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高高在上,已經是好多朝代的慣例。
大乾朝已經立國快百年,也是延續前朝的制度,現在是無法根除。
想要變革,也要看看情況怎麽樣。
在大環境沒有覺醒之前,海瀾他可不願意當什麽改革者。
所謂的改革先鋒,下場往往是死。
而且死的很慘烈。
就算是有皇帝支持也是一樣。
娘曾經講過一位銳意改革的范文正。
在改革時,就曾經遭到整個官僚體系的人反對。
縱然有著良好的品質,和比較好的改革制度,最後依舊是失敗。
很大一方面就是因為他的改革,並沒有得到更多人的認同,群眾基礎薄弱。
這還是對官員最好的朝代,沒有抄家滅族這個說法,就算是他的對手不滿意,也就是貶黜京城而已。
當然最後改革還是不了了之,其本人也算是鬱鬱而終,但還是保全了一家老小。
遇到記仇的皇帝,那會遭遇更加倒霉的事情。
皇帝或者主君會直接就找個機會報復。
比如說那個改革秦國律法的商鞅。
在秦國強大起來之後,就遭到滅頂之災。
之所以被殺,很大的原因就是國君想要除掉他。
此外,海瀾還聽說了一個例子,曾經有位臣子看到土地稅大量流失。
就改革求新,實施了《一條鞭法》,將稅款大量找回,也算是對朝廷很有功勞。
可是他的行為,觸怒了皇帝,因為皇帝感覺皇權被奪,在臣子活著的時候沒有辦法。
但臣子死後,皇帝就發作起來,命人抄了臣子的家,其長子不得不自殺以證清白,就是這樣,皇帝依舊是沒有放過。
先是把臣子的溢號給廢了,又派人把臣子的府邸給封住,讓臣子的子孫後代不少活活餓死。
就是沒有死的人,也是被流放,說起來那個臣子的改革,還給皇朝續命不短的時間。
當海瀾聽過整個過程後,冷汗都出來,他娘說:皇帝就是這樣的居多。
所謂的明君,真的沒有幾個,知人善任的更少。
當年的太宗皇帝算是明君,與魏征以史為鑒。
看上去君臣相得,甚為和睦。
但魏征死後,其子和公主的婚約解除,墓碑被砸。
即使後來墓碑再一次修複起來,但所謂的君臣相得,已經破滅。
海瀾記得娘給他說:你要記住,君就是君,一定要保有足夠的距離。
也不要傻乎乎別人一表揚,就忘記自己的身份,你的身後有著自己的家人。
娘說:她倒是不希望兒子一定要飛黃騰達,只要好好活著就好。
千萬不要隨意卷入什麽改革的潮流。
一旦改革失敗,搞什麽清算,改革先鋒就是來祭旗的。
其中關於土地稅的問題,余穎還特意提醒了她們兄妹兩人。
除非是在皇朝的一開始,就強令廢除所謂的官員不納稅這一條的規定。
不然想要在大家都一門心思想著怎麽免稅時,說以後統統不免稅,下場只能是一個,成為公敵。
就算是皇帝想要保住那個臣子也做不到,說不定還會成為背鍋的,成為人人喊打的佞臣。
成為佞臣後,一個不好就會禍及家族上下,包括妻族。
對此臣子還不能怨恨皇帝。
因為他要忠君。
余穎可不能讓這個便宜兒子熱血上頭。
一心隻想著忠君報國。
然後被全部士族被視為敵人。
想要清除眼中釘,那些人可是絕對不會手軟的。
余穎很明白異類的下場,必然是被其他人群起而攻之。
她從一開始就想著,怎麽讓原主的孩子活下去。
至於其他人想要做什麽,余穎並不能管。
為了完成任務,她讓他們兄妹兩個人好好讀讀史。
絕不能把孩子救出來,他自己就一頭扎進改革的大坑裡。
在很多改革中,不是施政方針不好,而是總有歪嘴的和尚念壞了經。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沒有更多的人支持改革,說什麽都是白搭。
想要改革成功,就要讓整個社會有更多的人清醒過來,讓更多的人知道改革的方向。
那麽,這種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那是大勢所趨的成果。
可現在的情況,並不是改革的良機。
沒有那個氛圍。
不單單余穎是這樣認為。
就是皇帝本人也是這樣認為。
他感歎了一番,放海瀾回家去。
他心裡是有點遺憾的。
海瀾太過穩,一點也沒有什麽熱血。
根本就沒有問一下是不是要改革一番?
也許是看出來其中的風險。
可惜啊!
他明白,海瀾不會成為他手裡的一把刀。
因為他的母親不會願意的。
那個女人活得太過明白,絕對不會讓兒子冒風險。
她在海邊,在軍中都算是頗有些名氣。
說起來,海氏的功勞真的不少。
所要的賞賜也是另有作用。
並沒有留給她的孩子。
皇帝轉念一想,有些明白她的想法。
海瀾作為官員,盡心盡力做事自然會晉升。
如果他本身就不怎麽適合當官,還是在比較位置低的地方,比較安全。
至於女兒要嫁進皇家,根本就不用擔心地位問題。
還不如用皇家的賞賜,給予更需要的人。
也算是替海家積福,提升一下名聲。
海家的名聲現在真的很好。
這一點皇帝是承認的。
皇帝不好動海瀾。
好在是海家人少,皇帝不會害怕。
海家還一直繳納全部土地稅款,怎麽看也是大大的良民。
皇帝覺得總有一天,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和海家一樣交稅。
因為他可是打聽過了,在百味書院裡,就曾經提到國稅款問題。
也許會有一天,百姓們也會和海家一樣的想法,依法納稅,這需要教育。
這些年來,唐王的莊子裡也開始繳納稅金,他們早就經過了洗禮,怎麽掙錢。
他們也發現,雖然國人都喜歡當地主,但不得不承認土地的出息並不高,最大的敗筆就是比較靠天吃飯。
一旦天不下雨,必然是旱得不行,那麽田裡的莊稼是絕收。
雨下多了也不成,那是澇了,也是絕產。
要是沒有科學種田,產量什麽上不去。
可以說種田不會發大財。
認認真真種田,也能走上小康就算是不錯。
跟著余穎種田的其他人,之所以能掙到比較多的錢。
很大的原因是,他們種的不是糧食,而是良種。
良種的收購價要和糧食比,高上不少。
這些年縣城附近的百姓們,算是種田人最幸福的生活。
但這種情況是不能複製的。
畢竟大多數人種的是糧食,而不是良種。
此刻,余穎編纂的農書也已經到了出書時候。
在這個時代,已經出現了白話文。
也就是采用的是最直白的語言
余穎寫的農書采用白話文。
在別人看來,並沒有什麽文采。
但在余穎看來,有文采的文筆並不適合於農書。
農書使用人多是普通農民,怎麽看得懂文言文,還是白話文合適。
農書定稿後,余穎命人專門印好,放在縣城裡的書店裡買,這是試水。
想不到的是,那些縣城的人不少都是買了好幾本農書,書店裡直接賣光那些書。
他們一個個之所以會去買,很大方面是因為感謝慧郡主的大恩大德,才讓他們躲過了那一劫。
買了這個是代表著捧場,也有人是專門替別人買的,因為別的地方也有人想要看看農書。
為此有人就說:“為什麽感謝她?就是因為她讓縣城變得繁華,才會引來強盜。”
聽了這位的話後,不少人表情是有些古怪的。
都看向了他,這是什麽說法?
“呵!我這還是第一次聽到如此不著調的說法。”
“要是依著你的想法,你不應該留在這裡,而是該去別的地方謀生。”
“你這人是怎麽一回事?我不就是提提意見嗎?幹嘛陰陽怪氣的?”那人道。
“你這是提意見?明明是在扣帽子,說什麽郡主幫著發財致富,才讓縣城遭到了海盜的暗算嗎?”
“難道我們大家不應該發財致富?就應該是過什麽苦哈哈的日子才好?”
“難道有錢就應該被人搶?還沒有聽說這種說法,明明是海盜無恥。”
說到後來,其他人看那人的目光裡帶著幾分懷疑。
這個家夥不會是別國的奸?
就算不是別國的間諜,也不是什麽好人。
這種看不得別人過得好的人,真的是很討厭。
在眾多目光注視下,那人打算偃旗息鼓,就說道:“算了,不和你們說。”
說完他就推開眾人,有些匆匆忙忙得走開。
在他的身後,有好幾個呸了一聲。
他感覺很生氣,卻知道眾怒難犯,打算潛伏一段時間再說。
在心裡嘀嘀咕咕一番後,他在外面溜達了不少時間,全然沒有發現還有人跟著。
那人的出現,余穎並不怎麽在意。
在哪個地方,都會有那種喜歡為了杠而進行抬杠的。
這種人,往往是在雞蛋裡也能挑骨頭,為了顯示自己很厲害。
而那人沒有想到的是,等回去住宿時,房主卻說:“我不喜歡一個詆毀郡主的人住在自己的房子裡。”
“寧可房子放在那裡吃灰,也不會要你再住下去,你還是趕緊搬家為上,這是你多交的押金。”
“為什麽你能這樣做?”他說。
“我現在只有一個念頭,想揍你,趕緊走。”
說完房主揮舞了一下拳頭,接著趕人。
他氣哼哼地帶著行李走人。
卻很悲催地發現一件事,他成了人人反感的人。
沒有人願意收留他,最終他灰溜溜地上了車子走掉。
而被余穎救回來的女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身體變好。
她們中願意嫁人的,也都紛紛出嫁。
而不願意出嫁的,也可以。
她們被組織起來掙錢,將來養老是需要花錢的。
在余穎的幫助下,大部分女子都過上了比較平靜的生活。
此外余穎的造船行為,最終被傳到皇帝那裡。
他沒有想到這位郡主打算出洋。
而這時候的海寧,已經出嫁。
她和兄長在知道母親的主意後,在接到通知後,在離京城最近的碼頭上相見。
余穎並沒有打算馬上進行遠洋航行,她先打算去日出國溜達一圈。
而皇帝一看,直接就派了水師相隨。
水師聽說後,不得不帶著人跟隨。
只是他們從原本的不情願。
後來就變得很積極。
那裡有不少銀子。
余穎到了日出國。
並沒有上來就是打打殺殺的。
而是派人幫扶一幫,打壓一幫。
讓原本就是有些戰亂的地方,更加是亂點。
至於那些水師,不在余穎的調度之下,他們怎麽做是他們的事情。
她派人救走,那些被強擄到了日出國的大乾朝女子。
逼迫那些購買大乾朝人的日出國人,拿出了所有的積蓄,作為對被強擄而來的女子賠償。
她對著那些用女人皮肉發財致富的人說:以後再有人敢購買大乾朝的女子,就讓他傾家蕩產。
沒有的賣家,自然是不怎麽願意再來搶掠女子。
當然還是有人會去當海盜。
因為女人不能再買賣。
就會大肆殺人。
那個結果,更是作孽。
怎麽辦?
總不能按下葫蘆,起了瓢。
想了一下後,余穎乾脆是把日出國造船的工匠全部弄走。
他們一個個不是想要當海盜嗎?
看沒有可以下海的船,讓他們怎麽去當海盜?
要是有真本事,就自己下海遊著去當海盜。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余穎也算是佩服那些當海盜的。
當皇帝知道余穎的操作後,有些爆笑,但也是靈機一動。
他已經接到水師傳來的消息,那個島國地方雖然不大,但有不少出產,尤其是出產銀子。
他就找人商量一下,該怎麽對付那裡的人?
余穎並不在意皇帝的舉動。
因為大乾朝的路,只能是他們自己走,而她只是起一個引導作用。
這些年來,看上去余穎並沒有做什麽,但更多的東西被傳進皇帝的耳朵裡。
連大臣們也會很有體會。
南方已經開始出現紡織工業化,變革在一點點進行中。
余穎也知道,在這些變革的過程中,會有不少人跟不上潮流而被拋棄。
但她知道,這種情況雖然有些慘,但怎麽也好過整個民族被人欺壓的很多年。
陣痛,是每一次變革必然的經歷。
在此期間,大乾朝水師也發現了新的大陸。
他們遭遇了更多的事情, 和別的國家有了更多的交往。
余穎松了一口氣。
這個時代的人,還處在新舊交替的階段。
希望這個文明延續下去。
變得更加兼容並收,學習別人的長處。
只有永遠不落後,國家強大,才會有國民的幸福生活。
海氏,後來史書上記載這位女強人,在她生活到了七十歲去世。
在她去世後,她的屍骨火化後埋在縣城附近的一座靠著大海的山上。
她遺言上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未知,千萬不要停留,一直往前。
這句話激勵很多人,他們想要揭開更多的謎團。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