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同我仰春 > 第四五章 南苑秋獮十一

同我仰春 第四五章 南苑秋獮十一

簡繁轉換
作者:理之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9 16:46:03 来源:源1

一众护卫都涌上了晾鹰台,场上一片寂静,只有旌旗猎猎的声音。没有北狄人了。

甘林跪在皇帝面前,如同哄孩子般:「陛下,没事了!陛下没事了!」甘林其实担心的是邓修翼,一箭惯胸,如不及时救治,是要死人的。南苑只有御医,皇帝不发话,谁能救邓修翼?

绍绪帝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脚下还有在吐血的邓修翼,连忙道,「传太医!」

「还有,收猎,让陆楣快回来!」收猎的海螺号响起。

秦业敛下目光,正襟危坐。

一听皇帝传了太医,李威便拄拐起身了,他来到皇帝面前,双腿跪地,扶起邓修翼。

李威知道,邓修翼不是去给皇帝挡箭的。他早动了,他是想给自己挡弩箭的。

突然李威有点心疼邓修翼,也有点明白女儿李云苏为什麽对邓修翼不一样了。

「来人,」李威发令,来了一个侍卫。李威拔出侍卫的刀,绍绪帝不自主得身子又退一步。

李威将邓修翼的左半边身子靠在自己身子上,然后挥刀,砍掉了弩箭贯出身体的头的部分。

一刀下去,扯动了弩箭的箭身,邓修翼吐了一口血,软软趴在李威身上。

李武已经马到台前,飞身上台,帮李威接住了邓修翼的身体。李威才能慢慢摸着拐杖站起身子来,然后默不作声回到座位上。

一会太医就来了,来了三位。一位是院判,赶忙跪在绍绪帝面前,帮他把脉。一位精于外伤,想给李威处理脸上的伤,李威摆手,示意先看邓修翼。

于是两位太医,和着侍卫把邓修翼从御前抬到了李威身后三米远的桌案上。

太医剪开了邓修翼的外衣,一阵惊呼。李威微微转身,甘林则走了过去。

软软坐在桌案上的邓修翼上身有数十道旧笞痕,前胸丶腹部丶后背都有。李威一扫,就转过了身。甘林则低呼一声,捂住了嘴。

其他人以为是弩箭威力巨大,也没有把一个奴婢的生死放在心上。太医手脚麻利地拔弩箭拔出,仔细看了创口的位置,然后清理伤口,给邓修翼上药包扎。

甘林递过衣服,有小太监帮邓修翼穿上,他始终昏迷着。

这时,二皇子丶忠勇侯丶永昌伯和李云璜的队伍回来了。他们是第一支回来的队伍。

然后太子回来了。

接着镇北侯和襄城伯的队伍联袂回来了。镇北侯回来时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曾令荣及曾令荣带的五个甲士没有回来,又着急返出去找曾令荣。

第四拨回来的是永昌伯世子卫靖远。

第五拨回来的是陆楣一人。

第六拨回来的是良国公府的队伍,一众人整整齐齐一起回来了。现在除了曾令荣,只有李云玦没有回来了。

李武有点着急。李威看向襄城伯世子杨翊骅,杨翊骅微微摇头。

约莫过了不到一盏茶,李云玦也回来了。

只有曾令荣了。又过了一盏茶,镇北侯府抬着曾令荣也回来了。

「陛下,求陛下为犬子派御医,他被猛虎伤到了。」镇北侯曾达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绍绪帝挥挥手,有个太医便去看了。

一会太医来报,曾令荣被猛虎扇到了腰部,下半身从此不遂。镇北侯府齐齐大哭。

好嘛,一场兴师动众的大戏,最后死了半个曾令荣,伤了一个邓修翼。做这个神仙局的所有人,都心里说不出的怪。

绍绪帝不耐烦所有这些事,便宣布明日回京,今天散了。

……

九月初九夜,是一个不眠之夜,很多人都没有睡,都在想今天上午的事情。

镇北侯曾达睡不着,他想不明白皇帝所谓的援兵到底是什麽?陆楣没有来,事实上陆楣到底去哪里了没有人知道。他探了忠勇侯的口风,忠勇侯说在李云璜的身边也没有看到陆楣。

再结合今天发生的事情,猛虎出围,巨象破栏。和着猛虎,北狄人居然杀到了皇帝面前。更奇怪的是,北狄人是去杀李威的。难道是皇帝引来了北狄人,做了局,根本就是杀李威?自己其实是皇帝的虚兵,追杀李云玦,就是为的就是引开襄城伯府?

而忠勇侯是皇帝另外一支虚兵,为的是以李云璜为饵,那忠勇侯是引开谁?良国公?永昌伯?这两人也不像和英国公穿一条裤子的呀。

再说了,如果真的目标是李威,需要那麽大阵仗吗?曾达怎麽都想不明白这是一个什麽局。

至于小儿子曾令荣,就这样吧,躺着也好,至少不会给自己找麻烦了,就是回府后如何面对夫人的哭哭啼啼。

忠勇侯更想不明白。一个秋獮怎麽能出这麽多事?

这虎苑破栏到底是谁弄的?你说是英国公府弄的吧,李武被虎鞭扫到肚子吐了一口血,李威被北狄人刺杀,脸上划了一道痕。怎麽看这虎苑也不想英国公府弄的。

你说是良国公府弄的吧,秦烈也带伤而回,在密林为了保护二皇子也被猛虎伤了一把。

难道是襄城伯弄的?还是永昌伯?永昌伯家都没人。两个儿子,一个十八,一个十二。按照李武的报告,虎苑值房的侍卫净死!如果是永昌伯家弄的,那也是卫靖远这个小子,不可能是十二岁的卫靖达。可是卫定方为什麽要弄这一出呢?

蓝继岳灵光一闪,难道还是良国公府弄的!秦烈的伤,谁也没看到,说不定他是伪装的。对,很有可能这样。所以良国公府应该也是皇帝的人,目标就是杀李威。突然忠勇侯有点窥看到天机的感觉。

良国公秦业在想的是,北狄人到底是谁引来的。他非常清楚,一开始北狄人的箭是想射皇帝的,他看到了。是这个北狄人突然看到李威后,临时起意,他对李威的恨超过了皇帝。

而且秦业知道这个北狄死前叫的是大那颜,就是大皇子的意思。北狄大皇子死于隆裕四十六年,正是被李威一刀斩杀的。到底是谁引北狄人进南苑,才是整个迷局的关键。

秦业一直在镇北侯丶忠勇侯之间转。镇北侯阴沉有谋此局的能力,但是镇北侯一家全部被襄城伯拖死,没有做这个事情的时间。

忠勇侯纨絝不思进取没有谋这个局的智慧,但是他们家是整个过程中最不在人眼中的一家,有时间有人力去做。

突然秦业又想起秦烈告诉他,他们在进林时候,遇到了一个斥候。这个斥候又是谁的?是不是自己还遗留了什麽信息?

难道是永昌伯卫定方?对了,他今天都做了什麽?秦业好像想不起来今天永昌伯在做什麽了?他用手指捻搓着,一直在思考。

永昌伯卫定方拿着那支袖箭。这个箭头能留下什麽伤口,他太眼熟了,直到今天他才知道齐王死于陆楣之手。

绍绪二年,都说齐王围宫想要谋逆。卫定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那日的宫防便是他负责。齐王根本没有围宫,齐王是被皇帝请进宫去的。然后便传出了齐王围宫,逼迫皇帝。现场看起来,是这麽回事,有死人,有打斗,有火烧。

当时他被忠勇侯拦住,然后又被锦衣卫叫走以后,还发生了什麽?他有点恍惚了。

但是他知道,当他到现场的时候,齐王右后侧脖子上正有一个这个袖箭留下的伤口,且留着黑血。他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去看,齐王的尸体就被忠勇侯拖走了。

等他再有机会仔细看时,那个伤口不见了。齐王是被陆楣暗杀的。而陆楣是什麽人?

卫定方嗤笑了一下。

皇帝之所以来南苑,就是要杀英国公府的人吧。

卫定方不由又想到,曾经有一个消息,便是说英国公府可能藏着什麽皇子后人。这个消息非常隐秘,卫定方查不到任何线索,也没有证实。现在看起来,这个消息恐怕不是空穴来风。

突然卫定方又对李威有点歉意,他真没想到北狄派来的人居然是大皇子身边的人。

进而的问题是,北狄的弩箭为什麽李威能躲过?现场看起来好像是李威的拐杖抡开了。但是卫定方知道,按照李威下半身不良于行,上半身的行动灵活度也会大大降低,抡开这种事情只是骗骗外行。

现场一定有人帮了李威。这个人是谁?襄城伯?还是良国公?

还有那支射在太监身上的箭。这支箭是谁射的?李威?李威也想杀皇帝吧,以身入局杀皇帝?如果是李威,那又是李威身边的谁去做的?李云玦为什麽从北面的泡子回来?

皇帝这边更是一团乱麻,陆楣跪在皇帝面前把今天的事情都说了一遍。皇帝还是搞不清楚,到底谁要杀他。

他的直觉告诉他,应该是两拨人,一拨是把北狄人弄来的人。北狄人来了三个,应该是想把他和李威都杀了。

北狄为什麽会来,他其实心里是有数的。四十六年时,为了杀齐王,他承诺了北狄的东西,到现在都还没兑现。

他不敢去九边秋獮,就是怕北狄来,怕事情败露。

所以,这个人知道他和北狄的密谋。这个人是谁?一想到身边有这样一个人,皇帝只觉得后背都发凉。

第二拨人,就是射白羽箭的人。这个人当时就在他的面前,可惜他的注意力都被北狄人吸引走了,根本没看到。

在皇帝的视角看起来,这个人的范围可能不仅是勋贵,甚至自己的儿子都有可能,比如太子。毕竟这个位子到底有多诱人,他是知道的。

「你觉得该如何查?」

「微臣觉得该从为何会来南苑查!」陆楣咽了一口口水,他现在的目标已经从李威转到卫定方了。

卫定方知道他杀了齐王,而卫定方是当时宫防之人。皇帝为了掩盖杀齐王事,才在英国公府一除服,就把宫防的事务从卫定方手中转到李武手中。让卫定方再也不能查那晚的宫防事。

虽然皇帝不喜欢英国公府,但是英国公府的毫无私心是谁都不能质疑的。

如果不是皇帝忌惮藏在英国公府里的太子后人,满朝最值得信任的人,非李威李武兄弟二人莫属。

对陆楣来说,杀李威不急,这是皇帝盯得人,早晚会动手的。

但是卫定方已经威胁到陆楣了,所以卫定方一定要死。「如果这次秋獮不是定在南苑,那麽一切不会发生那麽顺利。所以要从谁建议来南苑查!」陆楣斩钉截铁说。

皇帝心里有苦难言,他总不见得跟陆楣说,不是别人,就是朕吧。皇帝只好先点点头,遮过这个话题。

「陆楣,你觉得李威是不是知道朕要杀李云玦?」

「陛下,臣暗箭射李云璜事,李云璜身边的甲士亲眼所见,且有甲士当场毙命,更何况卫定方也看到了。」

「不是让你杀李云玦吗?你为何又去杀李云璜了?」

「陛下,当时猛虎追着二皇子而去,臣不得不去救二皇子呀。」

「朕疏忽了。」

「陛下,这卫定方能护李云璜,永昌伯府不得不防啊!」陆楣趁机给卫定方上眼药。

绍绪帝一阵头疼,又拖进一个勋贵府,「永昌伯府事再议,还是先想个法子,杀掉李云玦!」

「陛下!」陆楣还待说话,却被绍绪帝制止住。「退下吧,朕乏了。」

「是。」陆楣告退。

……

陆楣走后,皇帝召来了镇北侯曾达。

「南苑事,你如何看?」

「回陛下,错综复杂,现场之人都有可怀疑之处。」

「详细说说。」

「英国公府自不用说。良国公府丶忠勇侯府丶永昌伯府都有踪迹不明处。即便襄城伯府跟着微臣身后,亦不能排除留着侍卫在晾鹰台。故实不好查。」

皇帝一阵气恼,「那便把他们的侍卫都一一召到锦衣卫进行刑讯。」

「陛下不可!朝中开国勋贵总计只此六家。」曾达的意思是,六家开国勋贵里面你五家都怀疑,这是要逼反所有人吗?

皇帝冷静了一下,没有说话。

「陛下不如不查,毕竟当下首务,只英国公府。」曾达话就说到这里了,剩下便是皇帝自己决策的事情了。

皇帝没有表态,「朕再思量一番。」其实这时皇帝拿了主意。而曾达也知道,皇帝已经拿了主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