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涼殿還是從前的含涼殿, 廊蕪環繞, 亭台參差,氣勢恢宏, 巍峨古樸。
站在飛樓上眺望太液池,水光瀲灩, 垂柳依依,清澈明淨的池水中倒映著岸邊的婆娑花影。宮人劃著小船, 清理池中的枯荷衰枝,船槳劃破平滑如鏡的水面,盪開陣陣漣漪。
裴英娘沿著石階拾級而上, 殿前有雄渾的鼓樂聲傳來。
一百二十八位樂工披甲持戟, 按著《秦王破陣樂舞圖》, 擺出左圓右方、兩翼舒展的戰陣之形,來回交錯, 互相刺擊, 動作整齊劃一, 氣壯山河。
數十名龜茲樂人擂響鼓, 奏琵琶,雜以箜篌、篳篥、羌笛, 曲調高昂,聲騰雲霄。
樂人們高聲吟唱:「主聖開昌歷, 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殿前和廊下觀舞的文武大臣們胸懷激盪,紛紛離席, 站在廊簷下,跟著樂人們一起朗聲誦出唱詞。
飛樓直接通向配殿的閣樓,迴廊正對著殿前的空地,倚在飛樓前,台下的破陣樂舞一覽無餘。
殿前和廊下闊朗,足足可以容納上千人同時觀看場下的舞樂。今天文武大臣們都來了,東廊是頭裹紗帽、穿圓領衫袍的朝臣們,西廊是環肥燕瘦、珠翠滿頭的貴婦人。
李旦把裴英娘帶進閣子裡,吩咐使女為她梳洗打扮。
等樂舞聲停歇時,裴英娘從閣子裡走出來。穿對襟直領上襦,白羅衫子,系一條大紅石榴裙,頭綰雙螺髻,簪珠花鳳釵,胸前掛一副七寶瓔珞,腰佩錦綬,腳上踏小頭雲形花綾履,肩挽一條紅地花鳥紋夾纈披帛。
仍是個小娘子的裝扮,但衣裳層層疊疊,繡滿紋樣,一針一線,不知耗費了多少心血,光是金銀絲線就摞了好幾層,極為華貴隆重。
裴英娘頭一次穿這麼厚重的衣裳,渾身不自在。衣袖寬大繁複,腕上戴的鑲嵌寶石綠玉鐲時不時會卡住,她伸手整理衣袖,撫平皺褶,指尖摸到錦綢精細的紋路,觸感細膩。
李旦垂下眼眸,問她:「害怕嗎?」
裴英娘搖搖頭,目光從殿前威武高大的樂工們身上掃過,落在大殿前。
李治頭戴玉冠,著青織金麒麟錦圓領袍衫,端坐在大殿的高台上。
她想過李治可能會纏綿病榻,可能會憂鬱感傷,唯獨沒有猜到,他竟然會選在今天為出征的執失雲漸送行。
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的意外出現沒有影響到原定的出征計畫,前幾天裴英娘把抄好的經文送出去了,執失雲漸回贈她一把匕首。
香風細細,環珮玎珰,宮人們簇擁著盛裝的李令月逶迤而來。
李令月廣袖飄飄,淡施脂粉,走到裴英娘面前,拉起她的手,「英娘,待會兒我們一起去阿父那邊。」
裴英娘點點頭,心中的忐忑不安立刻不翼而飛,李治不僅不會疏遠她,還刻意讓她在這種盛大莊嚴的場合露面,回護之意不言而明。
李令月拍拍她的手,笑了笑,「別怕,只是敬杯酒而已,就和平常一樣。」
她神情平靜,氣度雍容,像是一夜間長大了許多,漸漸有了年長幾歲的穩重沉著。
裴英娘看著李令月的側臉,她是武皇后的幾個孩子中和母親長得最像的,細長眉眼,面頰紅潤,笑起來的時候,溫柔可親。
她回握李令月,輕輕喚她,「阿姊。」
李令月扭過臉,眉眼微彎,眉宇間的惆悵緩緩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促狹的笑意,「是不是害怕了?」她搖搖裴英娘的胳膊,「怕什麼!有我呢!」
裴英娘笑了一下,心裡踏實了許多。
李治斜倚憑幾,衣襟鬆散。太子李弘、六王李賢和英王李顯圍坐在他身旁,幾位王妃坐在另一邊。
樂舞散去,他把執失雲漸和擔任此次出征大總管的程錦堂叫到高台上說話。
李旦長身玉立,倚在欄杆前,袖子輕輕一掃,示意裴英娘和李令月,「去吧。」
裴英娘屏氣凝神,緊緊抓住李令月的手,一步一步走下飛樓。
登上石階前,她回過頭,李旦站在陰影中,看不清神情,但她能感覺到他緘默背後的關懷。
歌舞既畢,樂工們陸續散去,大殿前鴉雀無聲。
宮人簇擁著裝束華貴的姐妹倆穿過重重迴廊,跨過迴環連接的曲橋,緩步走到高台下。
迴廊裡、石階前、高樓上,所有人靜默不言,目光像鋪天蓋地的潮水一般,不約而同地投射在姐妹倆身上。
李令月昂首挺胸,在眾人的凝視中,緊緊拉著裴英娘,邁著端莊從容的步子,登上高台。
西風烈烈,兩人沐浴著燦爛的日光,明眸皓齒,衣飾華貴,雲鬢間的珠花寶石光芒閃爍。
廊下的朝臣和諸位公侯命婦們仰望著她們近乎於耀眼奪目的身影,各有思量。
李治含笑望著姐妹倆,笑容清淡,日光傾灑而下,在他鬢邊的白髮上鍍了一層淡淡的光輝,「令月,小十七,過來。」
李令月和裴英娘走近幾步。
李治一手一個,摸摸兩人的臉頰,指尖溫熱,「代朕敬將軍們幾杯酒。」
宮婢舉著漆盤上前,裴英娘拿起漆盤上的犀角杯,「恭祝郎君旗開得勝,早日凱旋。」
執失雲漸脊背挺直,灰褐色眸子煥發著異樣的神采,雙手接過犀角杯,飲盡杯中泛著琥珀色澤的酒液。
另一邊的程錦堂也飲了李令月送上的美酒。
兩人斂容正色,鄭重向李治行禮,肅然道:「臣等必不負陛下所托。」
李治勉勵二人幾句,命太子李弘送程錦堂和執失雲漸出城。
李弘氣色虛弱,眼角微微發青,穿一身寶藍地瑞錦紋細綾袍衫,儒雅俊秀,腳步略微有些蹣跚,和程錦堂、執失雲漸把臂而行,一起走下高台。
程錦堂不動聲色地攙著李弘,動作小心,執失雲漸則目不斜視,只管走他的。
六王李賢看一眼李治,轉過頭去望著太子的背影,面色複雜。
姑祖母說得對,不管發生什麼,阿父不會廢掉王兄。
他捏緊鎏金酒杯,手指微微扭曲。
龜茲樂人重新奏起舞樂,肩披縵衫、腰纏瓔珞的舞伎們舒展玉臂,翩翩起舞。
廊下觥籌交錯,歡聲笑語,朝臣們重新入席,開懷暢飲,談笑風生。
裴英娘挨在李治身邊,食案上有她愛吃的蟹黃畢羅、乳酥和黑椒胡餅,使女跪在一旁,手執長筷,夾起一枚畢羅,放在她跟前的在小碟子裡。
她低頭絞著玫紅裙帶,沒動筷子。
和李令月說笑的李治忽然扭過臉,拍拍她的頭,「怎麼不吃?是不是沒胃口?」
語氣還是一如既往的溫和慈愛。
裴英娘鼻尖發酸,囁嚅了一聲,執起筷子。
李治笑了笑,半個多月沒見,小十七多半是嚇壞了。
從前,在她眼裡,他是個溫厚敦實的父親。經過此事,小十七還會和以前一樣看他嗎?
她會不會被他的冷漠涼薄嚇破膽子,從此和其他人一樣,將他視作一個喜怒不定、冷血無情的帝王?
那種出自內心的孺慕敬愛,自然而然的親近,大概是不會再有了。
李治微微嘆口氣。
他額角隱隱有些微汗意,舉辦出征儀式對他來說,實在太吃力了。
可他沒有選擇。
義陽和宣城的事,既是家事,也是國事。太子的莽撞行為不止觸怒了武皇后,也在前朝掀起軒然大波,他必須盡快平息風波。
否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蠢蠢欲動,妄圖利用太子和武皇后的矛盾,攪亂平靜的朝堂。
「阿父。」
一聲嬌軟的呼喚在耳邊響起。
李治抬起眼簾。
裴英娘捧著一張丁香色帕子,眼巴巴地盯著他看。猶豫著想為他拭汗,又怕動作太大,引得別人側目,乾脆把帕子往他手心裡一塞,「阿父累了。」
今天的出征儀式意義重大。
太子李弘揭發武皇后的不仁,將李治氣得嘔血病倒,滿朝文武議論紛紛,勸諫的摺子像雪片一樣堆滿案頭。
李弘體弱多病,政務都是由東宮屬臣替他料理的。以他的心性,難以承受接下來的驚濤駭浪。
光是眾人的非議,就足夠把他壓垮了。
李治特意召集群臣歡送程錦堂和執失雲漸,武皇后沒有出席,六王李賢、七王李顯都在場,李旦也在飛樓上觀望。廊下是朝中的文武官員,領著二品虛銜的老臣,官居三品、掌握實權的宰相,兩省常參官,只能參加大朝會的七品芝麻官,外國使臣,宗室王孫,皇親國戚,世家名流,一個不落,能來的都來了。
李治這是在當眾豎立太子李弘的威信,穩固他的太子之位。
同時,李治也是在為她正名,昭告天下,即使她只是個皇室養女,也容不得別人輕視。
裴英娘心裡湧動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出身高貴,但因為捲入宮闈爭鬥而落得幽禁的悲慘下場,縱然是武皇后挾私報復,可李治的不聞不問,也是造成兩位公主悲劇的原因之一。
李治的溫柔和寵溺,讓裴英娘忘了對方也是個殺伐決斷的天子,他對武皇后和武皇后所生的子女有多疼愛,對其他庶出子女就有多無情。
長孫無忌、高陽公主、巴陵公主、房遺愛、柴令武、李元景……
皇室成員,血親外戚,甚至是親生骨肉,李治都能果斷地痛下殺手。
他手上沾染的鮮血,不比其他皇帝少。
他比同胞兄弟李承干和李泰更沉著冷靜,手段也更高明,他先借長孫無忌之手,除掉吳王李恪,逼死姑父、姐姐、叔父數十人,然後等羽翼豐滿,時機成熟,和武皇后聯手,一舉擊垮長孫無忌、高家、王家的關隴體系。
王皇后和蕭淑妃是他的枕邊人,但涉及到前朝爭鬥,他狠決涼薄,照樣沒有絲毫留情。
多年的病痛和中年以來的深居簡出讓人忘了李治早年的雷霆手段,他是太宗李世民親自教養長大的,該狠心的時候,他比誰都鐵石心腸。
武皇后是唯一的例外,也只有這一個例外能讓他優柔寡斷了。
新城公主抑鬱而亡,李治愧對妹妹,提起新城公主時,總忍不住淚灑衣襟。
但裴英娘知道,如果再給李治一次機會,他仍然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他不會因為妹妹放過駙馬。
這樣的李治本該讓裴英娘心生畏懼的,可她忘不了剛剛進宮時,李治對她的呵護和關愛。
每天清晨去含涼殿問安,他歪坐在簟席上,眉眼溫和,笑容和煦。光線從槅窗外撒入,籠在他身上,花白的兩鬢泛著柔和的暈光。他招手喚她,像個普普通通的長輩,「小十七,快過來。」
他喜歡喊她小十七,不是別的,只是親暱,彷彿她永遠是個小娃娃。
樂聲平緩柔和,如黃鶯出谷,龜茲樂人們正在奏《春鶯囀》。
裴英娘從翻湧的思緒中回過神,輕輕握住李治的手,輕笑著問:「阿父,《春鶯囀》真的是您讓樂師譜寫的?」
李治怔了一下,眉頭輕輕蹙起,沉默半晌,眉宇間的陰鬱淡去幾分,「怎麼,聽說你最近在學這支曲子?」
李令月笑嘻嘻湊過來,「誰向阿父告密的?我和英娘苦學了好久,就等著冬至的時候給阿父一個驚喜呢!」
李治朗聲歡笑,多日的積鬱沉痛彷彿隨著他的笑聲散發得乾乾淨淨。
他一手摟著李令月,一手摟著裴英娘,「好,冬至那天,為父等著你們的驚喜。」
義陽和宣城已經遠離長安,走了也好。走了,才能平安活下去。
台下的眾人把李治和李令月、裴英娘之間的親密孺慕看在眼裡。
台上的李賢、李顯和幾位王妃自然看得更分明。
趙觀音悄悄扯李顯的衣袖,「你看看太平和永安,聖人喜歡嘴甜的人,你怎麼就不能學著點!」
李顯舉著一杯波斯龍膏酒,一臉茫然,「學什麼?阿父很喜歡我呀!」
趙觀音氣急,李治對李顯那算喜歡嗎?只是把他當成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看待罷了,她的丈夫,怎麼能窩窩囊囊,當一個閒散親王?
作者有話要說: 破陣樂部分參考了《西域傳來之畫派與樂舞》和《通典》,破陣樂舞是大型歌舞,音樂的話可以把它當成軍歌。跳這個舞需要一百多個男人打扮成士兵模樣,模擬戰場上的動作,氣勢磅礴,非常壯觀,據說後來有幾千人一起跳的,還有把戰車拉到場子裡跳的。
破陣樂舞在唐朝時很出名,當時很多外國人也知道這支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