来的。”

“别提了!就是因为荣国府!”王狗儿一拍大腿,懊恼道:“当年周瑞要嫁女儿,托我寻些好地做嫁妆,咱们村里谁家的地最好?那不就是穆家的吗?只是穆家人不肯卖,我便寻了些家里留下来的老关系,许是粗暴了些,这仇就结下来了。”

这傻子也能听出来他没说实话,刘姥姥死盯着他,忽得想起村里有一块在河边的荒地,就算是个孩子跑过去,都得被打一顿,她原以为是闹鬼还是怎么,现如今看——

刘姥姥转头看着女儿:“河边那块地?”

刘氏一点头,她也着急,又见王狗儿到现在还瞒着,直接便道:“穆家老太爷死了,老二腿断了——”她又指了指外头:“那个被拉去当兵了。”

刘姥姥倒抽一口冷气。

原先还能逃避现实,但王狗儿被动回忆了一下当年的事情,再看看老岳母的反应——

这不很明显了吗?没法善了。

“这不能怪我!周瑞就给了一百两银子,我能怎么办!上下都要打点,我总不能倒找银子吧。”

刘姥姥指着他哆嗦:“那么大一块地,三十几亩上好的水田,五百两都不止。”

王狗儿垂头丧气,半晌憋出来一句:“那是荣国府,他们要我办,我能怎么办!”

刘姥姥还是觉得他没说实话,周瑞为什么没要这地?原先还有来往,为什么之后就没了联系?单一个不肯俯就可解释不叫,这里头肯定还有事儿。

可毕竟是亲女婿,自己又只剩这一个女儿,刘姥姥道:“你也别太担心,该吃吃该喝喝。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兴许他当了大官,就不计较了。”

这话刘姥姥自己都觉得亏心。

刘氏忙顺着安慰一句:“这些年咱们家里也没少受罪,更没少掏银钱,村里人赚了咱们多少?穆家婆子骂得多脏?”

刘姥姥瞪她一眼,跳下炕来:“先收拾些菜干,横竖每年都送的,明儿我进城先去找周瑞家的打听打听消息。”

王狗儿叹气:“把青儿板儿都带上吧,就当是逃难了。万一——你老养好他们。”

“看你做的那些个脏事!哪有人对自己村里人下手的!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刘姥姥又骂了一句。

刘姥姥去院子翻看有什么可带的,刘氏安慰王狗儿,也是安慰自己:“荣国府在宫里还有个贵妃娘娘,只要全推在国公府身上,他未必敢怎么样。”

“况且本来就是国公府指使你的。”刘氏又强调一句。

王狗儿只是叹气,筷子拍在桌子上,怎么也拿不起来,连酒也不想喝了。

穆川在户部喝了两杯茶,吃了三块点心,在友好亲切的气氛中拿到了户部的公文。

有从京城调拨的粮草,还有一路往西南去,从路上的粮仓调拨的粮草。

“五天!五天之内必定发出!”

“快过年了,还是尽快的好。”

“一定。谁都不容易,就是京城,最迟十一月也要开始置办年货了。”

临走之前,穆川还帮他们把倒在地上的门扇扶了起来,靠在墙上。

等他身影刚消失在大门里,那两扇门就被人围住了,无数双手伸了过去。

“他怎么能——”

“跟我拿笔一样轻松。”

“皇帝竟然只封了他个一世伯!”

带着户部尚书莫大人的承诺,穆川离开户部,又去兵部认了认门,在一众围观官员们从兴奋到失望的眼神中,跟兵部的堂官同僚们好好打了招呼,没有任何门扇受伤,这才去牵了马,回李老将军家里去了。

李老将军消息非常灵通,穆川刚进门,就见李老将军笑眯眯地等着他。

“我吩咐他们做了牛肉,涨力气。”

不仅如此,李老将军的大女婿也过来陪着一起喝酒,还问:“这是怎么练的,能不能教教你侄儿。”

一顿酒喝得大家都很满意。

因为押解俘虏,前后走了两个月,还要提防有人劫囚车,一路上回来还是挺累的,加上酒精的作用,穆川又是一觉睡到大天亮,醒来的时候都辰时初刻了。

巳时还有太监要送太上皇赏赐的东西呢,穆川飞快地洗漱,飞快地吃了些东西,带着人往东华门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7回绝了吧(第2/2页)

巳时还差半刻,穆川到了新的忠勇伯府。

府邸在皇城正东,算起来应该是一环内,还是个有池塘有花园的大宅子,穆川很是满意,他笑着冲梅公公拱了拱手:“上皇恩赐,无以为报啊。”

梅公公是个专业的太监,笑起来也是如沐春风,他指了指身后几十辆车的东西,笑道:“让他们卸着,咱家给大人稍稍介绍介绍这宅邸。”

“这宅子原先是明秀公主的,上皇也要叫她一声姑姑,前头那会宅子都大,地段也好。”

穆川点点头,刚建国,都是先紧着靠近皇宫的地方选的。

绕过恨不得有五米长的影壁,前头是一大片空地上铺的都是青石板。整齐干净,石头缝里一根杂草都没有。

“过了仪门就是正院,七间大房,这边一般不住人,拿来议事,或是会见重要客人。”

这宅邸是很拿得出手的,虽然十几年没住人了,但保养的非常好,就连幔帐坐垫等都是新的,檐上廊下的彩绘也都很鲜艳。

正院左右各有一个跨院,右跨院还有个挺大的戏台。

“明秀公主爱看戏,京城里几个有名的戏班子,早年都得过她的资助。”

明秀公主不仅爱看戏,装修品味也很是不错,尤其是园林造景,雅致又不失大气,功能性跟观赏性兼具。

穆川问:“明秀公主的灵位供奉在哪里?我也去上柱香。”

梅公公道:“大人有心了,大佛堂就有明秀公主的灵位,皇室宗亲一般都供奉在那里。”

走了将近一个时辰,梅公公带着穆川勉强把重要的房间院子都看了一遍。

这可不是当初在太上皇面前说的“除正院外还有七个院子,能住下四世同堂”。

这是做南朝北的正经院子一共七个,花园里还有不少亭台楼阁小别院呢,就这还没算戏台、祠堂跟小马场。

两人从左跨院出来,太上皇赏赐的东西已经全都卸了下来,梅公公拱手:“咱家这就告辞了。”

穆川塞了红封过去:“公公辛苦。”

送走梅公公,穆川站在正堂前头,看了看自己手下,吩咐道:“安排人整理收拾,看家护院的全都换上自己人。梅公公说这院子留了五十下人看护打扫,慢慢也换成自己人。争取在新家过年。”

一早上就这么过去了,还有两处房子——

一处是他自己置办的东西跨院的五进院子,一处是皇帝赏赐的,一样是个东西跨院的五进院子,穆川打算等有了空再去看。

毕竟他现在的阈值已经被提到很高,二环内的小院子已经入不得眼了。

早饭吃得敷衍,穆川寻了一处看起来很是富丽堂皇的三层酒楼吃午饭。

“下午咱们逛一逛京城,说起来我也是宛平县的,这还是第一次进京。”

未时二刻,打听了一天半消息的贾琏,正在外头等着贾母见他。

虽然一天半也打听不出来什么,但再拖下去,怕是要招贾母不高兴了。

贾琏等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才被鸳鸯带进去。

按理说他跟鸳鸯是有点默契的,毕竟合伙从贾母屋里运了不止一箱金银家伙了,可这次鸳鸯连眼睛都不斜一下,贾琏就知道贾母是真的不太高兴。

贾琏进去行了礼,看见嘴角眼角都耷拉下来的贾母。

“老祖宗。”

贾母嗯了一声,道:“原想着如今日头短了,中午就不歇觉了,没想今儿不知道为什么,哈欠是一个接着一个,叫你等久了些。”

贾琏恭维地笑道:“是孙儿来得不巧。”

“嗯。”一声听不出喜悦的回应,贾母问:“那忠勇伯是什么来路,你可打听清楚了?”

贾琏道:“那人叫穆川,约莫二十七八岁,是京郊林家村的村民,在边关已经十一年了。”

“哼。”贾母不太满意,一天半就打听出来这个?邸报上写得都比这个详细。

“他说跟林姑父有旧,颇有蹊跷。算算林姑父在京城的时间,还有那人的年纪,就算是有旧,也是他四五岁的事儿。况且那会儿他一家子都是种地的,咱们姑爷在翰林院当编修,哪里能有旧的,所以多半是假的。”

贾母勉强算是满意,可这也不能说明他递帖子有什么目的。

贾琏也知道这一点,又道:“听说他昨日拆了户部大堂,尚书都被他打了。户部许多人都告假了。”

“哦?”贾母反问:“这么说他跟户部不和?”

贾琏哪儿知道这个,他连为什么都没打听出来,更加不知道户部许多人没来,是去给穆川跑粮草去了。

“怕是正写折子弹劾他呢。”

他大概也明白贾母想听什么,况且这些年,家里人欺上瞒下的,老太太连院子都不出,被糊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姓王的外人都能糊弄,他姓贾的亲孙子就不能糊弄了?

“这人太过轻狂,不过封了个一等伯,就不把朝廷命官看在眼里,定不能长久。”贾琏又补充一句:“对了,听说定南侯——就是他原先的将军,如今告老还乡了。正发帖子,要收忠勇伯做义子呢。”

这不就跟连宗一样吗?

想起他们贾家的连宗,还有王家的连宗,还有贾琏说话的语气,贾母觉得这人也是个善于钻营的,要找个好靠山给自己提身份的。

原先忐忑不安的心顿时就平静了下来,贾母笑道:“有权势才能站得稳,这不寒碜。他原是种地出身,有了这样一门显赫的亲戚,对他是好事。”

见贾母脸上有了笑影,贾琏知道自己过关了,他松了口气:“老祖宗说得是。这忠勇伯消息极难打听,如今看来,应该是压根就没消息。种地出身,又才发迹,能有什么消息?”

贾母温和地说:“这两日你也辛苦,鸳鸯,上回他们拿来的药材,给你琏二爷带上。”

说完她嘱咐贾琏:“你眼看着也要三十了,不能再跟年轻似的那么荒唐,又是冬天,叫平儿给你好好补一补。”

贾琏应了声又道谢,等着鸳鸯拿了东西给他。

鸳鸯送走贾琏回来,贾母又吩咐:“你去嘱咐黛玉一声,叫她写信回绝了吧,一定要客客气气的,寻些风寒咳嗽之类的借口,毕竟是个一等伯。”

贾母倒不是真想回绝,就是想稍微拿捏一下。他们家里是四王八公,大魏朝独一份的勋贵,宫里还有个贵妃娘娘,如何能这么轻易的叫人拉拢?

那也太不成体统了。

很快,林黛玉就收到了贾母的吩咐,她表情淡淡的:“紫鹃,点香。雪雁,过来磨墨。”

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心情。

来京城这么些年,除了宁国府和王家,她哪儿都没去过。

她真的很久很久没出过门,也很久很久没见过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