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诸天:开局越女阿青 > 第二百四十四章 初战逍遥子(4k)

诸天:开局越女阿青 第二百四十四章 初战逍遥子(4k)

簡繁轉換
作者:观星若尘梦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4-12-19 09:22:19 来源:源1

看到赵青显露出了思索之色,逍遥子顿了一顿,补充道:

“惟有‘忘我’,消去天人之间的界限,再无分别,方能达至真正的‘合一’,以真我见虚空,令元神出入于有无之间,向着‘合道’的最高理想进发。”

“何为忘?为何忘?去芬华、忘物我、绝氛垢,以尽致虚守静之功;体同天之清虚,德同天之空洞无极,以人之心神演绎天之太虚,最终与道合真。”

赵青听在心中,不由得若有所思,隐约生出了一些相关的感悟,“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修行中“炼”的步骤,无一不对应着心灵的“忘”。

她想了想,开口问道:“佛门大乘菩萨道号称‘普渡众生’,以之作为修行上的资粮,互相促进,度人即是度己。惩恶扬善,与‘忘我’与修行并不冲突,又有何不妥呢?”

逍遥子微笑点头,道:“你说的不错,我的意思是,凡事都需要把握好一定的限度,与自身的能力形成相对平衡的状态,中正平和,阴阳互长,方是最佳。”

“倘若慕容龙城当年能够成功复国,原本极深的执念造成的束缚解开之后,或许就不再是他修行上的阻碍,反而会给他带来一轮压抑过后的爆发,进入‘炼虚’的层次。”

“然而,若要更进一步,追求‘得道飞升’的至境,同样不应与世间之人维持着过深的纠葛。我辈修行之人,应当追求的惟有天道,无需过多理会俗事。”

“凡是到达巅峰境界的人,都能感应到存在于更高层次的某一种神秘力量,或从此对世间之事都不屑一顾、认为仙凡有别;或追求起了心灵的清静,逍遥自在,无有牵挂。”

“也有人立下大志向、发出大宏愿,将其作为自身所凭依的‘道’,想将道修至圆满。但这里的‘道’,更多的还是让心灵得到圆满的工具。”

“三条路线,或许难度不同,但实际上,应该并无高下之分。”

逍遥子袍袖轻摆,发出柔和的风力,整个人向远处的大雄宝殿飘去,道:“这些言论,算是我修道多年,对‘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个人见解,经验之谈,不一定准确无误……”

……

随着琴声的消散,少室山上被催眠的众人陆续清醒了过来。

首批醒来的是淳朴刚毅的乔峰和执念消解的萧远山,再是少林寺深处的玄澄和玄苦,然后是智光、阿朱、阿碧等人,顺序与心性与内力修为相关。

玄苦因为不愿在今日对玄慈的声讨大会上,以师父的身份与乔峰发生冲突,特意待在了证道院内自己的房间,为这些年来因玄慈、叶二娘而受害的人念诵经文,祈求佛祖,并没有到广场来。

见到周围逐渐清醒过来的群众,智光先是收敛了玄慈、叶二娘两人的尸身,然后喟叹一声,开口劝说众人不要继续打斗:

“诸位英雄,你们敌视萧远山老居士,将其看作中原武林的敌人,实在是没有理由。”

“在三十年前,每逢宋辽有甚争议,萧老居士总是向辽国皇帝与太后进言,劝他们不要动武用兵。”

“由于当年辽国皇帝太后喜爱武功,萧老居士的进言,实实在在地起到了作用,使得两国休兵和好,有着造福万民的巨大功德。”

“宋辽不动兵戈,两**民不知存活了多少性命,既不损折兵员,又不多耗军费粮食,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那是多大的好事……”

“还有这等事?”绝大多数在场的群众闻言不禁心中一震,感觉自己鲁莽地针对萧氏父子,却是搞错了敌人。

……

瞥见逍遥子一飘数十丈的轻功,赵青心中赞叹,跟在后面也掠了上去,并暗暗思考起对方刚才的言语。

望着大殿下方的人群,逍遥子挥手止住了突然现身、想跟他交流些什么的天山童姥,再次开口道:

“在我看来,世上行恶的人实在太多,每一方州县,都有不少山贼盗匪横行,绝没有人能够处理得完。”

“世上受苦受难的人,更是数以百万、千万计,就算天下各国的君王都突然变成了圣明的贤君,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能将其尽数救下。”

“老子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则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过度的追求‘行功立徳’,其实会损害人的本性。”

他转头望向赵青,淡然开口道:“这样的道理,放在国家上、历史上,也是见之则明的。就算救了千人万人,放在千百年的漫长历史中,亦不过沧海一粟,不值一提。”

“何况,‘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如果推行道德的方式不够完善,反而会令世间多生出许多欺世盗名的伪善之人,产生许多借着道德来攻击他人的伪义之行。”

“正所谓‘知天人之所为者,皆自然也,则内放其身,而外冥于物。与众玄同,任之而无不至也。’顺其自然地去做,以‘无为’而行‘有为’,方是正理。”

谁说救不了千人万人?不值一提?建立一个专门执法、惩恶扬善的组织,为何做不到?对于逍遥子现下的说法,赵青并不怎么认可。

由于自己修习了逍遥派的武功,虽然没有说法,但也可算得上是逍遥子的传人之一,对方想要传达他修道的理念,却是在情理之中。

估计他对自己的了解,几乎完全来自于杏子林与少林寺两次审判恶人的事件上,所以觉得自己过于偏激,想让自己回到静心修行的道路上来。

不过,逍遥子口中“借着道德来攻击他人的伪义之行”,不远处那些群众声讨攻击萧远山、乔峰的情况,确实是体现了这一点,值得令人思考。

不准备继续这个话题,赵青瞥了一眼边上装出一副威严的模样、眼神中却带着几分好奇的天山童姥,注意到了对方身上同时具有九岁、九十多岁的气质,却是不愧于“童姥”的名号。

其中九岁的那股气质,主要来自于童姥的身体;九十多岁的气质,则来自于她的真气与精神。

感应到了童姥身上的情况,赵青对于“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也有了一些体悟。

正如逍遥子先前所说,以及无崖子处得来的消息,这门内功主修“少阳”,生机格外旺盛,依据“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的理念,以“春”为起始,四季轮转,形气交变,由真气来承受形体的衰老。

从童姥身体保养的程度上来看,此功有关延寿的效果,犹在明玉功之上,而且似乎并无吴明所提到的百岁衰败限制,纵然年龄极大,也不太会影响到修为的突破。

逍遥子现下所修的“逍遥御风”,疑似是在“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的基础上,融合“北冥神功”“小无相功”等功法升华而成,却是不知道,又有着怎样的特殊能力?

同样准备点到为止,逍遥子也不再继续讲述“忘我”之道,而是袍袖轻轻一拂,向下激发出一道道柔和的气浪,身体向空中飘然飞起。

他整个人卓立于卷飞狂旋的劲风之中,脚下空空旷旷,看起来似乎无所凭依。

一个个无形的涟漪在逍遥子四周激起,作为天地灵气内外交换的结点,同时在无形之中,孕育着仿佛能搅碎一切的庞大力量。

但见逍遥子身形随风而动,悠然一笑,向着赵青发出了邀战:“赵青小友,听说你五招就击败了李从谦,我颇感兴趣,想要互相交流一番。”

“好。”赵青感应着上空逍遥子的状态,为他驾驭风力的能力而赞叹不已,双手五指轮弹,激射出了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凌厉剑气,向着对方周身环绕着的气旋击去。

方圆十丈,寒光纵横,剑气时而交错,时而合一,变化无穷,自各个方向织成了一张联结的巨网,愈来愈密,愈来愈沉重,向着四面八方无尽蔓延。

在“太极离合”的高深招式境界下,剑网虽然受到了气旋的干预,仍然维持着平衡,并以一种恒常不变的速度,向内不断收缩,旨在压制逍遥子在空中的飘动空间,无可闪避。

刹那间,天地似乎完全被肃杀之气笼罩住了,明亮的剑光闪烁,璀璨夺目,堪与天上正悬着的大日争辉,又仿佛化为了一片波光粼粼的剑气长河,向着目标奔涌冲刷而去。

二三十丈开外,广场上刚清醒不久,被智光说服的群雄感到眼角突然出现了奇异的亮光,不禁抬头望去,为远处空中的场面惊得目瞪口呆。

就算是历经过杏子林事件的乔峰等人,再次目睹这仿佛遮天蔽日的无数剑气,也是心中惊异不已,为望不见尽头的武道前路而生出感叹。

眼见就要被万千剑气合围,逍遥子只是淡然一笑,身形便带着周围的气场旋动起来,似乎在刹那间化为了一道巨大的龙卷风;

并以一种矛盾之极的方式,同时做到了向内、向外的两种旋转,将外来的剑气吸入龙卷的底部,再从顶部吐了出来,完全卸开了这一记剑招的威力。

似乎是借到了剑气上冲的力道,逍遥子仿佛没有重量一般,再度向上空飘飞了十数丈,抵达了极其惊人的高度,口中长吟道: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我之道,并非只是庄周之道,而更加接近于列子之道与老庄之学的融合。”

列子之道?赵青心中一惊,顿时明白了许多内容。

《逍遥游》中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者分别是指不求名利的宋荣子,御风而行的列子,以及最高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理想境界。

难怪逍遥子将他自己所处的境界称为“神人”,而非别的,因为“神人无功”,正是庄子对“列子御风”的评价。

心中暗暗思索,赵青的出手却没有丝毫放缓,只见她将“万象浩虚功”施展到极致,周身的气场蜷曲成球,化作不断向内塌陷的奇异空间,吸引着天地间无处不在的灵气。

萦绕着的烟霞,迅速泛起了淡淡的蓝色,刹那间凝练化为了一道蓝白色的明亮剑光,并在眨眼间重新一散一聚,变作了一个寒气向内收敛、半径尺半的剑圈,被她凌空摄在了双手之间,随时准备掷出。

受到扫地僧的“解脱烦恼印”五式启发,赵青将“冰魄寒光”进行了一些改进,使其寒气更加内敛,形态也更为多变,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战况。

逍遥子的旋转气场,吸力大得惊人,或许能够轻易地偏转、吞吐细小的剑气,但对上一个直径三尺的大型剑圈,又能影响到多少程度呢?

可是赵青没法立即出手,因为她忽然间发现,在自己的精神感应中,整座少室山似乎正随着逍遥子一起旋动,化为了无可分割的整体。

这当然是错觉,但也可知对方的气势占到了压倒性的优势。

在对风力、气旋的操纵上,与逍遥子千锤百炼、打磨上百年的逍遥御风相比,赵青的明玉功第一次处在了明显的下风。

不过,面对境界更高、修行了两百多年、堪称老怪物的逍遥子,对方能使出这样的本事,完全在她的预料之中,并且更加地激发起了她心中的战意。

腾飞于数十丈高空的逍遥子,通过周身气旋的变化,蓦地凝止了刹那,神奇似飞行的鸟儿骤停在半空,口中仍在长吟:

“《列子??黄帝》言:‘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

列子向老商氏学道九年,到达心凝神聚、形神同一的境界,身体好像不存在了一般,最终练成了“乘风”之术。

在赵青看来,这与后来道教内丹修行中的“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有些相似,形神相合,变得无形无相,称为“形神合同于虚”。

“夫道之要,不过一虚,虚含万象。世界有毁,惟虚不毁。形神俱妙者,形神俱虚也。”

所谓“形神俱妙,就是将身体向精神的方向转化,越来越轻灵虚幻,最终与精神一起白日升天。

正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显然,逍遥子在“形神俱妙”的修行上已有极高的造诣,身形比常人要轻盈不知道多少,所以可以借着风力在空中飘飘荡荡,长时间不往下落。

话说回来,在身形至轻至虚的情况下,虽然可以轻易地卸开各种外力,在防守上达到了一个顶点,但在攻击方面,恐怕就得有所缺失了吧。

正当赵青这样思索的时候,逍遥子也说完了他有关列子的那一段话,开始转守为攻。

只见他周身数以万计的微小风旋,在这一瞬间吸纳了巨量的天地灵气,向内压缩,仿佛化为了一座横于半空中的坚固山岳,变得无比凝实,犹如陨星坠落一般,携着无可阻拦的巨力,向着赵青的方位直冲而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