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诸天:开局越女阿青 > 第二百三十一章 慕容复之败,易筋经 4k

诸天:开局越女阿青 第二百三十一章 慕容复之败,易筋经 4k

簡繁轉換
作者:观星若尘梦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4-12-19 09:22:19 来源:源1

乔峰瞧着慕容复一副西夏武士的打扮,微微皱眉,沉声回道:“慕容公子有意切磋,乔某自当奉陪。”

慕容复瞧了瞧赵青,确认她没有反对的意见,当即放下心来,只是看到乔峰虎目生威的模样,心中不禁一凛,想到:

“‘北乔峰、南慕容’一向齐名,虽然我的武功不及对方,但也不应该输得太难看了。乔峰方才的降龙二十八掌威力太大,‘斗转星移’不一定能应付得下来,得想想别的办法。”

他随手挽了一个剑花,道:“听闻乔兄本是少林派的高徒,定然练成了寺内高深的绝技吧。不知今日,能否让我等开一开眼界?”

乔峰点了点头,道:“蒙恩师所授,曾习得了一套降魔掌法,正要向慕容公子请教。”

慕容复心中一喜,对方若不用拿手的降龙二十八掌,自己可算得上是平添三分胜机,当即开口回道:“乔兄,小心了。”

话语刚毕,他身形一晃,便冲到乔峰边上,周围白光闪动,丈余圈子之内,全是剑影,一眨眼的时间里,就使出了十数招来自不同门派的剑法,武学之博,可见一斑。

尽管剑法不断变幻,但每一路都能深中窍要,得其精义,旁观的西夏武士、丐帮高手尽皆叹服。

然而,同样在这一眨眼间的工夫里,乔峰也同样拍出了十数掌,掌掌连环,均拍在慕容复长剑真力灌注之处,将或刚或柔的剑力刹那间尽数化解,反而将对方震开了数丈距离。

“降魔掌”为少林寺第八代方丈元元大师所创,出掌轻柔,若有若无,与威猛阳刚的“降龙二十八掌”大不相同。

过去,慕容复曾在曼陀山庄的琅嬛玉洞看过一遍,虽然大致内容已经记不清楚,但却知道此掌属于柔功,跟阳刚功法之间颇有冲突,难以兼得。

哪知乔峰生俱异禀,于武功上得天独厚,他的降龙二十八掌固然摧枯拉朽、无坚不破,而对于其他的武功,也融入了降龙中“有余不尽”“刚柔互济”的精要,刚柔虚实,随意转换,境界凌驾于慕容复之上。

但见他掌力轻飘飘地拍出,一招一式,平平无奇,于质朴无华之中现极大能耐,逐渐形成了一张柔和的力网,向着对方包围而去。

只挡了十余掌,慕容复已额头见汗,不住倒退,试图借着附近的杏树,防御袭来的轻柔掌力。

“华而不实,志大才疏。”赵青旁观着两人的比试,对慕容复点评道。

若是慕容复精通多门少林绝技这个级别的武功也就罢了,但也许是因为沉浸于速成的快感中,他所练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二三流的刀法剑法,就算练成了成百上千门,也只能在虐菜时充分发挥作用。

真正对上强敌,也只有“斗转星移”“龙城剑法”等寥寥数门家传武学,才能够派上用场。

当然,若有长辈指点,将这一大堆普通武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会慕容复融会贯通的方法,自然也可以将其升华到第一流的水平。

说起来,先前她推测慕容家内功所修的是一种螺旋状态的真气,现在亲眼见识,确实所料不差。

在赵青看来,单以所修内功心法的高深程度而论,乔峰所修练的降魔掌配套内功,其实明显不如慕容复的功法。

可惜,慕容复资质不足,又分心在没什么用的普通武功上,纵然修练这等高深奥妙的功法,也远不及乔峰的内力深厚、扎实。

……

发现自己的武学之“博”没有作用,慕容复心中焦虑,转而使出龙城剑法,招招连绵不绝,犹似行云流水一般,瞬息之间,全身便如罩在一道光幕之中。

剑气吞吐不定,青光闪闪,犹似一个大青球般,在杏树林间滚来滚去,寒气逼人,方圆四五丈内的花草树叶簌簌而落,化为碎片。

“好剑法!”乔峰向着剑气光球一步迈出,掌力随声而至,透入剑网之中,仅仅一掌,就将慕容复震得右臂发麻。

却是他见猎心喜,终于用上了真实本领,掌力以柔化刚,无孔不入,正是降魔掌法的最高境界。

慕容复心中怯意大起,自知功力远不及乔峰,一击过后,立即准备仗着轻功的精妙变化,用“斗转星移”来卸力,想要拖延时间,寻求胜机。

少林、丐帮的轻功倾向于直来直去,以身法的精巧而论,研究过“凌波残步”的慕容复确实在乔峰之上,但由于内力上颇有差距,真正斗起来,却是毫无优势可言。

而且,降魔掌法的掌力若有若无,极难借力,除非弃剑用掌,近身搏斗,不然慕容复的“斗转星移”造诣不足,几乎完全不起作用。

只过了二三十招,借着用降魔掌法逼出的剑招破绽,乔峰的右手突作爪形,忽然间直接探入了剑网之中,以一招“龙爪手”扳下了对方长剑的半截,随手掷在地上。

边上旁观的众人心知高下已分,纷纷议论起来,其中的赵钱孙更是喊道:“嘿嘿,这‘北乔峰、南慕容’,今日过后,怕是要从两人变为一人了。”

听到旁人的声音,慕容复脸如死灰,在他看来,乔峰连拿手的降龙二十八掌都没有使出来,仅用了一套降魔掌与龙爪手,就在数十招内击败了自己,双方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之前刻意想让乔峰只使少林武功,反倒坑害到了自己。

周围那么多旁观者,大多是自己的敌人,定然会帮助宣扬此事,自此以后,姑苏慕容氏数代积累下来的武林威名,便会烟消云散。

见到慕容复心气已失,刚刚战胜对手的乔峰却并不见喜态,反而叹了一口气,明白对方若不能克服心中的阴影,自此往后,恐怕很难再有多少进步了。

看到他这般沮丧的样子,乔峰心想自己丐帮并无人伤在这次计谋之下,也就没有忍心再施惩戒。

只见慕容复默默将手中断剑掷入地下,神色木然地道:“乔兄武功高强,小弟自愧不如。”

正当他低垂着头,想要带阿朱、阿碧离开的时候,赵青淡然的声音忽然间响起:“慕容复,既然你比试输了,总得留下点彩头吧。”

对于慕容复这等小人,她早就看出,此人偷偷放毒,显然有试探自己的一部分缘由在。正常来说,应该施以重惩。

不过,自己毕竟在参合庄的还施水阁中看过书,学了一些慕容家的武功,所以留给他一个情面。

说过来,慕容复人品虽差,可以为了复国的目标干出种种恶劣之事,但就当前而言,他还没有做什么恶,也就谈不上为此而惩罚他。

毕竟,如果慕容家不是以复国为目标,一代代洗脑的话,他多半并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成长在一个洗脑的家族中,却要求慕容复觉醒自我,这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扫地僧能清除慕容博的复国执念、萧远山的复仇执念,其中运用到的手段就相当高明了。

初步判断,或许与“破执心剑”在原理有一定的相近之处,效果大致相反,能够助人堪破自身的执念。

虽然暂时琢磨不透,但可以在慕容复的身上先试上一试。

心念微动间,赵青伸手凌空一抓,听得声音后、心惊肉跳的慕容复顿感自己遭受到了一股无可抵御的大力,还没来得及使出“千斤坠”稳定身形,便被扯到了她的跟前。

赵青轻轻一指点出,解释道:“此次小惩大诫,封住你的内力,一个月后到少林寺来,我再给你解开。”

慕容复心中惊骇欲绝间,只感到一道极阴寒的内力传入体内经脉之中,一分为二,分别注入了三阴任脉之会“关亢穴”、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的“大椎穴”,有如坚冰冻结一般,封锁了全身的内力。

一时间,他全身冷汗涔涔而下,勉力镇慑心神。

可是数十年来勤修苦练而成的内功,全不知到了何处,便如一个溺水之人,双手拼命乱抓,却连一根稻草也抓不到。

虽然,听赵青所言,一个月过后,自己就可以恢复如初,但近乎相当于身家性命的功力操之于他人之手,实在令人难安。

瞥了神气俱丧的慕容复一眼,赵青叫住了边上想走又不敢走、等着有些不知所措的赫连铁树,淡淡道:“转告你们西夏国的太妃,尽可能收集各种宝刀宝剑,几个月后,我会到银川来看看成果。”

……

杏子林中的事情结束后,赵青与刚认识的乔峰等人分开,直接向着少林寺而来,准备在拿到易筋经神足经的同时,拜访一番藏经阁中的扫地僧。

四五日后,深夜,少林寺。

一道仿佛虚幻的身影在寺内的一座座院子顶部飘行,绕了两圈之后,在东边菩提院的后院落了下来,进入其中的后殿。

来到菩提院的后殿,赵青看到佛像之前安着一座屏风,屏风上装着一面极大铜镜,擦得晶光净亮,照映着来者的身影。

铜镜上镌着四句经偈,佛像前点着几盏油灯,昏黄的灯光照映在经偈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这四句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文,实是经中最高境界的概述,明悟“凡所有相,皆属虚妄”,方能勘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证就菩提。

镌刻着经偈的铜镜,则象征着《六祖坛经》中与“菩提树”相对应的“明镜台”,亦象征着转化第八识而修成的“大圆镜智”,能够映照出世间一切法。

注视着这四句经偈,赵青若有所悟,仿佛寻得了一条凭借“梦幻”与“镜像”,来修行心灵境界的路线。

无明不觉故有生死,生死大梦凭谁自觉?

知道“梦幻泡影”本是虚妄,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做梦”的时候就抛弃自身的真情实感,把梦中的事物当作没有实体的幻影。

正如自己“入梦诸天”,仍然将其作为真实世界来看待一般,只要能够在“梦醒”之后能够不迷失于“梦中”,又何来“无明不觉”之说?

“我执”与“无我”并存,既“无相”又“有相”,将其化为阴阳太极的两面,合而为一,方是自己驾驭佛家心灵境界的正确方式。

不过话说回来,自己在诸天世界内维持“有无并存”的心境,应该要比主世界容易不少;换句话说,就是由于世界的差异,主世界的心灵修行较为艰难,同样达到这个境界,难度要高得多。

赵青伸出手指,在镜上那首经偈第一行第一个“一”字上一揿,又在第二行的“梦”字上一揿,在第三行的第一个‘如’字上一揿,最后在第四行的‘是’字上一揿。

“一梦如是”,意为人生如梦,世间的事绝难尽善尽美,能紧紧握在手里的只能是梦,人逃避不了宿命的安排。

这短短四个字,其实正是对整部《天龙八部》的概述。

轧轧声响,铜镜缓缓翻起。赵青从镜后取出了一个包裹,用路上买到的一本《金刚经》跟包裹内的梵文《易筋经》进行了掉换,然后将铜镜合上。

她简单地翻了一翻了这本《易筋经》中的内容,离开了菩提院,便向着后山的藏经阁而去。

梵文《易筋经》本是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只修习的法门甚为不易,须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

但修习此上乘武学之僧侣,必定勇猛精进,以期有成,哪一个不想尽快从修习中得到好处?要“心无所住”,当真千难万难。

“我相”,专指感官上产生体验的时候相伴随的那种“我”的感觉;“人相”,强调的是“自我存在”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身份”的自我了知。

这两者,分别指的是“我执”某一个特定的方面,要到见道初地的果位,“心无所住”,才能够勘破。

道家《心法十诀》的“无”字诀亦有言:“对境无境,居尘无尘,动念无念,用心无心,无天无地,无人无我。”与佛家的“无我相,无人相”可谓异曲同工。

在赵青看来,通过道家的修行方式,自己完全可以轻易达到修行《易筋经》的要求。

因为,在修成阴神或阳神之后,元神离体出窍,从有身变无身,就相当于把“心”这堵定内外的围墙拿走,让人之“太极”重归于宇宙的“太极”,当能达至“无人无我”的境界。

虽然有些取巧,但这种灵肉分离的状态,确能临时达到“勘破人相、我相”的境界,使得“无人无我”的身体可以修行“易筋经”的法门。

以道家的方式修行佛家的功法,以佛家的境界增长道家的修为,道佛互济,这就是赵青现在修练的路线。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