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上品寒士 > 七十三、各有心机两不知(上)

上品寒士 七十三、各有心机两不知(上)

簡繁轉換
作者:贼道三痴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11 04:26:09 来源:源1

七十三、各有心机两不知(上)

桓温在离开建康回姑孰的前夜,召郗超、陈操之入大司马府长谈,除了世子桓熙在座,别无他人,桓温指着郗超、陈操之二人对桓熙道:“阿大,郗君、陈君皆为父所敬重,汝须礼敬之,有他二人相助,汝方能克绍箕裘,光裕大业。”

桓熙避席,向郗超、陈操之二人行顿首大礼,郗超、陈操之赶紧还礼,表示定当殚精竭虑,辅佐世子。

桓温废帝立威,颇为自得,问道:“子重对重建北府兵之事有何筹谋?此事宜急不宜缓,北伐良机不容有失。”

陈操之道:“京口乃侨徐州治所,北中郎将庾希现为徐、兖二州刺史,都督青州、晋陵诸军事,明公欲重建北府兵,庾氏这一关是绕不过去的。”

庾希是帝后戚属,虽说庾皇后已崩,司马奕也被废为东海王,但庾氏一族已然坐大,除庾希外,庾蕴为广州刺史、庾友为东阳太守、庾倩为太宰长史、庾邈为会稽王参军、庾柔为散骑常侍,俱为显贵。

桓温皱眉道:“嘉宾、子重可有良策?”

郗超事先已与陈操之私下商议过,当下朝陈操之微一点头,陈操之道:“世子要进入京口掌兵,若得不到徐州刺史的支持,更或者暗中掣肘,那就事无可为了,所以,徐、兖二州刺史必须另选高明。”

桓温知道陈操之与庾希有旧怨,说道:“庾氏盘踞京口,若无显罪,动他不得,否则恐怕会导致北府骚乱,子重既如此说,想必已有对策。”陈操之不是那种光提问题不解决的人。

陈操之道:“明公可以庾希不能救许昌、汝南为由,表奏朝左迁庾希为护军将军,而以吴国内史郗公为徐、兖二州刺史,都督扬州、晋陵诸军事,镇京口。”

吴国内史郗公便是郗超之父郗愔,郗愔,字方回,太尉郗鉴长子,晋成帝时袭爵南昌县公,征拜中书侍郎,历骠骑何充征北褚褒长史,迁黄门侍郎,转临海太守,永和末年以疾去职,居章安数载,升平四年因为弟郗昙病逝,郗愔复出,为吴国内史,郗氏在京口极有影响,北府军就是身为流民帅的郗鉴在四十年前组建的,在平定王敦叛乱中有功,后虽解散,但北府诸将俱在两淮诸州郡领兵,而且郗鉴次子郗昙依然手握重兵,升平年间郗昙曾任北中郎将、都督徐、兖、青、幽、扬州之晋陵诸军事、领徐、兖二州刺史、假节,镇下邳,升平三年因为与谢万联兵北伐时因病退兵,后又与贼帅傅末波等作战失利,降号建威将军,随即病死,郗昙的职权被范汪继任,升平五年范汪因为北伐失期被桓温表奏朝廷贬为庶人,北中郎将兼领徐、兖二州刺史这一重要职位落到了庾希手中——

静室无声,烛火摇摇,郗超端坐不动,似乎陈操之所说的与他无关。

桓温捻须深思,以不能救许昌为由将庾希降号为护军将军,诚然妙计,而且这与免为庶人不同,庾希尚不至于铤而走险,最主要的是继任者是郗愔,这是徐、兖二州诸将以及朝野内外都能接受的人选,以桓温的心意,其实是不愿意郗氏继续留在京口掌握兵权的,他很想让长子桓熙担任这一要职,但桓熙显然不具备那个资历和声望,桓温虽然权势熏天,却也不敢打破整个士族默认的规则,栽培桓熙还得循序渐进,当然,他三弟桓冲具备了这个条件,但桓温也清楚现在他尚不能控制长江下游晋陵京口的局势,欲速则不达,让郗愔居京口总比庾希为好,郗愔必须支持他儿子桓熙重建北府兵,待桓熙掌握了兵权,郗氏在京口的势力自然就相形削弱,还有重要的一点是,郗超追随他也是为了宗族利益,为得郗超忠心,这时向郗超示恩惠是适当的——

桓温笑了起来,赞道:“子重所虑极是,庾始彦昔日在吴郡刁难子重不成自己反而气得呕血,传为笑谈,如此庸才,哪堪重任。”向郗超拱手道:“致意尊公,可准备赴京口之任了。”

郗超心下甚喜,面上不动声色,也不言谢,却问:“不知明公如何安排世子立足京口,世子现为豫州治州从事,以此职无法建军领兵。”

这也正是桓温顾虑之所在,郗超既然提出,那么就是有应对的办法了,善哉善哉,他座下的这两大谋士开始竟相献策了,桓温道:“嘉宾计将安出?”

郗超道:“目下诸郡长吏皆无空缺,世子要擢升颇为不易,然非州郡长吏不得领兵,奈何?”

桓熙耐不住性子,接口道:“是啊,奈何?”

郗超道:“可直接表奏世子为刺史,如此招揽北府旧部也较显赫。”

桓温怀疑道:“刺史?恐非桓熙所敢望。”

郗超道:“江左诸州诚非世子所敢望,但中原诸州有何不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