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府这边,比其他地方要热闹多了。一个大厅里面坐着李威丶李武丶杨震岳丶杨翊骅丶杨翊骝,旁边还站着李云璋丶李云璜丶李云玦丶杨钺铮和杨钺锟。
李威让李云璜和李云玦说了今天发生的事情,然后又让李武将虎苑的经过都详细说了一遍。
李威很快得出了几个结论,今天一共有三个局。
第一个局是皇帝做的杀云璜和云玦的局。镇北侯是真想杀李云玦,陆楣是真想杀李云璜。这个局中,忠勇侯被瞒住了。
李威心想,皇帝可真够胆。《孙子兵法·谋攻篇》的原文:「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一个镇北侯府,一个孤身的陆楣,要对一个英国公府和一个襄城伯府,也不知道皇帝哪里来的勇气?
这个局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一直让人看不清楚的永昌伯卫定方,在对英国公府的问题上是友军。根据马驫的报告,卫定方是在第二支袖箭发出的时候,射出的箭,打掉了袖箭。他在射箭前,已经看到了第一支袖箭。
值得玩味的是,他压制了马驫去杀陆楣。兴许是他不想得罪皇帝,保持中立。兴许也有其他原因。
第二,第二个局便是猛虎出,北狄入的局。这个局应该一开始是冲皇帝来的,李威看的清楚,他隐在襄城伯身后,一开始北狄的弩箭是指着皇帝的,突然看到了他,才箭指了他。
这个局绝对不会是皇帝做了要杀李威的。
因为关于虎苑的猛虎,皇帝的忌惮不是演的。初八日陆楣跟着李武去查虎苑时候,查的无比仔细。
而且,这个局和良国公府没关系。若非良国公发出的玄铁珠,李威今天可能就死了。襄城伯杨震岳藏的玄铁珠,正在李威手上把玩。
进而,不管良国公是什麽立场,在对英国公府的问题上,他是友军。
第三,第三个局是有人用白羽箭杀皇帝。李威不知道这个局谁做的。因为能做这个局的太多了,甚至他想到了太子和二皇子。
想到这个局时候,李威突然就想到了邓修翼。邓修翼不太好动,就放在了离开晾鹰台最近的西宫。李威吩咐李武等皇帝次日走后,就派人把邓修翼接出了西宫,安置过来。
李威很怕南苑的人怠慢邓修翼。因为他知道邓修翼不是想替皇帝挡箭,他是想为李威挡那个弩箭的。
陆楣的那个袖箭,现在应该知道的人不少。一共三支,永昌伯拿走一支,忠勇侯也拿走一支,还有一支在英国公府。这忠勇侯和永昌伯各拿走一支,且不跟皇帝报告,其中肯定有问题。
大家听完李威的分析,都觉得有道理,都松了一口气。是夜所有人都留在了英国公府处,因为大家怕晚上还有人有行动。不过却一夜好眠。
这一晚,唯一没睡着的便是李威。在李威看来,正是皇帝下令陆楣击杀李云璜。他不知道其实皇帝认为太子后人是李云玦,陆楣本是擅自行动。
所以,他以为皇帝已经知道太子后人就是李云璜了,那就躲不过了。
如何才能在皇帝已经瞄准情况下,让云璜脱身呢?又如何才能同时保住英国公府呢?李威还真不知道该怎麽办。
这时他突然更加理解李云苏的急切了。不知道他的苏苏小丫头在家做什麽呢?
……
次日清晨,皇帝的銮驾就出发了。皇帝真是烦透了南苑这个地方,因为晚上他又听到老虎叫了。四只出栏的猛虎,三只被杀。唯一一只,现在不知道游荡在南苑的哪里。
……
傍晚时候,李威等回到了英国公府。杨老太太看着所有人都平平安安地直呼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当即决定两日后去京郊潭柘寺还愿,感谢佛祖保佑。是日夜,有两个人翻入英国公府,被李武当场格杀。
……
仍是当夜,甘林去了张齐的房间。甘林本身职务是乾清宫掌事太监,他和朱庸一样都是伺候皇帝很多年的人,皇帝非常信任他,经常召他随侍,甚至有时候比朱庸还多。只是他这个人不争权,所以在宫中素有活菩萨之称。
不过,这次甘林来,却让张齐感受到了活菩萨也有怒目金刚一面。甘林直接问的便是邓修翼身上的笞痕是怎麽回事。
「贱奴总有不听话的时候,当需调教。」张齐一开始还不以为然得说。
甘林看着张齐,目光很冷。「邓修翼舍身救了陛下,太医疗伤时,陛下看到了。」
张齐一惊,「那陛下说了什麽?」
「如果该你知道的,陛下自然会跟你说。」甘林这个话,其实份量很重。
「请甘公公教我」,张齐也不算傻。
「说穿了,我们这些奴婢的一切都是陛下的,包括身子。请张公公不要弄错,就好了。」说罢,甘林就告辞了。
张齐看着他离开的背影,跺了一下脚。
「好你个邓修翼!」
……
九月十二日,杨老太太带着全家女眷去京郊潭柘寺上香还愿,这次李云璜和李云玦也一起出行。
两个小伙子长这麽大第一次可以出京游玩,甚是兴奋。一路高头大马神采飞扬。
云苏趴在马车窗边,看着自己两个哥哥说说笑笑,连平时沉默寡言的李云璜都脸上带笑,李云苏惊觉云璜有时候嘴角微勾的样子居然和绍绪帝有几分神似。
英国公府的车马出盛京西直门后,陆楣才接到派驻在西直门的锦衣卫报告。突然他才意识到,在英国公府门口的两个暗桩已经好几天没有来报告了。
他若此时调动兵马,可能也只能在回来路上伏击。他便开始盘算兵力。英国公府有三位一品夫人,向来煊赫,西直门的锦衣卫报告一行人护卫可能上百。
思来想去,此时追赶最多只能追到东王佐,正面击杀如有漏网之鱼,回来不好交待。更何况他还记得马驫,也许马驫也会跟随。那麽到时候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所以只有亲自带队,出精锐,在他们回来路上伏杀李云璜和李云玦才可。
于是他点了二十馀人,下令午时骑快马出发。他选择的伏杀地点就是出卢沟桥向长辛店中,一处树林茂密的地方。
午时过后,待锦衣卫出动后约莫一刻钟,永昌伯府亦有三十馀人,打马而出。
……
英国公府女眷到了潭柘寺,便一一上香还愿,老太太此时拘着李云璜和李云玦不离开自己左右。大殿还愿完毕,孙氏笑着跟老太太说,「母亲,儿媳想去旁边的清心庵一趟。听说那里有座观音殿,求子甚灵。」
「你替谁求子呀?」老太太笑着问。
孙氏大大咧咧说,「老太太就不想再抱个小孙子?」
杨老太太哈哈大笑,「好好,你再生一个,我帮你带大。」
「那这小子福气可就大上天了!」孙氏也笑着答应。老太太便放孙氏一人前去了清心庵。
……
孙氏走后,裴家柳氏带着裴世韫和裴世衍也来到了潭柘寺。这本是柳氏听闻英国公府要来上香特地赶来的。南苑猛虎袭曾令荣,令其下身瘫痪,卧床不起。柳氏有意和镇北侯府退亲,不知道这个事情如何办才不撕破脸面,故一则来向老太太讨个主意,二则也带女儿来散散心。
柳氏来后,也先上香。随后就遣了裴世韫和李云芮一起说话,放了裴世衍和李云璜丶李云玦一处。自己则跟着老太太到了客房略事休息。
一坐下,柳氏便问老太太,「老太太,世韫与镇北侯府的亲事,我实在寝食难安,想向老太太讨个主意。还请老太太教我!」
老太太觑了柳氏一眼道:「不好办!」
柳氏也是当年京中名媛,样样都好,只比李威大一岁,本来也是杨老太太考虑的儿媳人选。最终没有挑柳氏,一则因为李威上元灯会和林氏定情,二则在杨老太太的眼光中,柳氏小事都不出错,大事有时候会有点糊涂。
这不,柳氏到现在还没弄明白,曾令荣能遇上裴世韫,这本不是意外,兴许就是有人做局。否则哪有那麽巧的事情?
裴衡虽官不大,但是裴家可不是小门小户。哪能马车说坏就坏,没有人做手脚?杨老太太是不相信的。
可是事发之后,柳氏不知道有没有去查?查了如果知道里面有猫腻,又有没有把事弄大?
如今看来已经过了一个月,两家都小定完毕,想来她是无所惊觉的。
高门大户的宗妇,如果这点意识都没有,这个大户在这个京城里面,是会被人吃干抹净不留骨头的。
「老太太,我年轻不懂事,婆母早亡,公公又不在京,无人教我。请老太太看在阿仪面上指点一二。」柳氏抹着眼泪,求着老太太。
林氏虽不说话,目光殷殷。
「唉,罢了!」老太太想了一下,决定还是说了。
「阿纨,老婆子我托大,叫你一声阿纨。你可曾想过,这本是有人做局?镇北侯府的三小子,本就是一枚废子。他们扔一枚废子,在你们裴府道上,可以挡一大片路。如今不过是废子更废,作用仍在,他们如何收手?
我且问你,你到底是为了你夫君丶世宪丶世衍的前程?还是为了裴丫头的幸福?」
柳氏呐呐,她真没往底里想。曾令荣娶裴世韫会伤裴衡前程事,她是想过的。
但是她心存侥幸,毕竟不是皇亲,真要裴衡转小九卿或进部,裴老爷子也有门生,朝堂也会有拥趸,她虽烦但不致于觉得无从解决。
自从听说曾令荣南苑秋獮回来,下身瘫痪,她更多想的是女儿的幸福。
「倘若你为了你夫君的前程,当日便应该送世韫丫头去庵里带发修行。苦上三年,风浪平息,再来择婿。
如今你以何理由去退?又有何人愿意出这个头为你说项?当初他们挟恩,如今曾令荣身废,你便退亲,别人又当如何看待你们裴家?这比裴家攀附勋贵的帽子更大!」
「倘若你今日是为了丫头的幸福,那经此事,何人敢娶裴她?娶她便是公然对上镇北侯府。所以阿纨,你当时慈母一仁,如今进退两难。」
柳氏大哭,「老太太!我该如何是好?」
林氏也跟着垂泪。
「若还有法子,只能去求太后。太后本着怜惜女儿家,去与镇北侯府说项,立场持公,位高贵重,无人可多言。
但是这个法子第一难在如何让太后出面,第二难在太后说了,也不一定行。所以,很难!」老太太叹息道。
柳氏这时眼珠一转,觉得这是一个好方法,可以一劳永逸两个问题都解决,便又求老太太道,「请老太太看在世韫常来给您请安的情份上,帮我们一把。」说完就跪倒在地。
老太太道,「罢了,明日我便递个帖子进宫。但是我也不知道太后如何作想。」
柳氏又千恩万谢起来。
……
裴世韫这边挽着李云芮的手,哭得梨花带雨,李云芮也很伤心。但是小姑娘家家的,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想法,除了安慰裴世韫,李云芮并无他法。
李云茹却是异常气愤,南苑场的事家里大人没有跟云芮和云茹说什麽,但是架不住李云玦为了跟妹妹吹嘘自己漏出一两句。当李云茹追问他,为何镇北侯府要追在他身后时,他又不敢告诉云茹镇北侯府是要杀他。于是,说了一个谎话。
李云茹知道镇北侯府和李云玦及襄城伯府为了争猎物,居然在南苑干了一架,心里便认镇北侯府是坏人。大骂镇北侯府的曾令荣自己废了,还想害人,居然不主动退婚不要体面。
李云苏对南苑之事非常清楚,李威都和她交了底。她倒是想说话,只是这话和裴世韫说了也无用,当向母亲或者祖母去说,便也不言。
这时李云玦的小厮来请李云苏,云苏正好退出了房间。
李云苏走到外面客房小院,看到了老杨树下的李云璜丶李云玦和裴世衍,三人并立,都是差不多年纪。但是明显李云璜老成,李云玦张扬,只有裴世衍一脸的烦恼。
在看到李云苏的一刻,裴世衍的烦恼烟消云散,眼眉如秋阳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