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到大秦当神医,建立千年世家 > 第37章 这是来监视的,甚至是来审查的

第37章这是来监视的,甚至是来审查的(第1/2页)

回到咸阳,李沐将厚厚一卷巡视文书恭敬地呈给太医令张弛。

张弛花了一个时辰,仔細翻阅,脸上渐渐露出赞许的神色。

文书中,尽是南阳、三川两郡药材的品相差异、计量单位的混乱,以及如何统一标准、提高效率的详尽方案。

从草药的辨识图谱,到药量的铢、两换算,鉅细靡靡,无可挑剔。

最重要的是,通篇文书,对廷尉李斯在南阳的那场儒生之辩,以及那石破天惊的一体绝禁之言,竟是只字未提。

“好!做得好!”张弛放下竹简,浑浊的老眼中精光一闪,“李沐,你果然是个识大体的人,写的不错!”

李沐心中一凛,躬身应是:“下官应做的。”

他当然明白。

如今的咸阳城,这部庞大的战争机器,正悄然调转齿轮,从对外征伐,转向对内锻造一张无形却更为致密的法网。

廷尉府的官吏如同一群沉默的织工,将严苛的秦律推行到每一个新设的郡县;

而少府的计吏们,则像精准的工蚁,丈量着每一寸新归附的土地,将其纳入帝国的版图。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效率的冰冷。

李沐的生活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白日里,他在堆积如山的药材与文书中消磨时光,核对品类,厘定标准,直至日暮西沉。

而当夜色笼罩宅邸,他书房的孤灯便会亮起。他依旧在与时间赛跑,只不过这次镌刻的,不再是诸子百家,而是他脑海中那些失传的古代医决和后世的医学精要。

他要为这个时代,留下真正的救人之术。

这份平静,在初冬第一场寒风吹抵咸阳时,被一个不速之客打破了。

那天下午,一个身着三百石官吏服饰的年轻人,径直来到了太医署,点名要见李沐。

“在下杜演,奉廷尉大人之命,前来协助太医署,处理药材规划统一事宜。”

年轻人面容白净,眼神却锐利如鹰,语气平板,不带丝毫感情。

廷尉府的人!

张弛闻讯,连忙亲自将杜演迎入正堂,脸上堆满了客气的笑容。

李沐站在一旁,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这个叫杜演的年轻人。

他看似恭敬,但腰杆挺得笔直,那双眼睛在扫视四周时,带着一种审视和评估的意味。

李沐的心沉了下去。

李斯派来的人,绝不可能只是协助那么简单。

这是来监视的,甚至……是来审查的。

果不其然,从第二天起,杜演便如影随形。李沐走到哪,他便跟到哪。

李沐翻阅哪一卷竹简,他的目光便也落在哪里。

他话不多,但每一个问题都直刺要害。

“李药丞,”杜演指着一捆刚刚从陇西运抵的当归,“此物从产地运至咸阳,路途遥远,耗损巨大,我观其药性,与巴蜀所产之独活颇为相近,若以独活代之,国用可省三成,不知可否?”

李沐的指尖在粗糙的竹简上轻轻划过,心中冷笑。

这是一个陷阱。

若答允,便是拿人命当儿戏;若直接反驳,又可能被扣上不思国用,耗费钱粮的帽子。

他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钦佩的神色:“杜吏所言,处处为节约国用着想,沐,深感敬佩。”

见杜演面色稍缓,李沐话锋一转,声音却变得凝重无比。

“然,军中断骨之士,失血甚巨,元气大亏,非当归之霸道行血、补血之功不可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章这是来监视的,甚至是来审查的(第2/2页)

而军中宿将,常年风餐露宿,风湿入骨,疼痛难忍,则非独活之猛烈驱风、胜湿之效不可除。

二者看似相近,实则天差地别,若强行替代,轻则延误军情,重则枉送性命。

敢问杜吏,人命与国用,孰轻孰重?”

杜演的目光闪烁了一下,手中的笔在木牍上迅速记下几个字,口中喃喃自语:“不可替代,事关人命……”

他不再争辩,却又抛出了新的问题。

“此洁净之法,李药丞所创?”

杜演指着一套用于清洗伤口的陶盆、麻布和沸水煮过的铜匕。

“我粗略算过,仅此一项,便让伤兵营耗费平添三成,这多出来的三成耗损,于我大秦,究竟何益?”

又来了!

李沐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平静如水:“益处在于,药效更纯,伤口愈合更快,能让一个原本需卧榻月余的锐士,十日便可下地操练,让一名染了时疫的黔首,能更快地康复,重返田垄,以三成之耗损,换取七成之人力,此为大益。”

杜演的笔再次动了。

“此举,可使患者速安……”

李沐的后背,瞬间渗出了一层冷汗。

他猛然意识到,自己不是在和一个同僚探讨医术,而是在接受一场严苛的审判。

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这个杜演曲解、记录,最终呈于李斯的案前。

那句人命与国用,孰轻孰重,听在李斯耳中,会不会变成李沐此人,心怀妇人之仁,罔顾大秦国策?

接下来的日子,杜演更是将商君、韩非子的法家典籍挂在嘴边,时常在言谈中引用,观察着李沐的反应。

终于,在一个寒风萧瑟的黄昏,杜演抱着一捆崭新的竹简,走进了李沐的官署。

“李药丞,这是廷尉大人赠予你的。”

杜演将那沉甸甸的竹简放在案上,目光灼灼地盯着李沐。

“廷尉大人说,医者医人,亦当知医国之理,李药丞既有济世之心,更当通晓这治国平天下的大道。”

李沐的目光落在竹简的卷首,三个古朴的小篆刺入眼帘——《商君书》。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这不是赠予,这是警告,是命令,是最后的通牒。

他缓缓起身,对着杜演深深一揖:“沐,谢廷尉大人厚爱。”

在杜演满意的注视下,接下来的每一天,李沐都将那卷《商君书》带在身边,仔细研读。

他甚至会偶尔向杜演请教其中艰涩之处,表现出一个勤勉好学的下属应有的一切姿态。

杜演对他日渐和颜悦色,监视似乎也放松了许多。

是夜,李沐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

妻子秦玉婉一如既往地迎上前来,为他解下官袍,换上舒适的深衣。

烛光下,她的眉眼温柔如水,驱散了李沐一身的寒气。

“夫君今日似乎格外疲惫。”

李沐勉强一笑,没有多言。

他将那卷《商君书》随手放在桌案上,又从行囊中取出了另一幅崭新的、空白的竹简。

秦玉婉为他端来一碗热汤,不经意地瞥了一眼,只见丈夫在铺开的空白竹简上,以那种她看不懂的、笔画繁复的楚国文字,缓缓地、一笔一划地,开始篆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