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同我仰春 > 第九章 为何谋反?

同我仰春 第九章 为何谋反?

簡繁轉換
作者:理之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9 16:46:03 来源:源1

绍绪三年,六月廿日,漱玉阁

夏日的天,热得让人心生烦躁,更何况连着两日,云苏每每去父亲书房,父亲总是在会客,她的推衍一下子毫无新的进展。

好在这日,狗蛋传信求见,说有重要的消息,惹得云苏这一天都万分期待。黄昏时分,狗蛋终于来了。云苏在花厅见了他。

「小姐,那个叫辅卿的太监,实不好查。只有一个前朝在浣衣局当差的老太监,仿佛记得有这麽一个人。那老太监已经七老八十,说话颠三倒四的。一说他是十多年前,自愿自宫入宫的。又说是什麽罪臣之后,被施了宫刑入宫的。哦,对了,他说这个辅卿可能姓邓,先是在浣衣局当差,也不记得当了多久差,然后可能是被哪个娘娘要走了。要走以后,就没在浣衣局中见到这个人了。这个老太监是新帝登基后,出了宫的。他出宫后的事,他就更不知道了。这老太监之所以还记得这个人,就是因为这个邓辅卿好像是个举人。长的也好看,爱乾净,挺文气的。」

「邓辅卿?」李云苏念叨了一下这个名字。

「再有就是齐逆的事了。齐逆是新帝登基后谋逆的。齐逆和先太子是同胞手足,都是元后嫡子。先太子被废后……」

「先太子有被废过?」李云苏一惊。

「有的,小姐。」

「是什麽时候的事?废了以后,又如何了?」

「这,我没细问,我想着不是小姐交代的事,就没仔细问。」

「不急,你先继续说。」

「先太子被废后,齐逆一直找机会为兄长伸冤,曾被仁宗皇帝申斥。坊间说,先太子能被平反正名,齐逆出了大力。」

「新帝登基二年九月,齐逆带兵围宫,宫里还有太监配合。前面那个老太监也说,那晚宫里死了很多人,然后很多人被带到锦衣卫,他也被用了刑。他什麽都不知道,不多久就被放出宫了。」

李云苏示意采蘼给狗蛋倒了一杯茶,狗蛋高兴得道了谢,一口气全部都喝完了,采蘼又添了一杯。

「齐逆为何要谋逆?」

「还不是为了那个位子呗。坊间说,老皇帝原来是要传位给齐逆的。齐逆年长,又是元后嫡子。就是不知道为何,诏书最后落给了今上。也有人说,这是齐逆自己给自己脸上贴的金,就凭他四十六年带兵坑死了老英国公,仁宗皇帝就不可能传位给他。仁宗皇帝就是四十六年一战后,一病不起的,否则要长命百岁的。」

「那齐逆谋逆被诛后,原来齐王府的人呢?」

「可惨呐!小姐!好多人都看见了,说是在菜市口砍了头,一家老小,男女不论,都砍了头。说下的旨意是他不忠不孝,狂悖歹毒。可见皇上是恨毒了他。」

「男女不论?」

「嗯,小孩都不放过。砍头血流满地,那天天上是乌云滚滚。所以,有人说还是有冤情。不过也不敢公开说,怕锦衣卫的大老爷听到。」

李云苏一想到上一世自己家也是满门男丁全部斩立决,不由打了一个寒颤。

采蘼看到了小姐身子一抖,忙呵斥狗蛋,吓得狗蛋直吐舌头。

「不妨事,只是觉得很是凄惨!狗蛋,还有关于齐逆的什麽消息吗?」

「对了,齐王府至今封着,有人说晚上还会闹鬼!」

「狗蛋!」采蘼怕吓着里云苏,着急得喊了出来。

李云苏举手制止了采蘼,冷静地问,「为何这麽说?」

「齐王府上下都没人了,可是晚上路过齐王府,还能听到里面有声音。那可不是在闹鬼?」狗蛋吞吞吐吐地回答。

李云苏想了一下,觉得不是闹鬼,应该是皇帝在派人查什麽,只是掘地三尺仍没查到。但是,她不会把这个猜想说出来,她要想办法提醒一下父亲,皇帝在查齐逆的事。

「小姐,」狗蛋从胸口摸出了银子,双手捧着递给李云苏。云苏一打眼望去,约莫还剩二十多两。「这是用剩下的。打听齐逆的事,没花多少钱。本是轰动京城的大事,又没过去一年,坊间知道的人多。就是打听那个太监的事,费了点功夫,请人吃了饭,还请老太监喝了两顿酒,花了二十多两银子。这是剩下的,交还给小姐。」

李云苏没有收,只让狗蛋留着,又让采蘼取了三十两,关照狗蛋说「你继续去找那个老太监,问问他宫里还有相熟的人否,这个邓辅卿到底是谁,你一定要给我问出来,不要着急,慢慢查,钱不够再来领。另外,你再打听一下先太子被废是什麽缘故,太子府可有牵连,被废后又被正名,到底是何缘故,先太子还有后人没有。终是一句话,不要着急,要隐蔽点。」

狗蛋忙连声应下!

狗蛋一走,采蘼就着急得拉着李云苏的手问,「小姐,你想做什麽?为何要问这些事?」

李云苏不便明说上一世国公府会被皇帝问斩的事,只圆了个谎话,「我之前摔着了,昏睡了三日,这三日里总是梦到有人跟我喊冤,他说他是齐王,故而想知道一二。」

然后又正色对采蘼说,「你不许告诉母亲。今天你也瞧见这个狗蛋了,是个实诚人。他倘若要瞒我,就说五十两花完了,我也是无从去查证的。所以,这人是忠心的。那我左不过是白花了银子,知道点消息,然后了个心安。你不要惊扰家里大人。倘若你被我知道告诉了父亲母亲,我非让你娘领你回家不可!」

采蘼一听,立即跪了下来,「小姐,奴婢不敢的。」这姑娘房间的大丫鬟要是被老子娘领回家,别说脸面没有,生路恐怕也是没有了。

李云苏点点头,吓唬了采蘼一番,更方便她独自行动了。

当下出了漱玉阁,往父亲的书房来。

父亲今日倒是没有作画,正在窗下打着棋谱。

「父亲!」李云苏笑眯眯得行了一个礼。

「云苏来啦!」李威招了招手,给对面的座位上放了一个茶杯,刚想倒一杯茶,又想到云苏才八岁,晚间喝茶恐碍睡眠。「砚生!」

砚生急急忙忙跑进来,打了个千,「国公爷!」

「去给小姐要碗牛乳来。」

砚生又风风火火跑了出去。

「父亲有闲,可能陪女儿讲讲闲话?」李云苏歪头问。

「你小孩子家家的,能讲什麽闲话?」李威放下棋谱,倒是一幅齐耳恭听的样子。

「数日前,在父亲这里看到了一幅画,您提及太行山的险要。我回去翻查了《皇舆图全志》有点不明白。」

「哟,我们家是要出个女将军呀,《皇舆图全志》能看懂?」

李云苏摇了摇头,皱着眉头说,「父亲笑话人家,要能看懂,还来找您作甚?」

「哈哈哈哈,云苏将军说的是,父亲错了。你倒说说,哪里不明白?」

「您曾提到,隆裕四十六年,北狄也曾打过来。女儿不懂,最北的军都陉,虽短要越过居庸关。《皇舆图全志》说居庸关山势雄伟,悬崖夹峙,巨涧中流,奇险无比,想来骑马甚难。南五陉,则要绕道甚远,跨晋州破赵地才能打到京郊,算来行军路长,不是很划算。飞狐陉呢,有紫荆关,山峦峭峙,过去便是大同镇和宣化镇,如果是从此陉打来,宣化和大同怎麽会毫无反应?蒲阴陉呢,书中说是一线微通,蜿蜒百馀里,而且直通大同镇。我记得父亲讲过,大同是九边重镇,北狄打来,他们怎麽会不知道?所以想来想去都觉得很奇怪。」

李威震惊地不知道如何作答!「云苏,这是你从书里看来的?」

「是啊!」李云苏镇静地点点头。上一世她是国公府的么女,娇养大小姐,不谙世事。九岁家破时,什麽都不懂,只是识得字。后来进了烟花巷,也学了一些吟诗作词,都不过是风花雪月。这一世她归来便在学习。她不知道为什麽家会破,想来不是卷入皇权之争,军权之争或勋贵文官之争。所以她天天在恶补知识,从职官到舆图,无一不看。可惜能刊刻的书籍,大抵讲的都是旧故。所以她才需要最近几十年的消息。「女儿是不是有什麽理解错了?」

「不不,为父只是震惊,想你大哥九岁时,尚不能分析行军路线和军事部署的关系,不能分析行军地理条件。你竟然能自己摸索思考,真是让为父刮目相看。」

李云苏讪讪一笑,心想,「我只是看上去九岁,实际上已经两世为人了。」然后诚心给父亲行了一礼,「请父亲教我!」

「我们家云苏说的是,四十六年北狄确实是从飞狐陉入的。破飞狐关,打到黑石岭堡时,京都才接到飞狐关铺卒发来的入侵消息。是时,宣大两镇都无军情。然北狄陈兵五万,过陉绵延,就算他们打飞狐关时不知,破飞狐关后宣大两镇也当知晓。此事为父一直心存怀疑。京都先接到的是宣府镇的消息,说北狄是绕大同镇行军。后接到大同镇的消息,说北狄是从宣府镇行军。两边都推说不曾从自己这里过。只是北狄退兵时,兵分两路,把之前来的行军痕迹都破坏地一乾二净,另人无从查起。」李威说到这个,有点颓然。

李云苏霍得站起身来,问道:「那父亲,为何是齐逆领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