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拥兵百万被赐死,起兵剑指朱元璋 > 第26章 满朝文武惊恐,朱栢杀来了!

第26章满朝文武惊恐,朱栢杀来了!(第1/2页)

朱元璋的咆哮在殿内激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似乎又变回了那个一声令下,便能调动千军万马,决胜千里的洪武大帝。

他声嘶力竭地吼叫着,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会像往常一样,披甲执锐,大步流星地走进来,跪在他面前,沉声领命。

可是,没有。

什么都没有。

回应他的,只有死的沉寂。

殿内的空气凝固了,所有官员都低着头,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发出一丁点声音,惊扰了这位已经彻底陷入疯癫的皇帝。

他们不敢看他,更不敢提醒他。

提醒他,凉国公蓝玉,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他以谋逆之罪,凌迟处死,夷其三族,牵连被杀者,多达一万五千人。

那个曾经为大明北上大漠,封狼居胥的一代名将,早就化为了一具枯骨,连皮都被剥下来,填上稻草,传示天下。

时间,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漫长。

朱元璋的咆哮声渐渐停歇,他喘着粗气,那双疯狂的眼睛里,终于透出了茫然和困惑。

为什么……

没有人回应?

蓝玉呢?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敢在他面前都耀武扬威的蓝玉,怎么会不听他的旨意?

他转过头,再次看向那群低垂着脑袋的文武百官。

从他们的脸上,他看到了恐惧,看到了怜悯,更看到了一种他从未见过的、难以言喻的悲哀。

那一瞬间,有一道闪电劈开了他混乱的记忆。

蓝玉……

蓝玉案……

剥皮……

实草……

一个个血淋淋的词语,一幕幕尘封的画面,瞬间冲入他的脑海。

他想起来了,他全都想起来了。

常遇春,病死在北伐途中。

李文忠,英年早逝。

胡大海,被叛将所杀。

傅友德,被他逼着在自己面前,杀了两个儿子后,再自刎而亡。

冯胜,被他赐死。

还有蓝玉……

那个他最后的,也是最锋利的一把刀,被他亲手折断,碾碎。

是他,全都是他亲手干的。

他为了给自己的宝贝孙儿铺平道路,把他当年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把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悍将猛士,一个一个,亲手送进了坟墓。

现在,报应来了。

他最疼爱的儿子,举起了反叛的屠刀,兵锋直指他的心脏。

而他,环顾四周,却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

“呵……”

一声干涩而绝望的笑声,从朱元璋的喉咙里挤了出来。

他踉跄着后退了两步,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一屁股跌坐在了那冰冷的龙椅之上。

那笑声嘶哑,破旧的风箱,在空旷死寂的奉天殿里回荡,刮擦着每个人的耳膜。

朱元璋瘫在龙椅上,双眼空洞地望着殿顶那繁复华丽的藻井。

金龙盘绕,宝珠垂悬,一如他君临天下时的模样。

可现在,那龙在嘲笑他,那宝珠也变得冰冷刺眼。

他死了。

他们都死了。

朕的将军们,朕的兄弟们,都被朕亲手送走了。

朕把自己的爪牙全都拔了,把自己的臂膀全都砍了。

现在,那个逆子带着刀来了,朕拿什么挡?

拿什么去杀他?

朱元璋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百官。

一张张陌生的,或者说不那么熟悉的面孔。

文臣。

全是文臣。

齐泰,黄子澄……

这些都是他为允炆准备的肱股之臣,是治国安邦的笔杆子。

可现在,他需要的是刀,是能见血的刀!

他的视线越过这些文人,在武将的行列里搜寻。

稀稀拉拉,寥寥无几。

都是些什么人?

守卫京师的宿将?

或是靠着祖上功劳荫封的二世祖?

耿炳文?

老了,太老了。

当年的长兴侯,如今怕是连刀都提不动了。

朱元璋的视线在他身上停留了一瞬,便失望地移开。

让他去?

怕是半路就得病死在军中。

郭英?

武定侯郭英倒是还在。

可他……

朱元璋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郭英是善战,可他太稳,太谨慎,让他守城尚可,让他主动出击,去迎战朱栢那种疯子的虎狼之师,他没有那种一往无前的气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章满朝文武惊恐,朱栢杀来了!(第2/2页)

不够,都不够。

朕需要一个像蓝玉那样的疯子,一个像傅友德那样的猛士!

一个能让朱栢那个逆子听到名字就两腿发软的帅才!

朱元璋的胸膛剧烈起伏,浑浊的眼中再次燃起疯狂的火苗。

他死死盯着那群武官,试图从那些平庸的身影中,挖掘出一毫的将才锋芒。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一个身穿华服,身形高大,面如冠玉的年轻人身上。

那年轻人站在武官队列的前排,鹤立鸡群。

他感受到皇帝的注视,身子不易察觉地抖了一下,头垂得更低了,但那挺直的腰板,却暴露了他内心的几分自得与骄傲。

李景隆。

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

朱元璋的嘴唇哆嗦了一下。

李文忠……

那个他视如己出,倚为长城的亲外甥。

如果文忠还在,何至于此!

文忠用兵,沉稳中不失奇诡,大局观冠绝当世,有他在,十个朱栢也翻不起浪来!

可文忠死了,只留下这么一个绣花枕头。

朱元璋对李景隆的印象,就是一个整日只知呼朋引伴,斗鸡走狗,附庸风雅的纨绔子弟。

空有一副好皮囊,肚子里全是草包。

靠着他老子的功劳,袭了爵位,在京城里混得风生水起,人人都叫他“小曹国公”,可谁都知道,他比他爹差了十万八千里。

用他?

朱元璋的心里涌起一阵剧烈的恶心和鄙夷。

让这么一个废物去统领大军,去和那个已经展露獠牙的逆子作战?

这不是把几十万大军往火坑里推吗?

可是……

不用他,朕还能用谁?

朱元璋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

没有了。

真的没有了。

那些能征善战的,那些百战余生的,坟头的草都几尺高了。

剩下的这些,不是老迈昏聩,就是庸碌无能。

李景隆再不堪,他也是李文忠的儿子。

他的身上,流着李家的血。

他是勋贵之首,在军中,那些宿将老兵,多少会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听他号令。

这已经是朕手中,唯一一张看起来还算像样的牌了。

何其可悲!

何其讽刺!

他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开创了这煌煌大明。

到头来,面对儿子的叛乱,竟然要靠一个自己最看不起的纨绔子弟去救驾。

这天下,还有比这更滑稽的事情吗?

深不见底的悲凉,淹没了朱元璋最后的挣扎。

他认命了。

“李景隆。”

沙哑的声音从龙椅上传来,很轻,却在死寂的奉天殿内炸响。

百官猛地抬起头,惊愕地看向那个被点到名字的年轻人。

李景隆浑身一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僵硬地抬起头,看到龙椅上那双空洞而绝望的眼睛正盯着自己。

“臣……臣在。”

他咽了口唾沫,声音有些发颤,但更多的,是一种按捺不住的狂喜。

机会!

天大的机会!

他李景隆,终于要出人头地了!

他要向天下人证明,他不止是李文忠的儿子!

朱元璋看着他那张因为激动而微微涨红的脸,眼中的鄙夷一闪而过,随即被更深的疲惫所取代。

“朕……命你为征西大将军,”

朱元璋的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带着血锈的味道,“总领京师兵马,即刻发兵,给朕……去平了那逆子的叛乱。”

话音落下,满朝哗然。

所有人都傻了。

让曹国公去?

那个只会夸夸其谈,连兵书都没读过几本的李景隆?

皇上是疯了吗?!

一些老臣脸上露出了无法掩饰的惊骇和绝望,嘴唇翕动,似乎想要出言劝谏,但看到朱元璋那张死灰般的脸,又把话咽了回去。

劝什么?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皇帝已经无人可用了。

这大明朝的武将,都被他自己杀光了。

李景隆强忍着内心的狂喜,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动作夸张地行了一个大礼,声音因为激动而显得格外洪亮:“臣,李景隆,领旨!!”

“臣必将湘王逆贼碎尸万段,以报皇上天恩!!”

一连两次册封,先统兵,在封征西大将军!

祖上荣光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